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园

科技园

从国内外建设经验看自身竞争力

WHAT AR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EIJING FUTURE SCIENCE CITY 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R&D PARKS IN OTHER CITIES,NATION?

体,协作或竞争关系不明;

tion of business started by graduates, with an unclear relationship of collaboration or competition

Cambridge Business Park

裕廊樟宜

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形成“职住一体”区,拉

加坡商务花园

Singapore Business Park

概况:

●位于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欧亚的重要国际贸易口岸

虽位于城市边缘区,有城市轻轨与其他区域连接,且在商务花园所在区域

廊宜

筑面而写15;而写(如底面积的15-40%。●

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形成“职住一体”区,拉动区域住宅需求,繁荣当地经济

Singapore Business Park

廊宜

Development safeguarded by good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diversified travel options

Favorable policies regarding land acquisition ortaxation

Occupancy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their influence

Infrastructure and IT facilities

Unique landmark architectures and landscapes

Combination of neighboring communities

Availability of sufficient HR

Complete living and services functions Economy boosted by an adequate and wellstructured population ?

?

?

?

?

?

?

?

?

? Poor reachability and identity

? Poor internal or neighboring environments

? Insufficient facilities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life

? Monotonous functions

? Lack of collabo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 Not merged with the city and neighboring communicates

? Construction threatening the environment and lacking vigor

SUCCESS FACTORS LESSONS

深圳科技园工业地产

深圳南山区科技园 一、园区简介 深圳南山科技园南山科技园于2001年投资建设,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园区占地7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是以市场为导向,集高新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3年10月,在深圳被科技部和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园区矗立在地理环境优越,文化氛围浓郁,众多科研院所云集,是深圳市科技、信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二、交通状况 距深圳北站10公里,距深圳西站5公里,距宝安机场18公里,距港口10公里,邻近地铁罗宝线。 三、南山区工业地价 南山区滨海大道北侧成交日期:2010-07 规划用途:工业用地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行业 建设用地面积:4827㎡ 规划建筑面积:38619㎡ 成交价:2791万元 楼面地价:723元 竞得人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限整体转让,不得分割转让。 南山区填海六区T204-0124地块成交日期:2011-08-18 规划用途:工业用地嵌入式应用软件服务 建设用地面积:6687㎡ 规划建筑面积:24750㎡成交价:1931万元 楼面地价:780元 竞得人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限整体转让,不得分割转让。 南山区填海六区截止日期:2011-05-05 规划用途:工业用地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中的纳米印刷制版 建设用地面积:15498㎡ 规划建筑面积:47640㎡成交价:4609万元 楼面地价:967元 竞得人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限整体转让,不得分割转让。 南山区高新区南区截止日期:2011-08-18 规划用途:工业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5159㎡ 规划建筑面积:80000㎡成交价:14600万元 楼面地价:1825元

