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治疗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
- 格式:pdf
- 大小:192.66 KB
- 文档页数:2
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分析红花注射液是由菊科植物红花中提取的红花苷制成的注射剂,经提取而成的黄色至棕红色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有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红花多糖、红花醌苷和新红花苷等,药理作用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抗血栓形成[1],临床上主要用于闭经、痛经、跌打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等疾病。
1 临床资料1.1病例1 患者,女70岁。
入住本院的病因是1 w反复头晕。
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脑缺血(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发作。
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体温36.2℃,呼吸20次/min,脉搏65次/min。
治疗方法:采用250 ml生理盐水混合20 ml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药液即將滴注完毕时(用药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患者主诉全身瘙痒,经过查体,发现患者全身皮肤潮红,并多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突出皮面的皮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躯干部,立即停止静脉滴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患者近日饮食情况的干扰,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
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内注射,并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于1 h后逐渐减轻。
1.2病例2 患者男,65岁。
入院原因是左侧肢体麻木并且伴有口角歪斜2 h。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血压170/110 mmHg,体温37.2℃,呼吸18次/min,脉搏110次/min;口角向右侧歪斜,心音低,心率110次/min,律齐,左侧下上肢痛觉减弱,肌张力、肌力减弱,经查心电图:头部MRI见右额叶低密度影,左心室肥厚,诊断为右侧脑血栓形成。
给予吸氧,并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混合20 ml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15 min后,患者主诉颈部和右臂皮肤瘙痒,经查体发现点片状红色丘疹,并出现寒颤、气急、胸闷等症状,未见其它检查异常,考虑为红花药物过敏反应,遂立即停药,并为患者肌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吸氧,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20 min后症状缓解,1 h 后症状消失,皮疹消退。
红花注射液1成分含量【药物组成】红花【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红花醌苷、红花素、新红花苷【药物含量】每1ml注射液相当于红花原生药0.5g。
吸收度不低于0.5。
【理化性质】该品为黄红色至棕红色的澄明液体,PH值5.5~7.02功能【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要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对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症、月经不调、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对抗凝血,抑制血拴形成,明显改善血液刘变数。
对缺血再灌注(心脏,肝脏,血壁)的保护作用。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稳定血管内膜,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
3药理研究1.通过观察血清中CK、CK-MB、AST及LDH的含量变化,并测定心梗面积,探讨红花注射液HHI对垂体后叶素(Pit)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观察血清中SOD、MDA的变化及HHI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ηh、ηL、ηP、HCT、Fib)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以腹腔注射Pit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监测心梗面积的变化及测定几项生化指标的改变;以皮下注射肾上腺素(Adr)加冰水冷浴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HHI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
结果:Pit模型组大鼠4项心肌酶指标中,CK、AST、LDH均较正常组显著上升。
与正常组相比,CK由1138.20±434.86 U/L升至1659.70±565.13 U/L(P<0.05),AST由144.50±15.83 U/L升至207.20±36.70U/L(P<0.01),LDH由691.00±293.55 U/L升至1292.7士336.6lu,CK一MB较正常组升高了37.7%。
N一B一「染色一可见模型组心脏出现梗塞区。
同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MDA 含量由6.46士1一1 nmol/ml升至9.39士2.00 nmol/ml(p0.05),而soD含量由173.35士5.97U/ml降至152.50士6,27U/ml(p0.01)。
红花注射液的功效和作用关于《红花注射液的功效和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紅花注射液在生活起居中,我们好多人也使用过它,它关键用于医治一些身体创伤。
由于我们对红花注射液的了解掌握也只是便是这种,因此它的其他一些作用我们都不清楚,也就忽视了它的功效与作用。
那麼紅花注射液还有哪些作用功效呢?今日就给大伙说说紅花注射液的作用和功效。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淤。
用以医治闭塞性脑血管病,冠心病,脉管炎。
副作用据参考文献报导少许淡粉色点块状皮疹、荨麻疹、癌痒、粘膜血肿、部分水肿及喉头水肿等过敏症状、脸颊发红、恶心想吐、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映、过敏性休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休克、迟缓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综合症、寒颤、发热、头昏、头痛、血压上升、呼吸不畅、背疼、引起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月经过多、鼻出血、浑身无力。
忌讳l、本产品孕妇及哺乳期间禁止使用。
2、新生婴儿、婴儿禁止使用。
3、出凝血时间不正常者禁止使用。
4、有药品高敏体质或过敏性体质的病人禁止使用。
5、有眼底出血的糖尿病人不适合应用。
常见问题l、应用本产品前医务人员应细心了解病人的高敏体质,有药品高敏体质或过敏性体质的病人禁止使用,非常是对本产品有皮肤过敏或比较严重副作用病人。
