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作品《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经典之作,它讲述了一个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对人生、坚持和梦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音乐家,他热爱音乐,追求真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他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甚至被误解和排斥。
但约翰·克利斯朵夫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和梦想,他始终坚信音乐的力量,用自己的作品感动了无数人。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音乐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为之倾倒,也可以让人为之奋斗。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这让我感叹音乐的伟大,也让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认识到了坚持的重要性。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认可。
这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此外,这部小说还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学习和改变。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这让我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也让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珍惜每一个时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3篇)《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篇一终于利用暑假的时间,第二次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不过上次读的是傅雷先生翻译的,这次是湖南文艺出版社,许渊冲译的。
这次读时没有了上次的激情,也许更理智了,掩卷之后人物栩栩如生,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消沉的我注了一剂兴奋剂。
人生就应该像约翰克里斯托夫一样奋斗终身。
但这次也许正如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说的那样: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来读。
而我原来当故事读,今天当教育名著来读。
读了两遍也许没有发言权,但里面的正反教育实例让我一个二十多年从事教育的人不得不思考啊!这确实是一部教育名著。
尤其约翰克里斯托夫的爷爷约翰米歇尔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
爷爷发现并且充分赏识,还想办法扶持的做法让我们现在的家长汗颜。
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舅舅高弗烈特这一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
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
当生活的重担把约翰克里斯托夫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消沉时,他舅舅带给了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并且告诉他英雄也只是做了他能做的事,平常人却连他能做的事都没有做使小约翰尽我所能走向了成功。
但也有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教育:小约翰的父亲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弹错音节。
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托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的这种做法几乎压抑了天才的成长。
还有乔治母亲一阵子过分的)(温柔体贴,接着一阵子冷淡和厌倦;有时母爱要求太高,令人不安,使乔治不胜其烦;有时又觉得儿子累人于是让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不符合规律的教育等等也值得深思啊!面对现在崇尚的和鞭挞各种教育几乎可以都在这里找到。
《约翰·克里斯多夫》:痛苦与挣扎中的生命赞歌《约翰·克里斯多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德国音乐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克拉夫特的一生。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文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人生经历,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在痛苦与挣扎中的成长,也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既是一个天才音乐家,又是一个深受命运折磨的人。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我深感他的孤独与无奈。
他在音乐创作中寻找慰藉,但又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困境。
他的爱情经历更是让人心痛,他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却最终换来的是背叛与伤害。
然而,约翰·克里斯多夫并没有被命运击倒。
他坚韧地面对生活的苦难,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与力量,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见证。
他的人生经历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与热爱,就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曼·罗兰通过描绘约翰·克里斯多夫的音乐创作过程,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音乐成为了约翰·克里斯多夫表达情感、追求自由的方式,也成为了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音乐让他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他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深刻。
