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格局研究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973.50 KB
- 文档页数:33
国内外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摘要:自上世纪80 代景观生态学被引入中国以来,针对景观格局的研究发展迅猛,尤其是进入21 世纪后,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景观格局的含义内涵入手,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动态演变上的研究做了较为简要的综述,并对景观格局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应用于实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景观指数动态Domestic and foreign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research progressAbstract:Since the 1980s and landscape ecology since being introduced to China, aiming 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research, especiall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document number upwards, gained considerable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article from the landscape pattern, the meaning of connotation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20 years for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spatial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on the dynamic evolution research done in a mo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patterns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puts forward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 index, dynamic前言: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相对年轻、应用广泛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目录摘要摘要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
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
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与时空的异质性。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
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
研究景观的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法。
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
前者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景观格局的分析报告------景观格局丰富度相关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校园景观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整个校区的景观规划布局以及景观格局的分布,了解校园各个类型斑块的相关指数,尤其是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指数,来评价整个校园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一、前言校园绿地环境建设作为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侧面,在更深层次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底蕴,为培养未来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绿地环境要符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整个校园的各类型斑块形成的景观格局就决定了整个校园所能够带来的生态效益。
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生态效益,就能够提高整个校园的氛围。
在一些研究显示,高校校园是集教学、科研、生活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教学区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区域,人口高度集中,要求环境的安静和宽敞。
其附属绿地应为遮阴度较弱、隔音效应较好的乔灌草层。
各教学区中需有一定的开阔空间,便于人口的流动,可选用草本层;在连接各教学楼的道路绿地中,需保证道路具高度的通达性,选取乔草层为佳;生活区是休息健身区,既要有相对安静的环境,也需设置开放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视觉欣赏的需求,其附属绿地应选取降噪效应好的空间层次,让开放性绿地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组合。
并且,整个高校以植物造景为主,走生态园林的道路,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校园不同景观组分的调查及景观指数计算,掌握和了解景观数量特征的常规计算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调查方法及内容1.1.调查方法利用卷尺和皮尺人工测量校园空间斑块及廊道的周长、面积等指标。
记录板记录相关数据,照相机记录下物种。
1.2.调查内容1.测量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的教学区、宿舍区、其他建筑区的绿地、花坛、绿池以及其他荒地的长度、宽度、周长等。
2.测量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的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宽度、周长等。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景观格局表示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在地表上的分布情况,而生态过程则是描述生物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了解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对于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综述几种常用的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1. 景观破碎度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是通过计算规定空间单位内的斑块个数和大小来反映景观破碎程度的指标。
常用的景观破碎度指数包括片段化指数(Patchiness Index)、简化指数(Simpson Index)和破碎度指数(Fragmentation Index)。
这些指数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2.斑块统计:斑块统计是通过计算不同类型和形状的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情况来分析景观格局。
常用的斑块统计方法包括斑块大小分布、斑块形状指数和边缘/面积比等。
斑块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景观中不同类型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和分布情况,从而评估景观格局对于物种分布和迁移的影响。
3. 景观分维:景观分维是通过计算景观中斑块的空间分布来确定景观的复杂度和分散程度的指标。
常用的景观分维方法包括盒维法(Box-counting method)和多重分形方法(Multi-fractal method)。
景观分维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定量描述和比较不同景观的空间复杂性和分散程度。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景观破碎度指数、斑块统计、景观分维以及边界和分岔分析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计算斑块的大小、形状、分布和连接程度等指标来描述景观格局的特征,从而帮助研究者了解景观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1篇1、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协调好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文气息,又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对园林景观进行修饰,塑造出一个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循环系统。
2、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相融合原则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体现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以及民俗风情的文化传承,并结合地域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增加园林景观的个性化色彩。
3、山水与艺术相统一性的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就园林结构的塑造以及景观的布局来说,往往讲究“诗情画意”,体现艺术文化特色。
我们通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过山水与艺术的统一,在山水之间点缀以艺术文化,往往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格局美,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会对诗情画意的格局进行刻意的营造从而产生一个诗情画意的小世界,这也是园林景观中体现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2篇园林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义是景观的三个要素,而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偏重于形式与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观文化要素。
景观的形式是景观外在的表象,景观的功能是景观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观的意义则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没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就没有景观的灵魂,就不存在景观的生命力,文化应用于景观是现阶段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景观的文化意义表达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景观与文化之间存着辩证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了现代地理学、生态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等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1],景观要素的数量、种类、形状及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2],对景观格局动态的把握,尤其是在大尺度景观监测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变化定量地预测、预报对景观的规划与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森林景观格局的研究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
随后,关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在欧洲和北美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后,景观生态学已从局限于中、东欧的地区性应用学科发展成为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并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前沿学科。
随着生态学各学科间的交互渗透,景观生态学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其原理在森林景观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森林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所构成的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
在欧洲和北美,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森林景观十分活跃[3]。
