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演示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21.88 MB
- 文档页数:65
养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审定稿)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养禽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注册学生开设的养殖类专业的专业课,也可作为其他科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养鸡的目的和意义、鸡的品种与生产性能、鸡场规划与建设、鸡的营养需要与饲料、蛋鸡的饲养管理、肉鸡的饲养管理、鸡场的卫生与防疫、人工孵化技术以及人工授精和初生雏鸡人工鉴别技术。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养禽生产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观看录像教材,了解、掌握有关的技术要求和各种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思考。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作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养禽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理论,说明、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为5学分,总学时90学时,其中录像教学13学时(含2学时课程学习指导),实习45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章次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第一章发展养禽业的意义 2 1第二章家禽的品种与生产性能 4第三章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6 1第四章家禽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技术 6 2第五章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5 2第六章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5 2第七章家禽人工孵化技术 5 1第八章鸭饲养管理技术 4 1第九章鹅饲养管理技术 4第十章禽场场的卫生与防疫 4 1实习45合计90 11+2(课程学习指导)二、教材1.文字教材为《养禽技术》。
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录像教材的基础。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以重点内容讲授为主,并通过插入图片、示意图及实际操作等方式介绍生产实际中操作性强的、教材中不易表达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归纳和总结。
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鸡的基本生活习性,学习养鸡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的爱护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鸡的基本生活习性。
2. 养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保持鸡舍的卫生。
2. 如何合理喂养鸡。
教学准备:1. 养鸡场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鸡舍模型或模拟环境。
3. 鸡饲料、鸡笼、消毒用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养鸡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鸡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鸡生活在养鸡场,有专门的鸡舍和饲料。
二、观察与讨论1. 教师分发鸡舍模型或模拟环境,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鸡舍的构造和功能。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鸡舍应该具备哪些条件?b. 如何保持鸡舍的卫生?c. 鸡的饲料有哪些?d. 如何合理喂养鸡?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养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养鸡实践操作。
2.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搭建鸡舍模型或模拟环境。
b. 准备鸡饲料,如谷物、蔬菜等。
c. 清洁鸡舍,保持卫生。
d. 模拟喂养鸡,观察鸡的生长情况。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养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3. 教师强调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观察、讨论、实践过程中,对养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学生对动物的爱护之情和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授课教师:温飞跃班级:牧医062 授课日期:07 年9月6日课时:2课题:第 1 章绪论教学目的:介绍现代养鸡业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养鸡业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养鸡业的特点,现代家禽业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述授课内容:一、主要介绍现代养鸡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家禽生产的概念家禽:家禽是指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和培育而成,在家养条件下能正常生存繁衍并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蛋等产品的鸟类,主要包括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珠鸡、鸵鸟等。
其中鸡、鸭和鹌鹑分化出蛋用和肉用两种类型,其余的家禽均为肉用动物。
鸭和鹅合称为水禽。
主要特点:家禽具有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适应密集饲养等特点,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
现代家禽业:人类饲养家禽的历史悠久,在我国就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家禽业主要是农家副业,即一家一户自繁自养、产品自给为主的生产方式。
现代家禽业主要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各主要发达国家从养鸡业开始向现代生产体系过渡,带动了整个家禽生产的现代化,至今已发展出高度工业化的蛋鸡业、肉鸡业和肉鸭业。
现代家禽业可概括为:(1)以现代科学理论来规范和改进家禽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2)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家禽生产;(3)实现家禽业内部的专业化和各个环节的社会化;(4)合理利用家禽的种质资源和饲料资源;(5)建立合理的家禽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6)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禽蛋和肉的产品率和商品率;(7)使家禽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
现代家禽业的支柱1、良种繁育体系:现代家禽生产需要有高产、优质、高效、专门化、规格化的优良品种,而原始标准品种就很难适应这一需要。
因此,在现代家禽生产中利用家禽品种的丰富资源,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指导下培育出各种优秀的商业杂交配套系。
