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生理及病理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8.93 KB
- 文档页数:4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进展
廖有祥;汤恢焕
【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10)4
【摘要】临床蛋白质组学(Clinical Proteomics)是蛋白质组学新近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着眼于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围绕疾病的预防、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I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廖有祥;汤恢焕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42300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6
【相关文献】
1.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新进展 [J], 耿鑫;张维铭
2.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学进展 [J], 侯彦强;仲人前;孔宪涛
3.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谭伟;黄莉;谢芝勋
4.肿瘤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J], 李明
5.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进展及在卫生防疫中的应用前景 [J], 吴西梅;朱杰民;朱炳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肝脏蛋白质组学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汪保英;李雅静;田磊;刘辉;白明;栗俞程;许二平【期刊名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52)1【摘要】[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N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丹栀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采用CUMS复制抑郁模型,模型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进行行为学测试,采用串联质谱标签法(TMT)蛋白质组学分析小鼠肝脏差异蛋白的表达谱,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加味丹栀逍遥散抗抑郁的相关通路和蛋白;血液生化检测总胆固醇及总胆汁酸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下降,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加味丹栀逍遥散给药后上调小鼠糖水偏好率及自主活动次数.蛋白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加味丹栀逍遥散给药组之间肝脏差异表达蛋白20个,其中上调11个,下调9个.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胆固醇代谢、初级胆汁酸的合成等.生化检测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总胆固醇含量下降而胆汁酸含量升高,加味丹栀逍遥散给药能显著增加总胆固醇含量而减少总胆汁酸含量.[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胆固醇异常代谢、降低血液总胆汁酸有关.【总页数】8页(P150-156)【作者】汪保英;李雅静;田磊;刘辉;白明;栗俞程;许二平【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基于1H-NMR肝脏代谢组学的白芍抗抑郁作用研究2.基于肝脏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越鞠丸防治“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3.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的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4.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交泰丸抗抑郁的作用机制5.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进展蛋白质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扮演着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的关键角色。
因此,对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点之一。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其中一些。
1.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的新突破单细胞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研究单个细胞的新机会。
利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获取每个细胞的蛋白质组成,以深入研究单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目前,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已经应用于肝细胞、肺癌细胞、胚胎干细胞和单个人体免疫细胞等多个细胞类型的研究。
该技术为了解个体细胞特异性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提供了新的手段。
2.人工智能在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
科学家们训练神经网络来预测蛋白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蛋白质设计和工程改造。
这种方法已经被成功应用于抗体和酶的优化设计中。
同时,该技术还在大规模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析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应用。
3.新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发展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
过去,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大多采取基于结构的方法。
而现在,新的技术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采取更高效的技术来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
例如,近年来已经发展出许多高通量的方法来探索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如亲和性质谱技术、Y2H技术、TAP-MS技术等,这些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4.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新进展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用于模拟蛋白质分子内部原子运动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最近,湖北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其计算精度,并将其用于预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该方法巧妙地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为生物学家研究蛋白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式。
综上所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仅使其速度和效率提高,同时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前景。
肝脏转录组学分析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如代谢物质、合成蛋白质、产生胆汁等。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采用了肝脏转录组学分析技术,以期在研究肝脏疾病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究。
