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及参考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0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已离不开内部控制。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Array有明显的差距。
目前,……一、公司概况二、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内部控制”一词首次提出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经过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
按照COSO 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是…………”。
在现代企业中,其主要作用如下:企业是由各个部门或者各个职能单位和业务部门组成的整体,为保证各单位的活动服务于企业整体目标,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协调,以便于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配合。
1.(1①内部制约2.…… ……(三)反映和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很多方面是依靠会计信息的反映和监督来完成的。
预算完成的好坏,各项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等都必须通过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予以反映,可以说对经营过程的正确反映,以及对控制目标的完成状况和各部分行为是否偏离内部控制的要求等的事后检查和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
通过反映和监督,能及时调整不利的行为,有利于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陷2002年正式成立。
公司现-乌鲁木齐的货运专线,员工近百人。
公司设有为了满足业务经营的需要,企业不断的扩大规模,与此同时,京铁环海物流的内部控制存(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控制环境不完善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
………四、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见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并遵循国家的法概念的影响,其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也相当复杂,不过其核心仍是企业社会责任[1]。
毕业论文题目规范格式和参考文献样式1. 毕业论文题目规范格式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题目的格式应符合学校或学院的要求。
通常,论文题目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准确表达研究内容;- 题目字数通常在15个词左右,避免过长或过短;- 使用精炼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或模糊的表述;- 题目应具备独创性和学术性;- 可使用标题层次进行分级,如主标题和副标题。
以下是几个示例:- 主标题:xx领域的研究进展- 主标题:xxx问题的解析与探讨- 副标题:xxx方面的案例研究- 副标题:xxx方面的理论分析注:具体的论文题目格式要求可能因学校或学院而有所不同,请按照实际要求进行设置。
2. 参考文献样式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排版应符合学术规范。
常见的参考文献样式有APA、MLA、Chicago等多种格式,根据学校或学院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样式。
以APA格式为例,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为:- 书籍:作者姓氏,作者名字首字母.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 期刊文章:作者姓氏,作者名字首字母. (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 网络资源:作者姓氏,作者名字首字母. (发布年份). 文章标题. 网站名称. 检索日期,检索自URL。
具体的引用格式细节可参考相应的样式手册或学校提供的引用规范,确保参考文献的引用准确、完整。
参考文献-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Style Guide, 7th Editio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MLA) Handbook, 8th Edition.-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7th Edition.。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德育论文)第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祈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金泓.应用发展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4]张冉燃.中央力推文化体制改革[j].瞭望新闻周刊,2014(17)[5]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6]孙慧英.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m].新闻界,2014[7]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4)[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8]孙林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m].社会科学家,2014(9)[9]张志勇.我国文化产业30年发展情况及对策思考[m].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5)[10]谭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2014[11]龚佳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基于迪斯尼公司个案的启示[m].上海师范大学,2014[1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3]马萱.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4]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5]林日葵.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16]唐晋,谈火生.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17]张今.中国文化产业合同案例精选与评析[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8]胡惠林,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3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9]蒋晓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20]钟晓毅.三十年突破和谐广东的文化品牌建设[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21]谢名家,刘景泉.文化经济论:兼述文化产业国家战略[m].广东省出版集团,2014第二篇: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表于文末。
论文选题参考文献
1、《表演艺术的特性》
2、《演员怎样塑造人物》
3、《从白我出发创造人物形象》
4、《行动一一表演艺术的基础》
5、《表演是感觉的艺术》
6、《表演中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
7、《论创造角色过程中体验与表现的结合》
8、《把握人物与体现人物]
9、《角色情绪与情感的创造》
10、《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培养与训练》
11、《表演中的交流》
12、《演训练与身心发展》
13、《表演中的体验与表现》
14、《浅谈演员的三度创作》
15、《浅谈演员在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
16、《演员与角色》
17、《论演员在表演中的台词与潜台词》
18、《论演员的素质与修养》
19、《浅谈戏剧语言的性格化》
20、《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21、《浅谈语言与行动的结合》
22、《表演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3、《试论演员舞台创作中的下意识》
