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原卷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原卷版)

题型0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1.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李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A.步骤①B.步骤②C.步骤③D.步骤④4.(2019·德州)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5.(2019·泰安)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

列实验设计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镁金属活

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

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

中物质溶解性大

D.探究温度对分子

运动快慢的影响6.(2019·张家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7.【2019年河南省】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 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9.“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可观察到(填火焰的名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图B中(填“左”或“右”)边试管发烫。

(3)从图C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D中打开可乐的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10.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湿棉花的作用是。

(2)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

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

(3)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11.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实验研究中都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将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一半烘干放入盛有CO2的集气

瓶中,如图A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其中干燥的纸花要探究的问题是。

(2)探究燃烧的条件:图B所示实验实现了对多个影响条件的控制,其中水中白磷要研究的变量是。

(3)已知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就越快。课外小组的同学想用图C 所示装置探究Zn、Fe的活动性强弱。你觉得他们在研究中需要控制的影响变量有

2020年浙江化学中考复习之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类型1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浙江真题精选 1. (2016绍兴)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 溶液滴入CuSO 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第1题图 【查阅资料】 ①NaOH 与CuSO 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 4(OH)6SO 4(碱式硫酸铜)。 ①Cu(OH)2在80 ①会分解生成CuO 。 ①Cu 4(OH)6SO 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①。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 4(OH)6SO 4。 【获取事实与论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 ①,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 ①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 正确。 2. (2018杭州)碱式碳酸锌[Zn x (OH)y (CO 3)z ]是制备功能材料ZnO 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 x (OH)y (CO 3)z ――→焙烧 ZnO +CO 2↑+H 2O(x 、y 、z 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第2题图1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①(选填“200”“300”或“400”)。 乙 第2题图2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 g碱式碳酸锌样品(不含杂质),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 增重5.4 g,装置B增重8.8 g。则x①y①z的最简整数比为。 备考演练 3. 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乐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复习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2.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 寻找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过去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曾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并且有一定的基础。 [提问]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讲解]当实验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的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实验研究中。 [复习提问]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地方很多,在我们的课本上有哪些实验运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学生活动] [归纳]如:CO2与H2O的反应,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实验。 [提问]在以上三个实验中哪些是控制为不变的相同因素,分别研究了哪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活动] [提问]通过复习知识,是否发现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题型0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1.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酚酞试液在蒸馏水中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酚酞试液放在空气不变红,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罩在一起,酚酞试液会变红,是因为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说法不正确。 3.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李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A.步骤①B.步骤②C.步骤③D.步骤④ 【答案】C 【解析】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 4.(2019·德州)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解析】A、①白磷在空气中,②白磷在水中,则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故A正确;B、热水通过铜把温度传给了白磷,则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B正确;C、烧杯中的热水不但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D、相同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则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故D正确。故选C。 5.(2019·泰安)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江苏省2020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四_定量探究_有答案

类型四定量探究 1.为了探究碳酸钠和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 究。 【提出问题】所得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溶质是NaOH、Ca(OH)2 猜想Ⅱ:溶质是NaOH、Na2CO3 猜想Ⅲ: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你做出猜想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反思】操作②中通入气体物质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 【定量研究】称取20 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是碳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试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1题图 2.(2015盐城)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强碱。 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 (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__________,则________(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Cl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当pH________7(填“>”、“<”或“=”),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定量分析】 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 g,放入烧瓶内; ③打开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 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读数为55.0 mL。(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1.6 g·L-1) 第2题图 (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反思】有同学提出,上述三种猜想并不全面。请再提出一种合理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2020中考化学复习试题:专题六_第14、15题实验探究题_含答案