优良品种通过合理、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按照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的层次,将优良品种扩散到广大的商品生产场,用于大规模的家禽生产,为现代家禽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养殖业逐渐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养鸡作为传统的养殖业,具有投资少、收益快的特点,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农业知识,本课程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养鸡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养鸡的基本知识,包括鸡的品种、生长周期、饲养管理等。
- 掌握鸡舍建设、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基本技能。
2. 技能目标:- 学会观察鸡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 能够进行简单的鸡舍建设和饲料配制。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养鸡基础知识:- 鸡的品种及特点- 鸡的生长周期- 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2. 鸡舍建设:- 鸡舍的结构设计- 鸡舍的通风、采光和保温- 鸡舍的清洁和消毒3. 饲料配制:- 饲料的种类及营养成分- 饲料的配制方法- 饲料的储存和投喂4. 疫病防治:- 常见鸡病的种类及症状- 疫病的预防措施- 疫病的治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养鸡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阶段:- 教师详细讲解养鸡基础知识,包括鸡的品种、生长周期、饲养管理等。
-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鸡舍建设、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操作阶段:- 学生分组进行鸡舍建设模拟,学习鸡舍的结构设计、通风、采光和保温等方面的知识。
- 学生进行饲料配制实践,学习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配制方法和投喂技巧。
- 学生模拟疫病防治,学习常见鸡病的种类、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识别。
4. 总结阶段:-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程重点。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
2. 结果评价:- 评估学生在鸡舍建设、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学养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鸡的基本知识,包括鸡的起源、种类、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鸡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鸡的起源、种类、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饲养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1. 鸡的生物学特性的理解。
2. 饲养管理技能的掌握。
3. 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鸡的图片或实物。
2. 饲养鸡的设备和工具。
3. 鸡饲料。
4.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鸡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鸡的起源、种类、生活习性等问题。
2. 讲解:讲解鸡的起源、种类、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鸡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饲养鸡,体验饲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享饲养鸡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饲养鸡。
板书设计1. 学养鸡2. 副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3.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鸡,记录下鸡的生活习性,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鸡的特点。
2. 让学生设计一份鸡的饲养方案,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选择、饲养管理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饲养鸡,使学生对鸡的起源、种类、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鸡的生物学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饲养鸡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农业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今天我喂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养鸡的基本知识,掌握喂鸡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心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养鸡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喂鸡的方法和技巧讲解。
3. 实地操作,体验喂鸡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养鸡的基本知识,喂鸡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实地操作,喂鸡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养鸡场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养鸡的环境。
2. 准备喂鸡的工具,如鸡饲料、鸡食槽等。
3. 提前与养鸡场联系,安排实地参观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养鸡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养鸡这一活动。
2. 讲解养鸡的基本知识:介绍养鸡的过程、注意事项等。
3. 讲解喂鸡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投放饲料、注意事项等。
4. 实地操作:分组进行喂鸡体验,教师指导并纠正不当操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喂鸡的体会,总结养鸡和喂鸡的要点。
6.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深入了解养鸡的全过程。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禽的喂养,并记录下来。
8. 课后跟进:教师通过家访或线上交流,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解答疑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养鸡的基本知识和喂鸡的方法技巧,表现为能在实地操作中正确喂鸡,了解养鸡的注意事项。
2. 学生表现出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环境的关注,体现在对养鸡场的参观和喂鸡体验中的积极态度。
3. 学生在家禽喂养观察作业中能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表现出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养鸡知识和喂鸡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实地操作中的表现。
2.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养鸡知识和喂鸡技巧,以及是否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3. 教师还需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更多实地考察活动或引入互动式教学。
