认识沉积岩与变质岩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9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关系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质、化学沉淀物等在水或风力作用下沉积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中的岩屑可能来源于变质岩或岩浆岩的侵入或喷发物,也可能是海洋生物遗骸等有机物质沉积。
因此,沉积岩可以是变质岩或岩浆岩的前身,同时,沉积岩也是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对象。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可以是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造成的压力和温度升高,也可以是地球内部热液流动所造成的化学作用。
变质岩的原岩种可以是沉积岩、火山岩或花岗岩等。
变质作用会改变原岩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因此,变质岩是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转化产物,同时,变质作用也能够影响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
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有很多类型,包括火山岩、深成岩等。
火山岩是由喷发物在表面冷却凝固形成的,而深成岩是在地下凝固形成的。
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与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密切相关。
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也能够影响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
例如,岩浆侵入会引起地壳变形和变质作用,同时也会带来沉积物的堆积。
总之,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1 -。
如何用肉眼区分三大类岩石在固体地球表面,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三大类。
在野外,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等)、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与空间分布等)以及粒度(指碎屑颗粒的大小)、圆度(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等用肉眼判断是哪一类岩石。
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其主要识别标志有。
(一)、岩浆岩中喷出岩附近保存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如,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与柱状节理等;侵入岩常被其它岩石所包围。
(二)、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浆结晶的特点。
侵入岩中的各种矿物结晶良好,属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等;喷出岩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有的似煤渣状,用肉眼分不出其中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排列及填充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而呈均匀分布。
2、岩石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粒度上,都是不均匀的,从整块岩石来看,显得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3、有熔岩流动的痕迹,例如,不同颜色的条纹与拉长的气孔。
4、有由挥发成分逸散后留下的孔洞。
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5、有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物所充填而形成的杏仁状构造。
(四)、除火山碎屑外,岩浆岩不具备层理构造,不含化石。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与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
主要识别标志如下。
(一)、沉积岩的颜色、成分与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不同的岩层叠置在一起好像一部巨厚的“书”。
因此,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岩浆岩与变质岩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沉积岩除层理构造外,它的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一)岩浆岩主要特征: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主要特征: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
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
包括:①砾岩与角砾岩;②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③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
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
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关系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哥仨的关系呀!你想啊,这岩浆岩就像是个火爆脾气的大哥,从地底下呼呼地往上冲,那叫一个热情似火啊!它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呢。
而沉积岩呢,就像是个慢性子的老二,各种物质慢悠悠地堆积沉淀下来,一层又一层的,可稳重啦!变质岩呢,就像是经历了一番奇妙冒险的老三,本来好好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等各种折腾,就变了个样儿。
这岩浆岩大哥脾气暴归暴,但它可是很重要的呀!没有它那火热的劲儿,哪来那么多奇妙的矿物质呢。
沉积岩老二虽然慢性子,但它可记录了好多历史呢,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那变质岩老三呢,就像是个变形金刚,变得可有意思啦!