2、初次服药宜采用最少使用量。
3、年老体衰者、心肺功能比较严重疾病人服药要提升临床医学监测。
4、本产品活血化淤,有流血趋向者禁止使用。
女性生理期停止使用,经期净后再用。
5、临床医学应严苛依照本产品功效与作用辩证应用;尽量减少空肚服药。
血淤证的一般临床症状关键有:痛如扎针,痛点固定不动、拒按;硬块乌青,位置固定不动;流血紫暗:女性普遍闭经等:舌质紫暗,或见淤点瘀点,脉细涩等。
本产品活血化淤,也可用以骨科围手术期及跌打、妇科闭经等见血淤之证者。
6、除按生产使用方法使用量疫苗中表明应用之外,伴随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成0 9%氧化钠注射液稀释液后应用。
医治闭塞性脑血管病,一次使用量也可在15~20Ml。
红花注射液的九大不良反应红花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红花经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呈黄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有效扩张血管,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对脑组织具有保护及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兴奋子宫、兴奋平滑肌作用;还能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可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
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红花注射液的九大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以引起重视。
1.红花注射液致剧烈头痛张鲜利等报道2例剧烈头痛,2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1例因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
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患者首次用药约30min即出现头晕、轻度头痛。
由于患者尚能忍受,减慢速度后,将液体全部输完。
用药结束60min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消失。
第2次治疗时,药物输人约40min后,患者重复出现头晕、头痛。
并伴有恶心等症状,逐渐加重为剧烈头痛,患者无法忍受,立即停止用药。
患者继续平卧,未进行其他治疗,1h后缓解。
另1例因脑梗死入院,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在滴入150ml时,患者感觉头痛并呈进行性加重,不能忍受,立即停止输液30min后头痛缓解。
改用脉络宁治疗,无头痛症状发生。
2.红花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综合征曹毅君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车祸致腰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活动受限2d,入院手术,手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加入红花注射液15ml时,约20min后患者出现寒颤,发热,剧烈腰痛,头痛,呕吐,腹泻,尿量减少,气促等表现。
查体:T:37℃,P:96次/min,R:24次/min,BP:150/90mmHg,双肾区压痛“+”,叩痛“+”,颜面及双上肢轻度水肿,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WBC:1~2、RBC:2~3,BUN:13.7mmol/L,Cr:154mmol/L,UA:570mmol/L,考虑为该药物过敏,立即停止该组液体输入。
红花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廖晖;石燕红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3(010)009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 0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静脉点滴红花注射液,1 5mL/次,qd×15d.对照组28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1 0mL/次,qd×1 5d.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9%,对照组为85.71%.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廖晖;石燕红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红花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张越
2.红花注射液联合科素亚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魏文琦;曾少彬;莫小雄
3.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杨亚勇;牟静;金辉
4.红花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张越;裴泽军
5.红花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王辰潇;张明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花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红花注射液【成份】红花【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
【用法用量】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静脉滴注。
一次15毫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
治疗冠心病:静脉滴注。
一次5~20毫升,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10~1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七至十日。
治疗脉管炎:肌内注射。
一次2.5~5毫升,一日1~2次。
【不良反应】l 在使用本品期间,如果感到不适,要尽快告诉医师或药师。
情况紧急可先停止使用,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2 如果你对本品的疗效满意,以下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但不是每人都肯定发生,你可能不会遇到任何一个,不必紧张。
1)文献报道偶见局部皮疹、瘙痒、潮红等过敏反应。
2)文献报道偶见过敏性休克2例。
【禁忌】1.孕妇禁用。
2.过敏体质人群(如:药物过敏、花粉过敏、日光过敏、海鲜等食物过敏)慎用。
【注意事项】l 过敏体质者慎用,必要时须皮试。
2 月经期停用,月经净后再用。
3 本品严禁静脉推注使用。
4 本品不能与其他药混合滴注。
5 静脉滴注时应小心,防止渗漏血管外而引起刺激疼痛;冬季可用30℃温水预热,以免除物理性刺激。
6 使用本品应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带终端滤器)。
7 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难消化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8 用药期间不要饮酒,吸烟,少喝浓茶或咖啡。
9 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l0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就地休息、停止活动。
