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池优化设计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312.62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FLUENT模拟及流态可视化实验验证的平流式二沉池流态及
沉淀效果改善研究
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平流式二沉池都普遍存在着流态不善的现象,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沉淀效果和沉淀效率的下降。
本文首先用CFD模拟软件FLUENT对平流式二沉池内的流态进行模拟,分析在各种情况下的流态,说明现有平流式二沉池内水流流态不理想,并且指出通过现有的各种入口整流措施来改善流态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提出改善流态的关键装置——月牙形导流板。
通过模拟,可以得出在进水挡板下适当位置,加设月牙形导流板能够对流态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改善后的流态与“理想沉淀池”中提到的流态较为吻合。
设计正交试验,对进水口高度、进水挡板与进水口的相对位置、进水挡板的长度、导流板的尺寸以及导流板在进水挡板下面的位置等因素加以细部分析,得出了在加设进水挡板和导流板的情况下,影响流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流态可视化实验对FLUENT流态模拟加以验证,在直观上,可视化实验的流态与模拟流态完全一致。
并通过沉淀池实验模型中进行沉淀效果实验,同样验证了改善后的流态带来了沉淀效果的提高。
并在流体力学流动相似的理论上推测出在实际大小原型沉淀池中的运行效果,证明水平流速相对于现行二沉池中的常用流速增大了三倍的情况下,去除率仍能提高2.22%,表明月牙形导流板在实际大小的二沉池中的运行也将是成功的。
作为萧山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的横向联系课题,本文的所有实验都在萧山污水处理厂进行。
平流沉砂池设计进水悬浮物平流沉砂池,是一种在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设备,主要用于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
它的设计是基于物理沉降原理,通过流体力学的作用将悬浮物分离出来,从而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平流沉砂池的设计要点,以及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平流沉砂池的设计关键在于流体的分布和水流的控制。
首先,设计时应考虑到入口水流的均匀分布,以确保悬浮物在全面接触到沉砂池中的沉降区域。
在进水端设置流量分配器或流量调节器,可以有效地达到均匀分布水流的目的。
其次,平流沉砂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水流的速度和流动方式。
一般来说,较高的水流速度可以提高沉降的效果,但过高的速度会造成流态变化,导致物料携带带走。
因此,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水流速度。
此外,通过合理布置流体的流动路径,减少水流的紊乱程度,也可以提高沉降效果。
在平流沉砂池的设计中,沉降区的尺寸和形状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沉降区通常采用三角形或矩形形状,这样可以使悬浮物更容易沉降到底部。
沉降区的长度应根据进水量和悬浮物的沉降速度等因素来确定,以确保足够的停留时间使悬浮物沉降下来。
而对于平流沉砂池的实际应用,它主要用于处理进水中的悬浮物,例如混凝土生产中的废水、工业企业的废水等。
在水处理系统中,平流沉砂池通常作为预处理设备,用于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
通过预处理,可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高整个水处理系统的效率。
此外,平流沉砂池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例如,可以在沉降区域设置倾斜板或倾斜管,以进一步加强沉降效果。
另外,也可以考虑利用化学药剂或其他物理手段对进水进行前处理,以增加悬浮物的沉降速度。
综上所述,平流沉砂池的设计对于水处理工程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流体的分布、控制水流的速度和流动方式,以及确定合适的沉降区尺寸和形状,可以提高悬浮物的沉降效果,达到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平流沉砂池作为预处理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悬浮物,提高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效率。
数学建模污水均流池的设计与分析
污水均流池是处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的一种常见设施。
其设计与分析
涉及到污水处理工程领域的数学建模和流体力学等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对污水的性质和流量进行分析。
污水的性质包括污水
的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含有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而污水的流量则是指
单位时间内进入污水均流池的污水量。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
污水均流池的设计参数,如池体的尺寸、搅拌设备的类型等。
其次,数学建模的关键是建立污水均流池中颗粒物的运动方程。
污水
均流池中的颗粒物受到重力、浮力、静压力以及在水中的阻力等力的作用,因此在建模时需要考虑这些力的影响。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可以建立颗粒
物的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进而推导出颗粒物的运动方程。
在污水均流池的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参数,如水深、搅
拌速度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伽利略数和雷诺数等无量纲数来描述
