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一轮基础习选题(10)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现象考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线圈的匝数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 共同决定,而与磁通量Φ的大小、变化量ΔΦ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 对应Φt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2.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三种情况(1)磁通量的变化是由面积变化引起时,ΔΦ=B ·ΔS ,则E =n B ΔSΔt ; (2)磁通量的变化是由磁场变化引起时,ΔΦ=S ·ΔB ,则E =nS ·ΔBΔt; (3)磁通量的变化是由面积和磁场共同变化引起时,则根据定义,ΔΦ=|Φ末-Φ初|,E =n|B 2S 2-B 1S 1|Δt ≠n |ΔB ΔS |Δt.1.(2018·全国卷Ⅲ)(多选)如图甲,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 和一导线框R ,R 在PQ 的右侧.导线PQ 中通有正弦交流电i ,i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规定从Q 到P 为电流正方向.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 AC )A .在t =T 4时为零B .在t =T 2时改变方向C .在t =T2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D .在t =T 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解析:本题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由i t 图象可知,在t =T4时,Δi Δt =0,此时穿过导线框R 的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0,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此时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为0,选项A 正确;同理在t =T 2和t =T 时,Δi Δt 为最大值,ΔΦΔt为最大值,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为最大值,不改变方向,选项B 错误;根据楞次定律,t =T2时,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t =T 时,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2.如图甲所示,用一根横截面积为S 、电阻率为ρ的硬质导线做成一个半径为r 的圆环,ab 为圆环的直径.在ab 的右侧存在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磁场,t =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于竖直圆环平面向里,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t 1时间内( D )A .圆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B .圆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顺时针后是逆时针C .圆环一直具有扩X 的趋势D .圆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B 0rS4t 0ρ解析:磁通量先向里减小再向外增大,由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可知,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一直为顺时针,故A 、B 错误;由楞次定律的“来拒去留”可知,0~t 0为了阻碍磁通量的减小,线圈有扩X 的趋势,t 0~t 1为了阻碍磁通量的增大,线圈有缩小的趋势,故C 错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ΔBS 2Δt =B 0πr 22t 0,感应电流I =E R =B 0πr 22t 0·Sρ×2πr=B 0rS4t 0ρ,故D 正确. 3.(2019·某某某某质检)如图甲所示,导体棒MN 置于水平导轨上,P 、Q 之间有阻值为R 的电阻,PQNM 所围的面积为S ,不计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导轨所在区域内存在沿竖直方向的磁场,规定磁场方向竖直向上为正,在0~2t 0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导体棒MN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在0~t 0和t 0~2t 0内,导体棒受到导轨的摩擦力方向相同B .在t 0~2t 0内,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P 到QC .在0~t 0内,通过电阻R 的电流大小为2B 0SRt 0D .在0~2t 0内,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B 0S R解析: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图象问题,定性分析加定量计算可快速求解.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0~t 0内磁感应强度减小,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为阻碍磁通量的减少,导体棒具有向右的运动趋势,导体棒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在t 0~2t 0内,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加,为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导体棒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导体棒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在两时间段内摩擦力方向相反,故A 错误;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在t 0~2t 0内磁感应强度增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Q 到P ,故B 错误;由图乙所示图象,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在0~t 0内感应电动势E 1=ΔΦΔt =S ·ΔB Δt =B 0S t 0,感应电流为I 1=E 1R =B 0S Rt 0,故C 错误;由图乙所示图象,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在0~2t 0内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q 1=N ΔΦR=2B 0S -B 0S R =B 0SR,故D 正确.应用电磁感应定律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公式E =n ΔΦΔt 求解的是一个回路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在磁通量均匀变化时,瞬时值才等于平均值.(2)利用公式E =nS ΔBΔt 求感应电动势时,S 为线圈在磁场X 围内的有效面积.(3)通过回路截面的电荷量q 仅与n 、ΔΦ和回路电阻R 有关,与时间长短无关,与Φ是否均匀变化无关.推导如下:q =I Δt =n ΔΦΔtR Δt =n ΔΦR.考点2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考向1 平动切割1.计算公式:E =BLv 或E =BLv sin θ. 2.E =Blv 的三个特性(1)正交性:本公式要求磁场为匀强磁场,而且B 、l 、v 三者互相垂直.