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实验室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安全,推动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制定的一套规范、规章制度。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日常实验室管理,维护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 实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实验室使用规定- 学生仅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按指定时间和实验内容进入实验室。
- 学生必须佩戴实验室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禁止携带食物或饮料进入实验室。
3. 实验室设备借用规定- 学生需要提前向实验室管理员申请借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并填写借用单。
- 使用期限到达时,学生需要按时归还实验设备和仪器,并经实验室管理员确认。
4. 实验室卫生及安全规定- 实验室必须保持整洁,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设备、仪器和实验台。
- 在进行危险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学生和实验室安全。
- 发生意外事故时,学生应立即向实验教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报告,并积极参与救援。
5. 实验室使用纪律- 学生应按要求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秩序,不得打闹、大声喧哗。
- 学生不得随意使用实验室内的设备、仪器,不得私自调整、接触电源设备。
- 学生离开实验室时,要确保实验台上无残留物品,并将窗户、门锁好。
6. 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处理- 对于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学生,将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批评教育、记过、暂时禁止使用实验室等。
这份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实际制定时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也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二)是指学校针对实验室进行监管和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1. 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学校应成立一个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实施策略: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引言中小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运行顺利。
本文将提出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纠纷的管理策略,以帮助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实验室。
策略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1. 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实验室负责人、科学教师和安全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 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实验操作规范、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内容。
3. 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策略二:实验室设备管理1. 建立实验室设备台账,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2. 制定设备使用规定,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和保养要求。
3. 配备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策略三:实验室材料管理1. 建立实验室材料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材料的充足和安全。
2. 制定实验材料使用规范,明确材料的存放位置、使用方法和清洁要求。
3. 定期检查实验室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期,及时淘汰过期或损坏的材料。
策略四: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1. 开展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包括安全宣传、安全知识讲座和实验室安全演练等。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 定期评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结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运行顺利。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设备和材料管理、开展安全意识教育等措施,可以提升实验室管理的效果。
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对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浅议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根据科学原理亲身实地体验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设和管理中小学实验室应严格按照相关质量要求,建立安全规范,严格控制工作和使用环境,确保实验室安全、有效地供学校实验教学使用。
首先,在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行政管理和采购相关设备的规定,实现安全、绿色的学校实验室建设。
其次,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整顿实验室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效率与质量。
此外,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实验设备和设施进行维修和检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
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经费管理体系,合理安排使用费用,提高实验费用的使用率。
其次,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实施各类安全规范,培训使用人员。
另外,对实验室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具有强项的管理活动应进行定期复核检查。
综上所述,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当严格按照质量要求,从设备采购、安全管理、实验材料使用、经费管理等方面加以充分规范,确保实验室能够安全、有效地供学校实验教学使用。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办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室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还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中小学实验室,确保其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办法,为学校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1、制定实验室使用规定,明确实验室使用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设备使用等细节。
2、建立实验室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应急措施。
3、制定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制度。
4、建立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1、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例如防火、防电等。
2、对有毒、有害的实验材料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其被误用或泄露。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三、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1、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数量,合理配置实验室的面积、设备及实验器材。