24、《怎样外化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25、《感觉记忆的重要性》。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科研类论文(一)科研论文的选题1.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3.整体护理观念在临床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与实践4.新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调查分析5.爱护佳外科洗手液和快速无水消毒液手部皮肤消毒效果的观察6.利多卡因封闭疗法与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化学药物渗漏疗效的比较研究7.不同注射方法对区域性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对比研究8.二种气囊内灌注物对留置导尿管固定效果的对比研究9.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10.探讨(中专、大专、本科)护生择业前后期的心理变化11.动脉血气分析抽取血标本过程中二种标本空气隔绝方法的探讨12.(手术室、急诊室、放射科、传染科等)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13.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的影响14.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在腹腔镜下和开腹手术的护理费用对比分析15.产妇坐式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16.剖宫产产妇整体护理效果观察17.应用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效果调查及健康教育的对策18.剖宫产产妇术后促排气的方法与效果观察19.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两种气道湿化液的效果观察20.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或高血压病、肾病综合征、冠心病……等)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调查21.产妇自然分娩后应用冷敷预防会阴水肿(血肿)的效果观察22.放松训练对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23.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及执行情况的调查24.护理本科(专科、研究生)专业态度与价值观及其影响因调的调查25.静脉穿刺角度与进针疼痛的关系研究26.两种不同的宣教方法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方法正确性的研究(二)科研论文的书写:1.题目2.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
3.关键词(3-5个)4.正文的基本结构与框架:(1)前言;(2)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5.参考文献:一般要求5篇近5年内的文献资料二、综述类论文(一)综述类论文的选题1.基础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进展2.护理教育管理的内容与特点3.临床护理带教研究现状4.(XX疾病患者)的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5.高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的现状与研究进展6.护理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7.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展望8.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9.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10.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与管理现状11.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与研究进展12.医院护理成本的管理现状与研究进展13.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与进展14.护理本科(专科、研究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护理带教的现状15.压疮患者的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16.癌性疼痛护理现状及进展17.护理人员科研论文的写作现状研究(二)综述性论文的书写1.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与科研论文要求一致。
精英计划高阶:结业论文题目及参考文献
一、论文题目
1.如何留住高绩效员工,继续为企业服务。
2.试述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3.论企业战略策划
4.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
5.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6.论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7.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论企业变革中的阻力
9.论企业跨国经营问题
10.论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11.论企业人力资本流动研究
12.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3.浅谈有效沟通的技巧
14.浅谈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15.如何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6.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17.浅谈人力资源绩效考评现存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8.论员工流失率解决之道
19.企业管理中,如何选对人、用好人、管理人
20.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
21.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22.团队绩效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
23.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风险规避
24.浅析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二、参考文献:
1、《领导力》第四版詹穆斯-库泽斯/ 巴里-波斯纳著
2、《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余世维主讲
3、《超越谈判:买卖伙伴关系中的双赢法则》卡莱尔/ 帕克著
4、《携手合作:建立交情的谈判策略》罗伯特-费雪/ 斯科特-布朗著…………………………………………….。
摘要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独特产物,它对美国的总统选举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力,保障了美国政府的平稳交接。
然而,它也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 尤其是“少数票总统”的屡次出现使选举人团制度的民主性和民意性遭到质疑,成为美国“最具争议”的政治制度之一。
本文从“少数票总统”这一选举现象出发,通过对其现象和成因的具体分析,揭示选举人团制度的弊端,进而分析它能够在重重压力下延用至今的原因;从而探索在选举人团制度中体现的现代民主的理念,及其在选举制度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对几种可能的选举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得出结论:尽管存在着不民主的缺陷,选举人团制度仍是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各项设计相适应的,是符合宪政制衡和联邦制等民主理念的。