l1 用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l2 保持心情舒畅,忌过度思虑,避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l3 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增强体质。
【特殊人群用药】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l 如果使用任何其他药品请告知医师或药师,包括任何从药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品。
光明中医2019 年11 月第34 卷第22 期CJGMCM November 2019. Vol 34. 22•3381 •后,经胃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通过小肠微 绒毛吸收人血,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发挥营养吸 收、转化、利用的功能。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 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中医脾脏为 水谷运化的重要脏器,在功能上涵盖了解剖学肝脏的 部分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细胞脂肪沉积,必然会影响到中医脾的运化功能。
在生理结构上,因脾胃为中州,与肝相倚,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 功能有赖于肝气的正常疏泄,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最常见波及脏 腑多为脾胃,甚至为首发症状,如纳差、乏力、厌油、大 便干结或便溏、口干口苦或口中黏腻不爽或口甜。
另一方面,肝为五脏之贼,五脏相因,其中肝肾关系密切,中医理论认为肝肾同源,肾气亏虚,清浊不分,精血不 生,使痰湿、瘀血蓄积于肝,形成脂肪肝,或是肾阳不 足,精微失于输布,脂浊郁积于肝。
故而有学者认为本 病根本在于肾虚,肾水不能涵木,肾阳不能暖土,而致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血脂失于正常运化,阻于肝则形 成脂肪肝[6’7]。
肝和肺存在五行生克关系,其一体现 为金能制木,肝为甲木,内寄相火,本病中湿、痰、浊、瘀 等病理因素,郁结日久,从而化火,易出现木火刑金,故 清金可以制木;其二体现本病脾虚土不足无以生金,当培土生金以制木。
另外,肝胆互为表里易致肝胆失疏,而肝胃郁热之吞酸嘈杂,心肝火旺之性急易怒,肝阳上 亢、甚则扰动内风之眩晕头痛,均可见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程中。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非感染性肝 病之一大类,发病率高,在我国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 势。
中医诊治本病有其自身优势,从病因病机切人,把 握本病常见病理因素,如湿、热、痰、浊、瘀等及各自鉴 别要点,掌握以脾气亏虚、肾气不足为主的正虚特点,围绕正虚邪实主次,厘清病位脏腑,是取得较好疗效的 重要前提和基础。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张伟英【摘要】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显效率(96%)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2页(P3874-3875)【关键词】红花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内科【作者】张伟英【作者单位】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当前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中医药理论,对本病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可促进病情恢复。
红花注射液属于活血化瘀类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2012年1~12月我院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行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无严重肝、肾等疾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8~83(76.3±6.7)岁;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 12 例,糖尿病 10 例,颈椎病3例;CT示梗死部位于基底节区17例,颞顶叶5例,枕叶 3 例。
对照组中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 65~82(74.6±7.1)岁,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9例,颈椎病4例;CT示梗死部位于基底节区18例,颞顶叶6例,枕叶1例。
5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陈小维;陶孟瑶;张婷;何燕;高天【摘要】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性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至2011年间5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5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中,女性高于男性,不良反应发生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76.36%),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结论红花注射液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辨证使用,以保证合理用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2(021)012【总页数】2页(P2044-2045)【关键词】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作者】陈小维;陶孟瑶;张婷;何燕;高天【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彭州611930;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3红花注射液是主要成分为红花苷、新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和红花醌苷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阻力及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理作用,从而保护缺血性心肌、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促使血栓溶解[1],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脑梗死等,也可用于周围神经病变、肺心病、高血脂、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2-3]。
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也日趋增多。
笔者通过分析红花注射液ADR病例,对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2001年至2011年红花注射液引起的ADR共55例,分别从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过敏史、用药剂量、ADR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