你说这哥仨的关系是不是很有趣呀?岩浆岩大哥时不时地爆发一下,给沉积岩老二提供点材料,沉积岩老二慢慢积累着,然后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卷入了变质岩老三的奇妙变化中。
就好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影响着,谁也离不开谁。
比如说,岩浆岩冷却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变成了碎屑,这不就成了沉积岩的一部分嘛。
而沉积岩要是遇到了高温高压等特殊情况,嘿,就摇身一变,成了变质岩。
那变质岩要是再经过一些特殊的过程,说不定又能变回岩浆岩呢!这不是就像一个轮回一样嘛。
咱再想想,生活中不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关系嘛。
就像我们和朋友、家人,大家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有时候我们是那个热情的,有时候又是那个稳重的,偶尔还会经历一些改变和成长呢。
所以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哥仨的关系那可是相当紧密的呀!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地球。
没有它们,地球可就没这么有趣啦!你说是不是呀?。
沉积岩与变质岩重点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沉积环境:就是发生沉积作用的地貌单元;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
陆源碎屑矿物:系指从母岩中继承下来的一部分矿物,呈碎屑状态出现,是母岩物理风化的产物,亦称继承矿物或他生矿物自生矿物: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母岩分解出的化学物质沉积形成的矿物及成岩作用过程中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则是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矿物,如由海绿石或黄铁矿风化所产生的褐铁矿、碎屑长石风化而成的高岭石等。
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岩石在温度、水、大气、太阳能、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破坏的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在氧、水及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生化学分解而成新矿物的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由生物参与而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有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风化的作用。
搬运营力:流水、风、冰川、重力、生物等;搬运方式: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因异而分的现象。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成岩作用(diagenesis):系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
欧美学者将同生作用阶段与成岩作用阶段合在一起称早期成岩作用阶段。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岩浆岩的特征和类型:岩浆岩是在地壳或地幔中由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含有大量矿物质和晶体:岩浆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晶体,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它们呈现出明显的结晶状,有时也会包含一些气泡或长石中的腔体。
2.多样的成分和结构: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具有多样性。
基于岩浆的成分和结构,它们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岩浆岩。
3.多种变质或沉积后的产物:岩浆岩经历了地壳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化,通过变质和沉积等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石。
例如,在变质作用下形成了夕卡岩或角闪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了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玄武岩。
岩浆岩的类型较为多样,根据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酸性岩浆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均匀的颗粒结构和块状的颗粒分布。
2.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岩主要由辉石和闪长石等矿物组成,是一种中性岩浆岩。
它的颗粒粗糙,具有典型的火山质地。
3.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碱性岩浆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致密的结构和玄武质地,常呈暗绿色或黑色。
