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591.00 KB
- 文档页数:6
穴位敷贴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沈红;肖彩云;刘飞【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Jiaweisinisan tsusanli point applic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stor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100)and observation group (n =10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Jiaweisinisan tsusanli point application.The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anorectum exhaust time,defecating time,abdominal distension rate and gastrin level of seru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anorectum exhaust time and defecating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sooner than control group,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At postoperative 1d and 2d,ser-um gastrin level of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abdominal distens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Using Jiaweisinisan tsusanli 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postoperation gastrointestinal peristalsis,regulating serum gastrin level level is the possible mechanism.%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术后穴位敷贴加艾灸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方法和护理【摘要】目的:促进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胃肠道功能。
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本科133名手术患者术后穴位敷贴治疗贴贴敷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穴加艾灸神阙穴。
结果: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胃肠道功能,缩短禁食时间,减少并发症,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关键词】穴位敷贴加艾灸;胃肠道功能;方法;护理外科手术后,很多患者都需要在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才能进食,一般患者在48—72小时内恢复胃肠道功能,而部分病重、年老、体弱的患者恢复胃肠道功能至少要在72小时以上,患者禁食时间越长,对其康复越是不利。
其次,很多患者术后由于麻药或镇痛药的反应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还需要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入止吐、护胃药物缓解症状,这不仅使患者不舒适,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加艾灸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促进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胃肠道功能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方法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3名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68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2.2岁;其中肠痈26例,胃癌24例,胆石23例,肠癌20例,肠穿孔20例,脾破裂20例。
1.2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予以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贴患者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维持24小时,24小时后更换;术后第一天艾灸神阙穴一日两次,每次灸20~30分钟。
2结果51名患者术后24小时内肛门矢气,恢复胃肠道功能;71名患者术后48小时内肛门矢气,恢复胃肠道功能;10名患者72小时内肛门矢气,恢复胃肠道功能;1名患者75小时内排气,恢复胃肠道功能;125名患者无恶心呕吐、腹胀、呃逆,5名患者出现轻度到中度恶心,其中3名出现轻度腹胀。
3护理3.1穴位敷贴治疗贴护理穴位敷贴治疗贴(云南普洱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是由纳米级的金属功能粒子辐射出和人体固有频率相匹配的生物波,该波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产生“经络共振”效应,通过经络传导,“内归于脏腑,外络于枝节”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中药穴位贴敷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介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期,共纳入我院妇产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前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后组于术后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比较组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等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且术后24h腹胀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更低(P<0.05)。
术后6h、12h、24h、48h,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缓解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中药穴位贴敷;胃肠功能;疼痛剖宫产术指切开腹壁、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的方法,属于产科领域中重要的手术,也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
但受剖宫产术后创伤、麻醉等多因素影响,术后产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减弱、疼痛等情况,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也会影响泌乳、母乳喂养以及术后恢复[2]。
本次研究共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期妇产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00例剖宫产产妇,探析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介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期,共纳入我院妇产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
对照组:初产妇29例、经产妇21例,年龄分布20~34岁,平均(27.66±4.38)岁;观察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年龄分布20~34岁,平均(27.79±4.25)岁。
组间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注意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遵医嘱指导产妇合理进食、适当运动,并予以必要疼痛干预;尽早实现母婴同室,普及婴儿喂养和照护相关知识。
中药穴位贴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对中药穴位贴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提高方面的研究尚较少。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术后护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穴位贴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药穴位贴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中药穴位贴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机制,以及中药穴位贴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通过临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讨中药穴位贴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具体效果。
研究旨在为腹腔镜手术后妇科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手段,为其康复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穴位贴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康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中药穴位贴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中药穴位贴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这可能是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而中药穴位贴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穴位贴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穴位贴中所含的药物成分可以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这有助于加速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中药穴位贴可以通过提高局部血液循环来促进组织修复。
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炎症等情况,影响到正常的组织修复过程。
中药穴位贴在贴敷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废物的清除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助于组织修复和恢复过程的进行。
中药敷贴联合维生素B1穴位封闭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贴与维生素B1双足三里穴位注射同时进行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