一、肝脏转录组学分析技术的简介肝脏转录组学分析技术是指基因组 DNA 转录成 RNA 的过程中,将 RNA 库使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识别出肝脏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谱,以此了解因环境、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下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肝脏疾病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随着转录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对于使用此技术来研究肝脏疾病已经成熟。
二、转录组学技术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在肝病研究中,转录组学技术能够对肝脏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全面、快速和高精度的测量,通过比较健康人群和患有肝病的人群之间的转录组数据,识别出与肝病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有助于了解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高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以及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等。
例如,一些通过转录组技术发现的肝病相关基因如 HNF1、PDGF-B 等已经被证实与肝脏病变机制有关,同时也优化了对于药物代谢和途径的了解。
此外,肝脏转录组学技术还在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上游阶段的监测和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转录组学技术在肝病研究中的挑战尽管转录组学技术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看好,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质量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由于转录组学技术需要高速、高通量的测序终端,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对数据的可靠性。
其次,差异表达基因的确定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加剧,基因表达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无法确定这些变化是否是与病理过程直接相关,这需要对肝脏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探究。
此外,传统对于肝病分类的依据是肝病的病理学分级和分期,而现有的肝脏转录组学技术无法在完全准确的捕捉到细胞间异质性,并且一些子类型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开发新的算法和指标需要对基因和转录谱的解释更加全面,以使肝病分类规范。
肝脏再生医学与肝病治疗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人体器官的深入研究,肝脏再生医学和肝病治疗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进展。
本文将从细胞治疗、基因编辑、干细胞应用以及器官再生等方面探讨这些新的发现,并分析其在未来对于肝脏修复与肝病治疗的影响。
一、细胞治疗——改写受损基因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肝脏再生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使用CRISPR-Cas9等工具,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定位并编辑人类基因组中与特定遗传性肝病相关的突变点。
实验数据显示,在小鼠模型中,基因编辑成功修复了部分重要遗传性肝炎和代谢相关性肝脏疾患。
此外,在初步实验阶段,科学家还利用个体体内已有资源进行有效治疗。
例如,他们在体内诱导成体细胞重新转化为多能干细胞(iPSCs),并通过进一步诱导使这些细胞分化为肝脏功能细胞。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消除供体器官的需求,还可避免由于移植引起的排异反应。
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但它们与广泛应用之间尚存在距离。
基因编辑在人体内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依然需要进一步验证,并且大规模制备和有效传递基因修饰工具仍面临挑战。
二、干细胞应用——开启再生之门干细胞作为可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前体细胞,被广泛视为肝再生治疗潜在候选者。
近年来,多个研究团队利用干细胞成功地分化出具有肝脏特征和功能的肝细胞。
通过向体外培养提供适当环境条件,科学家们通过改变培养方法和添加指定因子,将干细胞成功转变为类似于正常肝脏功能的终末分化状态。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如何高效地将干细胞分化为特定功能细胞等。
此外,还需要克服移植后产生肿瘤或出现排异反应等安全性问题。
三、器官再生——帮助病人重返健康当可用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时,器官再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近年来,在动物模型中不断涌现的成功实验表明了器官再生领域的巨大潜力。
肝脏组织工程学,即通过细胞和生物材料构建人工肝脏,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效果。
肝脏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的进展与前沿一、引言肝脏是我们身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其功能包括代谢、排除毒素、产生胆汁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肝脏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一些前沿性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肝脏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的进展与前沿,从肝脏形态学、生理学、营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肝脏形态学1. 肝脏器官病理学肝脏器官病理学主要是指肝脏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的研究,包括肝脏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机制等。
近年来,肝脏器官病理学研究已经成为肝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其在卫生研究中的应用广泛。
2. 肝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肝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是肝脏形态学中的重要问题,在肝癌转移和肺静脉瘤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在肝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中可以使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结合新的分子生物技术,可以更好地预测肝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可能性以及对治疗药物的反应。
三、肝脏生理学1. 肝脏能量基础肝脏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其能够转化机体中各种营养物质为能量后储备,以提供生命体功能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近年来,关于肝脏在持续的脂肪燃烧过程中的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肝脏疾病的治疗方面。
2. 肝脏的免疫负担肝脏是人体内的免疫器官之一,对病原菌和毒素具有很强的排除能力。
但是,肝脏的免疫负担对肝脏的过度负担,从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因此,肝脏的免疫负担已成为肝脏生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四、肝脏营养学1. 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肝脏是体内最重要的脂质代谢器官之一,肝脏细胞能够利用血浆脂蛋白等脂质液体进行摄取和代谢,同时,肝脏细胞还能够分解葡萄糖,并转化为能量。
因此,肝脏的脂质和葡萄糖代谢与肝脏生物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2. 营养学和大型数据库随着生物信息和生物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营养学研究对数据存储和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肝脏生物信息学等大型数据库,对肝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