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 格式:docx
- 大小:14.35 KB
- 文档页数:3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大革命失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同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政治上,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派)、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汉派)、西山会议派(沪派);军事上,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各有武装,派系斗争十分激烈。
3.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4.1928年4月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出兵阻止,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5.日本侵略者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
新疆和热河的地方军阀已分别于同年夏天宣布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1928年8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10月,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通过训政,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了国民大会,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所谓训政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以下手段强化国家机器:①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组织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组织。
③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3.1927年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达百万人以上,其中包括陈延年、彭湃、蔡和森和邓演达等。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为蒋介石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练习与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出现了极为复杂的局面。
在经过激烈争夺之后蒋介石逐步确立起了对全国的统治。
据此回答1~3题。
1.1927年7月底,中国存在着几个“中央政权”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所谓的“国民政府”;“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后,汪精卫一直控制着武汉“国民政府”;此时,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
他们都宣称自己是中国的“中央政权”。
2.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在当时的条件下,主要维护了A.中华民族的利益B.南京政府的利益C.奉系军阀的利益D.日本的在华利益答案:A解析:“东北易帜”前,国民政府已经控制了关内大部分地区。
日本妄图独霸中国东北,威逼张学良宣布东北“独立”。
“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把中国东北分离出去的图谋,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为维护中国领土不再被分割作出了贡献。
3.1928年,国民党宣告实施“训政”。
其实质是A.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B.蒋介石排斥异己,建立独裁统治C.开始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过渡D.以训话的方式进行统治答案:B解析:通过分析“训政纲领”的内容可以看出,训政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而蒋介石集党、政、军一切大权于一身。
可见,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个人独裁。
蒋介石取得最高统治权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
据此回答4~5题。
4.下图所示货币出现于A.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时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C.国民大革命时期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答案:D解析:“中央银行”是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四大银行之一。
国民政府于1935年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银行等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5.“改订新约运动”的结果是A.废除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大部分不平等条约B.帝国主义列强均不予理睬C.废除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D.形式上获得了关税自主权答案:D解析: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后,美国为了争得在华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条约,其他各国相继效仿。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统治及其政权性质。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归纳史实的能力,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2.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状况。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阅读理解教材中的关于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军阀混战、“训政纲领”、经济政策和措施沙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清其政策和措施的实质,认识其反动政权的本质。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形成。
(二)疑点对“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客观评价。
(三)解决办法1.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指出,理解国民政府政权性质应从1927年蒋、汪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镇压革命的史实和建立政权后采取的一系列反动政策和措施,以及该政权所代表的是阶级利益等方面来理解。
2.对于官僚资本这一概念,首先了解官僚资本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是与南京国民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其次从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区别来认识。
3.“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经济政策、措施。
除了了解政策本身的具体内容以外,还要从国民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客观上对当时经济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措施推行中四大家族聚敛财富并建立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几方面来认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1.要求学生观察课本的插图。
2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的图示总表。
五、学生活动设计1.在学生阅读了教材后,针对“东北易帜”、“整顿税务”、“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进行分析评价。
2.学生动手列出一个反映国民政府前期统治主要事件间相互关系、反映其政权性质的简表。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统治及其政权性质。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归纳史实的能力,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2.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状况。
思想德育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教材中的关于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军阀混战、“训政纲领”、经济政策和措施沙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清其政策和措施的实质,认识其反动政权的本质。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党的“训政纲领”难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本节是下册书的第一节,又是阅读教材,教学时准备采用以下办法:根据教材设计8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要点(板书设计)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背景:政局混乱,国民党内部分裂 经过 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改组国民政府:蒋介石重掌军政大权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二、国民政府前期的内外政策政治颁布“训政纲领” 强化国家机器 建立独裁统治 军事:新军阀混战 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为蒋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基础 经济整顿税务 控制金融 改革币制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族工业显著官僚资本日益美国在华经济急剧增长 外交 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关税自主三、对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的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消极 中国仍处于分裂动荡之中——阶级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未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结论: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宁汉合流(1)奉系军阀张作霖把持北京政府,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形成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围绕着蒋介石下野的国民党各派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
(3)宁汉合流的实现及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国民政府“北伐”占领北京国民政府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北伐”讨奉。
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出兵侵占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退出济南,“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北伐部队逼近京津,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3.张学良东北易帜(1928年底)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扶植新的代理人而对不太听话的张作霖所采取的卑劣措施。
虽然炸死了张作霖,但其子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顶住了日本威迫他宣布东北“独立”的巨大压力,毅然于1928年底宣布东北易帜。
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4 《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通过“训政”,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了国民大会,成为一党专政。
采取措施强化国家主要统治机器:建立200万人的正规军、组织“中统”和“军统”特务组织、制定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蒋介石采取以上措施,是用来“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残害进步力量,打击异己势力,以达到他独裁专制统治的目的。
经济上1.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2.控制金融,形成了全国金融垄断网。
3.改革币制,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36年比192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加80%。
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有几个特点:(1)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
教材介绍了民族工业显著增长的原因。
1936年,在资本主义工业中,民族资本的总产值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6.9%。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大革命失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同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政治上,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派)、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汉派)、西山会议派(沪派);军事上,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各有武装,派系斗争十分激烈。
3.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4.1928年4月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出兵阻止,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5.日本侵略者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