2、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性能良好,满足教学需求。
3、合理安排实验室的使用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使用实验室资源。
四、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1、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2、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
3、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加强实验教学和科研管理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
2、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对科研项目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1、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一、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专人管理。
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科学管理。
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
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
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纪律,不追逐打闹。
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
四、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
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水源。
五、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六、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七、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____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
八、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载。
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制度一、图书馆、阅览室专人管理。
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等。
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师生到图书馆、阅览室须保持安静。
二、新采编的图书、期刊要及时分类、编目、登记、上架。
贵重图书应设立专柜,防止意外发生。
三、保证提供给师生借阅的图书流通量不低于藏书的2/3。
师生借阅图书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阅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
四、校外人员借阅藏书、期刊必须主管领导批准。
师生、校外人员损坏或丢失图书、期刊应照价赔偿。
五、期刊阅览室课余时间均对学生开放。
阅览室的期刊不得外借,阅览时不得在期刊上涂画。
六、图书、期刊每学期清理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确保账、册相符。
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小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实验室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实验室的设备、师资力量、实验操作规范、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展开,探讨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实验室设备的质量和维护实验室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安全性。
学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购买实验室设备,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学校还应制定设备日常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修理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二,实验室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升实验室师资力量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实验室师资的考核评估,确保实验室师资力量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实验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实验操作规范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制定并实施实验操作规范,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步骤。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四,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开展和推广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专题讲座、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和执行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和模拟演习,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是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频次,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七,实验室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实验室事故的记录和报告是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建立实验室事故记录制度,将发生的事故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一种实施方法引言中小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的重要场所,但管理实验室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实施方法,旨在帮助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高效地管理实验室,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目标本实施方法的目标是使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变得简单、高效,并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步骤1. 明确管理责任:为实验室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或团队,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和安全监管。
明确管理责任可以确保有人负责实验室管理,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明确管理责任:为实验室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或团队,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和安全监管。
明确管理责任可以确保有人负责实验室管理,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2. 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定实验室使用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准则和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应包括实验室使用规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措施等内容。
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定实验室使用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准则和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应包括实验室使用规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措施等内容。
