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36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案章节一:三极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符号。
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定义: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电信号的功能。
2. 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
3.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通过基极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
4. 三极管的类型:NPN型和PNP型。
5. 三极管的符号:NPN型三极管符号为“N”,PNP型三极管符号为“P”。
教学活动:1. 讲解三极管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展示三极管的实物图和符号图。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章节二:放大电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教学内容:1. 放大电路的定义:放大电路是一种通过反馈作用放大电信号的电路。
2. 放大电路的作用:放大微弱的信号,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驱动负载。
3.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三极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反馈电阻。
4. 放大电路的原理:通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实现电信号的放大。
教学活动:1. 讲解放大电路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
2. 展示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和实际电路图。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章节三: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2. 掌握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三极管的放大能力与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2.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通过基极电流的控制,实现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电流的放大。
教学活动:1. 讲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和放大原理。
2. 分析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章节四: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 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三极管、电阻等元件,设计合适的电路。
设计一个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特别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 分析设计要求:- 确定所需的电压增益(Av)或电流增益(hfe)。
- 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最大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和三极管类型。
- 考虑频率响应范围,确保所选三极管能满足特定频段的放大需求。
2. 选择三极管:- 根据所需电流、电压及功率参数,选择具有足够放大能力和适当频率特性的三极管,例如NPN或PNP 型硅或锗材料器件。
3. 确定电源电压:- 设计电源电压应大于最大输出电压,并且考虑到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Q点),Vcc通常会设定为使得Vce(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约为电源电压的1/2至2/3之间,以确保有足够的动态范围。
4. 设置静态工作点(Q点):- 确定发射极电流(Ie),它应当足够大以提供适当的线性工作区域,但又不能太大以免导致功耗过高或饱和失真。
- 根据Ie计算或选择合适的发射极电阻Re,同时也要计算基极偏置电阻Rb和Rb串联分压电阻R2(如果采用固定偏置方式)。
5. 计算偏置电阻:- 根据所需的基极电流Ib(通常是Ie的一定比例),通过Ib和电源电压计算基极偏置电阻R1和R2的值。
- 确保三极管处于放大区,即Ib、Ic满足Ib = (β+1) Ic / β的关系,其中β是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6. 设计耦合电容:- 确定输入耦合电容C1和输出耦合电容C2的值,它们用来隔直通交,允许交流信号通过而不影响直流偏置条件。
7. 调试和优化:- 完成电路搭建后,需实际测量并调整偏置点,确保电路工作在预期状态,无饱和或截止现象。
- 测试频率响应、增益、输出波形以及稳定性,如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元件参数以改善性能。
以上是一般的步骤概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还需要结合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温度稳定性和噪声等因素综合考虑。
设计时通常还会利用模拟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三极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子元件,它是用来放大电信号的。
三
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基础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将输入
电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到负载上。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
输入电路主要是为了将外部电信号引入三极管,使其与放大电路
相结合。
通常输入电路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电容用来隔离直流信号,
电阻用来限制输入电流。
放大电路是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将输入
电信号放大。
放大电路由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组成。
其中
基极作为控制极,接收输入电信号;发射极作为输入极,输入电信号
通过基极运动,使电流增强;集电极作为输出极,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来改变。
最后是输出电路,它的作用是将经过放大的电信号输出到负载上。
输出电路通常由电容和电阻构成。
电容用来将直流分离出来,电阻用
来限流和负载电阻匹配。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有很多种形式,如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发射
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等。
每种放大电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
总之,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电路。
了解其原理和常见形式,对于电子爱好者和从事电子工作的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
第5章 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半导体三极管是一种最重要的半导体器件。
它的放大作用和开关作用促使电子技术飞跃发展。
场效应管是一种较新型的半导体器件,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中。
本章介绍半导体三极管、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
5.1 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简称为晶体管。
它由两个PN 结组成。
由于内部结构的特点,使三极管表现出电流放大作用和开关作用,这就促使电子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本节围绕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这个核心问题来讨论它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5.1.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三极管的种类很多,按功率大小可分为大功率管和小功率管;按电路中的工作频率可分为高频管和低频管;按半导体材料不同可分为硅管和锗管;按结构不同可分为NPN 管和PNP 管。
无论是NPN 型还是PNP 型都分为三个区,分别称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由三个区各引出一个电极,分别称为发射极(E )、基极(B )和集电极(C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 结称为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 结称为集电结。
其结构和符号见图5-1,其中发射极箭头所示方向表示发射极电流的流向。
在电路中,晶体管用字符T 表示。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三极管,在内部结构上具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其一是发射区掺杂浓度大于集电区掺杂浓度,集电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掺杂浓度;其二是基区很薄,一般只有几微米。
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是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内在依据。
(a ) (b)图5-1 两类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及符号5.1.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现以NPN 管为例来说明晶体管各极间电流分配关系及其电流放大作用,上面介绍了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用的内部条件。
为实现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外部条件,这就是要给三极管的发射结加上正向电压,集电结加上反向电压。
如图5-2,V BB 为基极电源,与基极电阻R B 及三极管的基极B 、发射极E 组成基极——发射极回路(称作输入回路),V BB 使发射结正偏,V CC 为集电极电源,与集电极电阻R C 及三极管的集电极C 、发射极E 组成集电极——发射极回路(称作输出回路),V CC 使集电结反偏。
基极放大电路共基极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图1 共基极放大电路主要应用在高频放大或振荡电路,其低输入阻抗及高输出阻抗的特性也可作阻抗匹配用。
电路特性归纳如下:输入端(EB之间)为正向偏压,因此输入阻抗低(约20~200 )输出端(CB之间)为反向偏压,因此输出阻抗高(约100k~1M )。
电流增益:虽然AI小于1,但是RL / Ri很大,因此电压增益相当高。
功率增益:由于AI小于1,所以功率增益不大。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发射极的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因具有电流与电压放大增益,所以广泛应用在放大器电路。
其电路特性归纳如下:输入与输出阻抗中等(Ri约1k~5k ;RO约50k)。
电流增益:电压增益:负号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相位差180°)。
功率增益:功率增益在三种接法中最大。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图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高输入阻抗及低输出阻抗的特性可作阻抗匹配用,以改善电压信号的负载效应。
其电路特性归纳如下:输入阻抗高(Ri约20k );输出阻抗低(RO约20)。
电流增益:电压增益:电压增益等于1,表示射极的输出信号追随着基极的输入信号,所以共集极放大器又称为射极随耦器(emitte r follow er)。
功率增益Ap= AI × Av≈β,功率增益低。
三极管三种放大电路特性比较。
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实验:利用半导体三极管构建基本放大电路。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半导体三极管的概念和作用,和学生一起思考半导体三极管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0分钟)2.1.引入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表示,解释其由三个半导体材料构成的特点;2.2.介绍半导体三极管的三个结:发射结、基极结和集电结;2.3.描述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截止区、饱和区和放大区的区别。
3.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40分钟)3.1.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和作用;3.2.引入电流放大倍数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概念;3.3.讲解共射放大电路和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4.教授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选择电阻值和计算放大倍数。
4.实验(30分钟)4.1.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半导体三极管和元器件,构建基本放大电路并测试其放大性能;4.2.实验步骤:a.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半导体三极管、电阻、电源等;b.按照电路图连接元器件;c.接通电源,调整电阻和电压,观察输出信号;d.测量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e.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
五、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六、作业(10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研究其中一个关键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并写一份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