污水均流池的特性,以及确定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可以对均流池的性能进行评价,如颗粒物去除效率、处理能力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优化污水均流池的设计。
通过参数敏感
性分析和优化算法,可以得到最优的设计参数,以提高污水均流池的处理
效果和经济性。
总之,数学建模是污水均流池设计与分析的重要方法。
通过建立颗粒
物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可以对污水均流池的性能进行评估
和优化,从而提高其处理效率和经济性。
平流沉砂池设计计算平流沉砂池(upflow sand filter,USF),也称为竖直流沉砂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水质净化设备。
它通过自底向上的水流速度,将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从水中过滤出去。
平流沉砂池设计计算涉及到水流速度、滤料尺寸、滤料层数等多个参数的确定,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设计平流沉砂池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进水流量、滞留时间、滤料尺寸和滤料层数等。
1.进水流量:进水流量是设计平流沉砂池的基本参数之一、它与需要处理的水的流量密切相关。
计算方法一般为,首先根据规定的排放标准,确定出出水要求,从而确定出需要处理水的水质,再根据预估的用水量和水质,确定出进水流量的大小。
根据进水流量的大小,可以确定出平流沉砂池的尺寸。
2.滞留时间:滞留时间是指水从进水到出水需要在平流沉砂池内停留的时间。
一般根据水处理的要求,滞留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滞留时间约为1-3小时。
根据滞留时间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平流沉砂池的长度。
3.滤料尺寸:滤料尺寸是指在平流沉砂池中所使用的滤料的粒径大小。
滤料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
滤料的选择应考虑水质情况、滞留时间以及经济因素。
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珍珠岩、活性炭等。
滤料尺寸的选择一般参考当地水质指标和经验数据。
4.滤料层数:滤料层数是指在平流沉砂池内使用的滤料的层数。
滤料层数的多少与水质的要求密切相关。
根据滤料层数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平流沉砂池的高度。
在设计平流沉砂池时,首先需要根据进水流量、滞留时间以及滤料尺寸和滤料层数等参数,计算出平流沉砂池的尺寸。
其次,还需要确定出平流沉砂池中的水力条件,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尺寸,以及水流的速度和均匀性等。
在平流沉砂池的运行中,还需要注意滤料的清洗和维护。
一般情况下,滤料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逐渐堵塞,从而影响滤料的过滤效果。
因此,需要定期对滤料进行清洗和更换。
综上所述,设计平流沉砂池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进水流量、滞留时间、滤料尺寸和滤料层数等。
关于排污水管的优化设计模型排污水管的优化设计模型是为了提高排污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人工维护成本的一种优化方案。
本文将介绍排污水管的优化设计模型。
第一部分:前置因素在优化设计排污水管系统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流量估计:确定排污水管的设计流量,以确保排水管道的尺寸符合需要。
2. 管路特性:确定管道统计特性,比如管道的直径、长度、材料,以及其他重要的管路参数。
3. 排放要求:了解环境保护和政府规定的排放要求,以确保设计的排污水管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4. 地形和土壤条件:考虑排污水管的地形和土壤条件,以确保管道能够承受地面压力和地震等不利因素。
第二部分:模型1. 优化排水管道的直径:排水管道的直径对于其能够承载的水流量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当地的降雨量以及地面排水情况,以便确定最佳直径。
2. 优化管道的布局:优化排水管道的布局可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包括:排水管的位置、联接方式和补偿器件指定。
3. 优化污水泵的配置:污水泵是排水系统的核心部件。
采用正确的泵型和数量和能量消耗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表现。
4. 模拟流量:使用建模软件来模拟水流,以优化布局,以及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承受当前排水要求。
5. 确定管道材料:不同的材料对于不同的排水系统可能会有不同表现。
选择最适合情况的材料可以改善排水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以上优化设计模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当地的降雨量、地势地表等等,而且优化的设计模型还应该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展和升级需求,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持续有效性。