专题六第14、15题实验探究题(必考) 专题解读 安徽中考第14题常以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为载体,侧重实验报告的阅读、完成、给予信息的运用与挖掘。只要能掌握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反应中的现象,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此类试题就可以解决。 安徽中考第15题常以教材中某一个重要知识点为载体,侧重于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化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此类试题注重基础探究且综合性较强,附加题更是在基础探究上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进一步考查。 控制变量法:对于受多个因素制约的问题,把其他变量统一,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影响的方法。如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金属活动性、酸溶液的浓度、温度、金属颗粒大小等,因此若要研究金属活动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控制温度、酸溶液的浓度、金属颗粒大小等因素相同,然后选用不同的金属来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法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分析,探究一个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进而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如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石蕊溶液变红,可在已知盐酸中含有H2O、H+、Cl-的前提下,向不同溶液中(含有H2O、H+、Cl-)滴加石蕊溶液,通过对比排除H2O和Cl-,从而证明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分类猜押训练 类型一教材实验拓展研究 (2011、2010、2008.14;2016、2009.15) 一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拓展 1. (2016蚌埠九中一模)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第1题图 (1)实验前用10%的H2SO4溶液清洗铁钉至有气泡产生。用H2SO4溶液清洗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40 mL,导管截面积约为1 cm2,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8.2 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对其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pH不同;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 请你再提出一种假设,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进行实验】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取体积、浓度相同Na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______。【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专题十五 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十五控制变量法的探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有关控制变量探究的一般流程,了解控制变量探究题型及特点。 2.学会根据题目的探究要求,运用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语言表达等能力进行合理探究推理。 3.通过控制变量法在基于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探究思维、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特点 初中化学试题加大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凸显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探究题层出不穷,显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这一亮点。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实际应用的一种途径,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交流表达和实验评价等过程都有体现,特别是在表格、数据、曲线、现象、装置等新情境中有着创造性的设计,无论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都能较好地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方法指引 1.控制变量法:如果有多个因素(即变量)对实验的结果存在影响,为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往往控制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某单一变量,并通过对比实验来明确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情况。 2.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解题思路 四、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 典型例题Ⅰ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 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 溶液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 的用量/g 收集氧气 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① 5 1 20 0.1 4 16.75 ②15 1 20 0.1 4 6.04 ③30 5 35 — 2 49.21 ④30 5 55 — 2 10.76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25 25 70 70 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 出现铁锈所需时间 1 天 未见锈蚀 5 分钟 1 天 未见锈蚀 1 分钟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 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 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利用“控制变量法”的解题策略】 【解析】正确对比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是确定研究变量和得出实验结论的关键。实验①和②中只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其他因素没有变化。实验③和④只是改变了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只影响化学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因此在一定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水,只是产生氧气的速率减慢,但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答案】(1)反应物浓度(或浓度)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不变 变式训练 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有关实验现象与结论、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有关实验现象与结论、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热的氧化铜去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B.用滴加硫酸铜溶液的方法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C.用稀盐酸去除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D.采用相互刻划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2.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为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4.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5.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6.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7.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8.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0.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12.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检验碳酸盐 D.探究甲烷的组成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1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区分硬水和软水 B.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3 实验方案设计及其评价-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3 实验方案设计及其评价 1.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 B.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C.用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酚酞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答案】D 【解析】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熟石灰与氯化钾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根据溶解性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的酸碱度,进而体现酸 碱性。由于石灰水是碱性的,而食盐水是中性的,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酚酞在氯化钠溶液和盐酸中均为无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2.对下列实验(如图)的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实验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B.实验通过塑料瓶变瘪可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C.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实验通过对比可得出铁生锈的所有条件

【答案】B 【解析】A、过程中,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B中酚酞试液不变色,是因为空气中的文字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C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合理; B、实验通过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 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也可能是二者共同导致的,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C、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 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合理; D、①中铁钉和水、氧气同时接触,能够生锈,②中铁钉和氧气隔绝,不能生锈,③中铁 钉和水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参加,该选项说法合理。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除去CO中的CO2,并收集CO C.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D.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答案】B 【解析】A、图中装置,铜粉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但一氧化碳 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气体也不能使用烧杯,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 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 色溶液,但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4.实验室用浓度较大的盐酸与石灰石制取CO2,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例1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解析A实验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通过该实验进行比较;B实验中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用量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对比实验能在达到目的;C实验中存在多个变量,无法通过该实验进行比较;D实验中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扩散的速率起快,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 答案 C 例2 进行下列对比试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 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析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的着火点低,红磷的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需要控制变量;铁生锈可能与是否和氧气或水接触有关,可分别设计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钉只与氧气接触,铁钉只与水接触的实验,需要控制变量;盐酸不能与氯化钾反应,盐酸与碳酸钾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需控制变量;D此实验中,金属片的长度、厚薄、稀硫酸的浓度和用量均相同时,才能比较镁、锌的金属的活动性,需要控制变量。 答案 C 实验编号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 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 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 究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 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 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 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