(2)有效性:公式中的l 为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下图中,导体棒的有效长度为ab 间的距离.(3)相对性:E =Blv 中的速度v 是导体棒相对磁场的速度,若磁场也在运动,应注意速度间的相对关系.(2019·某某某某统考)(多选)半径为a 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 的导体直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 0.圆环水平固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 平行于直径CD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 开始,杆的位置由θ确定,如图所示.则( )A .θ=0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2BavB .θ=π3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3BavC .θ=0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2B 2av(π+2)R 0D .θ=π3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3B 2av(5π+3)R 0[审题指导] (1)导体棒长度指处在磁场中的长度,称为有效长度.θ=0和θ=π3时二者不同.(2)先计算感应电动势,再计算感应电流,最后计算安培力.【解析】 当θ=0时,杆产生的电动势E =BLv =2Bav ,故A 正确;当θ=π3时,根据几何关系得出此时导体棒的有效切割长度为a ,所以杆产生的电动势为E =Bav ,故B 错误;当θ=0时,由于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 0,所以电路中总电阻为(2+π)aR 0,所以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 =BIL =B ·2a 2Bav (2+π)aR 0=4B 2av (2+π)R 0,故C 错误;当θ=π3时,电路中总电阻为⎝⎛⎭⎪⎫1+5π3aR 0,所以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 ′=BI ′L ′=3B 2av (3+5π)R 0,故D 正确.【答案】 AD1.(2019·某某某某模拟)如图所示,一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电阻不计)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导轨足够长且间距为L ,左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匀质金属棒cd 放置在导轨上,金属棒的电阻为r ,整个装置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金属棒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的位移为s 时,则( C )A .金属棒中感应电流方向由d 到cB .金属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BL asC .金属棒中感应电流为BL 2asR +rD .水平拉力F 的大小为B 2L 22asR +r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电流I 的方向从c 到d ,故A 错误;设金属棒cd 的位移为s 时速度为v ,则有v 2=2as ,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为E =BLv =BL 2as ,故B 错误;金属棒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I =ER +r,解得I =BL 2asR +r,故C 正确;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BI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 ,联立解得F =B 2L 22asR +r+ma ,故D 错误.考向2 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当导体棒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绕一端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 v =12Bl 2ω,如图所示.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U a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 .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b —c —aC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c —b —a[审题指导] (1)金属框在转动过程中,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产生. (2)金属框bc 边和ac 边都在切割磁感线,所以有感应电动势.【解析】 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始终为零,没有发生变化,故金属框中无电流,B 、D 项错误;bc 边切割磁感线的等效速度为12lω,根据右手定则U b <U c ,故U bc =-12Bl 2ω,C 项正确;ac 边切割磁感线,根据右手定则得U a <U c ,A 项错误.【答案】 C2.(2018·全国卷Ⅰ)如图,导体轨道OPQS 固定,其中PQS 是半圆弧,Q 为半圆弧的中点,O 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 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 转动的金属杆,M 端位于PQS 上,OM 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现使OM 从OQ 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 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 增加到B ′(过程Ⅱ).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等于( B )A.54B.32C.74D .2 解析: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电荷量公式.由公式E =ΔΦΔt ,I =ER ,q =It 得q =ΔΦR ,设半圆弧半径为r ,对于过程Ⅰ,q 1=B ·πr 24·R ,对于过程Ⅱ,q 2=(B ′-B )·πr22R ,由q 1=q 2得,B ′B =32,故B 项正确.四种求电动势的方法考点3 自感现象涡流考向1 通电自感与断电自感1.自感现象的四大特点(1)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电流的变化.(2)通过线圈中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只能缓慢变化.(3)电流稳定时,自感线圈就相当于普通导体.(4)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现象越明显,自感电动势只是延缓了过程的进行,但它不能使过程停止,更不能使过程反向.2.自感中“闪亮”与“不闪亮”问题电流突然增大,灯泡立刻变亮,然后逐12开关S1瞬间,灯A1突然闪亮,然后逐渐变暗;闭合开关S2,灯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A3立刻变亮,最终A2与A3的亮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1中,A1与L1的电阻值相同B.图1中,闭合S1,电路稳定后,A1中电流大于L1中电流C.图2中,变阻器R与L2的电阻值相同D.图2中,闭合S2瞬间,L2中电流与变阻器R中电流相等解析:本题考查自感现象判断.在图1中断开S1瞬间,灯A1突然闪亮,说明断开S1前,L1中的电流大于A1中的电流,故L1的阻值小于A1的阻值,A、B选项均错误;在图2中,闭合S2瞬间,由于L2的自感作用,通过L2的电流很小,D错误;闭合S2后,最终A2与A3亮度相同,说明两支路电流相等,故R与L2的阻值相同,C项正确.2.