也正因为如此,选举人团制度能够延续200多年而未遭重大变革,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在美国选举政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关键词] 选举人团制度少数票总统民主理念AbstractElectoral College is the unique production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stitution. It has deeply influenced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 and ensured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US regime.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many limitations. It has created many so called “minority ticket presidents” and it is the most cont roversial politics institution in U S.This article aims to unfold the limitation of Electoral College though analyzing the “minority ticket presidents” phenomenon, and then find out the reason behind it. By doing this, we can explore the true essence of modern democracy which well reflected in Electoral College. In the end, though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possible reform proposals, we can safe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Electoral College, which roots in the “solar system of American politics”, is up to the democracy ideology of federalism and isocracy. Therefore, the Electoral College can be free of any great reforms over the history and will continuous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merican election politics.[Key words] Electoral College,minority ticket presidents,democracy必要的缺憾——从“少数票总统”现象看美国选举人团制度选举是现代民主的重要机制,虽然它并不是民主的全部内容,却始终是当代代议制民主制度中最基本、关键的制度形式。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笼罩西方经济的不祥之云债务危机》,《辽宁经济》1986年2期。
《渡过石油冲击阶段的西方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2期。
《国际通货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6年。
《浅析80年代世界直接投资的形势》,《投资研究》1987年2期。
《日美欧对亚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展战略报》1988年1月29日。
《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及三大经济圈的比较》,《财经论坛》1989年3期。
《论亚太经济圈的若干问题》,论文集《亚太经济合作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
《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1995年6期。
《浅析世界服务贸易》,《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8期。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90年代前期世界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1996年8期。
《亚太经济联合的进展及主要成员的战略和态度》,《太平洋学报》1996年2期。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圈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1997年11期。
《APEC框架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对策》,[日]《亚洲太平洋研究》1998年3月。
《NortheastAsianEcnomicCooperationwithintheAPECFrameworkandChina`sPolicies》,《APCjournaiofAsian-PacificStudies》1998.5。
《APEC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了有条件》,《世界经济(英文版)》1998。
《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的新高潮》,《外国问题研究》2000年3期。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海口:海南出版社.[17]李其谚,叶逗逗.2006.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18]施鹏飞.2006.对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上网电价规定的期望与实际[C/OL]. [2007-09-10]. http : fd8864. 51. net/0001, htm.[19]王凤君.2006.风电招标定价体制遭质疑大批风电投资商撤离内蒙古[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1-3 (020).[20]焦在强,张宏伟.2007.风电上网电价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4) :33.[21]施鹏飞.2007.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伴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1):5-6.[22]施鹏飞.2007.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及存在的问题[J].可再生能源,25(3) :4-5.[23]李越.2007.中国风电特许权项目综合分析及改进建议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4]刘启明.2007.风电投资应保持理性[N].中国电力报,2007-7-12(001).[25]施锡f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6]王文举.拍卖与招标的对策论分析[M].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27]李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投标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28]杨青.博弃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2,(4).[29]任东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2:117-120.[30]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8-248.[31]张正敏,谢宏文,王白羽.风电电价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电力,2001,9,44-48.[32]纪世东.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L电力设备,2004,5:36-38.[33]何作庥,王亦楠.风力发电是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现实选择[J].上海电力,2005,1:8-18.[34]郭太英,黎发贵.从国外风电发展探讨我国风电发展思路[J].水电勘测设计,2006,2:20-24.[35]周鹤良.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前景与策略[J].电气技术,2006,6:1-6.[36]时璟丽.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与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8,4:24-26.[37] Robert Gibbons. A Primer in Game Theory[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8] Mendonca, 2007. In: Feed-in Tariffs: Accelerating th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arth Scan, London.[39] Menanteau, P., Finon, D., Lamy, M. -L., 2003. Prices versus quantities: choosing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31 (8),799 - 812.[40] Lipp, J.,2007. Lessons for effective renewable electricity policy from Denmark,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nergy Policy35 (11), 5481 - 5495.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三)潘涛.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兼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5): 130-141.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Lawrence J. Broz, 200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netary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tion, No.4.巴曙松, 2007年: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西南金融,第7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毕业设计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掌握现代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思想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
