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贸易顺差的影响

贸易顺差的影响

贸易顺差的影响
贸易顺差的影响

题目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赵烁学号 1002014021 所在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01

指导教师申利 __ ____ __

完成地点学校 ___

2014年 5月 19 日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分析 (1)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2)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3)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3)

2.1.3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3)

2.1.4推动了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

2.1.5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3)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3)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4)

2.2.2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4)

2.2.3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4)

2.2.4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4)

2.2.5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4)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4)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5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5)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5)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5)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6)

.4.中国的对策建议 (6)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6)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6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6)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7)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7)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7)

5.参考文献 (8)

国际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赵烁

(陕理工经济与法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1班级,陕西汉中 723000)

指导老师:申利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持续贸易顺差16年。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就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和产生根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贸易顺差经济发展就业岗位人民币升值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or "trade surplus"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出超”。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

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 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19.9%,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同时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上势头回落。

图1 1994-2008年中国进出口走势图(单位:亿美元)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从图3.1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逐年增加 。1994-2004年11年间,我国的贸易顺差最小为54亿美元,最大为434.7亿美元,总额为2820.9亿美元,平均值为256.4亿美元。但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贸易顺差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5-2008年的贸易顺差总额达到8370.2亿美元,是1994年至2004年贸易顺差总额的近3倍。

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更加注重对外贸易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外贸发展的方式转变,也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既要保持我国传统产品的出口优势,又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和消费品的进口。所以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保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的。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2597亿美元,比2012年的顺差规模上增加的是284亿美元。第一方面,增加的这284亿美元的顺差是在我国贸易总体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增加的,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加了近3000亿美元,“也就是说,这284亿美元的顺差是在整体贸易规模增加了3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我认为,2013年这2597亿的贸易顺差,如果跟国家对外贸易历史上顺差的最高年份(2008年)将近3000亿美元比较,实际上还是降低了380多亿美元。

另一个方面来看,自2009年到2012年,我国贸易顺差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分别为

8.9%、6.2%、4.3%、5.9%,2013年我国贸易顺差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为6.2%。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的顺差规模相对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

二、国际贸易顺差对中国的影响

一般而言,贸易顺差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但从贸易顺差的具体影响来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储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也会加剧贸易摩擦、增加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1、国际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贸易顺差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净出口被普遍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中国,国内消费绝对数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占GDP 的比重却逐年下滑,这说明消费的增长滞后于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认为规模经济已经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许多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Economics of Scale ),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商品多样化,提高竞争能力。中国由于现阶段国内需求不足,无法仅靠国内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中国通过大量出口,拓展国外市场,增加产业规模,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大量的出口促进了技术引进,出口产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使得非出口产业发生连锁反应,大幅

度提高了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数量。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技术的引进和大量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国内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市场机制和市场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4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底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2.818万亿美元。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外汇储备的增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和中国香港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后盾支持,从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额增大催生了大批了对外贸易企业,外贸的增长吸纳了大量的就业压力。目前,外贸出口行业就业人员达到8000万之多,其中仅价格贸易行业就解决了将近4000万人的就业工作,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事关农民家庭收入增长,也是农村稳定、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出口。据统计,我国对外贸易中每出口一亿美元的产品,就会解决国内将近1.5万个就业岗位。可见,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巨大作用。

(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连年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的债权国。因而,中国不仅有足够的外汇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国对外清偿能力、保证对外支付,还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提高了国家抵抗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5)、推动了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巨额贸易顺差为我国带来的大量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我国可以利用这些外汇储备够买国内企业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进口我国紧缺的能源与原材料,彻底改变了我国长期外汇短缺的局面。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物质帮助。同时通过对外贸易,我国企业迅速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了解大量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帮助。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也为改变我国传统产业格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帮助。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对外贸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曾是换取外汇的重要途径。过去为了追求外贸利益,我国的外贸发展走的是一条以量取胜,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道路,造成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尽合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跟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中90%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附加值的创造主要靠消耗国内的能源跟劳动力,而且中国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很低,耗费大量资源跟劳动力获得极小的附加值,显然不符合经济学的考量。另外,中国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化工产品、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压延等出口比重大而且增长速度较快,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严重,导致国内地区性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量出口廉价产品,付出了大量的资源跟巨大的环境成本,而且劳动力价格及其低廉,显然不是中国外贸发展的道路,我们需要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

