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地图的阅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方向。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并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3. 学生能够描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图进行简单的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和阅读地图,通过地图获取所需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和面积的估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图例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和地理素养。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技巧,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知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地图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2.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图例:识别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及其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指南针3. 不同类型的地图及特点-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图等4. 地图阅读技巧- 获取地图信息的方法,如地图标题、图例、比例尺等- 从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如规划旅游路线、分析区域发展等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课:地图的基本概念与作用,认识地图的三要素- 第二节课:不同类型的地图及特点,地图阅读技巧- 第三节课: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课堂实践与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图的阅读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2.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地图,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图的基本要素2. 地图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理解和计算2. 地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教学准备:1. 准备一幅世界地图和一幅校园地图2. 比例尺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世界地图和校园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范围和内容。
二、地图的基本要素(10分钟)1. 方向:介绍地图的方向,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让学生学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 比例尺: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展示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让学生学会使用比例尺。
3. 图例和注记:讲解图例和注记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图例和注记中获取地图信息。
三、地图的阅读方法(10分钟)1. 整体阅读:让学生观察整幅地图,了解地图的主题和内容,获取整体地理信息。
2. 局部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特定区域或要素,分析其地理特征和关系。
3. 对比阅读:让学生对比两幅地图,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地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如查找某个地点的位置、计算两个地点的距离等。
2. 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交通等,并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
2. 强调地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校园地图。
2. 选择一幅世界地图,分析其中的地理信息,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
地图对于学生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一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确定方向;2.正确识别常见图例;3.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直接换算成实际距离。
阅读课本P16 图1.22 台湾岛地图,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1.地图的“语言”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是指________距离与________距离的比,图上距离常用单位是_________,实际距离常用的的单位是________。
3.阅读地图,还要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___来辨别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方。
4.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___确定方向,一般纬线指示______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
阅读地图,还要认识图例,常见的图例有:圆圈表示_________,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_________,蓝色线条表示________,黄色线条表示__________等。
6.学会在地图上量算________、辨认_______、识别________,我们就能够阅读地图了。
①你是如何确定图中的方向的?②山东省地图和校园平面图哪一个表示的范围更大?哪一个表达的内容更详细?③和你的同桌比一比你们绘制的校园平面图一样吗?哪里不同?为什么?1.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B、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2. 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40°W向北前进,则可能 ( )A 他们在北极相遇B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 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D 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3.如果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A.东B.南C.西D.北4.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5.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6.下列比例尺,最大的一个是( )A.1:25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C.1:2500D.1:25000007.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地图是一种图形化、地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和地理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设计一份地图的阅读教学计划,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习使用地图图例、比例尺、方位角等地图元素;- 掌握地图读取技巧,如读取地理坐标、测量距离等;- 理解地图表达的地理信息,如地形、交通、人口等;- 提高综合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地图元素的介绍:图例、比例尺、方位角等;-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 地图的阅读技巧:寻找地理坐标、测量距离、判断高低等;- 地理信息的解读:地形、水域、城市、道路、人口分布等;- 地图与其他地理工具的整合运用。
3.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元素、阅读技巧、地理信息等知识;- 示例: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和解读;- 练习:设计多种练习,如找出特定地点的坐标、测量两地的距离等;- 归纳:总结地图的阅读规律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地图阅读思维。
4.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地图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考试评估:设置地图阅读题目,测试学生对地图信息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反思在进行地图的阅读教学时,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 多样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地图资源,涵盖不同地理特点和地图表达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样化的地图信息。
2. 引导实践操作:除了课堂讲授和示例展示,应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地图,进行实践练习。
可以组织野外考察活动,使用地图工具寻找地理坐标、测量距离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地图的实际应用。
3. 注重地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地图的阅读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如历史地理、生物地理等。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信息所表达的内容。
七上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地图的基本元素,如比例尺、图例等;2. 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如定位、测距等;3. 提高地图的阅读能力,理解地理信息,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1. 地理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2.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地理地图;3. 示范地图和练习地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用合适的例子或问题)导入部分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张世界地图,并问学生:“你们是否见过世界地图?它们是如何制作的?我们又如何读懂地图上的信息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地图元素的介绍与解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张地理地图,并解释其中的地图元素,如比例尺、图例、经纬度等,通过教师的解释,让学生理解这些地图元素的作用和意义。
3. 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教师以示范地图为例,教授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
包括地图的定位方法、测距技巧等。
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4. 地图阅读的实际应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地图上的信息,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例如,通过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规划最佳的路径;通过地图分析和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等等。
5.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系列地图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操作地图,并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地图,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6.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应用地图阅读的技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元素,并教授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在运用地图阅读技巧的练习中,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地图进行实际场景模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一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图例,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