二、毕业论文课题类型 1. 工程设计类课题工程设计是工程设计人员根据给定的约束条件实现工程预定功能进行构思、规划及表达。
机械产品设计类型依据特点分为开发型、改进型、技术引进等三种类型。
机械产品设计要求具有有效性、经济性、工艺性和外观质量。
2. 工程技术研究类课题包含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其中以应用研究为主应用研究是以技术为目标探讨知识应用的可能性并运用基础研究成果探索应用的新途径它着重研究如何将自然科学的理论与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使自然科学理论与社会相衔接。
开发研究是运用研究及经验性的知识为开发新产品、新装置和新方法或对现有产品、装置、流程、方法进行重大改进而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
3. 软件工程类课题软件工程类课题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在本专业领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因时间限制通常只进行小规模软件开发。
三、选题 1自主选题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从生产实际中取材进行自拟题目设计。
2根椐下列课题进行选题工程设计类工程设计类课题的选题内容有 1机械产品或机械电子产品的功能设计 2机械产品或机械电子产品的总体设计及结构设计 3机械产品的动力与传动设计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5机械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6机械工艺装备设计包括刀具、夹具、量具、模具等 7专用机床和专业设备设计 8机械电子产品的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和监控1无轨运行运输小车的设计小车总体设计及行走机构、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欢迎参考~篇一: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Booch G. Object-Oriented design[J]. ACM SIGAda Ada Letters. 1982,1(3): 64-76.[2]建模的价值IBMRational技术白皮书[R].[3]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郑红军.张乃孝.软件幵发中的形式化方法[J].计算机科学.1997,24(6): 90-96.[5]王一川,石纯一.基于n演算的一种Agent组织模型[J].计算机研宄与发展.2003, 40(2): 163-168.[6]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的调查报告[R].[7]Booch G. Object-Oriented design[J]. ACM SIGAda Ada Letters. 1982,1(3): 64-76.[8]陈鑫,李宣东.基于设计演算的形式化用例分析建模框架[J].软件学报.2008,19(10): 2539-2549[9]夏志翔,徐中伟,陈祖希等.UML模型形式化B方法转换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1): 15-20.[10]袁晓东,郑国梁的面向对象扩充COOZ的设计[J].软件学报.1997,8(9):694-700.[11]周翔.邵志清.顺序图与状态图的递归语义一致性研宄[J].计算机科学.2010,37(8):172-174.[12]周翔,邵志清,薛炳蔚.基于ASM的活动图一致性规则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9): 4536-4539[13]王红英.基于Petri网的软件模型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7.[14]黄正宝,张广泉.UML2.0顺序图的XYZ/E时序逻辑语义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33(8): 249-251.[15]汪文元,沙基昌.谭东风.基于Petri网和UML活动图工作流建模比较[J].系统仿真学报.2006, 18(2): 504-510[16]Kroll P,Kruchten P. The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made easy: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RUP[M].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3.[17]Seung Mo Cho,Hyung Ho Kim, Sung Deok Cha etc al. A semantics of sequence diagrams [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84. 2002: 125-130篇二: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姚永雷.Web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07.[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8.[4]程皇.高济.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协商决策模型.软件学报.2009,20(8):2160-2169.[5]郭静.陈英武.1-多交互协议本体的描述.计算机工程.2008,34(12):162-166.[6]翟社平.魏娟丽.李增智.基于概念语义协商的服务Agent划分.电子学报.2010,38(9):2030-2034.[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8]王斌.李艳.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动协商机制及通用协商框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95-98.[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10]甘早斌.朱春喜.马务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议题并发谈判.软件学报.2012,23(11):2987-2999.[11]侯薇.董红斌.印桂生.基于Bayesian学习的适应性优化协商模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4):721-730.[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14]程志文.赵俊.李田等.Web服务QoS数据多源采集方法及实现.计算机科学.2009,8(8):180-211.[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课程论文的参考文献
(指定范围)
几点说明:
1.课程成绩的成绩考核指标(百分制):
题目选题:20%(是否前沿创新、题目切忌陈旧空洞)
正文论证:50%(是否科学严谨、结构是否完整合理通顺)
参考文献:20%(是否权威期刊、权威观点、材料新、近或近2-3年内文献)论文格式(含参考文献):10%(是否符合基本著录规范)
2.参考文献:通常研究生的课程论文的参考文献在5-8篇之间,没有上限。
权威刊物的参考文献3篇及以上,包括附录的《华侨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人文社会科学)》二类以上(A档199种、B档240种)。
3. 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上传到群文件)
4、课程论文的写作格式(按照研究生院网上的统一格式要求)
5. 课程论文的提交时间第11-12周周五(逾期不候)。
文本和电子版须同时提交以便学校存档(请按学号排序。
文件名格式如:机电2014级15号张山)。
4、参考文献范围:课程论文尽量参考以下指定来自以下权威刊物里的文献,确保文献的层次与质量对课程论文的水平。
(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新华文摘、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社会性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教育研究、SSCI和A&HCI期刊、南开管理评论、科学研究、科学学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软科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科学、财经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美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现代传播、情报学报等。
