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78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下册《春潮》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春潮》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
相应的音乐磁带。
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
)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
(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
(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小学语文《春潮》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如下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小学语文《春潮》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要问”的重要1.齐读“不懂就要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于什么?(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正在干什么?(4)看第5页上面左边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5)看第5页上面右边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
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干什么?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要问”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目标的变化以及教材体系的完善,创新型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材对于互动式教学也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互动式《春潮》教材教案二,来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一、教材介绍《春潮》是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学生因为用功读书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成为一名自信、坚强的少年。
二、理解文章的方法1. 理清篇章结构在阅读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
《春潮》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刘宝臣的背景和依旧刻苦读书的情况。
中间部分主要讲述了刘宝臣为了考试付出的努力,并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坚持不懈。
结尾则是对刘宝臣的总结,他因为不断努力学习而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 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在你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
在《春潮》这篇文章中,我们需要抓住的核心信息是刘宝臣并不是生来就有优越背景,他通过不断刻苦学习,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 正确理解词汇含义在学习《春潮》这篇文章时,还需要正确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词汇含义。
例如,文章中“春潮涌动,热血沸腾”等词语是形象地描述了刘宝臣在学习中的热情和努力,而“拼搏、执着、奋斗”等词语则表达了刘宝臣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些词语都是文章的重要信息。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学习《春潮》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
以下是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例如刘宝臣、父母、老师等。
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春潮》第二课时教案夹河学校四年级许雪梅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像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2.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理解段落,进而理解课文3.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落。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像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春潮那种磅礴的气势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春潮带给我们的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板题:春潮)2.展示目标(同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 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第一部分的中心句。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春潮的?为什么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3.春潮是什么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体会春潮的气势。
4.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春潮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的?(二)围绕自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约6分钟)。
三、合作探究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吧!(一) 出示自学提纲1:1.指名有感情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中心句是什么?(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2.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重点词句来感受春天即将到来。
3.指导学生朗读。
(用慢语速、低语调来读,使学生体会春潮初起阶段的“弱”)(二)出示自学提纲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春潮的?(时间顺序)找出相关词句。
2.在描写时为什么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因为春潮的形成是一个由山上的雪水慢慢积聚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过程,到最后春潮才有那势不可挡的气势。
)(三)出示自学提纲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春潮样子的词句吗?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春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潮》全文,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学生能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学生能掌握课文所涉及的地理知识,了解潮汐现象及其成因。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2.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或合作进行课文解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短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然,关爱环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阅读课,旨在通过学习《春潮》一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引导他们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课文:《春潮》全文。
2. 生字生词: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包括潮、涌、澎湃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4. 地理知识:潮汐现象及其成因的基本了解。
5. 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春天主题短文。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春潮》。
- 学习生字生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 分析课文结构,识别并讨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深入解读课文,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学习潮汐知识,了解自然现象。
- 创作练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春天主题短文创作。
教学内容进度:- 第一课时:完成生字生词学习、课文背诵、修辞手法分析。
- 第二课时:完成课文深入解读、地理知识学习、写作练习。
小学语文《春潮》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小学语文《春潮》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五》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二类字只识不写。
2.能按笔顺描红。
3.想象、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想象大海的景象。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基础上,感悟大海的美。
教学目标:1.掌握十二个生词,正确熟练地朗读小韵文。
2.会写“沙、浪、渔”三个生字。
3.初步培养孩子边读边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记住字形,熟练、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拍手、点头、微笑……郊游)小朋友们喜欢郊游吗?今天王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郊游啦!现在我们坐上了去郊游的大客车,要出发了。
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王老师要带你去的这个地方都有些什么。
2、师范读课文3、你都听到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大海)二、识字读文1、出示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2、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汉字。
