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的空间特征
- 格式:pptx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45
重庆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重庆企业“走出去”是重庆市一项长期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首要问题。
它直接影响到企业优势的发挥、影响到企业的整个国际生产布局,并进而影响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收益及成败。
文章通过对重庆企业跨国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
然后探讨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指出重庆跨国投资区位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结合重庆实际提出重庆企业跨国投资区位的战略选择。
标签:重庆企业跨国投资区位选择一、重庆企业跨国投资与区位选择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重庆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也逐步增加。
2003年境外投资11个,投资1749.7万美元,2004年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3个,投资2355万美元,2005年上半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达到1.8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2亿美元,对外投资2850万美元,新派劳务3300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
但与国内外平均水平相比,重庆市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显得较为落后,从海外投资与引进外资的比例来看,世界年均比例为1.1∶1,其中发展中国家约为0.14∶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比例为0.08∶1,重庆2003年仅为0.03∶1,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和国内平均水平。
从单个企业的投资规模来看,国际上平均项目投资额,在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在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原苏联国家140万美元,我国为100万美元,重庆2003年为128万美元,略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重庆企业海外投资所具有的这种投资少、规模小的特点既不利于海外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和重庆市要求发展一批集团化、国际化的跨国性大企业的目标不一致。
因此,如何发展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并培育出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是摆在重庆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重庆跨国投资区位现状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初期,主要集中在港澳和越南,老挝,印尼等周边地区。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
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所考察区位的影响力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市场地域范围大的城市具有较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
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
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具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有利于培育创业者和企业家阶层;消费者市场意识强的地区,容易形成挑剔性需求,也有利于激励相关新产品的出现。
市场需求的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
不同区域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的不同因素,带来区域间需求结构的不同。
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
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
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标,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消费成本以及交通便利程度都成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
减少装卸等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
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
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
运输方式不同,运费随之不同。
跨国公司投资环境分析一、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概述跨国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缩写为FDI),是跨国投资者为获得长期持续利益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经营企业所从事的投资活动。
持续利益的存有,要求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存有长期利益关系,并且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
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在19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却推迟了一个世纪。
直到1960年海默(StephenH.Hymer)在他的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项研究》中首次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不同于外国金融资产投资的一般意义,才在理论上开创了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崭新研究领域;与此同时,海默的论文也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以后,FDI理论有了很大发展,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学派有:海默(Hymer)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从批判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传统的国际资本投资流动理论入手,根据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超过证券投资的客观事实提出这个理论;以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ckley)、卡森(M.Casson)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提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
到70年代后期,英国学者邓宁(Dunning)借鉴和综合了以往国际生产理论的精华,提出了区位优势理论,从此,展开了FDI区位选择的研究。
二、跨国公司的投资环境的含义及特征跨国公司投资环境是在跨国公司投资的一定区域内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外部条件,在国外文献中一般称为投资气候(InvestmentClimate)或商业环境(BusinessEnvironment),国外对投资环境的研究往往是和跨国直接投资所面临的环境相联系。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FDI投资环境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区位论(作者:杨吾扬)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第⼀节企业空间增长及其演变模式(⼀)企业的空间扩展1、企业增长的动因规模效益、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竞争激励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法(1)⼀体化扩张:横向⼀体化、纵向⼀体化(前向⼀体化、后向⼀体化)(2)多样化扩张(⼆)企业的空间扩张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2、企业空间增长阶段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1)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张规律传染扩散-接触扩张等级扩散-等级扩张(2)企业空间扩张规律遵循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张规律(3)中国的通道扩张⼈际关系、经济体制、地理位置、⽣产联系等(三)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侧重介绍三个单个企业地理扩张1、国内增长为主-泰勒模式-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1)划分空间尺度-地⽅、区域、全国、多国(2)跨越门槛引起组织变形:物质联系空间最快、决策空间最后(3)规避不确定性因素及风险:销售代理机构风险最低2、国际扩张I-哈坎逊模式-全球扩张3、国际扩张II-迪肯模式-全球转移第⼆节公司组织类型及其空间特征⼀、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1、功能部结构按照专门化功能进⾏部门划分2、产品部结构按照⽣产产品不同进⾏部门划分3、区域部结构按照⽣产设施区位或顾客区位进⾏部门划分4、顾客部结构根据其顾客类别进⾏部门划分5、矩阵结构联合采⽤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类型⼆、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1、功能部结构:相对集中2、产品部结构:相对分散3、区域部结构:更为分散,出现了总部等级4、顾客部结构:⽆区域特征5、矩阵结构:以上各类的叠加第三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外商直接投资(FDI)涉及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跨国投资?2、选择在何国家投资?3、选择在何地点建⽴机构?▲直接投资:⼚、资⾦、技术直接⼊股,本地化。
▲Eg:麦当劳偏重于⼤城市、旅游景点⼀、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产品周期理论(R V ernon)其中⼼在于产品从其进⼊市场开始,⼤致经历了由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组成的⽣命周期。
经济地理:试题库:第六章一、填空题;(掌握)1、跨国直接投资区位一般涉及到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何跨国投资,选择在何国家投资,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2、在弗农懂得产品周期理论中,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
3、1977年,英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4、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主要包括成本、利润、市场、要素和公司战略等取向。
5、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趋于集中于经济中心区、集中于边界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显著特征。
6、R&D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研究、第二阶段研制、第三阶段即生产。
7、根据R&D的区位要求,跨国公司的R&D的区位一般应趋于大都市区、科研机构集中区和公司总部所在地。
8、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和时间性等特点。
10、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互补性、竞争性和变化性等。
11. 在全球尺度上,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位于( A )A 少数主要城市B 绝大多数大城市C 经济中心D 边境地区二、名词解释(掌握)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折衷理论: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生产链:从原材料、运输、逐次加工、组装、到制成品的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每一环节均为成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
三、问答题:1.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
(掌握)答:跨国投资的原因:(一)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1.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投资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投资行为的行为,通常包括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直接投资或股权投资等行为。
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决策,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都会对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选择区位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区位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跨国投资区位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国家的经济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等。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还需要考虑目标国家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选址国内市场较为蓬勃的城市或地区,将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潜在的利润。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跨国投资区位选择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政策都会对投资产生影响。
在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投资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而在政治稳定、法律健全的国家则能够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3.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投资区位选择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标地区的人才储备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在跨国投资区位选择中,需要考虑目标地区的教育水平、人才结构和人才储备情况。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跨国投资选择区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将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跨国投资区位选择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研究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产业需求等。
需求旺盛的地区将能够提供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二、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策略1.多因素分析法跨国投资区位选择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考虑经济、政治、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评估目标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潜力。
2.灵活性策略在进行跨国投资区位选择时,需要保持灵活性,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进行决策。
经济地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1.地理可进入性概念:是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
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2.经济可进入性概念:是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3.农业布局的概念:是指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各部门及其各个生产门类、项目的地域分布,以及农业各部门及其各门类、项目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组合。
4.农业区位论概念:系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5.地租曲线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6.临界等费用线概念: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供给地L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7.集聚因子概念: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8。
中心商品概念:是在中心地生产、提供给中心地及周围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
9。
中心性概念: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10. 产业结构概念:主要是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主要是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周围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
3.企业地理学企业地理学整合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产业关联。
4.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和《禹贡》。
5.在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议》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
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联合国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