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借鉴参考。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在跨界与对话中探索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9(007). [2]潘高,张静,张凯.《国家宝藏》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解读[J/OL].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2019-07-29]. [3]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予敏. 传播学学术话语创造的能动与受动[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4). [4]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 媒介技术哲学范式的兴起:作为认识论或方法论的传播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5). [5]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飞. 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未来展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8). [6]西沐. 艺术如何传播?[N]. 中国文化报,2019-07-21(001). [7]张瑜烨,刘儒田.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环境传播学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0-168+177. [8]李慧敏,潘漩.公共环境事件舆情压力及危机公关的传播学思考——基于“2016年湖北洪灾”媒介议题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9-175. [9]刘帅.从传播学角度解析“锦鲤文化”[J].视听,2019(07):205-206. [10]展强.新媒体背景下的农业品牌塑造[J].新闻前哨,2019(07):103-105. [11]胡易容.“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4):122-129. [12]麦永雄.跨文化诗学:族群混杂与身份跨界的理论图式[J].广东社会科学,2019(04):142-150+255. [13]温庆新.文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35-142. [14]陈佩佩.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J].名作欣赏,2019(20):117-120. [15]秦鑫淼,赵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微博热门榜单研究[J/OL].新闻世界,2019(07):70-73[2019-07-29]. [16]刘金波.学术研究的非虚构:问题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 [17]周茂君,罗雁飞.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变化与问题——基于21位院长访谈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78-90. [18]于淑婧.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04-118. [19]谢金文.构建新闻与传播学科新体系[J].今传媒,2019,27(07):5-9. [20]范田丽.Q方法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综述[J].今传媒,2019,27(07):75-77. [21]于歌子.从反馈到交互——传播学视阈下的当代电影受众参与方式探析[J].当代电影,2019(07):102-104. [22]柯泽. 传播学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及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04(003). [23]吴锋.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绩效表现及应对策略——基于2004-2015年结项课题的统计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4):133-139. [24]朱斌.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四川戏剧,2019(06):90-94. [25]胥南星,吴赟,杨喜刚.传播学视角下京剧翻译传播的可行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9(12):166-168. [26]王璐. 传播学视野下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发展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7]陈媛媛.从翻译学角度看西方传播学词汇的引入与本土化[J].中国科技术语,2019,21(03):39-42. [28]魏洁宇.资本逻辑影响下微博热搜娱乐化现象分析——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中国报业,2019(12):26-27. [29]杜杨芳,廖声浩.三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3):120-124. [30]樊阔.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2):165-16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31]熊岚.传播学视域下的明清小说研究——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9(06):103. [3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J].未来传播,2019,26(03):111. [33]于业成.潜江“小龙虾”走红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前哨,2019(06):76-77. [34]丁宁,柴琼,赵咏芳.中医药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析与展望——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2009-2018)[J].中医药文化,2019,14(03):40-49. [35]周蕾,徐文慧.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02):87-92. [36]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39-58. [37]邓绍根,李兴博.百年回望: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6):155-164. [38]章戈浩,张磊.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103-115. [39]张振亭,赵莹.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的新变化——基于四种CSSCI期刊论文引文的分析(2006—2017)[J].新闻大学,2019(06):9-18+120-121. [40]张冰清,芮必峰.旧理论遭遇新传播:网络科学视角下“意见领袖”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新闻大学,2019(06):45-56+122-123. [41]陈奇妍.传播学视域下短视频生态研究——以抖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06):86-88. [42]袁君煊.以歌传信:传播学视阈下瑶族信歌试探——瑶族信歌研究系列之一[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01):85-92. [43]张锡杰. 咬定青山不放松[N]. 河北日报,2019-06-14(011). [44]白贵,杨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J].出版广角,2019(09):29-32. [45]邓国峰. 以跨学科融合创新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N]. 广西日报,2019-06-13(005). [46]张心怡.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1):11-12. [47]聂妍.基于受众视角的公众人物“人设”传播学解读[J].科技传播,2019,11(11):54-55. [48]许庆霞.从传播学5W视角解读《一本好书》的创新表达[J].新媒体研究,2019,5(08):128-130. [49]张明新.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突破[J].青年记者,2019(16):62-64. [50]董浩,骆正林.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百年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阐释——兼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三种传统[J].