通过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人生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但正是这些痛苦与挣扎,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热爱与执着,用音乐、艺术或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代表作,通过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展现了一个人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与命运抗争的过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主人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小说中,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音乐天才,他从小就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然而,在他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却充满了种种困难和挫折。
他历经磨难,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却总是在现实生活中碰壁。
他在爱情、家庭和友谊中遭受挫折,甚至一度陷入绝望。
然而,正是这些挫折和痛苦,锻炼了他的意志,成就了他的艺术。
小说中,作者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命运,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时,始终坚守艺术的原则,把音乐当作自己的生命。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人深感敬佩。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真、善、美。
此外,小说中的角色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性格鲜明,他既有天赋,又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其他角色如奥里维、葛特露德等,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为小说增色不少。
读完《约翰·克利斯朵夫》,我深刻体会到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一部著名小说,它以反映平民音乐家成长历程的史诗而闻名于世。
这部小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遗嘱”,
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在小说中,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通过他的故事,罗曼·罗兰揭
示了人类内心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社会对于艺术家的不公和歧视,人们对于自由和个性的追求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的音乐元素。
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创作,探讨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内心的一种表达和释放,它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艺术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矛盾,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1915年,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年份。
而对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来说,却是非常的一年。
这一年他的长篇著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登上了诺贝尔奖的宝座。
一个世纪过去,一个懵懂的少年怀着对先哲的仰慕,毅然翻开了那本长篇著作。
殊不知,等待着他的是一个个漫长的夜晚与星空。
没错,一个寒假和一个学期,我照旧没有读完这本书。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部,一共800多页,看似页数不算太多,可是字密密麻麻。
情节算是比较平缓,时常有着关于政治、哲学的论述,对于如今的`我来说,实是有些“超纲”,到了后期,每天在学校能看上三四页就已经很不易。
其中穿插看了不少的国内作品。
当老师布置我们读后感时,我的选择有许多。
踌躇再三,我还是选择了这本《约翰·克利斯朵夫》。
说来古怪,每当想写这部书的读后感,我就脑袋空空,甚至不如一个两分钟的微电影。
莫非说,这部作品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亦或是我的层次不够?最终,在一趟异国的车上,我究竟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之所以它给我的“读后感”不如其他国内著作来的多,甚至不如一个短短的治愈系影片;是由于,它给我的,不仅仅是思想的转变,更是灵魂的触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克里斯朵夫。
它放荡不羁,它特立独行,它良善天真,它坚决不移。
它虽才华横溢却被世人抛弃,而它能照旧坦然前行,从不止步。
谁能否认,他不曾幻想过这样的人生?而当一个笔下“真实”的克里斯朵夫呈现在我眼前时,可想而知,我灵魂中最为热血,最为真诚的一部分,被唤醒了。
我虽不如他那般天才,可也不甘于芸芸众生中消逝人生。
我也想和他那样,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战胜命运之轮。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青壮年时的克里斯朵夫,那样的他,是很多男生向往成为的人。
然而,老年时的克里斯朵夫却不再如此,也理应不再如此。
文章中有着数不清的转折点与铺垫,使克里斯朵夫的性格渐渐的转变。
他变了,变的不再那么刚毅不屈,不仅仅与以前的种种敌人和解,还反过来教育如当年自己一般的青年。
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大全8篇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大全8篇《约翰克里斯朵夫》描写了仆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抵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胜利、最终达到精神安静的崇高境界。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大全,盼望能帮到各位。
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大全篇1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给我带来一个很大的人生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部命运交响曲。
查找生命意义的旅途,必定要面对很多的苦难,也必定要承受命运之重。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可以说是天才的一生,与苦难作斗争的一生。
少年时的克利斯朵夫必需担当起照看家庭的重担,他做过公爵府上的钢琴师,做过音乐家教,过早担当生计的责任给小克利斯朵夫身心带来了深深的损害。
青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了一些“反传统”的作品,立即遭到了几乎全部人的攻击。
老年时刻骨铭心的恋人格拉齐亚去世更是让他难过欲绝。
仆人公命运的底色是苦难,但罗曼·罗兰更倾向于表现克利斯朵夫担当苦难的力气,苦难是他人生的障碍,也是他超越自我的基石。
他的一生苦难重重,然而正如文中屡屡提到的莱茵河河水一样,流水愈急,波浪愈大;苦难愈多,抵抗越大。
他生命中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对死亡的抵抗、对自我堕落的抵抗以及对不公社会的抵抗。