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为100例。
A组给予中药敷贴+维生素B1100mg分双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B组采用常规方法。
观察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胀发生率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中药敷贴联合维生素B1双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接近甚至少于国内最短时间。
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临床采取预防措施的依据,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贴敷;维生素B1;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68-01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在术后12~ 24 h 内肠蠕动完全消失[1],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才逐渐恢复。
若排气不能尽快解除,产妇将无法进食,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不利于恢复和乳汁分泌,造成母乳喂养失败,甚至有伤口裂开的危险[2]。
国外有研究显示,在通常情况之下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手术之后是否会出现异常与并发症跟患者的肛门排气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也就是说产妇排气越早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就会相对的减少,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就越高[3]。
因此,对于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研究,从而缩短术后排气的时间对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6年1月-2016年4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每组100例,依据剖宫产术后入住病房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纳入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
纳入标准:年龄25~35岁,孕37~40周;择期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者;无妊娠合并症,初产妇,无胃肠道疾病。
2 干预方法2.1 实验组制作特色中药袋:将盐200g及艾叶100g混匀置于15×10cm的长条形透气布袋内,缝袋口。
探讨穴位贴敷在剖宫产术后对治疗腹胀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4-08T02:56:47.80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作者:尹桂平[导读] 目的:对穴位贴敷在剖宫产术后治疗腹胀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将2020年11月1号-2020年12月15号我院收纳50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观察组实施穴位贴敷,对比最终结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中,无腹胀的为23例,稍微腹胀有2例,腹胀明显减轻0例;对照组无腹胀的为10例,稍微腹胀有0例,腹胀明显减轻15例,两组产妇的无腹胀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给剖宫产手术后腹胀的患者使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腹胀情况,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建议临床推广。
尹桂平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产一科 252600摘要:目的:对穴位贴敷在剖宫产术后治疗腹胀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将2020年11月1号-2020年12月15号我院收纳50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观察组实施穴位贴敷,对比最终结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中,无腹胀的为23例,稍微腹胀有2例,腹胀明显减轻0例;对照组无腹胀的为10例,稍微腹胀有0例,腹胀明显减轻15例,两组产妇的无腹胀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给剖宫产手术后腹胀的患者使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腹胀情况,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剖宫产;术后腹胀;治疗效果;分析临床上,有部分孕妇,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无法实行自然分娩需行剖宫产术。
比如:头盆不称(包括相对头盆不称和绝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需紧急娩出胎儿、产程停滞,多胎妊娠、瘢痕子宫等都属于剖宫产的指征[1]。
但是,该手术属于介入手术,会给产妇带来一定的创伤,使其肠道发生应激反应,不但有切口疼痛,还会因为麻醉等的作用使胃肠功能降低,产妇胃肠功能异常,就会导致其排便/气不顺,最后导致腹胀,腹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影响其生活,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非常必要[2]。
1382019.03中医中药中药穴位贴敷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陆虹宇浙江省嘉兴市王店人民医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011【摘 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后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方法:12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给予术后予以常规处理并予腹部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63例,予以术后常规处置。
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腹胀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且操作方便。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关键词】腹胀;穴位贴敷剖宫产术由于麻醉剂作用及手术操作时牵拉、腹膜刺激、术后因疼痛而拒绝早期适度活动以及目前术后镇痛的广泛开展,影响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易出现肛门停止排气、腹部胀气、从而影响术后进食、术后恢复甚至进一步影响切口愈合、产褥期恢复。
为了促进剖宫产患者术后的肠功能恢复, 防治腹胀, 我院使用中药穴位贴敷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产妇126例,随机分为 观察组63例, 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38±1.76)周,年龄17 ~ 33岁, 平均(23.2±2.13)岁,仅有效地治疗呃逆及顽固性呃逆,而且还对患者的原发病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例报病重患者呃逆停止后两天,4例停了病重,2例5天后出院。
对照组经常规治疗胃复安10mg 肌注,安定10mg 口服,654-2肌注等后,15患者全部停止呃逆,但13例患者第二天复发,经再次常规治疗,第三天仍然复发有10例,3例患者一周仍然呃逆。
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66.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3 结论在综合性医院的疾病治疗护理中,往往以西医为主,比如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来治疗疾病。
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总认为西医治疗护理见效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很多疾病来说,中医治疗护理也可以有非常好的疗效,本治疗组对呃逆及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护理,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从本院选取74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并将所选患者分成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和腹胀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和发生腹胀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有所减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腹部手术,很容易导致患者腹膜以及肠管浆膜面大面积出现受损现象,在患者腹腔中会沉积许多纤维蛋白,另外由于患者肠管长时间暴露在外面,极易使其腹腔内出现积液或者积血现象,从而导致其出现发炎情况,严重影响患者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因此患者胃肠功能常常会出现紊乱现象,例如腹胀以及呕吐和排便障碍等[1]。
本文旨在观察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中选取74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平均将所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88周岁以及28周岁,平均(52.21±2.26)周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9,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87周岁以及29周岁,平均年龄(53.25±2.54)周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差异并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在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相关文件。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者;心肺功能障碍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者。