x疆和热河的地方军阀已分别于同年夏天宣布“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1928年8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10月,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通过“训政”,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了国民大会,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所谓“训政”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以下手段强化国家机器:①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组织“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组织。
③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3.1927年—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达百万人以上,其中包括陈延年、彭湃、蔡和森和邓演达等。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或者者掌握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宁汉合流〞;国民政府性质;“二次北伐〞;“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国民党的“训政纲领〞;蒋介石强化国家机器;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改订新约运动〞。
2.才能方面:〔1〕通过旧军阀与新军阀、一期北伐与二期北伐比照的教学,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历史知识的才能。
〔2〕通过“训政纲领〞和中美关税新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提醒其本质的才能。
〔3〕通过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政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展详细分析并作客观评价的才能。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国民政府的性质、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
〔2〕通过“东北易帜〞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4.学生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结合近代前期民族工业开展状况考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显著开展,对历史知识进展纵向联络,整体把握民族工业开展线索。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训政纲领〞、中美关税新约等重要史料,掌握正确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国民政府的性质是重点。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成为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和反动政权。
突出这一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章引言关于大革命失败后国民阶级关系变化的阐述,把握1927年至于937年国一一共对峙这一时代特征,加深对国民政府一系列反动内外政策的认识。
〔2〕国民党的“训政纲领〞是重点。
“训政〞的实行,确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垄断国家政权的政治体制,维护了蒋介石的专制专制。
这一特征,贯穿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始终。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大革命失败后阶级关系变化的情况。
2.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基本情况及其性质。
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过程并理解其实质。
4.了解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及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情况。
5.了解国民党的“训政纲领”。
6.初步掌握蒋介石巩固其独裁统治的手段。
7.掌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8.掌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9.理解“改订新约”运动的实质和作用。
二、德育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属性以及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大小军阀混战不已,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2.在指导学生对军阀混战给当时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统一稳定局面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国情教育。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实质及结果,使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性质的不同,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梳理、掌握南京政府建立前后的中国政局变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系统掌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政策及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1.列强在华经济利益、官僚资本和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矛盾。
2.对“改订新约运动”的理解和评价。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形势挂图(有条件的话以多媒体显示更好)。
●教学方法1.讲述法:采取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实践的方式,主要用于第一课时。
2.谈话法:对谈话题目的设计要具体,对较大的题目进行必要的分解。
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下面让我们总览一下全局,主要分为前统治的建立和统治。
接下来我将从1、国民政府的建立2、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及关于国民政府的几点思考首先国民政府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一方面以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代表的旧军阀把持北京政府;另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分裂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宁派”、以汪精卫为首的“汉派”和西山会议派即“沪派”。
此外,还有控制着河南、陕西等地的冯玉祥,占据着山西的阎锡山等,他们之间为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纷争不已,其中主要表现为宁汉两个政权间的对立。
宁汉两派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在反共这一根本问题上取得一致,这是双方能够合流的基础。
此外,英美帝国主义的促成,蒋介石的临时下野也促成了双方的合流。
之后经过北伐以及东北易帜,最后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统一全国之后让我们看一下国民政府的统治: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几个方面来介绍。
政治:随着北伐军事行动的基本结束,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10月,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训政”是孙中山设计建立民国的程序,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农村保甲制度是国民党政府强化统治的重要措施, 1932年 8月蒋介石首次在苏区周围推行保甲制度, 1934年,国民党政府把保甲制度推行到全国,用保甲连坐法严密控制人民大众。
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剥夺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对革命者、进步人士进行残酷镇压,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白色恐怖。
军事:军队是国民党统治的主要支柱,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这是一支以黄埔军官为骨干的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军队,1932年6月,国民党政府军委会编制其军队为48个军,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
除了正规军外,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地方武装——保安队,到 1934年夏,仅9个省的保安队就达 1700万人。
第18讲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课标要求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考点定位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政权性质。
2.民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主题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统治1.建立过程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东北易帜背景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标志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2.国民党的训政(选必1,P15-16)(1)纲领文件:《训政纲领》,1928年。
(2)内容:①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②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③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④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评价: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实质上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3.国民党宪政(1)时间:1948年。
(2)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3)评价: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最终崩溃。
4.公务员制度(选必1,P41)(1)确立: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依据: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3)内容①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②1929年,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③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
(4)评价①积极:制度规定严格;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政府前期的
统治
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大革命失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同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政治上,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西山会议派;军事上,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各有武装,派系斗争十分激烈。
3.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4.1928年4月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出兵阻止,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5.日本侵略者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
x疆和热河的地方军阀已分别于同年夏天宣布“易帜”,国民政府形
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
1.1928年8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10月,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通过“训政”,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了国民大会,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所谓“训政”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以下手段强化国家机器:
①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组织“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组织。
③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3.1927年—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达百万人以上,其中包括陈延年、彭湃、蔡和森和邓演达等。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为蒋介石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1.采取经济政策和措施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①整顿税务。
②控制金融。
③改革币制。
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①民族工业有显著发
展。
②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③美国在华势力急剧增长。
五、“改订新约运动”
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1927年底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发起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1929年和1933年两次实行新税制,国民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但旧中国海关的重要职位都被外国人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