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广场案例分析(西单广场)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13
广场分析广场的设计因素很多,但总的来讲要遵循最基本的三项基本原则:整体协调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个性特色原则。
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受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衬托有关。
例如在欧洲许多中世纪城市,人们走在狭窄弯曲的只有2—3m宽的街道中,突然开朗的广场感觉。
阳光照在广场上,暖洋洋的,周边摆着咖啡座和鲜花。
尽管面积不大,却让人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已成为生活的必须,这才是真正意义所在。
相反,有些广场面积不小,但除了让人感到空旷、单一无所依靠外,并不能够引发交往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规划师芒福德称之为“广场恐怖”。
另外,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不能产生向心力,凝聚性差,削弱了广场。
1、对于广场主题的表现主要体现在:(1)广场的选址广场的选址应选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有意义地段,最好与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建筑或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通过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广场的主题和氛围。
特别是起支配和控制作用的建筑,其对广场的表达十分关键,往往决定了广场的性质。
(2)软环境的创造通过培养一些有意义的,持久性的活动,来体现广场的特色,如广场音乐会,广场文化艺术表演等。
广场的主题雕塑作为主入口(3)场设计的艺术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场雕塑小品及设施广场设计构成艺术包含广场的规模与尺度,限定与围合和主题的表现等要素。
其中主题表现多是通过广场标志物,其中以雕塑居多。
雕塑是表达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
雕塑本身要成为能够经的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
例如金明广场,开封市金明广场黄河风雕塑是开封市标志雕塑,位于开封新区,整个雕塑的构成由汉字“开”变形及开封二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K”、“F”变形面来。
寓意“开封”。
该雕塑造型似顺风鼓张的风帆,寓意开封像一艘巨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导航下,正开足马力,永往直前。
又告诉大家今天的开封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开封开发区作为开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开放、改革、进取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象征着开封辉煌的明天。
创造优美、舒适的休息空间──北京西单广场设计构思
熊明;由扬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1996()4
【摘要】创造优美、舒适的休息空间──北京西单广场设计构思熊明,由扬城市中的广场,如同围棋中的“眼”。
围棋中没有“眼”,棋就不能活;城市中没有广场,就会缺乏生气,难以满足城市的许多功能要求。
城市广场通常有下述功能:(1)缓解人流交通。
历史上广场的产生,是为了缓...
【总页数】3页(P23-25)
【关键词】商业建筑;广场;建筑设计;空间
【作者】熊明;由扬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2
【相关文献】
1.山地城市商业广场空间创造--兼论三峡明珠广场创作构思 [J], 罗建平;姜利勇
2.城市空间的修补,接驳,缝合与触媒——北京西单文化广场设计创作与体会 [J], 刘力;邵韦平
3.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深圳益田村居住区外部空间探讨 [J], 陈集Xun
4.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兼议西单文化广场的空间意象 [J], 张伟一;梁玮男
5.面向新世纪的文化广场──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城市设计 [J], 邵韦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学报ARCHITECTURAL JOURNAL2000 No.3 P.51-55面向新世纪的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单文化广场设计组 西单文化广场位于北京西单商业区南侧,西单路口东北角,其用地前身为西单劝业场及一批单层简易商业用房。
早在10年前该用地被规划成集中绿地,用于改善西单商业地区的环境条件。
经过80年代中期以来10多年的建设,西单商业区已建成一批现代化商业设施,然而位于西单路口的广场用地却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迟迟没有启动。
直到1997年9月份,该项目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迎接建国50周年献礼工程,才得以正式建设。
西单文化广场的建设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西城区仅为拆迁商业设施一年减少税收近千万元,许多房主及商家积极与拆迁部门合作,使工程进展顺利。
为了搞好该项目的方案设计,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西单文化广场的设计竞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获得优胜方案,并予实施。
商业区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单商业区是北京人口居住和交通发展的中心,也是北京传统的三大商业区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10多年的建设,西单商业区已成为北京最具吸引力的中心商业区,琳琅满目的货物,熙熙攘攘的客流,穿梭来往的车辆呈现一幅繁荣的商业中心景观。
