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脏和血液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544.50 KB
- 文档页数:10
考点24 心脏和血液循环一、心脏1.心脏结构(1)四个腔下面就心脏四个腔的特点及与之相连的血管等进行比较如下:(2)心脏内的瓣膜①分类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②特点:只能向一个方向开。
③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2.心脏工作示意图二、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二者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地送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不同,结果相反。
(1)体循环①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结果: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2)肺循环①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结果: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
血液循环歌诀胸中左下一颗心,拳大心肌似桃形;上房下室左右反,房静室动要记清;瓣膜协作把血泵,保证方向向前行;体循一致肺循反,交叉循环使命完;左室右房体循环,右室左房肺循环;左动右静有规律,相连血管亦不变。
考向一心脏的结构1.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为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B.③为左心室,心肌壁最厚C.④为右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D.图中房室瓣关闭,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答案】C【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②是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A正确;B、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
它有4个空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B正确。
C、④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C错误;D、图中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D正确。
故选:C。
2.如图为人的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脏的四个腔ABCD中,肌肉壁最厚的是BB.血管①②④内流静脉血;血管③⑤内流动脉血C.AB间和CD间的房室瓣,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D.D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血管⑤【答案】B【解析】解:A、心脏的四个腔ABCD中,肌肉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输送血液路线长,压力大。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之一,它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并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一、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血液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1. 心脏:心脏是血液泵,位于胸腔中,由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组成。
它通过精密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到心脏,经由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毛细血管位于组织和器官的最细小血管网中,起到输送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排除的作用。
3. 血液:血液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态部分,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等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负责携带氧气、免疫防御和血液凝固等功能。
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供氧和营养物质输送:血液通过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其正常的代谢活动。
2. 代谢废物排除: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血液回输到心脏,经由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和肾脏进行废物排出。
3. 免疫防御: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细胞损伤,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
4. 维持体温平衡:血液通过循环调节体温,使其保持恒定,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
5.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缓冲系统可以吸收和释放氢离子,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6. 血液凝固: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协同作用,维持血液凝结能力,防止出血和维持伤口修复。
三、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对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呼吸系统:血液通过与肺部的气体交换,实现了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了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2. 消化系统:血液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为其提供能量和营养。
血液循环规律血液循环规律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三者协同作用,将氧、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物质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而血液循环的规律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流动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
下面将从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方面来探讨血液循环的规律。
一、心脏方面1. 心脏收缩与舒张心脏是驱动血液流动的关键器官,它通过收缩与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向全身。
正常情况下,心脏每次收缩时会将大约70毫升的氧合血泵出左心室,然后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右心室也会将大约70毫升的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静脉血送回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的节奏称为心跳。
2. 心率和心律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而心律则是指心脏收缩的节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律而有力的。
如果出现异常的节律或不规则的跳动,则可能会影响血液流动和供氧供血等生理功能。
二、血管方面1. 血管结构与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动脉主要负责将氧合血从心脏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则主要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静脉血输送回肺部;毛细血管则是连接动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通过其壁上的微小孔隙来进行物质交换。
2. 血压调节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对于血液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收缩压应该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应该在60-90mmHg之间。
血压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心脏输出量等因素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三、血液方面1. 血液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种成分组成。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则参与了凝血过程;而血浆则是一种含有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液态介质。
2. 血流速度和流量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流速度和流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心脏和血液循环港闸区实验小学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来自港闸区实验小学,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队的成员。
黄丽老师,曾于08年参加南通小学科学优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目前担任学校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任务;茅卫栋老师曾于04年前往广州参加全国优课评比荣获小学科学组三等奖;最后,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金艳,2003年毕业于如皋师范科学班,毕业后一直担任小学科学教学,于06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就由我作为团队的代表对昨天所做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还望领导能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改进。
这次我们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呼吸与血液循环》中《心脏和血液循环》这一课。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我想之前的八个团队说得都非常详细了,我就不再赘述,详见我们的教学设计。
我们觉得这部分教材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
课标指出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可以通俗且具体地将这一要诀演绎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各位评委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这一理念在本堂课中的体现。
即“心跳是什么?”“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血液不停地流动是为什么?”“为了保护心脏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二、因疑而思,科学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三、因趣促学,网络相伴,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1、科学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的,好奇心往往和主动求知联系在一起。
心脏的血液循环流程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再经过肺部进行氧合,形成闭合循环。
心脏的血液循环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血液从体循环回到心脏。
当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时,动脉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经过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之后,血液变成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静脉血,然后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
其次,心脏将静脉血泵送到肺循环。
心脏通过右心房和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泵送到肺部,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氧气被吸收,血液再次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
接着,动脉血再次流回到心脏。
富含氧气的动脉血通过左心房和左心室被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进行着。
在整个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不断地流动,确保了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同时,血管系统也起着承载和输送血液的作用,保证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动。
总的来说,心脏的血液循环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它保证了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都能够得到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再经过肺部进行氧合,形成闭合循环。
这一系统的正常运作,是人体能够正常生存和运转的基础,也是健康的保障。
通过对心脏的血液循环流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心脏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关爱我们的心脏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心脏健康,远离心脏疾病的困扰,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材分析人为什么有心跳呢?心脏的跳动跟血液循环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探究心脏的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身的生理现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和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知识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及其作用。
3、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常识解答,导入新课 1、感受心脏的跳动教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将感受到的现象在交流中分享。
) 2、教师引入本节内容,并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认识心脏 1、教师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们思考过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试着回答)下面,我们利用心脏模型一起来认识心脏。
(出示心脏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现在,你能说说心脏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作心尖,如把手掌放在左侧乳头附近,可以清楚地触到心脏的搏动。
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人的拳头。
2、教师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