二、沉积岩的特征和类型: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将岩石颗粒或有机物沉积于水或陆地表面形成的。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显著的层理结构:沉积岩沉积过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层理结构。
这些层由不同大小和组成的颗粒沉积而成,如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等。
2.典型沉积构造: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有波痕、交错层和斜交层等。
这些构造形成于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下,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物理条件和沉积体系。
3.特定化石和化石组合:沉积岩中通常会保存有特定的化石和化石组合。
这些化石是生物遗骸或痕迹的化石,可以提供沉积岩形成时的环境信息。
沉积岩的类型非常丰富,根据颗粒大小和成分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砂岩:砂岩是由颗粒直径在0.063-2mm的石英和岩屑等构成的沉积岩。
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形成方式和各种纹理。
火成岩岩浆岩是在岩浆(或熔融的岩石)冷却后变成固体时形成的。
地壳内的高温导致岩石熔化,这种物质被称为岩浆。
岩浆是火山喷发时的熔融物质。
这种物质慢慢冷却,并导致矿化发生。
逐渐地,矿物的大小增加,直到它们大到可以用肉眼看到。
火成岩大多在地球表面下形成。
火成岩的质地可以被称为岩浆岩、阿凡提岩、玻璃质(或玻璃体)、火成岩或伟晶岩。
火成岩的例子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和闪长岩。
沉积岩沉积岩通常是由地球物质的沉积形成的,这通常发生在水体内部。
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受到侵蚀和风化,由此积累的松散颗粒最终沉淀下来,形成沉积岩。
因此,人们可以说,这些类型的岩石是由其他岩石的沉积物、灰尘和污垢慢慢形成的。
侵蚀是由于风和水而发生的。
几千年后,被侵蚀的沙子和岩石碎片沉淀下来,并被压实,形成自己的岩石。
沉积岩的范围从小型粘土大小的岩石到巨大的巨石大小的岩石。
沉积岩的纹理主要取决于碎块的参数,或原始岩石的碎片。
这些参数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如表面纹理、圆形、球形或颗粒形式。
最常见的沉积岩类型是砾岩,它是由小卵石和鹅卵石堆积而成的。
其他类型包括页岩、砂岩和石灰岩,这是由碎屑岩和化石及矿物的沉积形成的。
变质岩变质岩是其他岩石转化的结果。
岩石经受了强烈的热量和压力,改变了其原来的形状和形态,成为变质岩。
这种形状的变化被称为变质作用。
这些岩石通常是由矿物的部分熔化和重新结晶形成的。
片麻岩是一种常见的变质岩,它是由高压和原岩所含矿物的部分熔化形成的。
变质岩的纹理包括板岩、片岩、片麻岩、花岗岩或角砾岩。
这些类型的岩石的例子包括板岩、片麻岩、大理石和石英岩,当重新结晶改变了原始岩层的形状和形式时就会发生。
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区别岩浆岩是在岩浆(或熔融的岩石)冷却并凝固后形成的。
沉积岩是由其他侵蚀物质堆积形成的,而变质岩是由岩石因强热或强压而改变其原始形状和形态形成的。
火成岩通常存在于地壳或地幔内部,而沉积岩通常存在于水体(海洋等)。
沉积岩与变质岩的识别实验方法一、沉积岩是在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各种母岩(处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生成的沉积岩)经外力作用(风化、搬运、沉积、硬结)而成。
其物质成分为岩石碎屑、砂粒、粘土、有机体以及化学和生物化学物质。
其中碎屑物质常见的为石英、白云母,是经机械破碎胶结而成的。
粘土矿物类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是一些铝硅酸盐风化沉积而成的。
化学沉积矿物是化学物质在溶液中沉积形成的。
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硫酸盐、氯化物、氧化物等。
1.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胶结物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可分为:(1)碎屑结构:碎屑沉积岩是由胶结物和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
胶结物按其成分不同可分为泥质、砂质、铁质、硅质的。
按颗粒大小和形状可分为:①角砾状结构:岩屑颗粒>2mm,且有棱角。
②砾状结构:岩屑颗粒>2mm,但砾石呈圆形或卵形,无棱角。
③砂状结构:岩屑颗粒2~0∙1mm,颗粒均一,表面粗糙,胶结物在颗粒表面界线不太清楚。
④粉砂状结构:岩屑颗粒0.广0.O1∏)∏1,颗粒与胶结物混合难分,表面有滑腻感。
(2)泥质结构:岩屑颗粒<0.O1mni,外观上结合较致密,粘质,似泥巴。
(3)化学结构:与岩浆岩相似,指矿物或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
如晶粒状、鲍状、豆状、肾状。
(4)生物结构:岩石的全部或大部由生物遗体和碎片组成。
如煤、珊瑚。
2.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
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层理和层面构造,反映了生成环境,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重要特征。