西单商业已逐步从过去的交通拥挤,建筑零乱,景观不佳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设施,初步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中心商业区。
然而纵观已建成的商业设施,由于受急功近利的影响,新的商业建筑设施主要集中在兴建大型商业综合体,而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商业区的建设普遍达不到规划要求的绿化标准,缺少必要的户外休闲设施、绿地及景观小品。
因而商业区仍显得压抑、生硬、缺乏足够的商业活力。
外部环境是城市中心商业区改造和开发中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业环境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商业活动相比,现代商业活动范畴已大大扩展,人们不仅需要一个购物场所,而且还需要娱乐、游憩、交往,并从中获取信息。
一、 西单文化广场巴赫金说,广场“集中一切非官方的东西,在充满官方秩序和官方意识形态的世界中仿佛享有‘治外法权’的权利,它总是为老百姓所有的。
”好的广场可以体现出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城市广场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与作用,我首先调研的就是位于北京传统商业区内的西单文化广场。
1.航拍图:西单广场周围多是一些商业建筑,如:西单商场、西单购物中心、西单109商厦、华威大厦、中友百货、君太百货、美美百货、西西友谊商场、西单文化广场等数十家大型百货商场。
还有图书大厦这类文化建筑,建筑层数一般为6、7层左右。
(106字) 4.交通流线分析北与中友百货一脉相连西望绝佳建筑特色的中银大厦东临闻名遐迩的图书大厦位于北京传统商业区的西单文化广场成为了步行来这边购物逛街的主要交通组织地段,人们可以乘坐地铁在西单站下。
人们也可以乘公交或驾车到这,北面是宽阔的西长安街,很多公交在这里设站,交通发达便利。
(94字)5、绿化景观:西单广场上的绿化并不是很多,是阵列的树木,和一些树丛,在广场的周围有一些茂密的树,在北面有两片草地。
6、公共设施:广场上分布着石头的座椅供人们在这里休息,座椅旁边都有一个小树丛作为景观。
(93字)7、商业分析:商业聚集,定位无差异西单地区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地盘上现已“扎堆”西单商场、西单购物中心、华威大厦、中友百货、君太百货、美美百货、等数十家大型百货商场,现有商业面积加起来已超过百万平方米,且都定位于中高端客群,定位差异不明显,商业竞争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
集中放量,重续辉煌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西单商圈已经有超过2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项目亮相,且以大型主题商业为主。
美晟国际广场、西单MALL、大悦城西单、喜来广场等一批新建商业中心无疑将给西单商圈带来旺盛的活力。
整个商圈的改造升级,使服务功能越来越齐全,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高档次、高品位的品牌专卖店和购物中心越来越呈现集中化趋势,规模也越做越大,这些都使西单商圈重新又凝聚起巨大的吸引力,商圈的辉煌即将延续。
[大连胜利广场]大连胜利购物广场北倚火车站,东接天津街,西南连接青泥洼大商商圈,盘踞大连交通、人流、商业三大中心。
周边8条通道与周边建筑相连接,达到站前中心商业区人车分流的功能,并起到汇集强大人潮至胜利广场的功能,人流量每日25万人次。
商场经营以大取胜,胜利广场140,000平方米的超大面积卖场,集百货、餐饮、娱乐、文化、服务、运动、休闲等多种业态于一身,能充分满足高、中、低全客层一次购足之需求,ONE STOP SHOPPING,是大连唯一的购物中心,也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地下购物中心。
[哈尔滨红博世纪广场]红博世纪广场的商业经济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交相辉映,展现了新商业经济的独特魅力,红博世纪广场总面积30万平方米,地下10万平米,是集服装服饰、休闲用品、箱包鞋帽、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超大型商贸购物中心。
[北京西单文化广场]77街西单文化广场包括了地面一层开放式广场和地下三层商铺的西单文化广场,面积达4万平方米。
其消费群体定位于14-29岁、追求崭新生活方式的年轻一族,将把西单文化广场全力打造为北京最时尚的年轻人最向往的消费、娱乐天地。
据他介绍,这里不仅建有国内第一家迷你城,而且还会引入室内超大滑冰场、4D电影院。
[北京东方新天地]东方新天地可以说是北京第一个真正意义的Shopping Mall。
它位于北京王府井与长安街交汇处东方广场的一层及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采用连贯的长廊式设计。
东方新天地依托王府井悠久的商业历史及极高的知名度,同时借助东方广场超大面积办公区形成的商务流,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成为北京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档商业中心。
[上海亚太盛汇]亚太盛汇地处浦东行政、文化、艺术、科技中心,与上海地铁二号线科技馆站站厅层相接,总面积57,000平方米,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地铁商城。
上连世纪广场,东邻世纪公园、少年宫,南接上海科技馆,西伴东方艺术中心,北依浦东新区政府办公中心,周围环绕竹园商贸区,花木综合办公区等顶级商务楼群,250万平方大型联洋高尚社区近在咫尺。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北京市西西工程4 号地项目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1.工程介绍“西西工程”即北京西单北大街西侧综合改造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0 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70 亿元,建设工期是1994 —2006 年,西西工程目前完成的建筑有中银大厦、君太百货、中国联通办公大楼、西单赛特、西西友谊商城及酒店、北京电信等。
