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出自《与友人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OrG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

(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方。

(4)资:盘缠。

(5)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9)邑:地方,

(10)丘:孔丘,即孔子。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1]

(13)为学;做学问

(14 )方:地方

(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16)犹当:还应当

(17)济:有利

(18)丘:孔子。

翻译: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赏析】

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

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 1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

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小学必背古诗75首及译文

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及译文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诗: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诗: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诗: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诗: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5.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诗: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6.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译诗: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带。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诗: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8.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诗: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解析

望岳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送陈章甫》原文及赏析·唐·李颀【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罢官归乡的诗。主人公陈章甫是江陵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送梁六自洞庭山》原文及赏析·唐·张说1 送梁六自洞庭山 作者: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 这是诗人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别之作。梁六为诗人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陽,诗益凄婉”)?但开篇诗人只说到“巴陵一望”,本当续写望后的怅惘却成了“洞庭秋”,纯粹描写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

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天天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别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了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如果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或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或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传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染上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既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 人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分解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 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 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 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 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 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 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 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 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 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 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 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 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 人悠然自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文首以及翻译

一上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5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6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8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完整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望丘 m 、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 (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_ 。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 山________ 、______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 “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课内古诗赏析下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一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练习,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一、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二、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命题热点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一)赏析字词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2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一、诗歌鉴赏 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 ①〈动〉退;后退。②〈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后退。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⑤〈动〉回头。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 A.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B.初闻涕.泪满衣裳 C.却看妻子 ..愁何在 D.便下.襄阳向洛阳 【答案】回头D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涕:古义是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下:经过。ABC 三项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故选D。 2.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3.“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 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统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统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期中前古诗词 12.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7、龟虽寿/曹操 8、赠从弟(其二)/刘桢 9、梁甫行/曹植 期中后古诗词 24.诗词五首 10、饮酒(其五)/陶渊明 11、春望/杜甫 12、雁门太守行/李贺 13、赤壁/杜牧 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 【原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

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黄鹤楼唐·崔颢 【原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小学生必背古诗30首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清风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贴的门神),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绿的颜色,恰似白银色的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仍没有回还。 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6首经典古诗词鉴赏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赏析题】复习练附解析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赏析题】复习练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30首带翻译

古诗(带翻译) 背诵(不会读的查字典和资料) 三(2 )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 737-792),唐 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 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 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 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 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 后人将他与柳 宗元 并 称为 “韦柳”。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 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 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 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 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 ——“野渡无人舟 自横。” 2 塞下曲——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背景 卢纶( 748-800),唐 代 诗人。字允言,河中蒲 州(今 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 ”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 将 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 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 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 ——“林暗草惊 风, 将军夜引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 王之涣( 668-742),唐 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 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 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 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 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 词》、《登鹳鹊楼》等。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 自云 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 羌笛 的就不 要怨杨 柳不 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 ——“羌笛何须 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 渐下 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 景,请 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背景 刘禹锡( 772-842),唐 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 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 贞革新而被流放, 性格豪迈, 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 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 而称他 “诗豪”。他的七律和 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 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 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 生面之作。 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 很有特色。 4 登鹳 雀楼——王 之涣

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 喻(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 是。(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案: 1.(1 分)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 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 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