(1)层理构造:由于时间的先后和沉积时的环境不同,而在颗粒大小、颜色、成分、形状上出现不同所显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2)层面构造:层与层之间的接触面,是在各种地质作用和古气候的影响下在层面上保留下来的痕迹。
如波痕、泥裂、雨痕、足迹、结核等。
二、变质岩是地壳上原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早期形成的变质岩)通过地壳运动(下降到地壳深处或上升到地表,受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成分等发生改变而生成的新岩石。
岩石与矿物分类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和矿物是地质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岩石是地球表面和地壳内构成大部分的固体物质,而矿物是岩石中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
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对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 岩石分类: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地下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岩和在地下深部冷却凝固成岩的深成岩。
(2)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离子溶解物等在地表或水中沉积堆积形成的,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变质岩是在地壳深部由于高温、高压、热液等作用下对原有岩石进行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岩等。
2. 矿物分类:矿物是岩石组成的基本单元,它们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进行,常见的分类包括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酸盐类、碳酸盐类、硫化物类、磷酸盐类、金属元素类等。
(1)硅酸盐类:硅酸盐类矿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类别,由硅氧四面体和金属离子组成。
例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2)氧化物类:氧化物类矿物是由氧和金属元素组成,常见的有赤铁矿、锰矿、磁铁矿等。
(3)硫酸盐类:硫酸盐类矿物含有硫酸根离子,例如石膏、孔雀石等。
(4)碳酸盐类:碳酸盐类矿物由碳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5)硫化物类:硫化物类矿物是含有硫化物根离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辰砂等。
3. 地质意义: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对于地质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地质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带给我们关于地球历史的信息,对于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矿产资源开发: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
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藏有各种有价值的矿物质,如金、银、煤炭、铁矿石等。
认识沉积岩与变质岩认识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以沉积岩为主,变质岩为辅,初步掌握鉴定沉积岩的主要方法。
沉积岩一、目的要求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
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二、预习要点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三、实验用品1.标本: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2.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㈠沉积岩的一般特征1、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所含杂质。
有的颜色能反映岩石的生成环境。
白色的岩石多为高岭石、石英、盐类等成分组成;深灰到黑色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质或锰、硫铁矿等杂质,是在还原环境中生成的岩石;肉红色及深红色是岩石中含较多的正长石或高价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生成的;黄褐色与含褐铁矿有关;绿色常与含氧化亚铁有关,常生成于相对缺氧的还原环境。
2、了解沉积岩的矿物组分目前为止在沉积岩中发现的矿物有100余种,但最常见的只有20几种。
它们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碎屑物质,即原岩经机械破碎的物质。