3.检查①出示课件(带字的贝壳)生自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开火车读生字。
②我们小朋友这么快就读准了字音,真厉害,我相信我手里的`卡片一定难不倒你,谁来读?读词卡。
结合理解渔船。
(渔船,渔船用来做什么的?捕鱼用的船就是渔船,渔的意思就是捕鱼;不能把渔和鱼弄混了)4.词读得很不错,你们能在书上的图画里找到相应的词语吗?自己找一找,我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上来找。
(指导海风的位置,指导理解港湾)5.大海好玩吗?是啊,大海好玩的地方可多了。
《春潮》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8教材简析:《春潮》是作家冯德英的作品,描写了早春时节,江水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表现了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给人以生命的力量。
本文文质兼美,适合细细品读。
教学构想:教学重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春水是多么的生气勃勃,多么的博大恢弘。
理解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
理解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懂得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结合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春水是多么的生气勃勃,多么的博大恢弘。
理解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能用自己的话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发现了吗,说给大家听好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要到这北方的二月去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春潮)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看看在这个季节里,课文写了什么?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回答问题:课文描写是什么?教师随机板书:春潮三、细读课文(一)学习2、3段1、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站在江边,看到春潮是什么样的??2、交流:指名回答,用课文的词语概括地说说它是什么样的?(不可抗拒)3、重点读读第朗读2、3段,边听边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哪些地方表现了春潮的“不可抗拒”?“快去看呀,大江复活了,她扯着我的衣襟……”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词语说说为什么?4、小组交流5、全班朗读(二)拓展想像,体会课文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教师放的录音,教师配乐吟诵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3、播放录象,你看到的画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如果此时此刻,就站在江边,你想说些什么?4、美读第3段。
《春潮》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春潮由弱到强的形成过程。
2、抓住重点词,理解意思,想象情景,感受春潮势不可挡的宏大气势。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春潮由弱到强的形成过程。
2、抓住重点词,想象情景,感受春潮势不可挡的宏大气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问:“春潮”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水)2、那作者为什么不用“春水”命名而要用“春潮”呢?(春潮:春潮就是春天的潮汐,气势很猛的春水)3、那咱们就来看看那这猛烈的春潮吧!(观看视频)二、品读(一)、学习1、2自然段,感受春潮的由弱到强。
1、春潮虽然和普通的水不一样,可是他也是由小到大慢慢形成,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了解春潮的形成过程!2、默读1、2自然段,找出春潮形成的过程,它先是什么样的,接着是什么样的,最后又是什么样?3、请人汇报A、“是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地下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来。
”B、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间溪水的冰面。
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了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出示图和文字)C、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板书:大江酥软)师:找的很好,我这儿也有个句子,咱们来看看,出示对比句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好在哪里?4、小结:孩子们,春潮先是一滴水珠,然后冰雪开始融化了,最后整个大江都酥软了,这就是春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形成过程!(板书:由弱到强)5、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描写春潮形成的1、2段在围绕那一句话在写?(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一起读一读这一句。
6、小结:这寒冬,无论它曾经如何强大,如何顽固,现在的它都无法再抵挡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2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进攻!(二)、学习3自然段,感受春潮的势不可挡。
《春潮》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春潮》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赏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大地上万物复苏,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这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春潮》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
(板书课题)
回忆课文内容:春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我们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画出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
(1)“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
”
(2)“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
教师小结板书:冰雪融化大江酥软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2、指导朗读第二段:
(1)教师指导朗读:慢语速和低语调;动词读重一些
(2)自己练读,小组赛读。
(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了!”(引读第三自然段。
)(播放视频)开江的场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春潮场面的句子。
小组交流:你认为哪些句子或者词语用的好?为什么?
比较句子:
(1)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风从窗缝里钻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说: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第一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
(2)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3)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大江奔腾着,汹涌着,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2、3组的第一句作者用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4、指导读。
(1)教师指导: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抓住哪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
(2)小组讨论,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
(3)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
四、分组读二、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描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关键词句,填空:
(1)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着,()着,()着,()着……
(2)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越来越()地()起来
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的声响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春水一路欢歌,一路舞蹈,向远方流去。
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假如你是春水,你会说些什么?
2、思考:
(1)面对春潮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为什么春潮这样不可抗拒?)
(2)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a、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
这里不但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侧重在爱国教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象势不可挡的春潮。
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b、2008年抗击冰雪和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了胜利。
)
六、总结:
《春潮》描写了春潮由弱到强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看课件)是啊,春天来了,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吧!
七、拓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
学们推荐两篇文章:
1、冯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义。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