(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连年的贸易顺差,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外贸易依存度由2001年的44%上升到2002年的51%,2003年的60%,2003年的70%,2005年的80%,2006年的65%,2007年的70%左右。2008年中国GDP增速9.6%,进出口总值增长17.8%,进出口增速远高于GDP增速。2009年进出口有所下降,2010年前八月,进出口同比增长40%,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

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其负面效应远远大过其正面效应。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风险。过度的依赖国外市场,当世界经济剧烈波动和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中国经济可能承受难以预见的打击,甚至影响中国独立决策的能力,给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此外,重要战略资源外贸依存度的提升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风险。由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能源、土地耗费等资源耗费严重,2003年起,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而且,中国耕地面积近十年来不断下降,加剧了对国内粮食供应的担忧,2010年前8月,中国进口大豆3553万吨,增长20%。能源与原材料的进口的增加,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隐忧。在中国目前环境和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过度依赖外贸拉动经济增长,使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日益显现,经济受外力冲击的风险加剧,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一直在国际上饱受诟病,加剧了贸易摩擦。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可谓相当苛刻,通过制定进出口产品标准、配额制度、发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一系列的非关税措施给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贸易壁垒。美国作为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限制措施可谓五花八门,从“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发展到现在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技术壁垒、汇率大战等,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2009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反倾销案例占全球的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遭受贸易案件调查数占全球的43%。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主要对象国。

(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储备,使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增加,固然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但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过大的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市场外汇供应供大于求,为抑制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中央银行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基础货币收购过剩的外汇,而相当数量的基础货币流入市场,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为避免通货膨胀,势必从严控制货币投放规模,然而必导致前文所说外汇市场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汇率上升。使中国陷入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人民币升值两难的境地。

(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对外贸易的发展在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又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企业为了获得短期利益,短期内加大出口规模,生产能力提升,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一旦国外市场恶化,中国经济可能遭受重创。另外,巨额的外汇储备中相当一部分是多余的储备资金,这些资金没有运用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而是存放在国外的金融机构以及购买债券,造成资金的闲置与浪费。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方式,附加值低且资源耗费严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相当充足,通过大量实际资源的出口换取外汇已经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巨大的顺差规模,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步加大,正面效应正逐渐减弱,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对外贸易结构,以便对外贸易能更好的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三.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当前,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等跨国界流动性加强,跨国企业蓬勃发展,为了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产业分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业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非流动性生产要素成为决定国际产业转移方向的重要因素。继上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际产业转以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发达国际开展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中国经济恰好形成基本开放的态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加之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中国成为制造业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的主力军。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全球产业链条低端加工环节的重要地位,被世界各国称为“世界工厂”。反应在贸易结构上,就是中国与东南亚临近国,尤其是中国台湾地区、日本、

韩国等呈现大额贸易逆差,而与美国、欧盟等呈现巨额贸易顺差,中国从临近东亚国新兴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再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经过简单加工组装,再出口的美国、欧洲等地区,形成巨额贸易顺差,而日本、韩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欧美的贸易顺差则逐年减小。在现如今国际分工背景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可以说是必然,而且,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所受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代人受过”,中国并没有从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得到相应的贸易收益。