2020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题 类型一物质组成的探究 1. [2019·眉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取用NaOH溶液时,发现瓶口有白色粉末状物质,该小组质疑该NaOH 溶液可能已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没有变质Ⅱ. 部分变质Ⅲ. 完全变质溶液中溶质NaOH NaOH、Na2CO3Na2CO3 探究过程 (1)取一定量的该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Ⅰ不成立。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重新取一定量的该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是,则说明猜想Ⅱ成立。若将CaCl2溶液换为Ca(OH)2溶液是否可行,判断并简述理由: 。 结论与反思 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故应注意密闭保存。 2. 老师从实验室带来了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3-6-6),其中3、7号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4、5号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已知,3、4、5、7号溶液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石灰水、CaCl2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下述实验: 图3-6-6 (1)分别取3、4、5、7号溶液于4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发现3、4、5号溶液变红,说明这三种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溶液为(写出试剂瓶编号及相应的溶液名称)。 (2)分别取4号、5号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2号溶液,发现均有气泡产生,小组同学利用上述试剂,经过下述实验最终确定了两溶液的成分。 操作步骤及现象结论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5号溶液是变质的NaOH 溶液

(3)资料:Ca(OH)2+NaHCO 3CaCO 3↓+NaOH+H 2O ;NaOH+NaHCO 3Na 2CO 3+H 2O 。 取3号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6号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 NaOH ;Na 2CO 3; (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 3. [2019·遂宁]草酸(H 2C 2O 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170 ℃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 分解产物,做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CO 、CO 2;猜想②:CO 、H 2O ;猜想③:CO 2、H 2O 、H 2;猜想④:CO 、CO 2、H 2O 。 经小组同学分析得出上述猜想 一定是错误的。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进行实验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6-4所示的实验过程(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图3-6-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 依次通过各装置 A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错误 F 中无水硫酸铜 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④正确 问题解答 (1)装置C 的作用是 (2)写出装置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 为防止污染环境,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4. 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图3-6-5中的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图3-6-5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己→ →丙。 (2)乙装置的作用是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5 定量实验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题型05 定量实验探究 1.【2019年葫芦岛市】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 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故选B。2.【2019年哈尔滨市】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C.甲烷在空气里燃烧 D.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答案】B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 【解析】(1)A、C实验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B实验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实验通过定量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B分为一类,依据是: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 3.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 (1)a管和b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 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_______7(填“>”、“<” 或“=”)。 【答案】(1)2:1(2)氧气(或O2)> 【解析】(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a试管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水中加入了酚酞,实验过程中b试管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pH>7。 4.【2019·浙江省衢州市】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 Fe(NO3)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9讲-控制变量法(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系列丛书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第九讲控制变量法 【题型特点】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实验往往同时有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主要探究方式。 【主要考查内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3.酸(及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必备知识梳理】 1.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设计方案一周以后的实验结论

2. (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现象 把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并放入用棉花包裹的氯化钙干燥 剂,用橡皮塞密封试管口。 铁钉表面无变化 铁钉生锈不只是与氧气有关系. 把洁净的铁钉全部浸在盛有煮过蒸馏水的试管中,将植物油滴在水面上密封。 铁钉表面无变化 铁钉生锈不只是与水有 关系 把洁净的铁钉一半浸入试管中的蒸馏水里,将试管敞口放置 铁钉表面有铁锈生成 铁生锈是铁 与水和氧气 共同作用的 结果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与氧气接触。 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 3.酸和碱的组成 定义通式物质 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 合物酸H+ +酸根离子H2SO4、 HCl、 HNO3 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 化合物碱OH-+金属离子NaOH KOH、 Ca(OH)2 【典型例题】 例1:(2017∙河北省)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探究题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 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 是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锌粒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___________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答案】置换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CaCO3↓+ H2O 防止气体不纯,发