总之,排污水管的优化设计模型可以提升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和人工维护成本,而且这个模型是可行和可能实现的。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新型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试验研究华根福;刘焕芳;汤骅;宗全利;高先刚【摘要】在进水口加设调流板、在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从两个方面对传统平流式沉淀池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调流板和溢流槽对泥沙沉淀效果的影响,得出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泥沙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沙量最大降幅可达94.8%,特别是对细颗粒泥沙的沉淀效果尤为明显.【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3页(P8-9,35)【关键词】平流式沉淀池;调流板;溢流槽【作者】华根福;刘焕芳;汤骅;宗全利;高先刚【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832003,石河子;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832003,石河子;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832003,石河子;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832003,石河子;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832003,石河子【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9污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水中悬浮固体或溶解态污染物,如胶体粒子、颗粒物质、BOD、COD等。
从水中去除污染物的途径有物理、化学、物化、生物等方法。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由一定的污水处理单元设备来完成,而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各个处理单元设备中,沉淀池作为污水处理设施构筑物的重要一环,担负着去除原水中大量悬浮物(约80%~90%)的任务,是必不可少的主体工艺。
它的形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平流式沉淀池是历史悠久的沉淀池型,具其他沉淀池型不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主要池型。
平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效果除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外,还与池中水平流速、沉淀时间、颗粒的沉降速度、进出口布置形式及排泥效果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传统的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即在传统的平流式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开孔率适当的进水调流板,在出水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增设溢流槽。
平流式沉砂池技术说明
一、概述
平流式沉砂池属于早期使用的沉砂池形式,池型采用渠道式,废水经消能或整流后进入池中,沿水平方向流至末端经堰板流出,砂粒沉在池底。
在池的底部设有砂斗,定期排砂,其结构如图2-18 所示。
二、平流式沉砂池的主要设计要求
①最大流速0.3m/s,最小流速0.15m/s;
②水力停留时间为30~60s,最大流量时的停留时间不小于30s;
③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
④砂斗间歇排砂,排砂周期小于2d。
三、平流沉淀池的特点及优缺点
平流式沉砂池结构简单,处理效果较好,但沉砂效果不稳定,往往不适应城市污水水量波动较大的特性。
水量大时,流速过快,许多
砂粒未及时沉下;水量小时,流速过慢,有机悬浮物也沉下来了,沉砂易腐败。
平流式沉砂池目前只在个别小厂或老厂中使用。
国外城市污水处理厂曾采用过多尔式沉砂池,它是一种方形平流式沉淀池,典型尺寸为10m×10m×0.8m,中心设旋转刮砂机,连续排砂。
该池型因占地大,不能适应水量变化,在新设计中已极少采用。
平流式沉淀池二维数值模拟——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验证刘百仓;马军;罗麟;白玉华;黄社华【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年(卷),期】2008(040)002【摘要】建立描述沉淀池内的水流流动、混合与沉淀特性的k-ε双层模型及传质沉降模型,速度与压力解耦时使用了SIMPLE算法,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布置变量,利用混合有限分析格式来离散求解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文献中经典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验证:首先检验了不同雷诺数范围内水流由池底进入时模型的预测能力,与Imam等的速度场 (Re=10900) 及挡板后方回流涡长度 (雷诺数从2500~25000) 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Imam等的实验及计算所得过流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预测的结果精度更高;低浓度污染物<150~200 mg/L时,固相对液相的影响可以忽略,所建立的沉降模型可以预测沉淀池内污染物的去除率,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值吻合良好;水流入口从池子中部进入时流场发生了变化,入口处出现了两个旋涡,预测结果也得到了验证.因此作者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可以用来预测沉淀池内低悬浮物固体浓度污水的流场,传质与沉降特性.【总页数】6页(P13-18)【作者】刘百仓;马军;罗麟;白玉华;黄社华【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3【相关文献】1.挡板长度对辐流式沉淀池流场与污泥浓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魏文礼;李盼盼;洪云飞;刘玉玲2.平流式沉淀池穿孔墙进水及隔板作用数值模拟 [J], 刘天杰;胡润麟;孙泽;宋兴福3.辐流式沉淀池数值模拟 [J], 杨欢4.周进周出式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三维数值模拟 [J],5.考虑絮凝作用的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三维数值模拟 [J], 徐长贺;谭立新;杨欢;黄忠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排污水管的优化设计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增加,我国各地排污水管网的设计和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优化设计排污水管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优化设计模型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排污水管的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