3. 设立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者提供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紧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设立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者提供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紧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检查包括设备的完整性、电气安全、化学品储存等方面,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和维修。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检查包括设备的完整性、电气安全、化学品储存等方面,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和维修。
5.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事故报告和记录、应急预案等方面。
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实践引言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是保证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策略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中小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
然而,实验室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如化学品的误用、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当等。
因此,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实验室管理的实践策略1. 制定明确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中小学实验室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使用时间、实验室行为准则、实验室设备操作指南等。
这些规章制度应向学生和教师宣传并遵守,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使用。
2. 提供安全培训和指导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指导。
教师应熟悉实验室安全知识,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也应接受必要的实验室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方法。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备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如有设备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提供紧急救援设施和应急预案学校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如急救箱、灭火器等,以应对实验室事故。
同时,学校还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规定各种实验室事故的应对措施,并进行演练和培训。
5. 建立实验室管理团队学校可以组建实验室管理团队,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督。
团队成员可以包括教师、实验室管理员和安全专家等,共同协作,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实验室管理的注意事项除了上述实践策略,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禁学生私自进入实验室,未经教师允许不得进行实验操作。
- 实验室中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得堆放杂物或易燃物品。
- 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师生应对实验室事故的能力。
- 定期更新实验室安全设施和器材,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结论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实践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提供安全培训、定期检查设备、提供紧急救援设施、建立管理团队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禁止私自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室整洁、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更新安全设施等事项。
浅谈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当前,教育正在摆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能力教育。
学校的理、化、生、科学实验室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配合理、化、生、科学学科教师,为学生搭建好动手操作的平台,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的实验管理员终年默默无闻(有时甚至是没日没夜)地奔忙在实验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们的工作单靠“勤劳”、“没日没夜”已远远不能满足“服务于教学”这一特殊的称谓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维,要有超前的意识的来研究、实施我们的实验管理。
对于某项工作的管理,人们一直还沿用着使用多年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固然很好,它能使实施目标者,任务明确,也便于管理者实施量化、考核,但也有其不足。
所以,现在,人们已开始提倡微格化管理,这也是一个比较的时新的管理理念。
就是从一些细微的点、面去研究、实施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细微、具体。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学校实验室的硬件(仪器设备)管理和软件(实验工作资料)建设的微格管理,供老师们商榷,望能抛砖引玉,赢得老师们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
通过相互交流、商榷,提高我县的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管理水平,进而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实验仪器是一种知识载体,学生通过使用仪器,即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或观察实验过程中巩固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因此,实验仪器管理过程中,管是一种手段,用才是目的,管是为了用,而用中又有管。
所以,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
由于实验室的仪器是在不停地使用,那么实验仪器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在这个动态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仪器数量上的动态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实验管理人员做大量的、特别精细的、体脑并用的工作。
同时还要具备较扎实的仪器管理、养护的基本知识,要抓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掌握实验仪器陈列摆设规则。
实验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是一项科学性与艺术性均备的工作。
操作时,一方面要求按仪器、药品的自身特点进行科学摆放,以利仪器保养和实验室安全;另一方面,又要求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的仪器摆放得整齐美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因此,仪器设备陈列摆放的原则是: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
一般地,仪器在橱内的排列要遵循配备目录中的序号顺序。
但考虑到仪器的特殊情况(如轻、重、长宽高等因素),也可以在小范围内(如同一架或相领两架的仪器橱)内进行调整,以合理利用仪器橱的空间容积。
为便于查找、核对,务必要做到定室、定橱、定位存放。
仪器的排列摆放,至少要做到防尘、防潮、防锈蚀、防腐、防碰(挤、压)等。
这就要求:①仪器室要有足够的使用总容积;②要有足够总容积的仪器橱,所有的仪器都能入橱存放;③仪器内层板的位置要能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教学仪器;④放置个别较重的仪器(如学生电源、低压电源、可拆变压器等)的层板要事先予以加强。
个别特别重的仪器如抽气机、真空泵、液压机模型等宜放在底层位置。
所以,仪器摆放可考虑两个方案:(1)按目录序号:即计量仪器,通用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和工具等(2)同学科仪器分门别类放。
