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鲁教版中考化学教材考点梳理汇编(全册 共109页)
- 格式:docx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109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1、点燃镁条(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
3、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CuSO4 NaOH Cu(OH)2↓ Na2SO4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
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描述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而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原子构成的物质: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一、认识空气的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现象:紫红色的铜丝变成黑色 (2)结论:铜+氧气 氧化铜 Cu O 2 CuO(3)问题: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足1/5的原因: ① 铜丝不足② 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③装置漏气(4)空气组成:(体积分数) 氧气:21% 氮气:78%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水蒸气和杂质:0.03%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降温 氮气先蒸发出来(沸点低) 气态空气 液态空气 加压 氧气后蒸发出来 (沸点高) 三、关注空气质量 1、空气的污染可吸入固体颗粒空气的污染 化石燃料的燃烧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工厂排放的废气 汽车排放的尾气 2、空气的防治 (1)植树造林(2)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净化后排放 (3)汽车排放的尾气经净化后排放 3、空气质量报告(1)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元素和元素符号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Ca 、Fe 、Cu 、Mg 等 非金属元素:O 、H 、Cl 、C 、P 等加热稀有气体元素:He、Ne、Ar等4、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O2、H2、C、P 、Fe、Cu等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CuO、MgO、NaCl、NaOH等5、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CuO、MgO6、在地壳中的分布:O、Si、Al、Fe、Ca7、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该元素氧元素例:O 2O:2个氧原子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氧原子固态非金属元素该元素铜元素金属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Cu 一个铜原子稀有气体元素该物质铜二、化学式的意义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MgO、H2O、CO2表示该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2、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例:H2O 2H2O :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三、化合价与化学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正非负单质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为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全新鲁教版中考化学教材考点梳理汇编(全册共109页)全新鲁教版中考化学教材考点梳理汇编(全册共109页)⽬录第⼀单元步⼊化学殿堂第⼆单元探秘⽔世界第1课时⽔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第三单元溶液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第1课时空⽓氧⽓第2课时物质组成的表⽰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燃烧与灭⽕化⽯燃料的利⽤第2课时⼤⾃然中的⼆氧化碳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单元海⽔中的化学第九单元⾦属第⼗单元化学与健康第⼗⼀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单元步⼊化学殿堂重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下列过程或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①③④⑥⑨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②⑤⑦⑧⑩__。
①玻璃破碎②粮⾷酿酒③铁⽔铸成锅④过滤粗盐⽔⑤电解⽔⑥风⼒发电⑦⼿机电池充电⑧植物光合作⽤⑨酒精的蒸发⑩⾷物的腐败?⾦属的冶炼?蜡烛燃烧?⽔的蒸发?氖管发光?湿⾐服晾⼲?⼲冰升华?铁器⽣锈?海⽔晒盐?海⽔制碱?⽤⾼分⼦分离膜淡化海⽔重难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误,并指出操作错误的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答案】①__错误,应⽤灯帽盖灭__②__错误,瓶塞没有倒放,瓶⼝没有紧挨试管⼝__③__错误,应悬空滴加__④__错误,不可将pH试纸直接放⼊被测液中__⑤__错误,会打破试管__⑥__正确__⑦__错误,应⽤⼿扇闻__⑧__错误,应将浓硫酸缓慢倒⼊⽔中,并⽤玻璃棒不断搅拌__⑨__错误,应⽤玻璃棒引流,漏⽃下端管⼝应紧贴烧杯内壁__⑩__正确____错误,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____错误,视线应与凹液⾯的最低处保持⽔平__命题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1.(2018·聊城)我们⽣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 D.⾷物腐烂2.(2018·滨州)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一、物质的组成1.原子: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电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等。
2.元素:介绍了元素的特征,包括元素的性质、周期表排列等。
3.化合物:介绍了化合物的特征,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二、物质的变化1.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物质的状态变化:介绍了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介绍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包括颜色变化、发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酸和碱:介绍了酸和碱的性质和区别,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中和反应的原理。
2.盐:介绍了盐的性质和常见的用途,包括盐的分类以及盐的制备方法。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介绍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导电性、延展性、硬度等。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能:介绍了化学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燃烧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五、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1.大气和水的循环:介绍了大气和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等。
2.石油和煤的利用:介绍了石油和煤的形成过程以及利用方式,包括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化工等。
3.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介绍了非化石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六、化学实验技能1.实验器材与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试管、烧杯、量筒等。
2.常见实验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包括过滤、结晶、滴定等。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图表的绘制、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以及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常见的酸和碱》一、生活中的酸和碱1、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和酚酞。
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和酚酞。
石蕊遇酸变石蕊遇酸变石蕊遇酸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色,色,遇碱变遇碱变遇碱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色;酚酞遇酸酚酞遇酸____________________色,遇碱变色,遇碱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色。
色。
2、溶液的酸碱性有、溶液的酸碱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酸性溶液的三种。
酸性溶液的pH_______7pH_______7,能使紫色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蕊试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色,使无色酚酞试液色,使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碱性溶液的色;碱性溶液的pH_________7pH_________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中性溶液的色;中性溶液的pH________7pH________7。
3、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4、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 表示,其范围是表示,其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 越小,溶液的酸性越越小,溶液的酸性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 越大,溶液的碱性越溶液的碱性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基本粒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例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二、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单一类型的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无机化合物通常不含有碳元素,且性质各异。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例如: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
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例如: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
4. 酸碱中和反应-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器材的使用- 学会使用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基本实验器材。
2. 药品的取用- 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注意药品的用量和取用方法。
3. 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泡产生等现象。