创新推动创新_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_刘文标

城市建筑|学者论坛|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SCHOLARS'FORUM 创新推动创新 —浅谈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 ■ 刘文标1 刘 峰1,2 赵和生1 ■ Liu Wenbiao Liu Feng Zhao Hesheng 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 210009) 2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筑实验室(南京 ? 210009) 收稿日期:2011-12-14 Innovation Drive innovation: Study on the Research and Office Building i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创新理念影响下高新科技园办公建筑工作模式的探讨,从功能多元化、生态理念、空间弹性化与模块化、隐喻的企业文化四个方面阐述高新科技园办公建筑目前的发展模式,指出创新环境的营造对创新工作模式推动的重要性,并对未来高新科技园区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创新 研发办公建筑 高新科技园区[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fice building work mode, which including functional diversity, ecological concept, space ? exible and modular, metaphor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n four aspect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mode of high technology park office building. That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working mode, and with the great perspective of the trend of high technology park office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Office building,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以科技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高新科技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著名的高新科技园区有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和芬兰因诺波利科技园等。自1985年7月我国第一个高新科技园区“深圳科学工业区”成立以来,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数量已近百家。2009年,高新科技园区实现的总产值占全国G D P 的9.8%,企业总数有5万多家,上市公司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1/3,授权发明专利占全国总量将近50%,高新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在知识经济发展已被广泛认同的今天,对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研究愈发重要,而作为高新科技发展创新之源的研发办公建筑的研究则更为重要。 高新科技园区的工作方式与其园区建筑设计互动关联:一方面,创新工作方式对其物质空间有新的诉求;另一方面,创新的工作环境也激发员工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创新型转变。在高新科技园区特征的指引下,创新的工作方式与物质环境的互动、共生为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课题。 一、高新科技园区办公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1.特定的时代背景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信息时代,以生产知识和信息产品的产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密集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要特征。这一时代特征促使高新科技园产业类型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向当今的智力密集型转化,伴随而来的是生产性活动的减少与研发性活动的增加。在高新科技产业中,生产制造行为十分有限,对生产性空间的需求相对较少,而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个人知识的迅速老化直接推动了企业再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新科技园区的信息处理和交换需要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办公自动化平台,阅览室、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等学习型空间成为办公研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高新科技园办公建筑更新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独特的空间环境 高新科技园是研发办公类建筑的空间载体,其特征也激发了研发办公类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方法的新思路。传统的工业园(industrial park)、企业园(corporate park))、商务园(business park)以及科学园(science park)都体现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而在高新科技园中,自然的工作环境和绿色的生态理念有益于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追求成为高新科技园区的重要特征—追求工作、生活、娱乐三位一体的状态。当前,高新科技园区通常选址于环境优美、拥有大片绿地或水面的城市近郊,良好的生态景观条件为高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提供了鲜明的环境特征,促使其设计产生生态特征表达的诉求,如力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多元的工作方式 高新科技园区的研发办公空间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场所,从业人员多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工作中脑力劳动强度很大。高新科技研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工作模式的不断切换:一方面,产品的设计和研制是极端个人化的工作,另一方面,研究课题不断扩大、扩展时,开发工作又需要多人合作,共同攻关完成。因此,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工作方式是在保证个人独立研究的同时十分强调群体的交流与协作,这就要求研发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的“多样化”。不仅工作模式多样化,办公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工作环境的分散化和个性化将是未来高新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4.隐喻的文化氛围 创新作为高新科技园区的核心文化,往往体现于企业的产品、商标等元素中。此外,研发办公建筑本身也同样是政府和企业借以隐喻自身经营理念和文化的绝佳舞台,因为企业办公楼一旦建立,就作为企业对公众展示独特性的视觉形象而存在,成为体现公司企业文化、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的标志。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建筑中隐喻企业的文化内涵也是高新科技园区研发办公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

科技园区环境优化方案

园区环境的优化方案 为提升工业园的层次,深挖工业园潜力,打造高品质的高新科技园形象,解决现阶段的招商困境,针对现有的园区规划环境,规划以下环境优化方案: (一)、加强园区内道路设施管理建设 高效,方便而合理的交通环境是发挥高新园区的正常功效的基础,因此需清晰园区道路建设。园区道路建设分为:园区主干道、园区次干道、园区支路。主干道主要是连接园区核心区与外部道路网。次干道连接园区核心区和商务配套区、生活区,园区支路构成园区道路第三层骨架。综合考虑高效,便利性对现有道路网进行调整。 1.对道路进行人车分流,为保证园区内车辆快速通过,主干道禁止人员通行。 2.为节省空间,次干道不做人车分道,采取绘制人行通道和车行道的方式,规范人车行进,防范工业园区内的交通滞留及堵塞,杜绝事故隐患。 3.传统的工业园区道路绿化空间体系多为线性连接,造成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很少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兴奋点。在具体改造规划中,可以利用道路沿线后闲置的部分用地以及局部扩大的道路转角,进行绿化放大节点设计,包括小型的街边绿地、街边花园、街边广场等等,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多样化道路绿化空间系统。(核心区不建议做复杂设计) (二)、加强管理方面的投入 加强管理方面的投入,进行5S管理,明确制度,设立标准,规范流程,责任到人,相互监督,打造强有力的团队。对工业园进行规划认证,订立工业园区生产建设实施标准,对园区实行标准化管理,强调制度化和执行力,体现园区管理的秩序,安全,高效。加强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细化: 1.采用物业管理模式,构建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 2.完善服务内容,制定诚信待人,服务周到的理念 3.管理责任到人,真抓实干,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 4.把安全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消防防范