如化学药品的分门别类为:一般单质和无机盐类的固体,放入专用的试剂柜中有序存放。
无机试剂与有机试剂分柜存放。
液体试剂与固体试剂不得混放,应分柜存放,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做到分层放置,固体试剂在上,液体试剂在下。
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分开存放,危险品专柜存放,双人双锁。
但必须强调的是:要坚持仪器(除玻璃器皿)与药品不能同室存放。
即:物理、生物、地理仪器不能同化学试剂存放一室。
需要说明的是:摆放仪器的橱柜要按学科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
定位标签有二种:一是分类定位标签。
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中小学仪器配备目录中把中小学仪器分成八大类:0—通用仪器;1—测量仪器;2—专用仪器3—模型;4—标本;5—挂图;6—玻璃仪器;7—药品;8—其他实验材料和工具。
其中物理专用仪器又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化学药品分一般无机、一般有机、危险药品等。
入柜的仪器要按上述分类用较显著的标记制作分类定位标签固定在仪器柜上方。
二是柜门定位卡要注明柜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格位号,张贴于柜门上方左或右侧,张贴标签要整齐美观,便于查找。
下表是中学理化生数地和小学科学的部分实验仪器最新5位编号中,最前面的1-3位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因:”00“代表新增视听器材,所有视听相关器材的编号前两位就是“00***”如“液晶投影机”的编号是““00006”;01”是代表“计算机”,所以计算机的编号是“01012;“330”代表“植物模型”、“331”代表“动物模型”、“430”代表“生物浸制标本”、“431”代表“生物干制标本、“510”是“教学挂图”物理:按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光学等顺序放置。
在同一柜内,一般是大件在下,小件在上;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后;重件在下,轻件在上;低档仪器在下,高档仪器在上。
仪器一般都要正放、平放、不要堆放。
仪器间要有一间距,切不可相互叠压、钩搭。
如天平、显微镜、电表、光学仪器、电子仪器等都不能倒放。
塑料件、橡胶件、量具等都要平放,不要架搁,以防日久变形。
易碎、滚动、易擦伤的仪器,如温度计、试管等应放在柔软的布絮上或盒子里,仪器存放时,要保持成套性、完整性。
同类仪器要放在一起,同一仪器的主机、附件、零配件,要存放在一起,以防丢失。
如:天平砝码、各种实验盒的附件,组合教具的零配件等,用后都要及时收回还原,存入箱(盒)内,以防散失。
个别仪器如:气垫导轨、演示斜面小车、波动演示器,标准仪器橱难以放入,需特制部分特殊尺寸的仪器橱,以便排列存放。
为使仪器摆放合理、美观,部分仪器橱内添置一些辅助设施,如阶梯式层架、木框架、集装化的盘子等等。
生物模型、标本有条件的学校要使用双面玻璃柜存入一室,透亮美观、又能防尘,鸟类剥制或仿真标本要革新橱柜,依形定位(似展览橱柜)存放室内,以供学生参观。
人体半身模型等,柜内放不下时,应调整台板高度后入柜正放。
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等要放入原包装盒内存放。
化学药品的具体存放法:1、无机药品橱:①单质类(钾、钠、磷、溴除外)。
②氧化物类。
③盐类:按金属阳离子的不同成分以族数顺序分类。
如钾盐、钠盐、钙盐、镁盐、锌盐、铝盐、铁盐、铜盐等依次摆放。
④碱类:NaOH、KOH,消石灰和氨水,若药品较多,一橱放不下的,分二橱摆放。
2、有机药品橱:固体在上,液体在下,同一类有机物放在同一层,如含苯环的化合物苯、甲苯、乙苯、苯酚、苯胺放在同一层。
3、危险化学药品专柜:(专室):①水泥柜下铺沙,一个放腐蚀性强酸,如浓硫酸、浓盐酸,另一个专柜放白磷,单质溴等。
②可溶性钡化合物、汞盐等剧毒物,要专橱保管。
③金属钾、金属钠可单独放在水泥柜中保管,也可在木橱中单独占一层保管。
(二)、了解仪器设备的保养方法教学仪器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起质的变化,性能变化,甚至报废。
教学仪器的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容易被人忽视,管理者的任务是要依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的保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做好保洁除尘工作。
灰尘是由许多不同性质的微粒组成的,附着在仪器的表面,不但影响整洁美观,而且会破坏仪器的使用性能,甚至发生意外。
例如,机械的运动部位有灰会增加机械磨损,金属表面有灰会粘附水汽而生锈,静电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绝缘性能,光学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透光度,使镜头霉变,等等。
仪器本身要定期擦抹或用机械吸尘除灰,特别精密贵重仪器,如气垫导轨、电子仪表,要经常保持洁净,有的要装入原包装盒内存放,有的要加盖防尘罩,定期除尘保养。
不要用无门的橱柜摆入仪器、模型标本。
②、要根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
例如:金属器具要防止表面油漆或镀层脱钞而生锈,裸露的金属表面要经常涂抹防锈剂,紧固螺丝及机械转动部位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以防生锈结牢,影响使用。
传动式皮带、胶带、弹簧发条使用后要解除形变。
进而消除张力。
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要注意老化的防护(在存放仪表的柜内存设电源插座,不需搬动仪器便能通电保养)。
带内电源的仪器、仪表使用后应取出电池存放。
磁铁存放时要使磁路闭合,以防消磁。
等等。
③、化学试剂的保养要注意: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要防止试剂瓶上的标签脱落或腐蚀,一般采取在标签外面涂一层石蜡保护。
少数购时用塑料袋包装的试剂入库后要改装存放在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受光照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银、碘化钾、过氧化氢等,要用棕色玻璃瓶盛装,并放在低温阴暗处。
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试剂,盛装的玻璃瓶要用石蜡封口,并经常检查封口的严密性。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碳酸钾的溶液必须盛装在带有橡塞的玻璃瓶中,浓硫酸等要盛装在带有玻璃塞的瓶子中,等等。
④、要适当调节仪器保管室内的温、湿度,使其保持正常。
超常的温、湿度是导致仪器锈蚀、霉变和老化的主要原因。
要做好仪器室的通风排气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除湿机。
平时要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湿度(如高温季节或雨季,室外温度或湿度高于室内时,要关好门窗;反之,室外温度或湿度低于室内时,要打开门窗,进行调节),存放精密仪器及电子仪表的橱柜内要放置干燥剂,(如氯化钙、硅胶等)并要定期理换或除湿。
⑤、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应随时保养,例如,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有关部件复位后才能归位,等等。
⑥、保养工作要形成制度,每次保养要作好记录。
⑦、要经常检查仪器的附件、零配件是否完整。
组合教具如中小学的力学、电学等实验盒用后必须检查部件是否齐全,然后装盒保管,以防失散。
有的仪器要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确保性能良好。
⑧、对于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要建立技术档案,收集整理在验收、保管、使用、修理等工作中有关技术资料,建立卡片,一机一卡,记载仪器的技术指标、性能、保养等,反映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
(三)注意实验室的安全防护①安验室要配齐安全用品,一切实验一定要在准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准备实验时要准备防护及保险措施,实验装置要牢固,安放稳妥;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查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
实验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伤害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
②确保用电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验室要设总配电盘。
装设漏电保护器,离开实验室时要将总电源断开。
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验用电,尽量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
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电线截面积和保险丝的选用,要符合安全供电标准,供电线要定期检修和更换。
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电压与用电器的标值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