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忆读书的导学案及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忆读书的兴趣和重视。
2. 帮助学生理解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讲解忆读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享一些成功的忆读书案例和经验。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过去的阅读经历,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2. 让学生了解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通过忆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进行忆读书的练习。
第二章:忆读书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目标:1. 教授学生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2. 帮助学生通过忆读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重点标记、回忆细节等。
2. 分享一些有效的忆读书策略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忆读书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对给定的文章进行忆读练习。
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忆读书方法和技巧,对所选择的书籍进行忆读练习。
第三章:忆读书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忆读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忆读书的自我反思和评估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通过实践忆读书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享一些忆读书的实践案例和经验。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进行忆读书的实践练习,如对给定的文章进行忆读。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忆读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作业:1. 让学生对自己的忆读书实践进行反思和评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忆读书的应用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将忆读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将忆读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提高写作能力、扩展知识面等。
2. 分享一些不同类型书籍的推荐和阅读方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将忆读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经验和成果。
2. 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进行阅读和评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忆读书》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了解作者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
2. 学习作者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品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重点:1. 了解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
2. 理解文章主题,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读书的文章,如《窃读记》《我的长生果》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是怎样读书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读书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忆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汇报自读情况,教师检查自读效果。
3.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读书写了哪几件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冰心奶奶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的句子。
2. 学生小组讨论: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是怎样的?她有哪些读书方法?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冰心奶奶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她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4. 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布置作业1. 预习《忆读书》第二课时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同学分享读书心得。
板书设计:忆读书读书经历读书方法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读书的文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精读课文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感受到了她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品质。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还学会了如何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导学案第【1】篇〗一、《忆读书》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众:喜欢)“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设想1、课文内容分析《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
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
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
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①激发同学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同学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同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同学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1、书是传达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约7分钟)活动目的:让同学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培养同学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
(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褒扬)(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同学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的导学案及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忆读书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忆读书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分享个人的阅读经历,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思考和感悟。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忆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
分享式教学: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悟。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应。
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二章:忆读书的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介绍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如速读、深度阅读、笔记等。
探讨如何通过忆读书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效果。
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思考成果。
第三章:忆读书的应用与拓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忆读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引导学生通过忆读书进行自我提升和拓展。
3.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将忆读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等。
介绍忆读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如学术研究、职场发展等。
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忆读书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和拓展。
案例式教学:分享成功的忆读书应用和拓展案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收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成果。
第四章:忆读书的心得与分享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于忆读书的心得和感悟。
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忆读书的心得和感悟。
鼓励学生通过演讲、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实践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情况和效果。
收集学生的演讲稿、作文等表达成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2、(出示多媒体:冰心的照片)3、冰心的资料交流小结: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
4、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三、学习课文1、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那我我就出题考考大家,小组抢答(出示课件)2、默读课文,看看冰心奶奶要告诉大家的是什么?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交流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一下)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快乐);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长知识);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助写作),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学做人)。
3、要想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感受她的思想,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11自然段,自由选择1—2个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小组交流小结: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4、齐读第11自然段。
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结、概括的作用。
《忆读书》教案(精选13篇)《忆读书》教案篇1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
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
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1、本文的主要内容。
(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
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
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
《忆读书》导学案一、导言《忆读书》是一篇由清代作家梁启超所作的散文,通过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本篇导学案将指挥学生深入解读这篇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读书的态度和看法。
二、课前预习1. 请阅读《忆读书》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他想要表达什么?-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读书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有何影响?- 你认为读书对一个人有何重要性?你在读书中有何感悟和体会?三、教室进修1. 导入环节:通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你们平时是如何看待读书的?- 读书对你们有何意义?有何影响?2. 文本解读:逐段解析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一段: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珍视。
- 第二段:作者提到了自己在读书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启发,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第三段:作者反思了自己读书的初衷,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和修养。
3. 深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想要传达怎样的信息?-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读书如饮水,寡味而多饮,觉之可爱”,你认为这句话有何含义?- 你在读书中有何收获和感悟?你会如何看待读书的重要性?四、课后作业1. 思考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和体会。
2. 阅读题:选择一本书,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分享你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3. 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梁启超和他的作品的信息,扩展对作者和他的作品的认识。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忆读书》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读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读书的热爱,不息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忆读书》导学案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2学会从课文中汲取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
2.教学难点:2.1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及《忆读书》的背景。
1.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及读书感悟。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2学生圈出生字词,自主查阅字典。
3.课堂讲解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3.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探究4.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1.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精讲课文2.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2学生分享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3.课堂活动3.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4.课后作业4.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4.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给学生。
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1.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2.拓展阅读2.1学生自主选择一本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2.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3.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忆读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课前预习
(一)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哦!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5、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6、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徐志摩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冰心”笔名的由来,来自于王昌龄的一首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1、读课文,请读准如下生字词
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索然无味人情世故风花雪月
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天罡地煞不能自已无病而呻
2、除这些字词外,课文中还有字词不认识,不理解,请找出。
3、请用如下词语造句。
(提示:一定要准确运用,否则会闹笑话的。
)
1、津津有味:
2、若有所失:
3、索然无味:
4、人情世故:
5、不能自已:
6、无病而呻:
三、课堂展示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
2、用1-2句话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概括模式:课文通过作者回忆,从而勉励青少年。
(概括文章内容学法指导: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3、给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二)探究赏析
1、冰心老人八十多年来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年时读书经历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并在文中找出这一期间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3、作者读这些书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并从中归纳读书有什么好处?
4、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5、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6、.细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说在这段话中,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
..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
..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
....地写满
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
..了。
(三)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及从中学到的知识。
三、作业
(一)小练笔:你最喜爱的书是什么?为什么喜爱这本书?(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少于50字)
(二)填写下列表格
(三)背诵下列名言。
1、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
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
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3、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4、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5、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6、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8、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