死亡自他诞生以来就始终困扰他的成长,年幼的克利斯朵夫目睹了祖父之死而生病,病好后始终思索死亡和生命的关系,他知道自己被掌握在一个破坏之神的股掌并任其宰割。
然而,他并非束手待毙,相反还怒火填膺,抵抗意识由此在小克利斯朵夫心中扎根。
然而克里斯多夫也有过放弃生命与抵抗的念头。
随着奥里维不幸之死,克利斯朵夫难过欲绝,不愿连续生活,此时他在死神的对抗中无力而又无奈。
自我堕落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黑暗之处,但人生于世必需抵抗自己的自我堕落,大自然的广袤漂亮与刻在骨子里的生命意识让他坚持了下来。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风格而著称。
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展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小说讲述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他是一个在中世纪的欧洲生活的人。
他在年轻时就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他渴望探索世界,渴望追求真理和美好。
然而,他在追求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终,他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过程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罗曼·罗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人的形象。
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真理和美好。
只有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过程中,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然而,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追求真理和美好。
只有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决定放下功名利禄,用心去追求真理和美好,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此外,通过读这部小说,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直到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通过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我决定放下功名利禄,用心去追求真理和美好,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注:总共4篇、每篇字数800+,精彩在最后。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一《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小说,它以扣人心弦的叙事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刻画了一位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和跌宕起伏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是对艺术家生涯的深刻描绘,更是一部反映个体如何与社会、时代冲突并最终寻求和谐的精神史诗。
阅读这部作品,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中,伴随着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步伐,我的内心历经了风雨。
他是那样一位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音乐家,他的热情、理想、挣扎和追求,都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自己的道路,也无形中照亮了读者前行的路。
书中详尽地描绘了克利斯朵夫的艺术追求与生命态度,他的音乐和内心世界交相辉映。
罗兰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克利斯朵夫奋斗不息的人生格局,从内心对抗社会的压迫,到挖掘自我内在的独立和自由。
他不断地在逆境中成长,即使周围的环境再困顿,也依然坚守对艺术的执着和纯洁。
在克利斯朵夫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家对美好事物永不满足的追求,以及那份对人类精神领域的无限探索。
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就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旅程。
罗兰精心打造的这个音乐家形象,展现了人类不屈服于现实压力、追求真理与美的崇高品质。
书中,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对抗命运的苛求、摆脱内心困扰的同时,仍保持着对人生的深切热爱,对理想的高扬追求,体现了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部小说里的音乐隐喻,让人们体悟到艺术的力量如何超越国界、语言和种族,成为人类共通的心灵家园。
克利斯朵夫的坚韧与独立,他对生活伟大、纯粹的情感,是对每一个在现实挑战中奋斗的人的最大鼓舞。
我们不难发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跨越了时间的限制,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寄寓着每一个心怀梦想却受困于现实困境的现代人。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诉说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的故事的同时,也为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提供了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不畏困难,追求真理;在挫折中寻找成长,从绝望中走向希望。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创作背景罗曼·罗兰生于1866年,卒于1944年,他的一生穿越了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整个历史时期,这几十年间法国的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是经过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拿破仑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有市场,加上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德雷福斯事件,社会激烈动荡,思想混乱,人心浮动,世风日下,个人主义泛滥,享乐之风盛行。
文学上出现萎靡不振、矫揉造作、缺乏生气的所谓后象征主义的特征。
作为人道主义作家、思想家的罗曼·罗兰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参与政治生活,他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在文学作品中皆有所表现。
罗曼·罗兰认为真正的艺术该是有高尚道德,富有战斗性的,它能触动世界各国数代人的良知,有助于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关于创作意图,罗曼·罗兰在《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朋友们》中写道:“我该介绍我在整体规划这部书时的背景。
