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路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146.25 KB
- 文档页数:2
周莉雅,邱美琴,蔡晓燕,等.江苏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4):239-24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4.035江苏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周莉雅1,邱美琴1,蔡晓燕1,徐雪高2,郑微微2,陆建珍2(1.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粮食产业发展事关国运民生。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其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21世纪以来,在党的政策领导下,江苏省粮食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为: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粮食产能中心向北移动、粮食消费总量先增后减等。
但同时也面临资源要素约束趋强、种粮收益难提高、加工企业大而不强、仓储物流建设滞后、节粮减损空间较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因此,为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应从压实政治责任、严格耕地保护、加强科技支撑、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粮食安全治理等6个方面发力,确保江苏省粮食“产得出、流得畅、供得上”,城乡居民“买得起、买得到、买得好”,高质量保障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供需;产业发展;江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04-0239-06收稿日期:2022-03-09作者简介:周莉雅(1977—),女,吉林松原人,硕士,正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研究。
E-mail:156051019@qq.com。
通信作者:徐雪高,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产业组织与制度研究。
E-mail:xuxuegaoxxg@163.com。
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7期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泰兴市曲霞镇党委、政府坚持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确立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路,努力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
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本情况截至2015年底,曲霞镇已累计流转承包土地1206.67hm 2,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1.5%,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75个。
1.1产业发展在已流转的1206.67hm 2土地中,稻麦两熟1053.33hm 2,占比87.29%;苗木73.33hm 2,占比6.08%;蔬菜57.33hm 2,占比4.75%;水产18.13hm 2,占比1.5%,其他占比0.38%。
在粮食生产中,单体流转面积规模为6.67~133.33hm 2。
统计数据表明,从事稻麦两熟种植已成为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趋势。
1.2主体建设全镇以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为抓手,制订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粮食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并以规划为指导,通过招引能人、组织村组干部、培育种植大户等形式,培育家庭农场46个、种植企业2个、为农配套服务专业合作社27个,有序推进规模化种植,家庭农场已成为规模化经营的主力军,并且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合作社+农场”的主体管理格局[1-2]。
1.3基础设施从2012年起,先后实施了重点县小型水利设施改造项目1个、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2个、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2个,一批生产道路、泵站、水渠、涵闸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及时改造,有力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综合保障能力,夯实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1.4物质装备结合省市出台的农机补贴政策,新增了一批农业生机械装备。
2年内,新增58.84kW 以上拖拉机17台套、乘座式插秧机8台、喷杆式植保机4台、粮食烘干机6台、育秧机5台、开沟机6台、收割机5台。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4•【字号】连政办发〔2017〕72号•【施行日期】2017.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连政办发〔2017〕7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农业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一、总体思路、目标及路径(一)总体思路。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总体要求,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更加协调、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一促两保”,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17年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2%左右;保质量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路径。
重点是“五个推进”,即推进粮食产业提升,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在提升产业水平和层次上下功夫,增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向高端化发展;推进特色产业扩面,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瓜果、特粮特经等,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提高综合效益,向规模化发展;推进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稳猪禽、扩牛羊、强特色,优化海洋捕捞空间布局,控捕捞、还近岸、精养殖,开拓外海,发展远洋;推进多元复合经营,推广农牧结合、稻田综合种养、农田立体种植、林下经济、粮经间套作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产业界限,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业,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2•【字号】苏政办发[2009]66号•【施行日期】2009.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09〕6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现就进一步加强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一)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是挖掘单产潜力、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有效途径。
我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要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目前,我省地区之间粮食单产水平不平衡性较大,水稻等作物单产与历史最高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小面积高产典型屡创新高,但大面积单产提高不快,年度之间也存在较大波动,进一步挖掘品种、技术的增产潜力仍然很大。
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可以有效缩小单产水平的地区差异、年度差异、田块差异,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水平。
(二)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要。
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以万亩连片为基本建设单元,以专业化服务为抓手,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支撑,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有利于转变粮食生产组织形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三)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是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粮食生产规模大、涉及农户多,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
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有利于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和对策分析赵淑敏【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中传统的家庭土地分散经营模式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水平亟待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阐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我国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性,以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果菜》【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4页(P50-52,61)【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经营模式;现代农业【作者】赵淑敏【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3.3土地是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而土地经营方式和经营规模直接制约土地经营效益。