(二)综合思维目标1.为学生创设“用”的情景,让学生在“用”中学地图,在知识的构建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地理实践目标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交通路线的活动,培养学生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1.地图上方向的判别和比例尺的换算。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线,量算距离。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表面和平面间的相互关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等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因为地图空间有限在表现地球平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所以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
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本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在学会使用地图的过程中掌握地图。
学会用图,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问题引领: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的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完成下面表格。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地球仪和地图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地图使用会更加方便、类型和规格更多,适应多种用途,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
(承转)我们平时会看到很多地图,地图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认识地图的语言。
方法指引:阅读图2.1-2.2和课本P28。
问题引领:1.什么是地图。
2.地图的“语言”主要包括哪些?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但对地图的认识和阅读能力有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图,但对地图的深入学习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3.图例和注记的识别与运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运用地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地图、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教具。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地图实例和教学内容。
3.学具:为学生准备地图和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获奖地图是一种图象化的传达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理解地理信息并进行导航。
在现代社会中,地图阅读能力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地图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一种获奖的地图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并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一、设计背景地图阅读是中小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传统的地图教学往往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对地图的兴趣,导致地图阅读能力的提升缓慢。
因此,我们希望设计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地图阅读教学。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地图阅读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图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地图的符号、比例尺、方向等基础知识,建立起地图阅读的基础。
2. 具体案例的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地图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地图实践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利用地图进行实践活动,如规划校园路线、设计城市交通系统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地图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阅读的基本框架。
2. 讨论法: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地图案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合作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法: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地图阅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地图阅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地图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包括校园路线图、城市交通系统设计等。
3. 自评互评: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自己和他人的地图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成长。
六、教学资源1. 地图教材和参考书籍: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参考。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地图案例和教学多媒体课件。
3. 实地考察地图:利用学校附近的地图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七、预期效果通过上述地图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地图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
人教版新教材《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兴趣。
本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这些都是读图用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地图。
2.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
2.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教学难点
1.利用指向标判别方向
2.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进行讲练的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通常我们需要借助一种工具,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地图。
师:的确,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老师利用这次国庆长假去我们的首都北京玩了几天,在以下过程中,大家想想我用到了哪几种地图?
(1)想知道北京在济宁的什么方位?
(2)决定坐火车去,到了北京第一站想去参观一下颐和园,但是不知道怎么坐地铁?
(3)顺利到达颐和园开始游览.
生:……
师:分别显示中国政区图、北京地铁线路图、颐和园景区浏览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地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师:假如我们手里有一张学校周围地区的地图,你们能告诉我,到八一广场走路要几分钟吗?出了校门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想知道这一切,我们就要了解地图,熟悉地图的语言。
我们接下来就要和地图对话了……
指导学生观察p16图1.22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和地图,思考地图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小结:比例尺、方向、图例。
这就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
讲授新课
一、比例尺
师:如果让你在一张纸上绘制一幅十四中学校平面图,画多长多宽合适呢?(学生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所绘的简图。
师:大家能计算出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几分之几吗?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
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过渡)师:比例尺的公式含有3个量,通常给你2个量,要你求另外一个量。
比如,知道比例尺大小,知道图上距离,让你求实地距离;或者知道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让你求比例尺。
接下来我们就来训练下比例尺的计算。
活动1:比例尺的计算
(1)展示一幅江西行政区划地图,量得济南到济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而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140千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昌到上饶之间图上距离是8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多少千米?
(过渡)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比例尺的计算,那比例尺如何表示呢?
展示三幅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这三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小结: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活动2:参照以上三幅图,补充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过渡)师:我们已经知道比例尺如何计算以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那么不同的比例尺该如何比较呢?
活动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展示一幅比例尺为1:3000000的江西地图和一幅比例尺为1:80000000,让学生进行比较)
说明:重点强调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分式越小。
(过渡)师: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想一想: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围有什么关系?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有什么关系?
活动4:展示上一幅中国地图和山东地图(图幅相同),让学生进行对比并归纳以下表格:
教师小结: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二、方向
活动5:一张济宁市城区地图,任城区政府在十四中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任城区政府的什么方向?
生:讨论(略)。
小结: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阅读“台湾岛地形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①图中方向的信息是通过什么获得的?
②图中的指向标指的是什么方向?
③台北在台湾的什么方向?
④基隆在台北的什么方向上?
生:讨论(略)。
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辨别方向,指向标一般都指北。
展示教材17页图1.24“有经纬网的地图”,思考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尼皮贡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生:讨论(略)。
小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方向。
总结: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不同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时,一般先确定北方。
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三、图例
(过渡)师: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图例通常包括符号和文字、数字。
活动6:阅读第18页有关内容,找出课本上的一些典型的图例让同学们背下来。
(小组竞赛)然后显示下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一些典型地理事物。
总结:本课讲述了地图的三要素——指向标、比例尺和图例注记。
其中方向和比例尺是重点,图例是基础,都要认真掌握,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我们就能够阅读地图了。
四、布置课后作业(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