(2019·某某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闭合时流过线圈L的电流是2 A,流过灯泡A的电流是1 A.将S突然断开,则S断开前后,能正确反映流过灯泡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 D )解析:当电键断开时,由于线圈中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减小,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小,线圈与灯泡A构成回路,所以灯泡中的电流与线圈中电流大小相等,灯泡中电流也逐渐减小,但与断开前方向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分析自感现象的两点注意(1)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是否“闪亮”的判断:关键在于对电流大小的分析,只有断电瞬间通过灯泡的电流比原来大,灯泡才先闪亮后慢慢熄灭.(2)断电自感现象中电流方向是否改变的判断:与线圈在同一支路的用电器的电流方向不变,与线圈不在同一支路的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改变.考向2 对涡流的考查3.(多选)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解析:小磁针在圆盘所在处形成的磁场是非匀强磁场,圆盘可以等效为许多环形闭合线圈,圆盘转动过程中,穿过每个环形闭合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每一环形线圈上产生电动势和涡电流,A正确;环形线圈随圆盘转动,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会受到小磁针施加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磁针会受到与线圈即圆盘转动方向相同的力的作用,此力来源于电磁感应形成的涡电流,而不是自由电子随圆盘转动形成的电流,B正确,D错误.从圆盘的整个盘面上看,圆盘转动过程中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不变,C 错误.4.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尺度上的形貌.为了有效隔离外界振动对STM的扰动,在圆底盘周边沿其径向对称地安装若干对紫铜薄板,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振动,如图所示.无扰动时,按下列四种方案对紫铜薄板施加恒磁场;出现扰动后,对于紫铜薄板上下及左右振动的衰减最有效的方案是( A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阻尼.若要有效衰减紫铜薄板上下及左右的微小振动,则要求施加磁场后,在紫铜薄板发生上下及左右的微小振动时,穿过紫铜薄板横截面的磁通量都能发生变化.由选项图可知只有A满足要求,故选A.对安培力是动力、阻力的理解技巧电磁阻尼是安培力总是阻碍导体运动的现象,电磁驱动是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的现象,但实质上均是感应电流使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34。
人教物理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选题(12)李仕才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半径为R 的固定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速度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O 为半圆轨道圆心,OB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重力加速度为g ,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自抛出点至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2+24mgR B .小球自抛出点至B 点的水平射程为32RC .小球抛出的初速度为2gRD .抛出点与B 点的距离为2R解析:选A.由几何知识小球的水平射程为x =R +Rcos 45°=2+22R ,故B 错误;小球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则tan 45°=v y v 0=1,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y x =v y 2tv 0t =v y2v 0=12可得竖直位移y =12x =2+24R ,所以小球自抛出点至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 G =mgy =2+24mgR ,故A 正确;由v 2y =2gy ,得v y =2gy =2+22gR 由上得知,v 0=v y =2+22gR.故C 错误;抛出点与B 点的距离为s =x 2+y 2=10+254R ,故D 错误.2、如图所示,三辆完全相同的平板小车a,b,c 成一直线排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c 车上有一小孩跳到b 车上,接着又立即从b 车跳到a 车上,小孩跳离c 车和b 车时对地的水平速度相同,他跳到a 车上没有走动便相对a 车静止,此后( B )A.a,c 两车速率相同B.三辆车的速率关系为v c>v a>v bC.a,b两车运动速度相同D.a,c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解析:设人的质量为m,对地速度为v0,车的质量为m′,人从c车跳出有0=mv0+m′v c,人跳到b 车再跳出,有mv0=m′v b+mv0,人跳上a车有mv0=(m′+m)v a,可得v c>v a>v b,选项B正确.3、(2018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阶段考)将某材料制成的长方体锯成A、B两块放在水平面上,A、B紧靠在一起,物体A的角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方向的力F推物体B,使物体A、B 保持原来形状,整体沿力F的方向匀速运动,则( )A. 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B. 物体A只受一个摩擦力C. 物体B对A的弹力小于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D. 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对A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B对A的弹力,桌面的滑动摩擦力,B对A的静摩擦力,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选项AB错误;受力如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如此物体的加速度是: 〔 〕 A. 23m/s 2 B.43 m/s 2 C.89 m/s 2 D.169m/s 2 【答案】B2.质量为m 的小球由空中A 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加速度大小为g ;在t 秒末使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 方向竖直向上,再经过t 秒小球又回到A 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如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g a 4=B .返回到A 点的速率at 2C .自由下落t 秒时小球的速率为atD .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292at 【答案】D3.