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土地经营模式,将土地集中管理与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频发,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方式规模小,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
因此,创新土地经营模式,促进土地管理的标准化、规模化、制度化,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通常来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在一定的生活环境、社会形势、技术发展等的宏观形式下,对土地、生产力、装置设备、技术等所有生产要素的最优设置,包括在开始生产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及每个环节的合理安排及使用[3]。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与对策分析作者:孙梦忆来源:《商场现代化》2023年第21期摘要:镇平县是河南省的典型农业县,各种“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矛盾的必要措施和重要选择。
本文选择镇平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县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从政策宣导、因地制宜、科技强农、投入保障等方面提出合理对策建议,可为全国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探究乡村振兴道路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乡村振兴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曾多年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被称为全国“粮仓”,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水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约束下,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问题、分散农户经营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问题等各种“三农”问题尤其突出。
镇平县位于豫西南,地处南阳盆地西北缘,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山丘平各占三分之一,曾为全国贫困县,是河南省的典型农业县。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矛盾的必要措施和重要选择,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共中央1987年首次明确提出的,随后中共中央相关文件多次要求不同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
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粮食安全的保障供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农村的增效创收等,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结合我国实际农业发展情况,有序稳妥推进。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VuOurae Z/ejiaxgeosis,2021,33(1):161-169 ht m://Tww.zj/yxb.c/李海涛,傅琳琳,黄祖辉,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J]•浙江农业学报,2021,33(1):161-169.DOI:10.3969/j.iss/.1004-1504.0001.01.19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李海涛1,傅琳琳2,*,黄祖辉3,朋文欢>(1.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3.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4.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梳理相关政策的变迁历程,并以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复合型适度规模经营3种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与创新。
针对小农规模经营仍占主导、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权能,夯实适度规模经营基础;探索多样化社会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规模效益;健全法规政策,强化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培育新型主体,提高规模经营主体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变迁;小农户中图分类号:SA;F3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24(2021)01内161内9Various forms o2moderate-scak macageme'o2agricelture and developme'prospects,!,HUANG ZuhuW,PENG We/hua/4LI HSmo1,FU LW1W2(1.College cf Marxism,Hangzhou Vocatioxal&Technical College,Hangzhox310018,China;2.InsPPv of RuralDwelogmeni,ZCejiang Academy cf A 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x310021,China;3.China Acciemy pg Rural De-velopmeni,ZheVcog UnVersiry,Hangzhox310058,China;4.Busines s S c/oo-,Ningbo UnVersPy,Ningbo315211, Chcna)AbstracS:It has become a co/se/sus at the theore/cal a/d policy level that moderate-scale ma/ageme/t is a/impor-ta/t way to improve ag/culturai be/efits a/d e/ha/ce farmeiD income.I/the prese/t assay,the evelutio/of releva/t poaicieswaseeeiewed,and theeetypesoQpeacticeand innoeation in this iead,nameaythemodeeate-scaaemanage-me/t of la/d,services,a/d multiAu/cTo/alim,were a/alyzed by taki/g Zhejia/g Provi/ce as a/example.I/light of problems like the domi/a/cc of small-scale operado/,u/derdeveloped sociaUzado/services,a/d i/adequate be/efits oemodNeat-scaa managNmNnt,co e spondingsuggNstionswNeNputeoewaed,incaudingstengthNningaand eightsto consoaidatetheeoundation oemodeeate-scaaemanagement,eipaoeingdieeesieied sociaaieation seeeicestoimpeoeetheie scaaemeeits,peeeectingaaws,eeguaationsand poaiciestobe t eesaeeguaed modeeate-scaaemanagement,and cuatiea-tingnewentitiestoimpeoeethequaaityoeentitiesoescaaemanagement.Key words:moderate-scale ma/ageme/t of agriculture;policy evolutio/;small-scale farmi/g householUs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髙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探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地的规模经营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农地的规模和经营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路径选择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1.保障粮食安全: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鼓励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农地浪费,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土地的多产多收,提高农田效益。
3.促进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保障。
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规模化经营,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
1.科学评估农地资源:选择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首先要从资源评估入手,科学评估农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水源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确定农地的生产潜力和适宜的经营规模。
2.确定种植和养殖模式:根据农地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模式。
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进行多品种、多元化种植。