第1篇1. 知识目标:了解养鸡的基本知识,掌握养鸡的基本技能,包括鸡舍的建造、鸡饲料的选择、鸡病的防治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鸡舍的建造:了解鸡舍的结构、材料、通风、采光、保温等要求。
2. 鸡饲料的选择:了解鸡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搭配原则等。
3. 鸡病的防治:了解鸡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4. 养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鸡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防疫消毒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鸡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鸡的生活习性和经济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鸡舍的建造(1)教师讲解鸡舍的结构、材料、通风、采光、保温等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理想的鸡舍。
(3)教师点评,总结设计要点。
3. 鸡饲料的选择(1)教师讲解鸡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搭配原则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鸡饲料配方。
(3)教师点评,总结饲料搭配要点。
4. 鸡病的防治(1)教师讲解鸡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鸡病防治方案。
(3)教师点评,总结防治要点。
5. 养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教师讲解鸡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防疫消毒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养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教师点评,总结注意事项。
6. 综合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养鸡实践,包括鸡舍建造、饲料搭配、鸡病防治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汇报实践成果,教师点评。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综合实践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思总结:评价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中的思考深度和改进措施。
幼儿园小小农民自己养鸡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
而家禽饲养是一个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内容。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幼儿园小小农民自己养鸡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鸡的生活习性和基本饲养知识,培养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养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尊重自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准备一只小鸡或模型小鸡,用于教学示范。
2. 准备饲养鸡的基本知识,包括饲料、饮水、定时清洁等方面的介绍。
3. 准备一些鸡毛和鸡蛋,用于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体验。
4. 安排好课堂的准备工作,确保幼儿能够安全、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设计1. 初识小鸡1.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小鸡,让幼儿认识小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1.2 介绍小鸡的基本生活需求,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照顾小鸡。
2. 观察小鸡2.1 准备一些小鸡蛋和鸡毛,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感受。
2.2 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动作和表情,让他们感受小鸡的生命活动。
3. 小小饲养员3.1 分组让幼儿扮演小小饲养员的角色,模拟喂食、清洁等饲养过程。
3.2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共享自己在饲养小鸡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小鸡的兴趣、观察和动手能力等方面。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留言,了解他们对养鸡活动的理解和感受。
3. 结合教学目标,评估幼儿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次养鸡活动,幼儿对小鸡的生活习性和基本饲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且通过亲身参与,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将继续引导幼儿认识和尊重自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更加关注和热爱生活。
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养鸡实用技术手册(精选五篇)第一篇:养鸡实用技术手册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养鸡实用技术手册养鸡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属“短、平、快”项目,蛋鸡的饲养周期为500天,快大肉鸡的饲养周期为42天,优质肉鸡和地方土鸡的饲养周期为90天,每只鸡的投入仅需20-30元,占用资金少,正常情况下,每只蛋鸡可创收入30-50元,肉仔鸡可创收入5-10元,土鸡可达20-60元(随养殖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效益相当可观,因此发展家禽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当然家禽养殖也存在风险,市场价格的波动,人禽共患病的流行,烈性传染病的发生都是家禽养殖的潜在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搞好市场调查,对每一个养殖户都十分重要。
一、家禽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1、家禽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短时间内能生产大量的肉、蛋产品。
2、对饲料营养要求高,饲料转化效率高,家禽的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利用率很低。
3、排列群序的特点:群体内部有严格的等级秩序,采食、饮水、产蛋、栖息都有严格顺序,强者优先,所以必须提供足够的器具。
4、扒啄的特点: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和造成啄癖,应及时进行断啄。
5、嗜颗粒的特点:家禽味觉相当不发达,不辨气味,只辨形状,喜欢采食颗粒饲料。
6、高栖的特点:登高栖息是家禽比较舒适的一种方式,可通过搭设栖架以降低密度。
7、嗜红的特点:能很快识别颜色鲜艳的器具,但也因此易造成互啄伤口的现象。
二、饲养场地的选择1、家禽饲养场应选择环境僻静、安宁的山地,坡度不宜太大,最好是丘陵山地,土质以沙壤为佳,有清洁的水源,无污染,无兽害。
2、找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平地,搭建坐北向南鸡舍。
鸡舍搭建不能过于简陋,冬天应可御寒,能保温,夏天能通风散热、挡风、不漏雨、不积水,既能保证鸡生长发育、栖息所需的空间,又便于饲养员的操作。
三、养殖类型及养殖模式家禽养殖宜根据场地、人力和经济状况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类型和养殖模式。
(一)特优鸡的养殖:宜采取生态放养模式,突出优质、健康和生态的优势,需自主开拓市场,实现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