我是孤独的。
我像法国许许多多人一样,在与我的道德观对立的社会中备受压抑;我要自由呼吸,要对不健全的文明,以及被一些伪劣的精英分子所腐蚀的思想奋起抗争为此,我需要一个心明眼亮的英雄,他该具有相当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有权说话,具有相当大的嗓门让别人听见他的话。
我十分耐心地塑造了这个英雄。
”他宣称“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不是写给文人们看的”,“但愿他直接接触到那些生活在文学之外的孤寂的灵魂和真诚的心”。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精选20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精选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约翰 . 克里斯朵夫》这本书,受到了一些启发。
这本书写了克里斯朵夫从小到老的故事,讲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书中先讲到克里斯朵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音乐家,虽然他们家有点穷,但祖父和父亲经常受到大公爵的称赞。
《约翰·克里斯多夫》:灵魂深处的交响曲《约翰·克里斯多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德国音乐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克拉夫特的一生。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罗曼·罗兰的文学魅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心灵成长史,让我对生活、艺术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约翰·克里斯多夫·克拉夫特,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激情与挣扎。
他热爱音乐,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又饱受命运的折磨。
作品通过对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执着。
在这部作品中,罗曼·罗兰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心灵的成长历程。
约翰·克里斯多夫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但在成长过程中,他却饱受命运的摧残。
父亲的早逝、母亲的冷漠、爱情的挫折,都让他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正是这些挫折与磨难,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音乐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作品中,约翰·克里斯多夫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深感敬佩。
他将音乐视为生命,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在面对命运的折磨时,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而是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追求艺术的真谛。
正是这种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让他的音乐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同时,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也让我深思。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一生,既有光辉的时刻,也有阴暗的时刻。
他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也犯过错误。
但正是这些挫折与错误,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
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勇敢与软弱。
读完《约翰·克里斯多夫》,我深感罗曼·罗兰的文学功底。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心灵成长史,让我对生活、艺术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_《约翰克利斯朵夫》读书心得五篇大学生《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一】今天我看完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这本书是法国的文学家罗曼罗兰写的,读完了这本书我有很大的震撼。
这本书主要讲了:克里斯朵夫从小生活在贫苦的家庭里,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可是他并不被人们认可,他为了要让人们认可,他从不屈服命运。
读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被套着的大象》,它讲了在泰国被绑住的大象随处可见,也许你会惊奇,但这是习以为常的事,因为他们总是在象的小时候就把它们抓住,然后套上铁圈把它们拴住,被套上铁圈的象总会挣扎,可是无论如它都无法挣脱被铁圈的拘束,于是它放弃了,等到它长大了它只要轻轻一用力就可以逃走,可它们没有这样做,因为它们向命运屈服了。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被挫折打败,可是它们又勇敢地站起来,而有些人却被挫折打倒了。
向命运屈服的人随处可见,比如说跪在马路边向别人要饭的乞丐,他们有手有脚,完全可以自己工作,可为什么要向别人要钱呢?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崎岖和坎坷,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大学生《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二】有朋友问我冉阿让的一生幸福吗?(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我说:不!他过得是半个人生,因为他没有拥有友情和爱情,他过的是孤独的一生。
而约翰克里斯朵夫生命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由友谊和爱情充实着的。
友谊和爱情是人类相互吸引先天带了性与灵的色彩,它是灵魂思想甚至肉体最好的营养。
罗曼罗兰用了抒情的笔调写了这段总会给我感动的话:“我有了一个朋友了!找到了一颗灵魂,使你在苦恼中有所依傍,有个温柔而安全的托身之地,使你惊魂未定之时能够喘息一会:那是多么甜美啊!”爱情,不过是友情的深化物而已。
童年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一次“呼朋唤伴”是在母亲做“佣人”的女主人家里羞辱地被排斥。
加上他过早地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使他奠定了孤独的人生基调,他的每一次交友,在他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1《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20世纪前期欧洲著名的“长河小说”之一。