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而且由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决心,中国迫切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可以说,中国对于高新技术既有旺盛的需求,又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却以国家安全等理由,迟迟未对中国敞开技术市场的大门。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中国的进口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自然加大了双方的贸易不平衡。以美国为例,美国虽然宣称已逐步放宽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但在政策规定和执行中,歧视性条款仍大行其道,比如不仅划分了严格的“受控商品”范围,还要求进口“受控商品”需作出额外承诺,如对最终用户实施许可检查及到货后核实的要求,对出口许可证也附带各种苛刻条件。这使得中美间可能达成的技术贸易项目流产,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由于实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美国每年丧失35亿至135亿美元的出口机会,无疑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即便“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是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美国只有保持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入其它各国,而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又导致美元的贬值,也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美国可以无限制的印制货币,用以换取其它国家的真金白银和商品,供美国消费,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不得不大量积累外汇储备。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正如巴菲特所说“中国人每日辛勤劳作生产产品给美国人用,而我们却给他们一些纸片,当他们想使用这些纸片,却发现这些纸片达不到他们想要的目的。”这样的体系下美国可以发行大量国债用于国内消费,而中国却以大量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持美国的消费同时中美间保持了大量的贸易顺差。

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实施大力发展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中国在对外贸易上一直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进口也是为了提高出口的能力,而且对产品出口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这些政策都极大的促进了出口的发展。而且,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量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的贸易政策是服务于“拉动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这一内部目标,而忽视了外部平衡。同时由于中国已经开始政策调整,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部分企业在政策调整前突击出口,也造成某一时期外贸顺差激增。

中国国内要素禀赋优势非常明显:首先,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随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国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能提供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再次,中国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顺延迅速,配套供给能力提高;而且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其它一些新兴劳动力提供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第三,中国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低,而且为了吸引投资,很多土地无偿或廉价提供给外商投资企业使用,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中国国内市场广阔,但有效需求释放不足。中国经济连年持续高速增长,但中国居民消费市场却一直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续点。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收入偏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持续激增,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性缺失等都制约着中国居民的消费欲望。而且由于投资增长产能扩张,制造业不仅大量出口而且取代了部分进口产品。国内消费不足,而且产能快速增长,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涌向国际市场。

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国际上一直存在人民币低估说,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普遍存在升值预期。虽然,一般说来,货币升值会减少出口,增加进口,降低贸易顺差,但对中国来说,却并非如此。据世界清算银行统计,自2005年7月起,人民币累计升值21.2%,但中国的贸易顺差却一直居高不下。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却加剧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大量国际资金为了套利、套汇,以隐蔽曲折的方式绕过资本管制,通过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渠道)流入中国,致使贸易顺差激增,同时形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造成恶性循环。

总得来看,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在要素禀赋决定的国际分工背景下,中国优势生产要素集中释放所造成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中国国内的政策鼓励和消费不足加剧了这一进程,人民币汇率低估并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决定性因素。

四.中国的对策建议

中国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巨额的外贸顺差并非长久之道,透过巨额贸易顺差,看到的更多的是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和国内消费的不足,我们有必要就此问题作出改变:

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中国已经成功迈入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但中国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从长远看,中国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分享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尽快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中国是世界消费品的制造大国,据统计,中国制造的玩具产品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50%,彩电占45%,空调占30%,纺织服装占24%;但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却极少,只有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让产品设计、产品开发由民族企业完成,把顺差的利润留在中国才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长久之路。

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中国的关税及出口补贴应进一步调整。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出口,应提高其出口关税,取消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加大其环境成本;对于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应大力扶植,降低其出口成本,并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关于出口退税政策,应普遍下调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减轻财政负担,通过针对性更强的政策补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为了更好的吸引外资,实际上对外商投资采取了许多“超国民待遇”,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资金已经相对充裕,没有必要再采取这种政策。而且,对于污染严重、耗能高、资源耗费多的加工贸易项目应采取更加严厉的审批和监管政策,取消对其各种优惠政策。让国内民族资本企业与外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并对中国的幼稚行业提供适当的保护,扶植优质民族资本的发展。

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完善国内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是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转变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起既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才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生产与出口,才能结束国内过于廉价的能源、资源要素。关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应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对于高污染企业绝不姑息,加大其环境违法成本,还国内一片绿水青山。