穴位敷贴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作者:沈红肖彩云刘飞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胃泌素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剖宫产;加味四逆散;穴位敷贴;足三里;胃肠功能【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43-02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Jiaweisinisan tsusanli point applic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stor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10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100).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Jiaweisinisan tsusanli point application. The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anorectum exhaust time, defecating time, abdominal distension rate and gastrin level of seru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anorectum exhaust time and defecating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sooner than contro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Keywords:Cesarean section; Jiaweisinisan; Point application; Tsusanli;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剖宫产患者因腹腔开放,加之麻醉抑制、手术刺激及术后镇痛泵使用等因素,易造成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造成术后胃肠功能不全,甚至引发腹痛、腹胀、肠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临床预后[1-2]。
如何促进剖宫产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并尽快恢复饮食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加味四逆散源自张仲景的经典名方四逆散,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加味四逆散可有效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但加味四逆散经口给药患者依从性较差[3]。
透皮给药是WHO推荐的第三代给药方法,采用透皮给药技术与中医药经络穴位理论相结合,可有效提高中药治疗效果[4]。
本研究采用加味四逆散为治疗药物,以氮酮为促透剂进行穴位贴敷给药,观察其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可靠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单胎妊娠者;③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②慢性便秘者;③术中出血量>400ml。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率手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1.2.1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营养支持、补液、调节电解质和酸解平衡,术后6h 去枕平卧,嘱患者自行翻身,早期下床活动。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味四逆散穴位敷贴。
加味四逆散组成: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桂枝10g,炙甘草10g,石菖蒲6g;药材研磨成粉,100目细筛过筛,配以促渗透剂3%氮酮,拌和适量的粘糊剂如蜂蜜等,医用胶布(氧化锌橡皮膏)制成相应剂量为10g的贴剂。
取足三里穴进行穴位敷贴,每天夜间贴敷,每次持续贴12h,贴敷前揉搓穴位至微热,连续使用5d。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每4h听诊肠鸣音,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②腹胀:观察术后患者腹胀发生率;③血液指标:于术前及术后第1d、第3d分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数据用[例(%)]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2 结果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2 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d、第3d,观察组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3 两组腹胀情况比较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4 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停止穴位敷贴后症状自行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在手术创伤、麻醉抑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剖宫产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胃肠功能减弱,胃肠功能从术后抑制到复常需经历一定时间[5-6]。
若术后长时间未肛门排气,则会引发腹胀、肠麻痹、肠粘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进食及机能恢复[7]。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手术应激导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因此,活血化瘀、理气通脉的原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8-9]。
加味四逆散以中医经典方剂四逆散为原方,加桂枝和石菖蒲组成。
方中以柴胡、枳实为君药,可疏肝解郁、破气消积;白芍、炙甘草共为臣药,可健脾和胃、行气调中、疏肝理气;加味后桂枝搭配白芍、炙甘草可调和营卫气血,辛甘化阳,理气活血,更以柴胡疏通气机,全方调和气血、健脾和胃[10]。
谢慧臣等[11]研究证实,加味四逆散可显著改善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的超威结构,上调胃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表达水平,提示这可能是加味四逆散发挥胃肠功能调节作用的主要机制。
但经口服用中药,存在味苦、依从性差等缺陷。
经穴给药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经络系统是低电阻的运行通路,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药物贴敷于特殊经穴,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起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12]。
穴位敷贴以现代透皮给药理论为依据,采用中医药经络穴位理论与透皮给药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了透皮给药的疗效,且可有效避免经口服药的缺陷,患者依从性更佳[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显著缩短,腹胀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此外,胃肠功能还受内分泌因素调节,如胃泌素可促进唾液及消化酶分泌,刺激迷走神经反射,降低交感神经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胃肠蠕动[15]。
苏全武等[16]研究显示,加味四逆散可明显提高肝硬化患者胃泌素等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改善患者胃动力障碍症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提示调节胃泌素等内分泌物质水平是加味四逆散发挥促胃肠功能作用的主要机制。
综上所述,采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可显著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而调节血清胃泌素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1]Hsu Y Y, Hung H Y, Chang S C, et al. Early Oral Intak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3, 121(6): 1327-1334.[2]Kalava A, Darji S J, Kalstein A, et al. Efficacy of ginger 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13, 169(2): 184-188.[3]谢慧臣,刘芬,杨强,等.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大鼠胃黏膜形态学的作用机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30): 2873-2881.[4]邹瞭南,陈志强,曹立幸. 中医外治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7): 899-901.[5]薛明,张冀红,杨丽,等. 剖宫产术后腹部按摩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6): 39-40.[6]Craciunas L, Sajid M S, Ahmed A S. Chewing gum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ileus in women undergoing caesarean 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2014, 121(7): 793-800.[7]邹瑜玲,翟惠敏. 剖官产术后腹胀护理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2): 34-35.[8]姜利英. 中西医结合对急诊剖腹产术后胃肠急性不良情况发生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5): 804-804.[9]袁春. 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的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2): 162-163.[10]谢忠礼,李杰,王兴华. 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1): 50-52.[11]谢慧臣,刘芬,杨强,等.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大鼠胃黏膜形态学的作用机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30): 2873-2881.[12]康志强,陈华德. 穴位注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20(2): 119-120.[13]彭惠平,陆喜荣,徐宏伟. 穴位敷贴联合胃炎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2): 124-125.[14]陈艳,刘诗. 电针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 19(7): 705-709.[15]徐艳松,吴卫,高枫,等. 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2, 29(003): 534-534.[16]苏全武,邱明义. 加味四逆散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9, 16(6): 375-377.(收稿日期: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