常见者如较稳定的石英,其次是长石、云母、岩屑;另一类是自生矿物,即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常见者有方解石、白云石、海绿石、粘土矿物。
(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石膏、岩盐、有机物质以及铝、铁、锰、硅的氧化物和钠、钾、镁的卤化物等。
3、认识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中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大小及结合方式。
常见的结构有以机械沉积为主的碎屑结构;以化学沉积为主的化学结构;介于两者之间的泥质结构及以生物沉积为主的生物结构。
⑴碎屑结构就是各种碎屑物被胶结物胶结起来的一种结构。
碎屑物指岩屑和矿物碎屑且包括碎屑颗粒的形态、大小、分选性等。
胶结物通常是钙质、铁质、硅质和泥质。
碎屑颗粒大小又叫粒度,是碎屑岩分类的依据之一。
常用粒级划分如下:粒径>2㎜的称为砾(砾状结构);2~0.06㎜的称为砂(砂状结构);0.06~0.004㎜的为粉砂(粉砂结构);<0.004㎜的称为粘土。
其中砂又再分为:巨粒2~1㎜;粗粒1~0.5㎜;中粒0.5~0.25㎜;细粒0.25~0.05㎜。
碎屑颗粒的形态又分磨圆度和球度。
颗粒磨圆的程度与搬运的距离有关,也与颗粒的原始形状、理化性质、破坏条件有关。
一般分为四级:棱角状:碎屑颗粒棱角清楚;次棱角状:略有磨蚀但棱角基本清楚;次圆状:棱角不清楚,但原始轮廓尚可看出;圆状:棱角消失,表面圆滑颗粒的分选性可划分为良好、中等、差三个等级,其中大小均一者为分选性良好;大小悬殊者为分选性差;介于其间者为分选中等。
砾石的形态则可依其自然状态来描述,如球状、扁球状、棱角状等。
碎屑结构一般为碎屑岩及部分石灰岩所具有。
⑵泥质结构系颗粒直径小于0.004mm的碎屑或粘土矿物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肉眼无法分辨,岩石外表呈致密状,是粘土岩常具有的特征。
⑶结晶结构为结晶的自生矿物镶嵌而成,为化学岩中常见的结构。
按结晶颗粒大小可分为:粗晶结构:颗粒>0.5mm中晶结构:0.25~0.5mm细晶结构:0.05~0.25mm。
如果结晶颗粒小到无法分辨时叫致密结构。
⑷生物结构岩石中含生物遗体或生物碎片达30%以上。
为生物化学岩特有的结构。
⑸内碎屑结构碳酸岩盐特有的结构,碎屑来自海盆地内部,胶结物也为碳酸盐。
常见的结构有砾屑、砂屑、鲕粒、豆粒(豆粒的直径大于2mm)。
沉积岩的构造是岩石成分和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引起岩石在宏观上的特征。
常见的构造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或颜色差异而在垂直方向上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按形态可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有的沉积岩由于层理厚度大,在一块手标本上反映不出成层现象,这就必须结合野外观察。
在野外一般按绝对厚度划分为四级:块状(厚度>1m)、厚层状(厚度1~0.5m)、中层(厚度0.5~0.1m)、薄层状(0.1~0.01m)、极薄层(厚度<0.01m)。
层面构造指表现在岩石层面上的特征。
常见者有波痕、泥裂等。
波痕岩层面上保存有原始沉积物受风或水的波浪作用造成的波状起伏痕迹。
根据波痕形态可分为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两类,它们反映了介质运动的性质和方向。
泥裂岩石表面保存原始沉积物因干燥失水收缩而裂开的痕迹。
常见于泥岩中,其特征是平面上看呈多角形裂缝,从剖面上看裂缝上宽下窄呈楔形,并经常被后来的沉积物所充填。
结核在岩石中呈不规则或园球形,其成分与周围岩石成分有明显不同,如石灰岩中的燧石结核。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石化了的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为沉积岩所特有,是确定地层时代和沉积物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
此外,沉积岩的层面构造还有雨痕、盐迹、印模、缝合线等。
㈡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的分类是以成因和组成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来划分的,一般分为:碎屑岩类是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碎屑物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并通过胶结物胶结起来的一类岩石。
除正常沉积碎屑岩外,也包括火山碎屑岩。
沉积碎屑岩按粒度及含量分为砾岩、砂岩等。
砾岩为沉积的砾石经压固胶结而成,碎屑物中岩屑较多。
砾石也多为岩块(这种岩块可以是多矿岩组成,也可以是单矿岩组成)一般含量>50%。
根据砾石形状又可以分为角砾岩(砾石棱角明显)和砾岩(砾石有一定磨圆度)。
砂岩为沉积的砂粒经固结而成。
它的颜色决定于成分,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砂状碎屑结构。
按砂状碎屑的粒度,可进一步划分为粗粒、中粒、细粒和粉粒结构,以此分别定名为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
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的矿物碎屑和岩屑。
粘土岩类主要由<0.004㎜的碎屑物组成。
这类岩石具有泥质结构,层理构造,当层理很薄,风化后呈叶片状,称为页理。
具有页理构造的粘土岩就叫页岩,否则叫泥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这是一类由化学方式或生物参与作用下沉积而成的岩石。