一、优化设计模型的基本原则1. 流程分析原则在进行排污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流程分析,了解排污水的流向和流量特点,包括产生源头、传输路径、汇集点位等。
通过流程分析,可以准确把握排污水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管网布局提供依据。
2. 经济性原则排污水管网的优化设计与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尽量节约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在确保排污水运行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降低投资成本,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排污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重中之重。
在布局和运行方面,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网运行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二、排污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的主要内容通过使用流态分析软件,对排污水管网的水流动态进行模拟和分析,深入了解流体在管网中的运行情况,包括流速、流量、压力等参数。
通过流态分析模型,可以有效评估现有排污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并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
2. 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排污水管网的输运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管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死角、淤积、阻塞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值模拟模型能够更直观地展现排污水管网的运行状态,为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GIS技术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城市排污水管网进行空间分析和管理,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为排污水管网的布局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利用GIS技术模型,可以实现排污水管网的数字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 智能控制模型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排污水管网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包括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的自动诊断和处置等。
平流沉淀池设计案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流量Qmax=720m3/h ,设计人口数N=10万人,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解:取沉淀时间t=1。
5h,表面水力负荷q=2m3/m2·h ,排泥间隔2d ,人均干泥量25g/人.d ,污泥含水率95%,水平流速v ≤5mm/s 取4。
63mm/s1。
沉淀区 面积:2233max 360/2/720m hm m h m q Q A =•== 有效水深:m h m m q h 3h 5.1/2t 232=⨯⋅== 有效体积:m m m h A V 1080336022=⨯=⋅= 长度:m h h m t v L 255.1/)63.46.3(6.3=⨯⨯=⋅⋅=总宽度:m m m L A B 4.1425/360/2===池子格数格38.4/4.14/===m m b B n2。
校核尺寸比例长宽比:L/b=25/4.8=5.21满足“每格长宽比不宜小于4”要求长深比:L/ h 2=25/3=8.33 满足“每格长深比不宜小于8"要求3.污泥区(1)污泥所需总容积 310010001000%95-1d 2100000d /25m g V =⨯⨯⨯⨯⋅=)(人人 每格池子污泥量 V/3=34m 3(2)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泥斗倾角60度,斗底尺寸0。
5×0.5m, 上口为4.8×4。
8m泥斗高度:h4’=(4.8—0。
5) /2×t an60= 3.72 取3。
75m泥斗容积:3222121'4111.32)8.45.08.48.45.05.0(75.331)(31m S S S S h V =⨯+⨯+⨯⋅⋅=⋅++⋅⋅=(3)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高度:h4'’=(L1—L2)×0。
01=(25—4。
8) ×0.01=0。
202m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体积:3"421245.148.4202.02/)258.4(2/)(m bh L L V =⨯⨯+=⋅⋅+=(4)实际存泥体积V = V 1+V 2=32.11+14。