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中国国内市场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忽略了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要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提高人民购买能力,刺激消费。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争取扩大医疗和养老保险的人群比例,完善社会保障性制度,解决人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减少预防性储蓄;其次,要完善分配机制,规范分配秩序,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其低廉的工资水平是不成比例的,只有调整分配机制,通过财政、税收等多方位的政策,抑制贫富两极分化,提高人民收入,才是提高国内消费能力的根本;第三,加强农业产业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增强农村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于消费国内的过量产能有着重要意

义。

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短期内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投资可以利用国外资源,开发国外市场,提高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缓解国内资源压力。鼓励对外投资,应重点选取一批规模较大、管理科学、企业结构合理、财务状况好、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给予适当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瞄准合适的国家、地区和行业,不应局限于发达国家,要着眼全球,致力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对外投资,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民族跨国企业,对于中国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合理利用全球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2005年起,中国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中国重新盯住美元。2010年6月中国重启汇改,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加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于中国升级产业结构、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国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趁势抬高人民币汇率,以免给中国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日本和东南亚就是前车之鉴。中国的贸易顺差凸显的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和国内消费能力的不足,中国只有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培育国内市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加强对外投资对于现阶段平衡国际收支有着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改革和金融监管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经济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巨额贸易顺差如一把双刃剑,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已经我国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后政府应该调整对外贸易顺差当做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来对待,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6]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7]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8]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https://www.doczj.com/doc/8218627089.html,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9]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10]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11]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2]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13]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4]Sanjoy Bagch,(2001)“The Effects of Textile Clothing Treaty” [A] Joy Wilney&Sons.

[15]Caiming Yan,(2007)“An Analysis on Effects of Export Rebate Policies in China”[C], International Taxation in China.

[16]J.Viner.Dumping(2000)“A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Trade”[C],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 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 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 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 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 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 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 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 参考文献 (15)

浅析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一)

浅析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贸易顺差经济增长出口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现实,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阶段性特点 1981年以来,我国的贸易平衡可分为3个阶段: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年)。这一阶段虽然在1993年出现了122.15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433.08亿美元。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2006年)。这一阶段各年均为贸易顺差,且每年顺差均在200亿美元以上,1997~2004年累计顺差达到2477.74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309.72亿美元。2006年我国出口额969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进口额79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二)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 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集中”: 1.从地区来看,贸易顺差集中在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2006年中国对上述三地的贸易顺差超过1400亿美元,对欧盟顺差超过900亿美元。日本、韩国、东盟等地成为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2.从领域来看,贸易顺差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2006年中国加工贸易领域实行顺差接近19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400亿美元。这与我国多年来实行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分不开,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欧美发达国家的跨过公司将其国内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并将成品采购回国,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3.从贸易主体来看,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外资企业达到900多亿美元,国有企业实现贸易逆差330多亿美元。且到2006年底,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70%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大量出口,而且取代了部分进口。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贸易额912.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贸易顺差的51.45%。 二、贸易顺差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经济增长。从理论上看,罗卜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原理,认为如果一国存在着闲置的资源,则出口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现在的贸易顺差就是出口贸易发展的结果,所以说贸易顺差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实践方面看,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1.3%增加到2006年的37%,且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也逐年升高,从1985年的23.05到2005年的67.03,可见进出口对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2.缓解就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且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供大于求矛盾十分突出。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的增加,而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贸易顺差越大就业人数越多。因此出口有利于缓解劳动供求矛盾,增加就业。 (二)负面影响 1.加剧了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试分析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5.21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试分析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 学生姓名:刘琦 学号: 0801110224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0802 指导教师:杨太康 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 10 日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试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 内容摘要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使得对冲外汇储备过多而引起的流动性泛滥,使人们认识到了持续顺差的利和弊。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国内的整体经济结构,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我国现有的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压力大。因此分析我国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和找出对策,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持续顺差的成因,分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顺差的好处,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它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办法来控制持续的贸易顺差。 关键词:顺差成因利弊策略 Ⅰ