“西西工程”中体量最大的4 号地〔位于原西单科技广场处),规划建筑规模是地上15 层、地下4 层,拟建成包括酒店、酒店式公寓、商场、餐饮娱乐乃至剧院在内的综合性大厦。
来自北京几大知名代理行的数据也显示,这将是西单的“东方广场”,虽然在规模上可能不如东方广场,但业态基本相同。
位于109 百货的美晟国际广场也是一个集酒店、商场等于一体的综合楼。
北京西西工程4 号地项目2 号组团中部9 ~11 轴〔宽2 ×8.4m 〕和B ~E 轴〔总长25.2m 〕是处于地上~5 层,总高21.8m 的高大厅堂,顶板为支于四周框架梁上的预应力现浇空心楼板(厚550 毫米,板内预埋直径400 毫米,长500 毫米的GBF 管) ,南侧边梁KL17 截面850 毫米×950 毫米,北侧边梁KL22 截面1000 毫米×1300 毫米,东西两侧边梁K27 和K30 均为00 毫米×600 毫米。
顶板面积为423.36m 2 ,混凝土总量198.6m 3 。
采用扣件钢管支架搭设;基本架体间距1200 毫米1200 ×,步高1500 ;顶部插可调托;厅堂其他区域用碗扣支架。
该工程建设单位是北京新奥西郡房地产开发,施工总包单位是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工程监理单位是北京希地环球建设工程参谋。
2.事故概况2005年9 月5 日22 时左右,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地区西西工程4 号地项目工地(建筑面积为205276m 2) ,施工人员办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 人死亡,21 人受伤,事故现场如下图。
西单文化广场
闹中取静的西单文化广场,下沉的中心,升起的草坡、“筝筝(蒸蒸)日上”的雕塑,玲珑剔透的金字塔和地铁通道……这些新奇的景观,让许多路人放缓了匆匆的脚步,在广场宜人的空间里留下迷人的瞬间。
此项目建设用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5560平方米。
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上为文化广场。
西南角布置了一个绿化与辅装组合的通过广场,以便于组织交通人流;中心为下沉式广场,通过透明的锥形玻璃顶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商业空间,从而使地面和地下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北侧通过高差变化及空间造型设计,将广场自然延伸到公共汽车站顶,保持了广场的完整性,增加了空间变化,丰富了视觉享受。
地下建设,包括地铁换乘通道、地下过街通道、公交车站、下沉广场和汽车库;地下一层沿通路两侧设有餐厅、商业、电影院;地下二层将建有保龄球场、游泳池、人造冰场等文化娱乐设施。
1。
由玛莎.施瓦茨引发的景观设计思考摘要玛莎·施瓦茨将艺术与景观结合,设计出了许多极富个性的景观作品,但这些作品很容易让一些设计师忽视对环境的分析和场地的理解,而一味追求设计的个性艺术。
联系我国实际分析了施瓦茨部分作品,以期为我国景观设计师正确理清设计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艺术性;功能玛莎·施瓦茨是20世纪杰出的景观设计师,同时拥有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
她一直努力将景观和艺术结合起来,因此她的作品极其富有个性,拥有艳丽的色彩、广博的设计材料、令人惊叹的创造灵感。
大师都是具有模范性的,其作品是大家竞相效仿的对象,其理念是大家争相吸取的营养,然后很少有人会问:大师的理念是如何产生,其设计的出发点在哪里,其设计如何解决场地中的问题。
1对场地的分析施瓦茨大部分作品都存在于美国,这与美国对待新事物的开放态度是分不开的。
在相对传统的欧洲,她的极富个性的作品就极少出现,即使出现,其作品中的个性成分也被抹杀殆尽。
其一部分景观作品位于美国城郊,大多展示大地艺术的魅力。
由于郊外的设计条件单纯,场地上没有多少功能要求,所以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
该文着重探讨其城市中的景观作品,因为设计这些景观的原场地都有功能要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大师如何在功能性和艺术性之间的抉择。
1979年,著名的“面包圈花园”在施瓦茨自己家中落成(图1)。
这花园无疑是景观界的一颗重磅炸弹,在业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花园的设计可以用离经叛道来形容,面包——一种不可思议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给花园诙谐、幽默的面貌增添了些许温暖和亲情。
在这里,施瓦茨以自己的方式对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准则提出了挑战[1]。
但是,如果亲自看看设计的场地——花园,就可以理解,即便再怎么离经叛道的设计都完全可以成立,因为这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自己的领土,与处界有一定界限,设计师完全可以不受任何景观条框的限制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交通广场案例案例一:《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交通与商业文化的交融》前言:在城市的脉络里,交通广场就像是一个个活跃的脉搏点。
它们不仅仅是车辆和行人的交汇之处,更是城市文化与生活的展示台。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北京西单文化广场这个交通广场,看看它是如何在交通的功能之上,演绎出独特的城市魅力的。
案例素材来源:这部分内容来源于本人多次到西单文化广场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交流访谈。
西单文化广场位于北京繁华的西单商业区。
一到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宽阔的广场。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广场周围的交通就像是流动的彩带,车辆有序地穿梭在道路上,如同忙碌的小蚂蚁在自己的路线上奔波。
从交通功能上讲,这里的道路规划相当合理。
各个路口就像精心设计的齿轮,相互咬合,让车辆和行人能够顺利地转换方向。
比如从西单北大街驶来的车辆,能够很自然地分流到广场周边不同的道路上,就像水流进不同的河道一样顺畅。
而行人呢,地下通道就像是为他们专门开辟的秘密通道,连接着广场的各个角落。
