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9.59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风险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衡量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保障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分析当前风险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建议。
文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该体系既考虑了银行的传统风险,也涵盖了新兴风险,并注重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文章提出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风险监管等。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二、商业银行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更可能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科学评估,是保障银行安全、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
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架构和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和指标、确立风险管理责任和考核机制等。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风险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将其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中。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外部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
内部风险监测和评估主要是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风险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的变化和趋势。
外部风险监测和评估主要是通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动态等,及时了解和评估外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和规避机制。
多样化投资组合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规避一些高风险的业务、产品和项目,避免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还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机制。
这包括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控制委员会,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等。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人员培训和风险管理技术支持,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商业银行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应灵活适应市场环境和经营变化,及时进行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的调整和完善,使其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
• 28•价值工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设计研究Research on Design of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Commercial Banks赵楷Z H A O K a i(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00;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分行,蚌埠233000)(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ngbu 233000, China ;Bank of China Bengbu Branch, Bengbu 233000, China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潜在的市场风险,从而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对 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设计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风险来源,选取合适的指标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 预警体系进行设计;然后利用A H 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银行金融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最 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2012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基本稳定,但个别指标严重恶化,使得银 行处在危险区域。
而通过该预警体系的构建,也为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预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价值。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ed with more potential market risks,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stability of financial market.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design of financial risk early-warning system for commercial banks. Then, we use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the index, and use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synthesize the financial risk of our bank. Then we use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integrate the financial risk of our b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ncial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s basically stable, but the individual indicators are seriously deteriorated, which makes the banks in the danger zone.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for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risk warning provides a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value.关键词:银行;风险预警;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风险等级Key words:bank; risk early warning;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isk grade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0引言自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7年出现的 美国次贷危机,再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势席卷全球,波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使得全球经济出 现动荡。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关键词】预警,指标体系,研究,风险,金融,商业,银行,中国,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标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部分,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同样遭受重创。
在历经冲击之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识别能力开始让人质疑。
中国经济尚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初期,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在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并不显著,但由于中国不断与国际经济接轨,开放条件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然会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实践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多侧重于事后弥补和经验总结,但是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事先管理却未能得到足够的认识和实施。
要实现对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根据现有的指标数据对短期内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是事先管理的一种切实可行方法。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并从近期数据给出了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评价及实证检验。
二、相关领域文献回顾
国际上对于银行业金融风险预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种种成果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且多数方法与中国的实际有着很大的差距。
1979年由联邦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建立的CAMEL评级制度经过1997年的修改后,成为美国主要监管机构统一使用的CAMELS(骆驼)制度[1]。
伴随银行业务的拓展,部分国家监管当局引入美国CAMEL评级制度,同时结合本国监管情况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主观判断评价体系。
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结构分析法,根据选定的某几项财务指标作为分类的标准,运用二分法,通过建立二元分类数来分析被考查对象状态[2]。
Logit模型主要采用了logistic函数[3],该模型的问题在于当样本点存在完全分离时,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可能不存在,模型的有效性存在问题,另外该方法对临界区域的判别敏感性过度,容易导致相近样本评估结果之间差别过大。
Altman等人(1994)利用神经网络对意大利公司进行失败预测[4]。
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自适应的非参数方法,并不严格要求样本数据的分布,不仅具有非线性映射和泛化能力[5],而且神经网络模型的分布自由,较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对实际问题更加适用。
信用度量技术(Credit Metrics,1997)运用VaR 框架[6],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风险的评价和计量[7]。
但是Credit Metrics模型的违约模型和相关系数的度量是以期权定价
理论为基础的,这对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以及数据的真实性都有极高的限制要求,因而可操作性有所降低。
麦肯锡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1998) [8]是在Credit Metrics的基础上,对经济的周期性因素予以考虑,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技术(Astructure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改变趋势并进行度量[9],但是由此给模型增加了相当的复杂程度。
相比之下,国内关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囿于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稀缺等原因,致使当下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十分欠缺。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大致如下:
隋剑雄(2004)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适应本国银行发展需求且以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向量法(TE)作为构建风险预警模型的算法,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该模型侧重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说明及预警的相关指标和报警范围[10]。
李华明、向颖珍(2007)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ARMA模型来构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使得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将影响信用风险的多种因素通过所考察的指标自身的变化来反映[11]。
不足之处在于:首先,该模型单纯用历史数据进行模拟,虽预测了其可能的走势,但对其存在这种走势的具体原因并没有明确表明;其次该模型只是利用不良贷款率单一指标来建立模型,没有考虑其他指标折射的整体状况;最后,模型的模拟效果也会随着指标的变化而变化,预测结果十分不稳定。
从监管层面来看:2005年开始,银监会依据新制定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操作指引(试行)》按季对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进行风险预警的试运行,以提高银行风险监管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综合以上的理论研究可以看出,现有的成果主要存在下列不足之处:一是大多学者关于预警体系的研究都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从而无法做到整体考量商业银行的风险;二是过分依赖少部分银行现有的指标,再依据趋势变化给出预警结果,但往往结果偏离较大,不够理想。
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多停留于较为传统的指标分析阶段,即使少数学者提出数量方法,但也显得单一和偏颇,因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应当增加定量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功效。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来源
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来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集中体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属人为因素所导致,在接下来的指标
体系构建中暂不予考虑)。
再依据其风险来源的差异大致可以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划分为
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运营状况,如果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胀或是结构失衡等现象,都将导致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产生大幅的变化,作为货币资金的投放和回笼机构,商业银行的经营势必受到重大影响,进而导致风险的滋生。
(二)对外经营业务的隐患
这类风险主要在于国际业务的逆差以及游资对于本国金融行业的冲击。
在国际业务往来中,商业银行通常承担着资金的清算及资金缺口的补偿,因而首当其冲的面临着汇率风险的考验。
另外,游资在短期内低进高出,依靠短期内自身相对于东道国的资金优势,操纵金融产品价格,这势必在其抽逃之后造成金融风险的扩散,商业银行必将受到牵连。
当然风险主要体现在汇率水平等指标上。
(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导致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一种高负债形式,尽管如此,商业银行还是应当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库存资金的充足,即使在不能保证库存的条件下,也起码要保证在出现资金短缺时能以较低的利率水平向同业拆得资金,否则商业银行的经营将蕴藏巨大的危机。
这类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同业拆借利率、资本充足率等。
(四)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由于顾客的存贷业务完全属随机行为,因而如果短期资金所占到的比重较大,将势必给银行的经营带来额外的风险负担。
一旦短期内存款到期,提现业务将会给银行的存量资金施加压力。
风险衡量主要有赖于存(贷)增长率及短期贷款占比。
(五)商业银行的获利水平影响其风险程度
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经营获利,如果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将会获得存贷客户的信任,即使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波动,也难以出现挤兑现象。
而且较好的盈利水平同样使得商业银行在出现资金短缺时能够较轻易地从同业处拆得资金以弥补头寸。
主要体现在贷款收益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上。
(六)流动性制约的风险大小
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恐慌,中国的金融业也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各个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房贷还款期限临近,更多的不良贷款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势必多数的商业银行将遭受牵连,所以充足的资金拨备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代表性的指标有拨备覆盖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四、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欲构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仅要做到指标体系的预警效果明显,而且指标数据的获得要具有可行性,另外预警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根据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不同来源,截取了六大类预警指标作为构建体系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