涉及研究内容也不断的加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区域总体景观结构分析与景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森林景观特点,景观特征和景观变化的研究;在森林景观变化和森林破碎化过程、景观变化的生态后果及景观调控问题上,进行了破碎景观的分析评价,破碎森林斑块间种的扩散等研究;在对森林景观格局与功能相互关系的方面,进行了景观格局对景观特制循环和能量流动格局改变的研究;在人为干扰对森林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火干扰,森林采伐活动和其它干扰对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森林景观生态过程模拟模型和决策模型的研究以及河岸景观生态研究。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19, 7(3), 61-66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uluhttps:///10.12677/ulu.2019.73007Summary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ResearchLinyan Wa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Received: Aug. 6th, 2019; accepted: Aug. 23rd, 2019; published: Aug. 30th, 2019AbstractIn support of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of the study of regional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this paper worked on the regional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in some of specific area.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 method for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has obtained successful cases and fruitful results in some areas of China.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helpful to maintain or control a certain ecological process in a specific area, of which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in the aspect of urban expansi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earch results are review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theory and me-thods,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results are not rich enough, and it is also arbitrary and su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constructing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Because of the randomness and subjectivity of the decision, there is no strong theoretical and data support, so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should be target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Keywords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Urban Sprawl, New Rural Construction, Ecology我国景观安全格局研究综述王林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收稿日期:2019年8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3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30日王林艳摘要以景观生态学以及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支持下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特定地区的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为景观生态规划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可操作的规划方法,并且在我国一些地区得到了成功的案例以及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对维护或控制特定地段的某种生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王军严慎纯摘要: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
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
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景观格局;生态效应土地整理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1886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法律中,首次出现了“土地整理”概念。
随后,前苏联、荷兰、法国和芬兰等欧洲国家及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逐步开展了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整理通过地块重划、权属调整,利用工程和生物措施改变了土地利用的布局和结构,必然会引起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发生变化[1-4]。
中国土地整理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
10多年来,土地整理有力地促进了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5]。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补充的耕地目标,预计15年间全国累计约有5%的国土面积将被整理[6],土地整理将会影响区域乃至全国的土地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也日益受到政府、专家学者的重视[6-9]。
本文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未来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1.1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斑块、廊道等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
2019年3月第5期缘2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景观格局研究综述进展及分析齐 f 1,2,3'4(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3.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4.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摘要:指出了随着景观生态学在国内的发展,景观格局作为热点和核心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景观时概念和景观格局研究的发展,体现了学者们对于自然与人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
简要介绍了景观格局的概 念,并试图从横向和纵向探讨景观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从发表年限、研究方法、发表刊物等方面,概括了我国景观格局的研究方向。
对景观格局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落;乡村;景观格局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3-0039-021引言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状况,是形状、大小、属性不一样的景观空间单元在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规律。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达形式,针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时,必须要考虑景观和其单元的拓扑特点。
当前,针对于景观格局的研究较多的是局限在二维平面范围上,对于景观格局的三维模型还很少见。
针对于景观格局的研究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在看似没有规律的景观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或者是秩序针对于景观格局的研究,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国外景观格局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较早对其 进行研究的国家主要是在欧洲.例如.德国、捷克、荷兰等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理论和方法体系在不断 完善,这对于整个世界的景观规划以及农业发展都起到 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目前景观格局演变与其动力机制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景观生态学3景观格局的成因和功能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而景观格局则是描述和解释地表不同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模式,包括景观类型、大小、形状、分布等。
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功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景观格局的成因和功能。
首先,景观格局的成因受地质、气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质因素是景观格局的基础,其包括土壤类型、地势起伏等,直接决定了景观类型和地表形态。
气候因素也对景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降水量和温度可以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进而塑造景观格局。
生物多样性也是景观格局的成因之一,不同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会对景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包括城市化、农业、林业等一系列人类行为会改变景观格局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景观格局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首先是生态功能,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景观格局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分布、迁移和繁殖,进而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例如,连片的森林景观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防止土壤侵蚀,而城市景观的人工建筑和道路会破坏和分割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和土壤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景观格局还可以影响地表的水文过程和气候变化,如森林景观的蒸腾作用可以影响降水量和气温。
另一方面,景观格局还具有社会经济功能。
首先,景观格局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城市景观提供了人类居住、劳动和娱乐的空间,农田和森林景观则提供了粮食和木材等生产资料。
此外,景观格局对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等产业也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景观格局还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密切相关。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水和土地,合理的景观格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而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则可以通过对景观格局的调整和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景观格局的成因和功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一、本文概述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
其中,格局分析在景观生态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分析的当前研究现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格局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进行概述,我们将揭示格局分析在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价值和重要地位。
本文还将分析当前格局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如数据获取与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们将展望格局分析在景观生态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格局分析是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格局分析在景观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涉及自然生态系统,还涵盖了城市、农业等人工或半人工景观。
技术方法的进步: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学模型等技术的发展,格局分析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更精确地识别景观中的斑块、廊道和基质等要素,进而分析它们的空间配置和动态变化。
数据资源的丰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景观格局分析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
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生态监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为深入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撑。
多学科交叉融合:景观格局分析不再局限于生态学领域,而是与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格局分析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发展。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众多案例分析表明,格局分析在生态修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格局分析可以识别关键生态区域,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城市规划中,格局分析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尽管格局分析在景观生态学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