新闻界,2019(06):17-29. [51]姚红松.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17):35. [52]王昌怡.从传播学角度看朋友圈“三天可见”[J].传播力研究,2019(17):83-84. [53]杜清越,慕锦华,蒋佳欣.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传媒与扶贫研究——基于对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实践的考察[J].传播力研究,2019(17):207-208. [54]杨佳.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基于组织传播学的视角[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3):47-49. [55]徐蒙.内容“自带流量” 激活最佳传播[J].新闻战线,2019(11):120-121. [56]陈孝柱,张芳,雷小磊.就业需求下高校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86-88. [57]郭鸿梅. 传播学视野中的“南音故事”推介[D].泉州师范学院,2019. [58]吴锋,王学敏.我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的最新进展、知识图谱及研究热点——基于2018年新闻传播学SSCI论文的大数据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9(06):39-47. [59]张伟.社交媒体在当代美国政治极化加剧中的作用[J].今传媒,2019,27(06):41-42. [60]华杰.论《鬼谷子》中的沟通原则与效能提升策略[J].知识经济,2019(18):35-3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61]程雯.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跨文化传播学》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219-220. [62]颜世健.当前精准扶贫报道的研究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CNKI数据库的讨论分析[J].中国记者,2019(06):112-114. [63]李碧滢,王闵月,贺紫钰,赵凯悦,施梦铃.外国大众小说在中国西部地区高校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英、日语言类为中心[J].传播力研究,2019,3(16):23-25. [64]段超.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16):276. [65]胡骞.从传播学角度看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16):185-186. [66]吴琪.男性美妆风潮背后的传播学原理[J].传播力研究,2019,3(16):251. [67]姚雪洁.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新课程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9,3(16):197. [68]王闯. 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9]田小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抖音短视频的爆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6):214-215. [70]王茜.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新疆纪录片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71]吴信训. 长三角一体化与政协传播的传播学思考[N]. 江淮时报,2019-05-31(003). [72]谢清果.华夏传播研究专栏[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1):203-204. [73]孟昭瑞,刘宏.中国组织传播学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77-193. [74]赵春华.符号化传播:时尚传播学基础理论初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94-203. [75]霍少华.网络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策略分析——传播学视角下《奇葩说》中的植入广告特色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05):14-16+19. [76]杨文定,黄健.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二)[J].传播与版权,2019(05):138-145. [77]张玉.从传播学视角论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J].科技风,2019(15):75. [78]戴利朝.罗杰斯与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3):108-114. [79]姚丹.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J].科技传播,2019,11(10):180-182+185. [80]刘海龙,吴欣慰.2018年中国传播学研究新观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3):133-139. [81]杨子巍.基于传播学视角探讨广播电视学研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84-85. [82]刘昊.抖音短视频与西藏旅游资源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203-204. [83]陈朔.5W模式下黄山茶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0):76-77. [84]张霄.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流行的原因——以《偶像练习生》节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126-128. [85]许松.从灰色地带迈向问题域:论后现代思潮中传播理论整合[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45-157. [86]夏春祥.根源与路径:传播思想史的观点解读[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58-165. [87]徐生权.传播学:追溯柏拉图还是抗击柏拉图?——从一本书的大陆、台湾两个译本的差异说起[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66-176. [88]钟安琪.传播学视角下对外翻译策略的嬗变——以《美丽江西,秀天下》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237-238. [89]曹东南.传播学视域下手游《恋与制作人》走红原因探析及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9,5(07):63-65. [90]钟琴宇. 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9.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 [91]苏政和.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评《传播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5):106. [92]魏曦英.话语分析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运用(2004-2018)——基于八本CSSCI 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的视角[J].东南传播,2019(05):9-13. [93]李敏,苏士梅.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流动——以美国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2. [94]程星梅.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4. [95]李春.徐訏赴港前小说的传播学透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3):61-63. [96]李成. 传播学视域下21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在德国的接受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97]朱鹤.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98]程宏亮.传播学视域下的李白与魏万交往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79-86+108. [99].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3):145. [100]姬德强,袁玥.文化他者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基于对四国在华博士留学生的访谈[J].