主要为盐类矿物和生物遗体组成,具有结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和层理构造。
常见者多为碳酸盐,如结晶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等。
这里,主要列举碳酸盐岩作以介绍:碳酸盐岩对碳酸盐类岩石(如白云岩和石灰岩)可用小刀刻划其硬度,用稀盐酸等物测试其化学成分,并观察其不同的结构、构造、表面特征及含化石情况。
现将石灰岩与白云岩对比区别如下(表3-1)。
表3-1 石灰岩和白云岩特征对比表㈢肉眼鉴定沉积岩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按野外产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将沉积岩所属三大类型区分开。
确定岩石的结构类型。
如确定为碎屑结构,就要进一步按粒度大小及矿物含量进一步区分。
确定颗粒大小的方法是同标准方格纸或与标准砂比较,定名时一般以含量>50%者作为定名的基本名称,含量在50%~25%之间者以X质表示;含量在25%以下者则以“含XX”表示。
例如某岩石中的碎屑颗粒含量在80%以上,但砾级的只有20%其它则为砂级。
根据上述原则,该岩石可命名为含砾砂岩。
确定碎屑的类型后,还要对胶结物的成分作鉴定。
胶结物的成分可为泥质、钙质、硅质和铁质等单一类型,可以是钙—泥质或钙—铁质等复合类型。
因多为化学沉积,颗粒细小,不易识别。
肉眼鉴定时可用小刀刻划其硬度,观察其颜色,或用稀盐酸测试其化学成分中是否含碳酸钙等,并参考其固结程度来确定其胶结物成分(表3-2)。
表3-2沉积岩的胶结物类型及其特征对碎屑颗粒的形态(圆度和球度)也要鉴定描述。
但除砾岩外,一般不参加命名。
鉴定岩石的物质成分及含量时,这里分两种情况:其一是对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主要是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各自的含量,方法是用肉眼或简单的化学试剂来鉴定矿物的理化性质(如矿物的形态、颜色、硬度、解理、光泽及滴酸等),以确定所含矿物的种类。
然后在一定范围内目估(如用线比法)各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确定岩石的名称,如长石砂岩、白云质灰岩等。
其二是对含岩屑较多的岩石(如砾岩)就应鉴定出砾石的岩石种类,并注意各类岩石的砾石含量百分比。
鉴定岩石的构造:鉴定构造除少数标本上可观察到外,一般应到野外鉴定其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鉴定岩石的颜色:在描述岩石时要将岩石的新鲜面和风化面颜色予以分别描述。
由于岩石往往是多种不同颜色的矿物组成的,因此描述的颜色应是岩石的总体颜色,绝非某种矿物的颜色。
在描述用词上,习惯是将次要颜色写于前,主要颜色写于后,如黄绿色、黄褐色等。
综合描述举例:岩石的名称是按颜色+构造+结构+成分(或成分加结构)这个程序描述的。
如石英砂岩:新鲜面为灰色,风化面为灰白色。
具有厚层状(1~0.5m)层理。
粗粒碎屑结构(粒度1mmz左右),磨圆度尚好,多呈浑圆状,分选性也好。
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达90%左右;长石,含量达10%左右,多风化成高岭土。
岩石坚硬,系硅质胶结。
综合描述举例:岩石的名称是按颜色+构造+结构+成分(或成分加结构)这个程序描述的。
如石英砂岩:新鲜面为灰色,风化面为灰白色。
具有厚层状(1~0.5m)层理。
粗粒碎屑结构(粒度1mm左右),磨圆度尚好,多呈浑圆状,分选性也好。
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达90%左右;长石,含量达10%左右,多风化成高岭土。
岩石坚硬,系硅质胶结。
根据以上描述,岩石的全名应是: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对碳酸盐岩的命名,一般是结构加成分,如鲕状石灰岩。
五、作业独立描述所要求的沉积岩标本数量并填写实验报告(参见常见沉积岩描述)。
六、思考题1.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2.何为碎屑岩?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七、一些常见沉积岩岩石类型的简单描述㈠碎屑岩类砾岩具砾状结构,即50%以上的碎屑颗粒大于2mm。
砾石滚圆者称砾岩,砾石棱角状称角砾岩。
砾石主要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称单质砾岩,如石英砾岩,砾石成分复杂者称复杂砾岩。
砂岩具砂状结构,即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06~2mm之间。
根据砂粒大小又可分为粗砂岩、中粒砂岩和细砂岩。
按成分又可分为单矿物砂岩和复矿物砂岩。
粉砂岩不易分辨碎屑颗粒,但断面较粘土岩为粗糙。
它也可以有单矿物粉砂岩和复矿物粉砂岩之分。
黄土则是未经固结的亚沙土,土黄色,松散状。
层理不清,往往含碳酸钙结核,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粉砂组成。
上述碎屑岩如考虑胶结物的成分时,则命名前加胶结物作为形容词,如铁质石英砂岩(胶结物为铁质)。
㈡粘土岩类均为泥质结构,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
根据固结程度可分为如下三种:粘土为粘土岩类中几乎未经固结的一种松散的岩石,具有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极易泡软。
如高岭石粘土、胶岭石粘土等。
高岭石粘土是耐火材料和陶瓷工业的原料。
粘土岩为粘土岩类中固结较紧的一种致密状岩石。
吸水性和可塑性较弱,水中不易泡软。
这种岩石又叫泥岩。
页岩为粘土岩类固结程度很好的一种岩石,成页片状,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