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 格式:pdf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5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大革命失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同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政治上,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派)、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汉派)、西山会议派(沪派);军事上,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各有武装,派系斗争十分激烈。
3.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4.1928年4月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出兵阻止,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5.日本侵略者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
新疆和热河的地方军阀已分别于同年夏天宣布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1928年8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10月,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通过训政,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了国民大会,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所谓训政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以下手段强化国家机器:①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组织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组织。
③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3.1927年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达百万人以上,其中包括陈延年、彭湃、蔡和森和邓演达等。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为蒋介石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第18讲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课标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考点定位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政权性质。
2.民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主题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统治1.建立过程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东北易帜背景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标志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2.国民党的训政(选必1,P15-16)(1)纲领文件:《训政纲领》,1928年。
(2)内容:①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②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③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④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评价: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实质上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3.国民党宪政(1)时间:1948年。
(2)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3)评价: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最终崩溃。
4.公务员制度(选必1,P41)(1)确立: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依据: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3)内容①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②1929年,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③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
(4)评价①积极:制度规定严格;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2课国民革命
一、国民党一大
1.背景: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孙中山深感工农群众力量之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寻求中共的帮助与支持。
2.时间:1924年1月;地点:广州。
3.主要内容: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确认中国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
二、黄埔军校
5.时间:1924年。
6.地点: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称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7.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
8.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9.作用: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0.时间:1926年。
1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13.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进攻湖南、湖北,打垮吴佩孚;之后移师东南,消灭孙传芳;最后再向长江以北推进,消灭张作霖。
14.结果: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四、合作破裂
15.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随后,在各地“清党”和“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蒋介石和中国国民党建立。
【建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定都南京,否认武汉国民政府。
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接印。
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命方略4条:①密切革命军与人民的配合。
②造成廉洁政府。
③提倡保护国内实业。
④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12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政府下设秘书长、财政部、外交部、民政部、司法部、大学院等部门。
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
【简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
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
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
规定国民政府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
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国民革命军在白崇禧指挥下,占领平津,进抵滦河流域,东北军退至关外,北伐胜利。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完成统一大业。
1928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
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10~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
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下面让我们总览一下全局,主要分为前统治的建立和统治。
接下来我将从1、国民政府的建立2、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及关于国民政府的几点思考首先国民政府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一方面以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代表的旧军阀把持北京政府;另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分裂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宁派”、以汪精卫为首的“汉派”和西山会议派即“沪派”。
此外,还有控制着河南、陕西等地的冯玉祥,占据着山西的阎锡山等,他们之间为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纷争不已,其中主要表现为宁汉两个政权间的对立。
宁汉两派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在反共这一根本问题上取得一致,这是双方能够合流的基础。
此外,英美帝国主义的促成,蒋介石的临时下野也促成了双方的合流。
之后经过北伐以及东北易帜,最后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统一全国之后让我们看一下国民政府的统治: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几个方面来介绍。
政治:随着北伐军事行动的基本结束,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10月,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训政”是孙中山设计建立民国的程序,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农村保甲制度是国民党政府强化统治的重要措施, 1932年 8月蒋介石首次在苏区周围推行保甲制度, 1934年,国民党政府把保甲制度推行到全国,用保甲连坐法严密控制人民大众。
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剥夺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对革命者、进步人士进行残酷镇压,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白色恐怖。
军事:军队是国民党统治的主要支柱,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这是一支以黄埔军官为骨干的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军队,1932年6月,国民党政府军委会编制其军队为48个军,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
除了正规军外,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地方武装——保安队,到 1934年夏,仅9个省的保安队就达 17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