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辞赋与汉代诗歌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2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二汉代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汉代的论说文主要分__哲理___和_政论_两大类。
2.汉代诗坛最重要的诗歌是汉代____乐府____民歌和《___古诗十九首___》。
3.贾谊的政论文,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文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是《___过秦论_____》和《__积贮疏___》。
4.汉赋从其思想内容和其艺术形式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__汉大赋___,另一类是__汉小赋___。
5.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_枚乘___的《__七发_》,此后主客问答成了大赋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6、《___上林赋_____》和《___子虚赋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
7.班固的《__两都赋___》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而张衡的《__二京赋__》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8.汉代两位最伟大的历史散文作家分别是西汉的___司马迁__和东汉的__班固__。
9.张衡的《_归田赋_》是魏晋时期流行的“___抒情小赋_”的先驱。
10.班固的《__汉书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是继《___史记_》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11.“乐府”原是__古代官司府音乐机关_的名称,始创于__秦___代,在汉武帝时期发展成一个庞大官署。
12.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汉乐府民歌多收入其中的“相和歌辞”、“__鼓吹歌辞_”和“杂歌谣辞”三类中。
13.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__班固__的《咏史》,秦嘉的《__赠妇诗__》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_长篇叙事诗_,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__玉台新咏_》。
15.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__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_昭明文选》。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摘要: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包括律师与绝句,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时期: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时期:诗体的成熟期,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时期: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关键词:古代诗体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发端于上古,发育于夏商周三代,拓展于汉,蔓延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明清。
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纯的艺术形式。
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阶段: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阶段成熟期:诗体的,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阶段: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一、诗体的萌芽期(上古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上古歌谣,它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先秦两汉部分先秦部分一、神话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
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
(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将比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在古代各种各样的诗歌中,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古代诗歌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论说文盛极一时,诸子的文章,思想开阔,语言生动,文辞多采,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荀子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韩非子峻峭尖刻,锋芒毕露.如庄子用“望洋兴叹”的故事来比喻见认少而又自高自大的人,韩非子用“守株待兔”来比喻政治上的保守派.这些寓言寓意深刻,有极强的感染力.汉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以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带来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元化.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因是元朝盛行,故称为元曲.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於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古代诗歌的形式1.“风”“骚”并称中国文学史上以“风”、“骚”二体并称,源自《诗经》之“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1。
简述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革过程。
答:汉代是文学体裁大变革的时代,它不仅对先秦文体有诸多的继承,而且许多重要文体在这一时期得以孕育产生,出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
1)辞赋方面: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和比、兴相并列。
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时期。
2)散文方面:汉代散文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散文的优秀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主要有政论散文、记事散文、抒情议理散文(亦可称为书信体散文)和史传散文。
3)诗歌方面:先秦诗歌的主要样式是四言,这种体裁在汉代继续沿用,但已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这种诗体在汉代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
汉代诗歌,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时,文人五言诗大量出现。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
2。
《吕氏春秋》一书有什么思想价值?答:《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而成,其思想内容就不免驳杂。
它兼有儒、道、阴阳、墨、法、农等诸家学说,所以,《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但详细审查,书中还是前三家的思想要多一些,而又与纯粹的儒、道、阴阳各家不完全一致,所以,后世有人认为此书的指导思想属于阴阳家(参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也有人认为它是新儒家(参见《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张智彦〈吕不韦〉》,齐鲁书社1980年版)、新道家(参见熊铁基《秦汉新道家论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这说明,该书在辑录各家思想的同时,对它们又有发展和改造,从而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吕氏春秋》的重要创新,也预示着在秦汉大一统即将到来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
古代文学笔记秦汉文学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变一、辞赋方面:战国后期成为一种独立文体,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
1、赋的起源:①源于《诗》的不歌而颂;②出于《诗》的“六义”之一;③本于《诗》《骚》出于战国诸子;④来自战国纵横家;⑤始于俳隐;⑥不同赋体渊源不同。
2、辞与赋:词指楚辞,又称“骚”,词比赋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词多抒情,赋多状物。
3、赋与颂:颂在东汉以后逐渐独立,颂德为主,典雅清丽。
二、散文1、汉代散文的主要形式有政论散文、史传散文、记事散文和书信体散文。
2、汉代政论散文,以西汉年初最为发达,能关注现实中重大问题,议论风发,畅所欲言,富于文采,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从武帝到东汉中期,政论散文衰落,东汉后期,政论散文再兴,内容多指陈时弊,抒写政见,感情激愤,但较少文采,不及西汉初年。
汉代政论散文的主要形式是朝中大臣所写的论、疏、章、表、奏等。
3、汉代记事散文,与先秦记事散文相比有较大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杂入了民间传说,有时还不乏作者想象和虚构,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三、诗歌1、先秦诗歌的主要样式是四言,这种题材在汉代继续沿用,但已不再居于主要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2、汉代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多用比兴和铺陈,多用整齐的五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文人五言诗:最早的完整的是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4、七言诗开始孕育。
西汉中后期散文的整体特征1、奏、议、疏、策等形式在仍然占很大比重,但记事散文,书信体散文也进一步发展;2、内容讨论如何巩固新兴和建立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后期更就具体政治问题展开论述;3、艺术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向本经立义。
东汉散文的整体特征1、东汉散文虽气势不如西汉,但批判力度和深度有所加强,而记事散文与西汉相比,有的样式则有所突破,游记、碑文等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2、东汉散文向着骈骊化方向发展,同时,不少作家也在刻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语言风格。
史记中的诗歌辞赋
史记中的诗歌辞赋:汉代辞赋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错误)。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
”(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
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
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
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
它是汉赋发展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
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
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