3.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引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科学施肥、灌溉、植保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4.推进农业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要求规模化经营,还需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性及实现路径*◎刘 倩 摘 要:我国耕地细碎分散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几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土地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但是,如果规模过大会带来农业效率的损失和农地资源的浪费,只有把握了农业规模经营“度”的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然性;实现路径农业生产要素具有不同于工业生产要素的特有自然属性,如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存在着面积有限性、位置不可移性和地质差异性等特性。
由于缺乏弹性,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只有将相邻或相近的土地合并起来,如此方能节约机械和人力等要素在空间上频繁流动所带来的高昂成本。
因此,采取规模化经营模式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在不同的乡村地区其最佳生产规模也各异,因而在受到农业资源禀赋约束前提下采取适度规模经营更为适宜,但应该注意的是“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其大小主要依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状况。
一、小农户生产的弊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施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传统小农户生产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农民增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
但是,尽管目前小农户生产模式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显现了一些弊端:(一)生产不稳定。
由于受到土地经营规模的限制,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兼业的现象,对于他们而言经营土地只是一种社会保障功能,由于劳动力短缺出现了粗放经营、产量低下等问题。
同时,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已出现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此外很多农民的土地是由亲戚和邻居等代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保留了播种和收割两个过程,基本上忽视了田间管理环节,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一些农村留守人员只选择生产条件好、离家近的田地耕种,土地撂荒现象随之产生。
(二)比较效益低。
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然而因为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补贴显得杯水车薪,如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等价格成倍上涨,致使农民所获取的收益被逐渐抵消,无法充分激发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6•【字号】苏政办发〔2021〕65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6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6日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仓廪实、天下安。
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粮食流通涵盖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物资储备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重大风险的物质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
为全面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立足江苏粮食安全处于巩固期,粮食产业处于跃升期,物资储备处于提升期的阶段实际,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1—2035)》《“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健全完善物资储备体系,持续深化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析及提升路径高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04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结构-功能-效应”理论框架,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提升路径。
以江苏省为案例,从条件、手段、目标等方面分析了1978年以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着重观察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与全国水平相比,江苏省率先进入农业现代化后半程阶段,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农业要素投入过高及农产品竞争力不足、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滞后于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
单一化的就业、收入及产业结构、功能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因此,文章提出建立复合型生产经营结构、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彻底转移劳动力、加大制度创新等路径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结构;功能;江苏省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805(2021)01-0054-08收稿日期:2021-0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规模经营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机制研究”(41501188);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农村经济学”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高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农村经济。
第19卷第1期19(1):54~612021年2月February 2021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放到了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
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追求是一致的。
为顺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业、农村[1]。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国际竞争激烈、全球气候变化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乡村产生不利影响,农业吸引力降低、农民增收乏力、农村空心化等现象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共3篇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及路径选择1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所需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在面对这样的现实之下,政策制定者和农业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发展农地规模经营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一、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规模经营农业能够带来技术、管理和投资的规模优势,农业生产效益有望得到提升。
在较大规模的生产中,农业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规模经营的合理设计与合理组合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改善农业生产效益。
(二)降低成本规模经营可以优化农业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降低固定成本,规避形成较大的固定成本压力,更好地开展规模经营的生产活动。
(三)提高品质和保证食品安全大规模经营农业使工作效率、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提升,是消费者相应需求的重要保障。
规模经营能够实行有效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方面可通过税收、金融、土地政策等措施来推动农业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优质农业。
(二)市场规模的壮大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的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及时进行调整,打造具有良好品质和品牌效应的农产品和食品。
(三)农业企业的自身改革加强领导力、人才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规范内部管理,合理调配资源,降低成本,以稳步发展的态度去实现规模经营。
(四)形成科学的规模经营模式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往往需要不同的规模经营模式,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与实施科学的规模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