4. 实验安全- 了解常见化学药品的性质,掌握基本的实验安全知识,如穿戴防护服、戴防护眼镜等。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1. 酸碱性-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A、有新物质生成;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4、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鲁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大全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MnO 2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中子(0) 质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氢(H) 氦(He) 锂(Li钠(Na) 镁(Mg) 铝+ + +++ +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全新鲁教版中考化学教材考点梳理汇编(全册共109页)目录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水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第三单元溶液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氧气第2课时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第2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九单元金属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重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下列过程或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①③④⑥⑨⑬⑭⑮⑯⑱⑳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②⑤⑦⑧⑩⑪⑫⑰⑲__。
①玻璃破碎②粮食酿酒③铁水铸成锅④过滤粗盐水⑤电解水⑥风力发电⑦手机电池充电⑧植物光合作用⑨酒精的蒸发⑩食物的腐败⑪金属的冶炼⑫蜡烛燃烧⑬水的蒸发⑭氖管发光⑮湿衣服晾干⑯干冰升华⑰铁器生锈⑱海水晒盐⑲海水制碱⑳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重难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误,并指出操作错误的地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 ⑪________ ⑫________【答案】①__错误,应用灯帽盖灭__②__错误,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__③__错误,应悬空滴加__④__错误,不可将pH试纸直接放入被测液中__⑤__错误,会打破试管__⑥__正确__⑦__错误,应用手扇闻__⑧__错误,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__⑨__错误,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__⑩__正确__⑪__错误,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__⑫__错误,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__命题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1.(2018·聊城)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2.(2018·滨州)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C)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纸3.(2018·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B)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4.(2018·淄博)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5.(2018·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D)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6.(2017·德阳)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7.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命题点2化学探究8.(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D)A.猜想 B.实验C.推理 D.归纳9.(2017·泰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命题点310.(2018·德阳)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A.点燃酒精灯 B.过滤C.量取5.5 mL液体 D.称量10.05 g固体11.(2018·聊城)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A.读出液体体积 B.测溶液的pH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12.(2018·泰安)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C)A.氧气验满 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 D.收集二氧化碳13.(2018·贵港)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A)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倒入下水道B.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C.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它的纯度14.(2018·滨州)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D__(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F__(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__蒸发皿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坩埚钳__(填仪器名称)。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017·贵港)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电灯发光 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 D.葡萄酿酒2.(2018·巴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3.(2018·达州)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C)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矿石粉碎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4.(2018·遂宁)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5.(2018·扬州)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6.(2018·宜昌)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7.(2018·宿迁)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8.(2017·崇左、梧州)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食物腐烂 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 D.蜡烛受热熔化9.(2017·济宁)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10.(2018·桂林)下列仪器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D)A.烧杯 B.试管C.集气瓶 D.胶头滴管11.(2018·崇左)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B)12.(2018·梧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13.(2018·淄博)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分离溶液中B.稀释浓硫酸的固态物质C.配制溶液 D.测试某溶液的酸碱度14.(2017·贵港)下列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A.倾倒液体B.过滤C.禁止携带火种D.称量NaOH固体15.(2018·百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先验纯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C.在学校实验室里,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16.(易错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A)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 g氯化钠B.用10 mL的量筒量取7.50 mL稀硫酸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17.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18.(2018·齐齐哈尔)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C.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9.(2018·梧州)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__漏斗__,D__胶头滴管__。
(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__搅拌,加速溶解__;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__最低__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排水集气__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__。
20.【A+】(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B)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21.(2018·达州)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用量筒量取10 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水重难点1常用的净水方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2)过滤是将溶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3)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4)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6)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
(√)(7)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到纯水。
(×)(8)经沉淀、过滤和吸附操作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透明,属于纯净物。
(×)重难点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__①④⑤⑧⑨__(填序号,下同),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__②③⑥⑦⑩__。
①铁用于制作暖气片②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③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④石墨用于制铅笔芯⑤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⑦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⑧用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⑨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油污⑩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a.水b.盐酸c.活性炭d.氧气e.浓硫酸f.干冰g.钛合金h.熟石灰i.碳酸氢钠j.碳酸钙(1)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b__。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f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