Try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or the cause of the trade surpl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trategy Abstract China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s now more an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 long-term surplus leads to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growth too fast, makes hed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cause too much liquidity flood, make people know to continu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plus.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impact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ucture, increas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s our country's special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leading to our country's existing liquidity, rising prices pressure. So analyses the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and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ies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ontinuing surplus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benefits of the surplu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drawbacks. Let us clearly understand the real conditions of China now, and find out some way to control the continued trade surplus. Keywords:surplus the causes of the pros cons of policy Ⅱ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摘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The Cause, 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 China Abstract 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 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 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 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

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一系列问题啊

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一系列问题啊? 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年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企业不断地向商业银行(比如中国银行)卖出在贸易活动中收到的美元(我国外贸基本都以美元交易),于是商业银行长年收到大量美元,同时向企业支付大量人民币。商业银行又要把这些美元转卖给中央银行(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收进美元,向商业银行支付人民币。 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元太多了,央行觉得以原来的价格放出人民币不合算了,于是美元就贬值了。 我国存在长期贸易顺差具有双重意义 李健在《国际贸易》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我国的长期贸易顺差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顺差扩大,消极意义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首先,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意味着我国出口竞争力大大增强,外汇不再是稀缺资源。但是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要素价格过于低廉为代价的。因为在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中,我国处在较为被动的位置,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能源和人力等要素的定价也比较低,在环境保护、劳工待遇、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企业的要求也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投入偏低。其次,顺差的扩大意味着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增大。但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失衡和对外需的依赖,给宏观调控带来一定问题。再次,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改善了我国的国际收支和信用状况,维护了金融稳定。但是这也使得较多公民财富输出给别人使用,并且增大了因汇率动荡使我国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最后,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还表明了我国国力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上升,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但是这也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愈演愈烈,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受到更大的掣肘。 什么是贸易顺差和他的利弊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麽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顺差虽然没有逆差那样明显的弊端,但持续的顺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些问题。

国际贸易的顺差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顺差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 优势:1.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劣势:1.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2.贸易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3.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4.贸易顺差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5.贸易顺差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利弊分析:必须转变追求贸易顺差的传统观念,应该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据统计,截至2010年2月底,自1993年以后,我国再没出现过年度贸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份以后,我国没出现过月度贸易逆差。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doczj.com/doc/8218627089.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 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 关键词:中美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扩大;对策 China-US trade surplus expanded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ainstream of western class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alyzes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trend, and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large export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accords with the interests of China, also accor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trade imbalance of the reasons ar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gainst limite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 exports to China. In China's case, solve the bilate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not be mainly through the pie government deleg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centralized purchasing should be taken to deepen market economy oriented system reform, keep and use of WTO rules, fully understand the U.S. in political,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n the basis of take more effective such as automatic export restrictio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tc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10年第i期 总第7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RESEARCHGUIDE No.1,2010 SefialNo.75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王冰 f北京理T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美贸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 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一t-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 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由于中国对美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很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有:进口国 GDP规模,出口商品价格,进出I:7国之间的汇率结合到中关两国的实际情况,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还有:中国

