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2
初中历史解放战争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掌握主要的解放战争的历程和重要的决策;
3. 更深入地理解解放战争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地点;
2. 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和教辅资料;
2. 课堂活动设计及相关练习题;
3. 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四、教学过程
1. 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
通过课件和教材,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让学生了解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性。
2. 主要事件回顾(20分钟)
让学生回顾解放战争期间的主要事件和地点,深入了解解放战争的历程和进程。
3. 重要决策讨论(15分钟)
根据教材,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期间的重要决策,并探讨这些决策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4. 影响和意义分析(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的影响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通过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检验他们对解放战争的理解程度。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馈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及时反馈学生对解放战争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解放战争复习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祝教学顺利!。
解放斗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加探讨的主要问题是()A. 和平建国问题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2、解放斗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样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挥师大西北C.发动辽沈战役 D.挺进大西南3、解放斗争时期,依据敌我力气对比变更状况(见下表),中共中心确定()1946年7月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130万280万国民党军队430万365万A.签署双十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C.进行战略决战 D.发起渡江战役4、三大战役以后,毛泽东指出:“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仍旧是我们首先必需留意和必需打算的。
”同时,“依据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这种方法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开伤亡和破坏。
”材料中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 )A.必需坚决与国民党战斗究竟 B.实行武装暴力方式最好C.须要争取全国广阔人民支持 D.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5、“我军其次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实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斗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下列能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是()A.中心红军实行战略转移B.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给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将来前途。
”材料主要阐明(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样性 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分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打算 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定趋势7、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务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宏大成功;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通用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卷:解放战争(含答案解析)A.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停止了内战B.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C.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D.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4.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 解放了东北全境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5.诗言志,史铸诗。
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的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A. 转战陕北、指挥若定B. 千里跃进、战略反攻C. 战略决战、全胜可期D. 千里渡江、摧枯拉朽7.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如图地图,据此判断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是(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D.国民革命、洪流奔涌8.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
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1919~1927年开天辟地,北伐凯歌1927~11937年星火燎原,万里长征1931~1945年团结抗战,驱逐日寇1945~1949年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9.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渡江战役10.“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电文中“陪都”是指()A. 南京B. 北平C. 上海D. 重庆11. 如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A. 消灭国民党主力 B. 推翻国民党统治 C. 建立新中国 D. 实现国家统一12.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1.解放战争五个阶段:⑴.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⑵.战略防御阶段(解放战争第一年):(1946.6~1947.6)⑶.战略反攻阶段(解放战争第二年):(1947.6~1948.8)⑷.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⑸.渡江作战,追歼残敌:(1949.4~1949.10)2.抗战胜利后的时局: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⑵.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力图控制中国;⑶.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妄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⑷.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⑸.中共: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⑹.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既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又对蒋介石抱有幻想3.抗战胜利后时局特点:⑴.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共与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⑵.斗争焦点围绕建国方针:国民党一党专政;人民要求民主联合政府;⑶.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军事进攻是局部的;⑷.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提出自己独立的主张;4.抗战胜利后,时局进步的主流:和平建国,民主统一;5.实现和平民主面临的国际、国内有利和不利的条件:⑴.国际有利条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进一步巩固,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除美国以外的帝国主义力量削弱;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崩溃;这都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⑵.国际不利条件: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世界霸权,为了控制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⑶.国内有利条件: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民主党派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⑷.不利条件:①.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得到美国的援助;②.国民政府当时是一个形式上合法的全国性的政权,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③.国统区还有许多人对蒋介石抱有相当大的幻想;④.人民的力量相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薄弱;6.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的斗争:⑴.提出三大口号,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中共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使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⑵.参加重庆政协会议,与民主党派合作,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⑶.站在自卫立场上,对国民党发动的军事进攻,坚决予以回击;⑷.领导国统区反内战的民主运动;⑸.内战爆发后,中共仍未放弃和平的谈判,一直到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等地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才彻底破裂;7.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必然性:⑴.从国际环境看: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控制中国是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亲美反共的政府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目标,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扶蒋反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⑵.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它为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必然要消灭中共和人民武装力量;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占有明显的优势,蒋介石集团认为完全有可能通过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8.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新内战。
第一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提纲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老状态里。
(和平建国VS内战独裁)★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2)、欺骗和愚弄广大人民群众;(3)、把发动内战的罪责嫁祸给中国共产党。
★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2)、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教育广大人民,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4、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1945.10;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动,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团结教育了人民。
5、中共在谈判中所表现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在哪里?原则性:坚持要求国民党当局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灵活性: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主动让出八个根据地(不论是原则性还是灵活性都体现出中共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6、最能表现中共和平诚意的是什么?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主动让出八个根据地,表现出了中共和平诚意。
★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
时间:1946.6; 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历史解放战争综合复习ppt 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解放战争背景•解放战争的历程•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影响•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与教训•解放战争的英雄人物与事迹目录01解放战争背景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23抗战胜利后,国内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百废待兴。
国内经济状况国民党、共产党、地方军阀和民间团体之间的矛盾尖锐。
社会矛盾国内政治局势紧张,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角力。
政治局势国民党军队在抗战胜利后驻扎在解放区。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事冲突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威胁国民党军队。
共产党军队双方军事冲突不断升级,战争规模逐渐扩大。
军事冲突的升级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谈判,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
国共谈判谈判破裂,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内战的爆发国共谈判与内战的爆发02解放战争的历程战略反攻的开始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在鲁西南战役中取得胜利,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反攻的背景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共产党军队的战略防守地区时,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补给困难等原因,战斗力逐渐减弱。
战略反攻的进展人民解放军逐步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并建立了根据地。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03跃进大别山的影响人民解放军的跃进大别山,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千里跃进大别山01跃进大别山的背景为了进一步扩大解放区,切断国民党军队的后方交通线,人民解放军决定向大别山挺进。
02跃进大别山的经过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向大别山挺进,途中克服了严重的困难和敌人的抵抗,最终成功在大别山安营扎寨。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战,人民解放军通过巧妙的战术和坚强的毅力,最终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顺利攻克了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并迫使傅作义集团投降。
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消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并占领了沈阳、鞍山等大城市。
渡江战役的准备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选定合适的渡江地点、训练渡江部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