2020年安徽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 实验探究题

① ① ( ( 实验探究题 考向 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猜想( 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进行猜想: 内因: 反应物种类(即反应物的性质); 反应物的浓度(溶液通常指溶质的质量分数、固体通常指纯度); 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通常指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 外因:温度、催化剂[通常指是否使用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质量、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即催 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以考虑气体压强 例 1 同学们在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各组实验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一样,于是展开了探 究。所用盐酸浓度分别为 10%、20%,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分别为 20 ① 、30 ① , 每次实验盐酸的用量为 100 mL ,大理石用量为 10.0 g 。 【提出问题】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盐酸浓度有关;b.可能与 有关;c.可能与大理石规格有关。 方法指导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去分析,题中内因有:盐酸浓度、大理石规格细颗粒与粗颗粒),外因有:实验温 度。 考向 2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10 年 4 考:2019.15,2015.15,2014.14,2011.15) 通常为:A +B→C +D↓(或气体或水)充分反应后物质的成分猜想: 第一步: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明确研究物质的状态,如果是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则难溶物和气体不需要考虑; 第三步: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反应后物质成分中一定有生成物,可能有未完 全反应的反应物。因此一般猜想有三种:①只有 C(恰好完全反应);①A 和 C(A 过量);①B 和 C(B 过量) 例 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 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进行探究。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①.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 - 1 - / 13

2020 年中考化学 《基础实验与实验探究》综合试题(解析版)(word版有答案)

2020 年中考化学《基础实验与实验探究》综合试题(解析版) 基础实验部分 1.(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__液体飞溅__;当观察到__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____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__白烟__,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瓶塞弹出__;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没有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2018·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锥形瓶__;该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__。 (2)乙是探究影响铁锈蚀快慢因素的实验,为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试管 ①中的物质X和试管②中的物质Y分别是__氧气和氯化钠溶液__。 (3)丙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过滤时,最好先将上层液体倒入过滤器,然后再倒入混有沉淀的液体,以免__沉淀先进入过滤器堵塞滤纸__,使过滤速度过慢。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得到的精盐质量会__偏大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2019·唐山古冶区一模)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是丽丽同学设计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__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__时,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H2SO4===Na2SO4+2H2O__。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使反应更充分__。 (2)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检验混在O2中的CO2并将其除去,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石灰水和NaOH溶液__,B中没有与A使用相同的试剂,是因为__Ca(OH)2微溶于水,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很小,不易除去(或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__。 4.(2019·石家庄质检)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乙丙 (1)甲是硫燃烧的实验。硫在瓶内、外燃烧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氧气的浓度__有关;瓶中水的作用是__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__。 (2)乙是用鲜花自制指示剂的实验。操作Ⅱ的名称是__过滤__;能够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自制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是__指示剂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合理即可)__。 (3)丙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X与Y分别是__CO2和干燥的含石蕊的滤纸__。 5.(2019·唐山丰南区二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实验1实验2 实验3 (1)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__。为确保实验成功,操作时需注意的问题是__沿蜡烛对面一侧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合理即可)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探究反应物的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 (3)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HCl===NaCl+H2O__,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明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明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紫色石蕊溶液(或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溶液等)__。 6.(2019·唐山丰南区一模)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乙丙 (1)甲实验的目的是__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__。 (2)乙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氧气__,检验负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打开b端活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 1.实验活动课,老师为大家演示兴趣实验,振荡留有小孔的盒子,将里面的黑色粉末均匀地酒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灿烂烟花,老师揭秘黑色粉末是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为此兴趣小组展开了对该脱氧剂成分及原理的探究。 实验活动一:探究脱氧剂中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黑色粉末含有铁粉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实验所用脱氧剂中还含有氯化钠。 实验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氯化钠的作用。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控制变量法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______右侧导管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表达交流】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延长食品保质期,其中碳粉具有______性,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实验活动三: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老师提供的完全变质的同种脱氧剂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反思评价】脱氧剂包装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______(请写出一条)。 2.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______(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①①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

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含解析)

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市场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造成的,下列实验中无意义的是()。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3.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滴瓶上的滴管用后马上洗涤干净后插回原瓶 B.检查简易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双手紧捂试管 C.用漏斗过滤液体时,液面稍高于滤纸边缘 D.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4.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第1页共20页

C.气体验满 D.液体过滤 5.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质量 D.稀释浓硫酸 6.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D.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 7.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 B.1ml~2ml C.3ml~4ml D.5ml~6ml 8.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 B.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玻璃器皿中称量 C.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9.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从海水中获得少量饮用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B.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直接过滤的方法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稀盐酸 D.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肥皂水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2页共20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