第1期(总第196期)2018年2月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No.1 (Serial No.196)Feb. 201813基于Fluent的平流沉砂池模拟中2D与3D模型的对比周 艳 春1,冯 志1,罗 凡2,王 兴2,杨 泉 鑫1(1.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34;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被广泛用于研究水处理反应器的水力特性中,可高效优化水处理反应器的工艺设计,减少实验工作量,节约设计时间[1]。
国内外关于水处理反应器的CFD 研究中,2D 和3D 模型均有应用, Kim 等以韩国某水处理厂平流二沉池为例,对二沉池内水流特性和悬浮颗粒物分布进行2D 模拟,得出数值模拟结果与同位素示踪测试结果基本一致[2]。
Sammarraee 等模拟挡板对沉淀池内颗粒沉降效果的影响,得出挡板可有效改善沉淀池的性能[3]。
缪佳等利用CFD2D 模型模拟深圳某水厂臭氧接触池的水力效率,对臭氧接触系统进行优化[4]。
Tsewang 等人基于下水道中颗粒物的沉降效果,得出2D 模型中颗粒的沉降率高于3D 中的颗粒沉降率[5]。
本文基于Fluent 14.0软件,对某净水厂平流沉砂池分别采用2D 和3D 模型模拟入流管挡板对池中水流分布状态的影响。
分析2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2种模型数值模拟的适用条件,为优化设计过程中CFD 模型维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某水厂沉砂池设计规模为5.0万m 3/d,采用平流收稿日期:2017-12-06第一作者简介:周艳春(1990—),女,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研究工作。
摘要: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湍流流动模型,基于Fluent 软件,对某净水厂平流沉砂池分别采用2D 和3D 模型模拟沉砂池增加入流管挡板对池中水流分布状态的影响。
(完整)平流沉砂池设计计算例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平流沉砂池设计计算例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平流沉砂池设计计算例题的全部内容。
平流沉砂池的设计计算例题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 mac =167L/s设计流速:v=0。
22m/s水力停留时间:t=30s2. 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22×30=6。
6m(2)水流断面积:A=Q/v=0.167/0.22=0.76m 2(3)沉砂池总宽度,B :nb B =取n=2,每格宽b=0。
6m ;则: B=nb=2×0。
6m=1。
2m(4)有效水深h 2,m :h 2=B A =2.176.0=0。
63m(5)沉砂斗容积V, m 3 51086400max ⨯=XT Q V式中X —-城市污水沉砂量,m 3/105m 3污水,取X=3m 3/105m 3污水;T ——清除沉砂的间隔时间,d,取T=2d ; 35587.0108640023167.01086400m XT Q V =⨯⨯⨯=⨯=平(6)每个沉砂斗容积V 0,m 3:设每一分格有两个沉砂斗,共有4个沉砂斗。
则: V 0 =2287.0⨯=0.22 m 3 (7)沉砂斗尺寸 沉砂斗底宽a 1=0。
5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55°,斗高h 3=0.4m ,则沉砂斗上口宽: m a h a 06.15.055tan 4.0255tan 213=+︒⨯=+︒⨯=沉砂斗容积:()()322212325.05.025.006.1206.1264.022261m a aa a h V =⨯+⨯⨯+⨯=++= (略大于V 0=0.22m 3,符合要求)(8)沉砂室高度,h 3’m采用重力排砂,设池底坡度为0。
平流沉淀池⽅案⽅案⼤全⼀、⼯程概况1.1 平流沉淀池分1#、2#池,东西⾛向,池长106⽶,宽32.5⽶,两池间距5⽶,横向设有三条后浇带及两道伸缩缝;热⽔池长21⽶,宽11⽶;平流沉淀池、热⽔池结构为钢筋混凝⼟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壁板为剪⼒墙结构,混凝⼟强度等级均为C30、S8。
平流沉淀池基坑底标⾼为-7.0⽶,底板结构顶标⾼为-6.0⽶, 池壁顶标⾼为+0.3⽶,池壁断⾯为直⾓梯形,垫层混凝⼟强度为C10(实际⽤C15泵送混凝⼟,输送泵只能输送C15以上混凝⼟)、厚度100㎜;热⽔池基坑底标⾼为-6.0⽶,底板顶标⾼为-5.4⽶,池壁顶标⾼±0.000⽶;平流沉淀池、热⽔池两者通过溢流堰联接。
1.2⼯程的特征及特点本⼯程为钢筋混凝⼟结构,池垫层混凝⼟强度为C15,池体混凝⼟强度为C30,抗渗标号为S8,混凝⼟量⼤;1#、2#池横向均设有三条后浇带、两条伸缩缝,施⼯难度⼤。
主要实物⼯程量(以预算量为准)⼆、编制依据2.1施⼯图纸、设计变更2.2施⼯合同以及相应的⽂件资料2.3现场使⽤的施⼯技术规范:三、施⼯程序3.1施⼯段的划分:总体分两个施⼯段1)平流池施⼯段:1#平流沉淀池与2#平流沉淀池2)热⽔池施⼯段3.2⼯程施⼯顺序:定位放线→⼟⽅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垫层→垫层防腐→底板混凝⼟结构→壁板混凝⼟结构→基础柱混凝⼟结构→壁板防腐→基础回填3.3平流沉淀池施⼯流程:定位放线→⼟⽅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垫层(-7.00M)→垫层防腐→底板钢筋→池东端底板模板→池东端(-4.9M处)底板混凝⼟→(+0.300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注:东端⾯壁板施⼯缝设置-4.9M、-2.15M处,且⾃-2.15M处起按⽔槽长度砌筑120厚标准红砖胎模)→池西端底板模板→池西端(-4.1M处)底板混凝⼟→基础柱钢筋→基础柱模板→基础柱混凝⼟→梁钢筋→梁模板→梁混凝⼟→壁板防腐→基础回填3.4热⽔池施⼯流程:定位放线→⼟⽅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垫层→垫层防腐→底板钢筋→(-4.5M处)底板模板→底板混凝⼟→基础回填→⽔槽垫层→(0.3M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池壁防腐→基础回填3.5垫层施⼯:按⼟⽅开挖顺序分段施⼯,底板垫层混凝⼟分三段施⼯,再施⼯底板.3.6平流沉淀池设⽔平及垂直施⼯缝:⽔平施⼯缝留设在⽔池底板腋⾓下⽅-4.1M处及池的西端墙-2.15M处,施⼯缝设置钢板⽌⽔带,热⽔池⽔平施⼯缝留设在池-4.5⽶处;平流沉淀池伸缩缝做法严格按图纸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