国际传播,2019(03):71-78. [101]陈鸥帆.大数据·主流媒体·影响力与引导力——对话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明洋教授[J].现代视听,2019(05):28-35. [102]李莹.迪士尼动画电影产业化路径解析[J].现代视听,2019(05):43-45. [103]陆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CNKI(2000-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19(03):53-56. [104]邵培仁,潘戎戎.追求和坚守传播学研究中的人文情怀[J].当代传播,2019(03):1. [105]张昆.批判传播学史的价值和写法——评陈世华新作《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05):89-92+111. [106]常江,胡颖.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美国的大学建制导致文化民粹主义——文化研究的美国化及相关启发[J].新闻界,2019(05):4-10. [107]刘文博.传播学视域下微信朋友圈“打卡学习热”现象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50-51. [108].媒介中国研究百人会夺人眼球[J].城市党报研究,2019(05):49. [109]刘芮辰,岳洁.发展传播学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效果探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4):8-9. [110]张玉霞.鬼畜视频广告的传播学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9):131-132. [111]白一君.传播学视角下的四川藏区藏戏艺术现状、传承与发展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03):119-125. [112]蒋旭峰,吴斯.社区传播: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可能与可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5):140-146. [113]徐娇.网络谣言的产生机制与社会结构治理[J].科技传播,2019,11(09):127-128. 以上就是关于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及引用规范在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升论文的学术性和可信度,还可以避免抄袭和侵权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及引用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参考文献的选取在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应该是与研究主题相关、权威可靠的文献,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专著、会议论文等。
同时,参考文献的时间应该比较新,以确保研究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二、参考文献的引用方式1. 直接引用:当需要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时,可以使用直接引用的方式。
在引用的同时,需要标注出处,并在文中注明引用页码或具体位置,以示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2. 间接引用:对于一些观点或结论,可以进行间接引用,即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和阐述,但同样需要标注出处。
3. 图表引用:如果需要引用他人的图表或数据,也需要注明出处,并在文中进行适当解释和分析。
三、引用规范1. 文内引用: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一般采用作者-年份制,即在文中直接标注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如“(Smith, 2010)”或“根据Jones(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
2. 参考文献列表:在文末列出所有引用过的参考文献,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每一条参考文献应包括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文章题目、出版物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信息,格式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3. 引用格式:不同学科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引用格式要求,如APA、MLA、Chicago等,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格式化处理,确保引用规范和统一。
四、避免抄袭在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时,务必避免抄袭行为。
引用内容应该进行适当的改写和解释,避免直接复制粘贴。
同时,引用的内容应该在引用标注的范围内,不得超出原文内容。
总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及引用规范是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选择参考文献,正确引用并遵循学术规范,可以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
以下是整理好的"bim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bim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童。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7(03):27-28. [2]万小华。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1):175-176. [3]罗淑平,许桂芳。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37(03):176-177. [4]尹贻林,朱绪琪。
基于BIM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2):24-26. [5]钟炜,李粒萍。
BIM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2):40-43. [6]肖阳,刘为。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104-107. [7]张梦琪,李晓虹,熊伟。
BIM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价值工程,2018,37(06):212-213. [8]顾向东,吴锦华,赵文凯,吴玉凤。
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8,39(01):49-52. [9]乐云,郑弦,李永奎,卢昱杰,白居。
基于SVN的BIM技术应用价值流及驱动路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8,32(01):71-78. [10]李静,王鹏,吕东琪,蒋嘉薇,刘国伟,马顺颖。
BIM技术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8-22. [11]谢祥,秦旋,王付海。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共5篇)第一篇:数学论文参考文献数学论文参考文献[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论文选题及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表演艺术的特性》32、《论演员与形象》2、《演员怎样塑造人物》33、《论表现派和体验派》3、《从自我出发创造人物形象》 34、《人物性格的创造》4、《行动——表演艺术的基础》 35、《演员与角色的双重感觉》5、《表演是感觉的艺术》36、《论演员的信念感》6、《表演中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 37、《戏剧、电影、电视表演比较》7、《论创造角色过程中体验与表现的结合》 38、《演员的任务与目标》8、《把握人物与体现人物》39、《表演素质与创作方法的关系》9、《角色情绪与情感的创造》 40、《表演艺术的矛盾》10、《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培养与训练》 41、《演员、素质与创作》11、《表演中的交流》42、《表演训练与身心发展》12、《表演中的体验与表现》43、《影视表演的特性》13、《浅谈演员的三度创作》44、《舞台情感与生活情感的关系》14、《浅谈演员在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 45、《成人、成才、演员.》15、《演员与角色》46、《表演中的内心视象与情绪记忆》16、《论演员在表演中的台词与潜台词》 