在近代法国小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的特殊价值一是作为社会小说对欧洲现代文明腐朽衰落的现实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二是作为观念小说以一种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描述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脱的一生,塑造了这个集道德理想、行动热情和英雄精神于一身的新人形象,并以他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战前欧洲广阔的社会生活。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有着丰富性格内涵的复杂形象。
他并不从个人对社会的伦理关系去批判资产阶级,而同时又保持着对它的某种依恋性,因而没有表面化的苍自的思想特征。
不过,在展望未来社会的远景时,他也不自觉地为某种宽泛的博爱理想所困扰,导致他那强悍个性的畸变和悲剧性终结。
罗曼罗兰并未赋予这一小说人物以过多的政治色彩,但他那被作家有意突出的普遍人性由于不断地处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之中,因而往往被历史化和具体化了。
这也是小说家努力的方向,他想使这一人物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不排除身上的弱点和盲目性,而突出他的英雄性格和反抗精神;不使他脱离社会和政治斗争,却又让他保持着思想上的绝对自由;不窒息他身上一定程度的野性和强悍个性,同时赋予他以人情味和真诚的同情心。
总而言之,这既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又是一个在社会里挣扎、谋生、创作、反抗、探索的实实在在的艺术家。
从小说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加以理想化的形象。
但是,审美理想化并没有妨碍小说家把他的人物的个性根植于现实的土壤。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读后感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由罗曼·洛兰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阅读,我产生了许多深入的思考和触动。
本文将对我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后的感受进行分享。
首先,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角色给予我很大的鼓舞。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勇于追求自我的人,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寻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他告诉我,我们不能被外界的观念束缚,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勇于面对自我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正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他才得以在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下生存。
他在荒野中不断尝试、创新和努力,用智慧和毅力解决了许多问题。
这启发了我思考在困境中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动。
我们不能被逆境击垮,而是要与之抗争,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冒险旅程中,我也看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无限敬重。
他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了从大自然中获得滋养和力量。
这引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我们应该像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样,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让后代子孙也能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
此外,约翰克利斯朵夫和他遇到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旅途中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并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智慧,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他们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这让我体会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倾听他人的故事和经验,与他人真诚交流,相互扶持。
最重要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本启示录。
通过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作者传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是否真正活过?是否真正追求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这本书促使我思考这些问题,并激发我对于人生和追求自我的思考。
综上所述,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时所展现的坚韧和毅力。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也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坚韧不拔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甚至会感到力不从心,想要放弃。
但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告诉我,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其次,小说中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人生观给了我很多启发。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小说中不断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美好,他拒绝了社会的功利和虚荣,追求着自己内心的真实和美好。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让我深受触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功利和虚荣所左右,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约翰·克利斯朵夫告诉我,要坚持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美好,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这样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最后,小说中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人格魅力给了我很多启发。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善良、宽容、坚韧和勇敢深深地吸引着我。