深圳高新科技园区(优.选)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首批试点园区之一。深圳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创新。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高新区正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新区新型管理体制的原则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原则是: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及深圳特区法规、规章之下,不改变政府各部门现有职权管辖范围;不中断各种审批链条;赋予高新办必要的权限和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合力。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构架根据高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建议我市高新区现阶段实行决策层(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高新办)——经营服务层(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对高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待高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对这种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 决策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负责高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协调,负责高新区内改革和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批准或审查高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管理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办),它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又是市政府管理高新区的派出机构,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高新区的协调办公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纵向管理,对高新区内的项目、土地审批、工商注册、企业监管、资金运作、人员入户和出境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和全过程管理。 经营服务层即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机构的设置,将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财务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同时还负责组织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开发等经营活动。 深圳高新区特色 深圳高新区有六大特色: 一、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区企业研发生产的基因抗癌药物、SARS与禽流感病毒检验试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计算机与通讯产品、软件产品、光器件产品、数字电视产品、数字无线对讲机产品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产品等都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已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 二、不断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高新区已形成了从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到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从检验试剂、基因疫苗、基因药物到医疗器械的医药产业群。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十亿甚至百亿元的大、中型企业。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是一条近90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干线。由于公路沿线建立了一批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随着各种文字处理和微机公司在此的聚集,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与128公路上的几百家私人公司的知识来源连接了起来,建立了一个科学综合体,其中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阿杰克公司、波纳罗伊德公司和王安公司等一大批著名企业,成为世界第二个最大的微电子中心,仅次于硅谷。 128公路的历史比硅谷早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28公路沿线就建立了几家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从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将大学科研成果与企业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但这些高科技企业十分零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缓慢。直到1977年,该地区积极学习借鉴硅谷成功经验,成立了马萨诸塞州高技术委员会,联合了128号公路的高科技公司,高科技产业才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有700家与计算机有关的公司,三分之二的产业用地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占用,每年投入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大约20亿美元,成为信息来源最快、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以及新产品不断涌现的科技与工业生产综合区域。与硅谷发展最大不同点:一是它的起点不是大学,其原动力也并不是来自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二是风险投资主要来自民间企业。三是军工研究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硅路的成功经验最主要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的结合;风险资本的支持;联邦政府拨款;率先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高科技园区在北美称“大学研究园区”,在其它英语国家叫“科学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的高科技园区诞生于本世纪中叶美国的硅谷,它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奇迹,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到了八十年代,高科技园区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蓬勃发展起来。至今世界比较规范的高科技园区已经有900多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成为本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社会经济细胞,并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国外不同类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其成长的内在规律,将有助于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进程。 1.依托大学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奇迹——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北起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奥托市,南至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长48公里,宽16公里,有4000余家高技术公司,雇员总数超过100万人。硅谷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集中了全美90%的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工业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硅片。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鹰潭市高新区白露科技园

江西润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鹰潭市高新区白露科技园 截污干管建设工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丁新华 复核人: 丁新华 审核人:丁新华 2020.03.28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2 第二章编制依据-----------------------------------2 第三章截污工程施工部署---------------------------2 第四章截污工程施工准备-------------------------------- 3 第五章截污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5 第六章截污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措施------------------------12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3 第八章安全应急预案------------------------------------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白露科技园截污干管(规划路---阳光三期)建设工程,南起规划六路,沿竖三路东侧红线外3m敷设至规划三路交叉口处,然后沿现状山脚敷设。途经农田终点接入东海大街污水管道。对项目沿线排入水系的排污口进行截污,同时为周、山地、水渠,终至阳光三期已建污水检查井,终点排入边已回填待开发的地块及规划路网预留接入口,以便满足近期内片区发展的排已建DN1000截污干管,全长3Km。污水主管管径DN1000。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规程规范 ①《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0年版)。 ②《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 版))。 ③《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④《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 ⑤《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⑥《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⑦《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⑧《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T 21873-2008)。 ⑨《铸铁检查井盖》(CJ/T 511-2017)。 ⑩《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第三章截污工程施工部署 一、截污工程主要工程量 1、土方开挖18885m3。 2、开挖石方13358m3。 3、回填砂10260m3。 4、回填土28727m3。 5、清除表土1900m3 6、HDPE缠绕增强管,3128m。 7、混凝土污水检查井59座。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2009-10-16 14:40:15 查看( 349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层出不穷,各国高新技术区也是各有特色,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技术城模式、科学城模式和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 1、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是一种无确定边界、无事先规划、因某些优越条件而自然形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集中区域,它是由科技工业园(或称科学园)以及大量独立的高技术小公司在地理上集聚而成的高技术集中区域,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高技术综合体。典型的有美国硅谷、128公路,加拿大北硅谷(渥太华市中心至西郊卡尔顿、卡那塔、尼比安约20公里长的地带),英国苏格兰硅谷(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两市间高速公路地带)。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地域宽广,企业多,从业人员数量大,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集结地。尽管这些产业带没有严格的计划和规划,但当地政府或其它主持机构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新技术科研与生产单位。 【案例: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圣克拉拉县帕洛阿尔托到圣荷塞市之间,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共7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谷地。1955年时硅谷有7家公司设立研究园内,发展到现在,在硅谷的高技术工厂工作的员工约有22万人。硅谷是全美知识界和科技界名流的集中地,共有9所高校,33所技工学校,100多所私立技工学校。 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 (1)良好的自然条件。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之称。北加州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2)活跃的社会环境。硅谷从经济、社会和组织形式来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真正重视个人的价值。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 (3)人才优势。在硅谷,领导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都是既懂得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全才,也只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组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为硅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后援。 (4)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与风险投资关系很大。苹果电脑公司1976年创办时,投资企业家马克库拉投资9万美元,借贷25万美元,占30%股份,从而推动了苹果电脑的发展,进而使革命性的个人电脑成为新兴产业。Adobe1982年创建时得到著名风险投资公司H&Q的支持,后者获得了百倍的利润回报;Adobe公司在成长壮大后,又与H&Q