劳动力工资水平,美国内部平均失业率,通过建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 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美国GDP规模,中国零售价格指数,中国 劳动力平均工资指数,美元对人民币;r-率.并试图据此结论找到发展中美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GDP;汇率;价格指数;工资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10)0l一016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美困的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的态势,2006年中围对美国的口更足达到_r20344842万 美元(2034.4842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 国,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实际投资方及第一大技术供应 方.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口,过分依赖美国市 场,贸易风险比较集中. 自2007美网发生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 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急剧下降,这导致广东和浙江等省份 的许多中小型企业陆续破产,从而使中国的GDP增长率下降 了几个百分点!因此,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对中国 经济的冲击,如何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 ,中国对美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国长期贸易顺差对该国经济的影响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局面,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大关,2006年接近1800亿,2007年1-7月达到1368.2亿。贸易顺差持续大规模增长,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贸易顺差的认识,应该更加全面与客观,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利弊,既要看到巨额贸易顺差给经济平衡带来的困扰,也应承认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综合分析其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实质性影响。 一、贸易顺差带来的主要问题 (一)贸易顺差大部分来自于低附加值产品,不利于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过去在知识技术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环境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最具比较优势的要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纺织品、资源能源类初级产品及低端加工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我国的大部分贸易顺差是以价格和数量为主要竞争手段换来的。而且我国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超过半数以上,大量企业存在贴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物耗高。我国在付出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出口效应。如果延续这一局面,我国将永远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不仅不利于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同时国内的大量资源与能源也将继续通过外贸出口输往国外,加剧本国资源匮乏局面,制约国内经济发展。 (二)外贸依存度大,易受世界经济及国际市场波动冲击 外贸依存度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为40%左右,美国稳定在25%左右,日本一般保持在20%。我国今年上半年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84%。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外贸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数量扩张基础上,顺差来源国家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自身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风吹草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波动的风险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情况变化等都将通过外贸的巨大传导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经济安全产生隐患。 (三)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的持续上升,不仅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也使我国与出口产品结构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增加。一方面,外贸规模的急剧扩张,尤其是廉价商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与发达国家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事件越来越多,形式多种多样。以反倾销为例,1995年至2006年,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外,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和环境、劳工保护等方面的壁垒也在不断增加;同

周小平:中国应趁势打掉这三类美国威胁性商品!

周小平:中国应趁势打掉这三类美国威胁性商品! ——大豆棉花猪肉不是“低端产品”,而是生物科技炸弹 网上流传过一个表单,说是中国出口的都是高科技,但美国出口的都是农产品。所以中国才是高科技国家,而美国是低端农业国家。但这个说法显然是片面的。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不仅不是什么“低端农产品”,反而是威胁性很强的高科技以及关键性产品。 目前美国出口的三大类威胁性较高的产品主要包括:美国肉类豆棉、美国大片以及美国飞机。这些商品所涉及的都是十分关键的产业,一个国家这些领域若是被外国渗透或控制,其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一:解决美国的“农产品”威胁 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美国大豆、美国棉花、美国玉米、美国肉类都是低技术的农产品,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这些产品代表的是美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美国大豆征服全球市场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补贴,还有出类拔萃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美国转基因技术起步比中国早很多,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之后,美国转基因种子具备了抗病虫害、抗干旱、抗除草剂、以及产量高等优良特征。因为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所以种植户一旦使用美国种子,就会如有神助,不仅高产,而且还能大量减少对传统农药的依赖。 换做谁是种植者,都无法抵御美国大豆种子的诱惑。因为若你非要种其他种子,那么不仅虫害更严重,而且干旱枯萎率也更高,即便种成了最后产量还很低。——因此,到最后只有选择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就这样久而久之,美国种子就控制了整个市场,把持住了一个国家的种子主权。你要是敢不听话,就不给你种子。 种子供应一旦被掐断,那么整个国家就危险了。就算这个时候你再去找出自己的种子来种,问题也有不少。一个是你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代替种子。另外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在配套使用了美国转基因种子的伴侣除草剂之后,土地开始变得不再适合其他不耐受除草剂品种的大豆生长,即便你找来了足够多的其他品类种子,也很难有好的收获。 以棉花为例,此前印度和阿根廷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大家种美国转基因棉花,发现很轻松还很赚钱,于是大家都去种。结果短短几年后,两国的棉花种子主权就基本被美国公司控制了,而这时候美国就开始涨价。不仅是种子涨价,配套的除草剂也跟着涨价。农民和农场主一看涨得太贵了不划算,就纷纷找自己的老种子来种。然而种了一段时间他们悲哀地发现,种下去的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就是长得歪歪斜斜,几乎没有什么收成。原来,这些土地早已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货币被低估。这增加了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货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