在某一高度以020/v 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210/g m s =〕: 〔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15m/s ,方向竖直向上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是25/m s ,方向竖直向上C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 ,方向竖直向上D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一定是25m【答案】C4.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如此: 〔 〕A .小球在2 s 末的速度是20 m/sB .小球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 .小球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20 mD .小球在前5 s 内的位移是50 m 【答案】D5.如下列图,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终停在O 点.A 、B 、C 三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L 1、L 2、L 3,小物块由A 、B 、C 三点运动到O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如此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 〔 〕A .312123L L L t t t ==B .312222123L L L t t t ==C .312123L L L t t t <<D .312222123L L L t t t << 【答案】B6.如下列图,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B |=2 m ,|BC |=3 m .假设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如此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98 mB. 89mC.34 mD.43m 【答案】A7.如下列图,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 。
第1讲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下列图,一水平放置的N匝矩形线框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斜向上,与水平面成30°角,现假设使矩形框以左边的一条边为轴转到竖直的虚线位置,如此此过程中磁通量的改变量的大小是( C )A.3-12BS B.3+12NBSC.3+12BS D.3-12NBS[解析] sin θ磁通量与匝数无关,Φ=BS中,B与S必须垂直。
初态Φ1=B cos θ·S,末态Φ2=-B cos θ·S,磁通量的变化量大小ΔΦ=|Φ2-Φ1|=|BS(-cos 30°-sin30°)|=3+12BS,所以应选C项。
2.(2020·浙江诸暨模拟)有人设计了一种储能装置:在人的腰部固定一块永久磁铁,N 极向外;在手臂上固定一个金属线圈,线圈连接着充电电容器。
当手不停地前后摆动时,固定在手臂上的线圈能在一个摆动周期内,两次扫过别在腰部的磁铁,从而实现储能。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D )A.该装置违反物理规律,不可能实现B.此装置会使手臂受到阻力而导致人走路变慢C.在手摆动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的电性不变D.在手摆动的过程中,手臂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交替变化[解析] D.在手摆动的过程中,线圈交替的进入或者离开磁场,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因而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储能,该装置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能实现,选项A错误;此装置不会影响人走路的速度,选项B错误;在手摆动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断变化,如此电容器极板的电性不断改变。
选项C错误;在手摆动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断变化,手臂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交替变化。
选项D正确。
3.如下列图,通电导线MN与单匝矩形线圈abcd共面,位置靠近ab且与线圈相互绝缘。
当MN中电流突然减小时,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 B )A.向左B.向右C.垂直纸面向外D.垂直纸面向里[解析] 解法一:当MN中电流突然减小时,单匝矩形线圈abcd垂直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线圈abcd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由左手定如此可知ab边与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均向右,所以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B正确。
人教物理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选题(1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3m的重物与一质量为m的线框用一根绝缘细线连接起来,挂在两个高度相同的定滑轮上,已知线框电阻为R,横边边长为L,水平方向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上下边界的距离、线框竖直边长均为h.初始时刻,磁场的下边缘和线框上边缘的高度差为2h,将重物从静止开始释放,线框穿出磁场前,若线框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摩擦阻力均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
B.线框穿出磁场时的速度为
C.线框进入磁场后,若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则加速度为a=g-
D.线框通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8mgh-
解析:线框进入磁场前,根据重物与线框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得(3mg-mg)·2h=(3m+m),
解得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选项A正确;线框穿出磁场前,根据平衡条件得3mg-mg=F安,而F安=,联立解得线框穿出磁场时的速度为v=,选项B正确;线框进入磁场后,若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3mg-mg-=(3m+m)a,解得a=g-,选项C错误;设线框通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对从静止到刚通
过磁场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得Q=(3mg-mg)·4h-(3m+m)v2,将v=代入得
Q=8mgh-,选项D 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坐标原点O 沿x 轴正方向以1 m/s 的速度水平飞出,击中右下侧挡板上的P 点.挡板的形状满足方程y =x 2
-6(单位:m),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从O 点运动到P 点的时间为1 s
B .P 点的坐标为(2,-2)
C .小物块刚到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10
D .小物块到达P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10 m/s
解析:选AC.由题意可知,小物块从O 点水平抛出后满足:
y =-12
gt 2① x =vt ②
又有y =x 2
-6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解得:t =1 s ,故A 正确.