深圳南山科技园企业100强企业排名

企业名称技术领域产品范围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程控交换机 2、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程控交换机 3、深圳高新区信息网有限公司其他电信服务 4、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智能高频开关电源 5、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财务软件 6、深圳市砺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公、检、法行业应用软件 7、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电子信息; 腾讯QQ中文网络即时通讯系统 8、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其他科研开发与培训 10、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计算机软硬件 11、深圳市神舟电脑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电脑系统及准系统 12、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 13、深圳市倍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 PMP的设计开发 14、深圳市复兴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数码相片共享软件的开发 15、深圳人机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工业人机界面及嵌入式软件 16、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7、深圳市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电子信息超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开发平台 18、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产品 19、深圳市牌牌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医药高效低毒抗癌药的研发 20、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型建材;机电一体化;半导体照明及光电子 21、深圳市品质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交通客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 22、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无线对讲机的研发与生产 23、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 USB快闪电子储存盘的研发生产 24、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机电一体化手表研发 25、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消费类电子 26、深圳市万新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测斜仪的开发 27、深圳市清软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环境监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28、深圳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数字电视及设备的研发 29、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生物碘剂 30、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银证合作业务系统 31、深圳思达仪表有限公司光机电一体化 IC卡电能表 32、深圳市长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热缩电缆套管 33、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电子信息 GPS全球卫星导航电子地图软件的研发、生产 34、深圳大学反光材料厂新材料激光防伪材料 35、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电测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及软件 36、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生物医药医药制剂的生产、加工和单味草药的提取 37、深圳市跨宏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开关电源与PDP电源的研发 38、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机电一体化家电控制系统 39、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程控交换机 40、深圳海量存储设备有限公司电子信息计算机磁阻磁头 41、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工程 42、深圳市索福达电子有限公司光机电一体化大空间消防系列代理、工业安全生产防护系统的开发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一瞥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一瞥 高科技园区在北美称“大学研究园区”,在其它英语国家叫“科学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的高科技园区诞生于本世纪中叶美国的硅谷,它在很短时间创造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奇迹,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到了八十年代,高科技园区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蓬勃发展起来。至今世界比较规的高科技园区已经有900多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成为本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社会经济细胞,并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国外不同类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其成长的在规律,将有助于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进程。 1.依托大学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奇迹——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北起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奥托市,南至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长48公里,宽16公里,有4000余家高技术公司,雇员总数超过100万人。硅谷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集中了全美90%的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工业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硅片。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是一条近90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干线。由于公路沿线建立了一批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随着各种文字处理和微机公司在此的聚集,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与128公路上的几百家私人公司的知识来源连接了起来,建立了一个科学综合体,其中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阿杰克公司、波纳罗伊德公司和王安公司等一大批著名企业,成为世界第二个最大的微电子中心,仅次于硅谷。 128公路的历史比硅谷早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28公路沿线就建立了几

广州科技园详细介绍

广州科技产业园详细介绍 2012.8 广州创意园网研究报告 科技园区是大批量供应办公物业的物业类别,是一种具有经济前瞻带动效应的产业载体。广州在大批量办公物业出现的发展格局上有五大形态: 一是围绕专业市场周边出现的众多商贸公司的办公场地; 二是历次中心商务区带动的办公场地,从最早的世贸、63层到天河体育中周边到珠江新城CBD等; 三是以天河软件园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科技产业园区,之后增加的有萝岗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区等,未来还将新增中新知识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等新规划。 其它散落在广州各处的商务楼和民宅办公场及工业区办公场地,是另外两大形态的办公特业形态。 这些办公场地承载的是广州经济的发动机,不断给广州发展供应动力。 其中广州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最大规模的推动是1999年12月成立的天河软件园。之前在广州主流的园区主要是工业园、工业区等。天河软件园的发展承接了IT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令广州在那个时代能够承接产业潮流,不后于人。 在科技园发展出现了:

一、国有科技园的发展; 市政府和各区政府都发展了科技园区,例如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白云广州民营科技园、广州高新区、广州科学城、荔湾留学生科技园、广州市创、广州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海珠科技产业园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活力和机制。 二、退二进三发展出现的创意园; 包括了信义会馆、羊城创意园、红专厂创意园、星坊60创意园、1850创意园、TIT创意园、广州联合交易所、广印创意园、原创原素创意园、太古仓、珠江琶醍、广州中小企业创新科技园、珠影创意园等; 三、其它多种经济体发展的科技园: 大学发展的科技园:暨南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健康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广州基地、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等。 村联社工业园改造:海珠创意产业园、西塱数字装备科技园、聚龙村、小洲村、广东光电基地等。 民营企业发展科技园:退二进三中的大部分园区,如星坊60创意园等、天安节能科技园、华创动漫产业园、淘商城、岭南网商创业园、富林796创意产业园、小聪软件科技园、五行科技创意园、联矩国际孵化器、8立方、288创意园、广州工业设计科技园等。 其它省市部门发展的园区: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广东省数字出版基地、广东省音乐出版基地等。(注:各园区详细情况参

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园区概况

园区概况 丰台科技园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91年11月,1994年4月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之一。经过十余年发展,丰台科技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 丰台科技园2010年实现总收入1950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排列第三,已形成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工程服务、轨道交通和航天军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已初步形成创新活跃、要素集中、经济发达、区域和谐的总部经济区,正在北京南城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丰台科技园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构成“两区一街”空间格局,共计8.18平方公里。其中,东区面积4.01平方公里,是发展总部经济核心区域;西区面积4.17平方公里,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一条街由孵化器网络构成,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成长的重要基地。东区一期、二期和科技一条街已基本建成规模,正在全力推进总部基地(东区)和西区建设。 东区一期总用地面积1.2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176万平方米,主要入驻了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以管理、研发、生产为主体的重点企业,成为了集企业研发、总部管理、中试制造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东区二期占地1.6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采用组团式大项目建设,形成了总部基地、鹏润国际时尚中心、托普科技园、总部国际等四大重点项目,吸引了中国建龙钢铁、中国诚通集团等一批重点总部型企业入驻,成为园区发展总部经济最重要的空间载体。科技一条街主要是对原有楼宇的整合拓展,以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为品牌,构成了14 个孵化器分中心、18幢孵化大楼、22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网络,是中小企业重要空间载体,汇聚了1200多家以软件、生物医药、光机电为主体,涵盖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等高科技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高科技产业带。总部基地(东区)是丰台科技园“东扩西进”开发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总面积1.81平方公里,是北京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一片待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整

新川科技园介绍

新川科创园 成都高新区 CHENGDU HIGH-TECH ZONE 关键数据(2012年) ●2012年产业增加值:879 亿元人民币 ●2012年工业总产值:2,230 亿元人民币 ●世界500强企业:87家 成都高新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自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5%,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新区第四、中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区快速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其成为全球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要地。目前已有87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高新区。 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概况 SSCIP PROJECT OVERVIEW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新加坡和四川政府在中国西部合作的首个大型高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天府新区重点工程。园区于2012年5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8年。按照“产城一体”的总体规划理念,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建成后的新川创新科技园不但是中国西部高端产业聚集的标志性园区,更是一个人才荟萃,无论白天或黑夜,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惊喜与活力的地方。 关键数据:

●面积:10.34平方公里 ●可出让土地比例:50% ●居住人口: 120,000 ●工作人口: 120,000-150,000 ●平均毛容积率: 1.6 ●总建筑面积:约16,550,000平方米 ●首期开发面积: 3平方公里 作为新加坡和四川省合作开发建设的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也是天府新城建设的旗舰性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面积10.34平方公里,选址位于天府新城中和片区,规划居住人口12万人,就业人口12万-15万人。新川创新科技园将着力打造成为一个集产业、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园区。园区将围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新媒体、服务外包、环保、精密机械、金融、培训8个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领域。 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目前园区范围内成自泸高速下层已部分通车;新成仁路、新川大道、和迎大道等道路也将于2014年达到通车能力。 按照规划,新川创新科技园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项目合资公司直接投资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在2012年到2020年的项目开发期内,将按照政府指导、企业运营、商业模式的原则进行高端运作。合作双方将充分依托成都现有产业基础和开放条件,充分借助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低碳环保、高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集现代制造、现代服务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 PROJECT LOCATION 项目选址 新川创新科技园选址于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核心区域。园区西侧紧临成都市南北交通大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