他在小说中不断帮助别人,不计较得失,不畏艰险,这让我深受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功利和利益所左右,忽略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约翰·克利斯朵夫告诉我,要做一个善良、宽容、坚韧和勇敢的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帮助别人,这样才能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通过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我深受启发,也有了很多感悟。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于1912年完成,分为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以及他在音乐和个人成长道路上的挣扎与胜利。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德国青年,小说从他的童年开始,描绘了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成长经历。
克里斯朵夫性格中的矛盾和冲突,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
小说中,克里斯朵夫经历了爱情的挫折、社会的排斥和个人的自我怀疑。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音乐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力量。
他的音乐创作成为了他对抗生活不公和寻求精神自由的方式。
《约翰·克里斯朵夫》不仅是一部音乐家的传记,更是一部探讨人性、艺术和社会关系的深刻作品。
罗兰通过克里斯朵夫的故事,展现了对音乐、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冲突的深刻理解。
这部小说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人生故事,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经历,因此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读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如果你年轻却不计较、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如果你年老还计较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头没脑的人。
——题记终于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地(因为太长,130万字,前读后忘,必须回去再看)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觉得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交流。
这一套4本书,傅雷先生翻译,是我20年前用半个月的伙食费买的,居然20多年后才读,肠子都悔青了。
最不能忘怀的是克里斯朵夫的生活那么困难却只渴望艺术和爱情,无论任何险恶和遭遇都不能阻止他心中不泯的理想。
他那脆弱柔软的心即使受苦,也那么骄傲而富有诗意。
对一般艺术家来说,获得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同是其为之奋斗的目标。
但对克里斯朵夫来说却不然,他更大更强烈的渴望是对艺术、对真理的追求。
只因,他可以“为了精神的自由丧失了一切物质上的依傍”。
从幼儿始,他的成长不断在犯错也不断受到误解,以致晚年的克里斯朵夫对青年人的反抗精神从不否定,他始终是带着赞赏的眼光看待青年人的反抗和斗争,他觉得,在斗志昂扬的年轻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转变,真正实现了对自我的征服(年轻时征服的是物质世界,中年后征服的是精神世界),完成了一个对新的自我塑造。
晚年的他处处闪烁着宽容睿智,如书中所言:靠着自由的热情和意志生活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晚年也会弹一首他的死敌勃拉姆斯的一首曲子,并唱着“我感谢你曾经爱过我,希望你在别处幸福……”傅雷在献词中说,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是战斗。
这里所说的战斗并不是战场而是精神。
克里斯朵夫对庸常生活的反叛、对无聊时光的背弃、对理想的执著是难以想象的。
他在人生的苦海中孤独挣扎,有时候也会迷茫、脆弱、彷徨乃至堕落,但是他终究不肯屈服于被统治,要为自己的自由而战,即使战败,也无法抹杀他作为战士的骄傲。
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心,敢于面对崇高,这是何等勇气!人生短暂,一个人如果热爱生命,就会在克里斯朵夫身上发现共鸣且得到更多的力;一个人如果心灰意冷,看看克里斯朵夫受的苦吧,曾经的那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人天生要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挣扎、奋斗,哪怕走入黑暗,只去探求真正的光明,希望总在前方。
罗曼罗兰作品《克利斯朵夫》读后感500
字
罗曼罗兰作品《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初看罗曼罗兰这个名字,我曾以为是个女作家。
望文生义,中国汉字会有点害人。
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克利斯朵夫》,很多看过的人都说好。
徐校长推荐为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阅读经典。
每看见小说那个块头,我每次都打了退堂鼓。
应该承认《克利斯朵夫》看起来,确实没看《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那种引人入胜,勾人看下去的味道。
看来我先天喜欢阅读存在故事扣尤其是传奇性人物情节和
侦破性曲折故事的小说,《克利斯朵夫》没有这种故事扣,只有大段大段的主人公心理活动分析,看起来没有劲,要看完整,看到煞角,确实需要耐性和决心。
看完小说《克利斯朵夫》,我心目中似乎没有留下克利斯朵夫伟大形象。
《克利斯朵夫》对于一个音乐家成名成家和代表作品诞生过程,我总感觉描述没有深入,没有咀嚼味道,缺乏琵琶行描述音乐那种质感。
对比看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感觉其中《贝多芬传》似乎就是《克利斯朵夫》的压缩版。
《克利斯朵夫》当然也加入了一些爱情情节,主人公先后与多个女性恋爱,我感觉写得都没有深入。
《克利斯朵夫》写得有点精彩感人的地方,我觉得是写克利斯朵夫乘车去德国乡间拜访一个喜爱欣赏他作品的
临死的知音和他半路杀出打抱不平从而被逼逃离德国那段。
小说主体部分写主人公在法国艰苦奋斗,成名成家,写得不太好。
其后逃离法国到瑞士那段写得也不精彩。
小说结尾收束也不果断,让人留有余味。
我佩服罗曼罗兰,他把单线条的《克利斯朵夫》写成了百万巨作,还没有《悲惨世界》那种堆砌资料文字,没有《基督山伯爵》那种冗长对话文字。
罗曼罗兰算是意识流小说描写的开创者,他善于学习托尔斯泰描写技法,心理描写可长可短,比景色境物描写容易一些,读者也难于挑出漏眼。
《克利斯朵夫》的存世价值也许在于作者写音乐家克利斯朵夫,没有追求高大全完美主人公传统模式,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大名人也有虚荣一面,也有低俗的一面。
作者写的克利斯朵夫先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活动,作者写德国写得不太真切,写意大利没有特色,写法国写得比较细微,证明罗曼罗兰是法国人,对于巴黎都市生活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