将t =1 s 代入②③得x =1 m ,y =-5 m ,所以P 点的坐标为(1,-5),故B 错误. 到达P 点时竖直分速度v y =gt =10×1 m/s=10 m/s ,则P 点的速度v P =1+100 m/s =101
m/s ,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α=v y v 0=101
=10,故C 正确,D 错误. 3、(2018襄阳四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 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 2,则( )
A. 坐着比躺着时F 1大
B. 躺着比坐着时F 1大
C. 坐着比躺着时F 2大
D. 躺着比坐着时F 2大
【答案】A
4、如图,在x 轴上方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x 轴下方存在垂直纸
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 2
的匀强磁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原点O 以与x 轴成60°角的方向斜向上射入磁场,且在上方运动半径为R(不计重力),则( )
A .粒子经偏转一定能回到原点O
B .粒子在x 轴上方和下方两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C .粒子再次回到x 轴上方所需的时间为2πm Bq
D .粒子第二次射入x 轴上方磁场时,沿x 轴前进了3R
解析:选C.根据R =mv Bq
可知粒子在x 轴上方和下方两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则B 错误;根据对称性,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A 选项错误;根据轨迹可知,粒
子完成一次周期性运动的时间为t =13×2πm Bq +13×2πm B 2q =2πm Bq ,则C 选项正确;粒子第二次射入x 轴上方磁场时,沿x 轴前进的距离为x =2R×cos 30°+4R×cos 30°=33R ,则D 选项错误.
5、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OABC,点A′, B′,C′分别是三条棱的中点.现在顶点O 处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
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若A′点的电势为φA′,A点的电势为φA,则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φD一定小于
解析:因为A′,B′,C′三点离顶点O处的正电荷的距离相等,所以三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均相等,故A正确;由于△ABC所在平面上各点到O点的距离不都相等,由等势面的概念可知,△ABC所在平面不是等势面,故B错误;由电势的概念可知,沿直线A′B′的电势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当在此直线上从A′到B′移动正电荷时,电场力对该正电荷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C错误;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特点可知,U A′D>
U DA,即φA′-φD>φD-φA,整理可得,φD<,故D正确.
6、(2017·湖北八校联考)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归纳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
C.卡文迪许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
元电荷的电荷量
解析:选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选项A正确.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牛顿归纳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选项B错误.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选项C错误.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选项D错误.
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板间有一点P,在P点固定一个试探电荷q.现将下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如果用F表示试探电荷在P点所受的电场力,用E表示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用φ表示P点的电势,用E p表示试探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则下列物理量随两板间距离d的变化关系的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C
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两质点会相遇,但不在1s 时相遇
B. 甲、乙两质点在1s 时相距4m
C. 甲、乙两质点在第1s 内运动方向相反
D. 在5s 内两质点速度方向一直不同
【来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物理试题
【答案】 C
【点睛】位移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
宇宙中存在质量相等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这些系统一般离其他恒星较远,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四星系统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是三颗星绕另一颗中心星运动(三绕一),二是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运动.若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引力常量为G.
(1)分析说明三绕一应该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模式.
(2)若相邻星球的最小距离为a ,求两种构成形式下天体运动的周期之比.
解析:(1)三颗星绕另一颗中心星运动时,其中任意一个绕行的星球受到的另三个星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三个绕行星球的向心力一定指向同一点,且中心星受力平衡,由于星球质量相等,具有对称关系,因此向心力一定指向中心星,绕行星一定分布在以中心星为中心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甲所示.
(2)对三绕一模式,三颗星绕行轨道半径均为a ,所受合力等于向心力,因此有 2·G m 23
2cos 30°+G m 2a 2=m 4π2
T 21 a 解得T 2
1=-3π2a 3Gm
对正方形模式,如图乙所示,四星的轨道半径均为22a ,同理有2·G m 2a 2cos 45°+G m 222=
m 4π2
T22
·
2
2
a
解得T22=-2π2a3 7Gm
故T1
T2
=
+2-3
4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