过马路的时候,人们就像一群群有秩序的小鱼,在交通信号灯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快速而安全地通过。
但西单文化广场又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这么简单。
它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文化中心。
广场周边的商场林立,就像一个个装满宝藏的城堡。
人们在逛完商场后,会在广场上休息、聊天。
这时候的广场就像一个大客厅,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成了这个客厅的客人。
年轻人在广场上玩滑板,那滑板的声音就像是独特的音乐节奏,在广场的上空回荡。
他们的身影就像灵动的燕子,在人群中穿梭。
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有一次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场民俗文化展。
那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
各种各样的民俗手工艺品摆在那里,像是一个个等待人们去发现的小秘密。
捏面人的师傅手指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会儿功夫就捏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
周围的孩子们眼睛都看直了,那眼神就像看到了稀世珍宝一样。
在西单文化广场,交通和商业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西单商场信用管理案例分析管理MANAGEMENT西单商场信用管理案例分析■张雪吉林大学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09)1<0-256-<0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管理越来越成或计划来安排付款,所以财务部门向客户财务部门追款基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较晚,本上都是无效的,向客户采购部门追款又因为不熟悉情况企业信用管理目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一定程或遭遇对方“踢皮球”而效果不良,唯有采取求、磨、缠、度上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
本文陪笑脸、送礼等软手段,效果不好而成本较高,这种模式通过对西单商场信用管理问题案例研究,指出存在的问只适合于向有实力讲信用的客户。
题,分析了当前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三)企业的信用规模、方向地提出了建议。
表1信用输入和信用输出表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信用管理部门西单商场报告期2<0<09-<03-312<0<08-12-312<0<08-<09-3<02<0<08-<06-3<02<0<08-<03-31一、案例分析短期借款1<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85,<0<0<0,<0<0<09<0,<0<0<0,<0<0<0(一)西单商场简介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西单友谊集团控应付票据<0<0<0<0<0股的股份制大型商业企业,1993年12月由西单商场改制而成,应付帐款2<08,261,675259,387,897219,271,267179,985,3<02179,782,1241996年7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广场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它常被称为“城市客厅”,意为该空间如客厅一般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交流与交往的场所。
城市广场理应成为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一块绿洲。
本文选取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为案例,通过深入调查以剖析人们在该“客厅”里的休闲模式。
公共空间使用模式调查对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空间设计既要注重设计阶段的“以人为本”,也应重视建成后的使用评价,本次调查与研究即属于后者。
西单广场作为综合设计项目受到广泛赞誉,但是通过对该广场公共空间使用模式的调查研究表明,广场的使用状况尚不尽如人意。
本文的研究希望实现下列目标:发现西单广场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建议。
广场使用模式调查西单文化广场位于北京西单商业区南侧,是典型的城市广场,兼具文化、休闲、娱乐、交通及绿化功能,于1999年8月28日开始使用。
广场的流线复杂,主要包括休闲人流和通过性人流。
广场西南部由绿化和硬质铺装构成,为穿越西单路口的通过性人流服务;广场以中心下沉空间为核心,连接周围的铺地、台阶、平台以及绿化为市民提供休闲、交往的场所。
本次调查无意评价其总体设计,仅从公共空间使用模式角度分析广场地上部分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调整建议。
广场流线调查广场设计的显著特点是交通和休息区域分区明确,但从实际使用模式看,该广场仍是以步行行为为主体的交通广场,行人一般往返于西单图书大厦、中友百货商场、君太大厦之间。
在调查中选择了15个截面,每个截面分两次测量,一次测量流向东南方向的人数,另一次测量流向西南方向的人数。
有些路段人流强度波动与公交车、地铁的到站频率以及红绿灯转换频率有关,为提高测算的准确性而延长了观察时间,每次测量保证人流波动周期数大于5,并且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调查表明,西单广场地上人流可以归纳为具有代表性的五条流线:西单地铁站西出口到广场西北角往返的1号流线人流压力最大(45.1人/分钟)、图书大厦到广场西北角往返的2号流线其次(21.1人/分钟),图书大厦到西单路口往返的3号流线强度中等(15.3人/分钟),但与2号流线混合而显得拥挤,西单地铁西出口到广场西北角经外侧道路往返的人流强度较低(11.5人/分钟),图书大厦到中友百货空中走廊往返的5号路段人流最少(2.7人/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