47、《舞台交流与内心独白的关系》17、《论演员的素质与修养》48、《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关系》18、《浅谈戏剧语言的性格化》49、《表演创作方法探索》19、《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50、《浅谈演员在角色创造中的自我感觉》20、《浅谈语言与行动的结合》51、《论表演行动假定性之构成》21、《表演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52、《浅谈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22、《试论演员舞台创作中的下意识》53、《谈演员的评判定论与人物形象塑造》23、《怎样外化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54、《浅谈演员的表演风格如何形成》24、《感觉记忆的重要性》55、《浅论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的相同与异同25、《表演中的节奏》56、《演员角色观众三者关系的转化》26、《表演中的风格体裁感》57、《语言艺术在表演中的功能》27、《表演艺术是什么》58、《演员与表演艺术修养》28、《论演员与观众》59、《浅谈表演观念》29、《戏剧表演要素》60、《通向创造角色的不同途径》30、《舞台行动论》61、《演员与形象》31、《角色性格论》6 2、《演员与角色关系》63、《浅谈表演艺术》95、《论“体现”》64、《创造艺术的自我》9 6、《论“规定情境”》65、《论生活化形态与有意识创造》 97、《论“情绪与外部行动”的关系》66、《表演是为了什么?》9 8、《自我与角色》67、《真实——把握人物的自我感觉》 99、《通向角色的不同创作途径》68、《正确的理解与准确的表现》 100、《论动作与行动》69、《“贯串行动”在角色创造中的重要性》 101、《论演员的信念感》70、《谈体验与体现》1 02、《表演创作中的节奏》71、《生活的真实与戏剧表演的特点》 103、《表演创作中的激情》72、《怎样才能在表演时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 104、《节奏与控制》73、《.论分析剧本(其中一两项)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105、《情感的积蓄与表达》74、《浅析“人物形象构思”》106、《论演员性格化创作》75、《论“体验生活”》107、《表演艺术中的个性》76、《论“从语言入手”塑造人物性格》108、《演员的魅力与角色》77、《论“如何寻找人物性格”》1 09、《演员的个性与角色性格》78、《论“如何掌握人物自我感觉”》 110、《论表演艺术源于生活》79、《论“角色生活于演员”及“演员生活于角色”》 111、《略论表演创作中的激情》80、《论“如何创造独特的‘这一个’”》 112、《突破自我,走向角色》81、《论“从‘我’转化为‘角色’”》 113、《论演员对角色性格基调的突破》82、《如何保持创造中的“新鲜感”》 114、《反复体验和一次表现》83、《论“以形畅神”》115、《试论表演中的保持本能与畸变本色》84、《论“从有意识达到下意识”创造》 116、《谈谈表演中的顿悟》85、《论“性格化”》117、《浅谈表演艺术中的个性》86、《论“松弛”》118、《实验、生活、表演》87、《论“信念与真实感”》119、《试论表演的最高境界》88、《论“判断与交流”》120、《变天性为能力》89、《论“真听真看真感觉”》12 1、《动于衷则形于外》90、《论“想象”》122、《论动作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91、《论“视象”》123、《总体把握与具体不定向流动》92、《论“内心独白”》124、《论角色性格的成长》93、《论“行动”(其中一两点)》125、《模糊表演与性格化创造的辩证关系》94、《论“体验”》126、《论动作与行动》127、《论演员的信念感》150、《动作·演员创作的第一元素感情·为第二元素》128、《论表演创作中的节奏》129、《浅谈表演创作中的内心感受》151、《技巧·人物创作不可忽视的体现手段》130、《论表演中的自我与角色》 152、《观察生活表演技巧角色创作的教学三段式》131、《通向角色的不同创作途径》 153、《表演要讲层次讲节奏》132、《论表演艺术感觉》154、《戏在过程中》133、《论表演艺术源于生活》 155、《人物之神韵超乎其表》134、《表演艺术创作下意识瞬间》 156、《动作+规定情境》135、《浅谈表演艺术创作中的细节》157、《“实验话剧”仞考验着许多演员的多元能量与136、《浅谈演员的魅力与角色》内部修养》137、《性格化表演之我见》158、《表演必须忠于生活》138、《谱写演员心中的优美乐章》 159、《表演中的细节与亮点》139、《宏观把握下的细节刻画》 160、《我为表演陶醉》140、《谈谈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控制》 161、《人·表演艺术之载体》141、《生活积累决定人物创作生命的厚重》142、《文学(文化)底蕴与角色创作内在的渗透》143、《创作人物技能的多元化》144、《从外部技能推动演员进入角色创造的可行性》145、《表演创作之天性解放与游戏训练童心解放等是两个不同的培训概念》146、《表演职业中特殊的“强迫性”对演员的烦恼与喜悦》147、《表演中的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148、《控制对演员表演来说最难驾驭》149、《表演艺术要讲技巧讲设计讲处理》重要提示:论文的重点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可引证名家名言;论述要清晰;最重要的要有个人实例加以证明。
表演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序号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时间1 《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斯坦尼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5年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费烈齐阿诺娃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年3 《西方名导演论演与表演》杜定宇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年4 《表演技巧》杜·莫里森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年5 《电影表演》玛丽·奥勃莱恩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4年6 《表演学》贝拉·依特金著华夏出版社 2000年7 《表演辞典》彭万荣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8 《电影艺术词典》电影艺术词典编辑部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9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10 《西方演剧史论稿》吴光耀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11 《西欧戏剧史》(上下)廖可兑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12 《西欧表演导演艺术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13 《论话剧导表演艺术》张仁里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4 《表演艺术教程》林洪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5 《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6 《电视表演学》梁伯龙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17 《戏剧表演学》胡导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18 《角色的诞生》郑君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9 《电影表演控制论方法》刘汁子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20 《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齐士龙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21 《电影表演心理研究》齐士龙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22 《喜剧研究与喜剧表演》朱宗琪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23 《影视微相艺术论》欧泽纯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24 《表演创作论》郭溥澜等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年25 《表演诗学》彭万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6 《演技教程》付柏忻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27 《表演与创造的驰骋》陈邑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28 《感觉与敏锐》崔新琴等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29 《话剧表演艺术概论》叶涛、张马力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30 《戏剧剖析》马丁·艾思林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