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现象,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防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其次,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过度的出口并非一定有利。出口的增加,如果在生产不能相应扩大的条件下,必然会抑制国内需求的满足,影响本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再次,观察对外贸易不能只看数量,还要分析外贸结构。从出口角度看,如果过多地增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量,不仅对国内其他产业推动力较小,而且会失去国内深加工的机会;反之,若增加汽车出口,不仅会引起汽车工业投资的增加,而且由于产业间的连锁关系,还会导致机械、钢铁、像胶等产业的投资和收入增加。从进口角度看,假如进口商品多属机器设备,那么,不仅会因此减轻国内在为些产品上的短缺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国内生产的效率,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逐年增长,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不仅与自身经济结构有关,更与世界范围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密切相关。长期的贸易顺差不仅浪费了一部分经济资源,而且会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状况 2002年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由于我国全面履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对外贸易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出口数量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只有0.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取得了辉煌业绩。 从1982年至1993年,我国曾出现过几次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但从1994 年起,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持续多年保持经常账户盈余。 2006 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774.8 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2618.3亿美元,占同期GDP 的7.5%,2008 年贸易顺差为29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贸易额大幅下滑,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和冲击。 2011 年中国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24.9% 和20.3% ,比2010 年的38.9% 和31.3% 有所下滑,2011 年中国贸易顺差创六年来新低。 二、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有多方面原因,总的来说是由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经济形势共同决定的。贸易顺差的变动与宏观经济总量和贸易结构的变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来分析我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一)基于国际视角的分析 1.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反映了国际分工的变化。历史上国际生产中心先后发生了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亚洲的转移。二战后,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扩张和追求超额利润。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其主要表现是跨国外包的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的延长。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大批外商来华投资设厂,开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近些年来,外商投资继续增加,国际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我国成为计算机、音响设备、玩具、家具等制造品的生产中心,制造业迅速崛起,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随着出口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因此,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产生巨额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导致的赤字或盈余的转移,改变了全球贸易失衡的方向和对象。2.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外部原因是美国“双赤字”政策。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股票价格的飙升和美元的走强刺激了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支出意愿,导致进口额大幅度上升。同时,强势美元使美国进口便宜而出口昂贵,宏观上表现为经常项目的逆差。2000年以来,美国为了遏制经济衰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美国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客观上刺激了消费欲望,助长了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和“双赤字”问题的存在,也就是美国蓄意地谋求贸易逆差,从而为美国大量发行美元提供了借口,这样也稀释了美国的对外债务。美国通过行使美元霸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其金融和经济利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垄断了储备货币的发行权,

论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论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104 李玮 5400110178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给我国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障中美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增加;影响;对策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给我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中美贸易顺差(美中贸易逆差)巨大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本文仅就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表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策进行初浅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中美贸易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表现按照中国的统计,在1992年以前,中美贸易一直是逆差,从1993年起才转为顺差,此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141.7亿美元。2006年的两国贸易顺差进一步增长,达到1442.6亿美元。近年来中美贸易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近年来中美贸易变动情况[按中方口径](单位:百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差额 1993年2765516965106876278 1994年3543121461139707491 1995年4082924711161188593 1996年42840266851615510530 1997年48993326951629816397 1998年54937379761696121015

1999年61426419461948022466 2000年74467521042236329741 2001年80485542832620228081 2002年97184699462723842708 2003年126334924743386158613 2004年1696261249484467980269 2005年21162616290048726114174 2006年2626812034725920914426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及商务部网站 二、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原因 (一)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是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促进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其推动因素主要有3个:1、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只相当于美国的1/40和亚洲一些主要国家的1/8-1/7,所以,很多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逐渐从亚洲原来对美出口的周边国家或地区转移到了中国,贸易顺差也转移到了中国。如果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增加与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相抵后,亚洲总体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变化并不大。2、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对美出口的迅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近17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4048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加工贸易是中美贸易顺差(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和决定性来源。据测算,如果剔除了加工贸易的顺差,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