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说数全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课题】科学小品文教学(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导读】一、本单元是一个科学小品单元。
属实用文中的介绍文。
“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介绍文(说明文)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介绍某种事物或解说某种知识的一种说明文体,例如介绍知识、读物、影剧、图片、产品、建筑、旅游点、投资项目、科技成果等等。
介绍文主要运用说明的方法,向别人介绍清楚事物“是什么”和“是怎么样”的,对被介绍对象起解释、阐述的作用。
介绍文的主要特征是知识性和科学性,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准确、通俗。
二、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
科学小品文属于科学类说明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重在客观地解说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不含有感情色彩,而科学小品文不受这一点约束,它可以包含文学性的描述,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科学小品就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
它的特点是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
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想象和联想往往很丰富。
它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明时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解释、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等等来表达要介绍事物的特点,或者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要介绍说明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人格化、生动化,使我们对事物的特点、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这也是我们写作科学小品的注意点。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
所以一篇好的科学小品,在较小的篇幅里有很大的容量,有立体感和纵深感,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还应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令人“俯而读,仰而思”,“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说数》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说数》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1《说数》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掌握本课所有的重点知识和概念2.能够熟练掌握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数的性质、规律3.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绘制相应的图像4.能够灵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掌握初等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2.理解运用初等函数的两类重要性质:奇偶性和周期性教学难点:1.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运用2.初等函数的周期性教学内容:1. 引入——从“数组”说到“说数”把“数组”和“数”的对称性对比,引出要研究的新概念——“说数”。
2. 基本概念——“说数”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说数是由若干个基本数通过加、减、乘、除和括号运算得到的数。
(2)性质:说数具有传递性、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
3. 表示法——十进制、二进制和八进制介绍各种表示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并分别介绍二进制、八进制和十进制的互相转换方法。
4. 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周期性(1)奇偶性:通过一些具有奇偶性的数(奇数、偶数)的例子,引入初等函数的奇偶性概念。
(2)周期性:通过“汉诺塔”和“约瑟夫环”两个有趣的问题,引入初等函数的周期性概念。
5. 初等函数——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对于以上函数,介绍它们的定义、性质和图像,重点讲解:(1)指数函数:具有“自增长”性质,图像处于 x 轴下方(2)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6. 习题课——习题辅导,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1. 归纳法、比较法、举例法2. 实验、研究、合作学习3. 讲授、探究、实践、交流教学手段:1. 多媒体演示,讲解相关知识和常见问题2. 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类比和推理能力3. 其他教学手段,如 PPT、小组讨论等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2. 答疑,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3. 评价,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教学反思:1. 学科知识应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及应用2. 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定期反馈和评价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指数的威力从前有一位国王与国际象棋冠军下棋,国王问他:“如果你赢了,希望得到什么奖赏?”冠军回答说:“希望陛下赏我大米。
”国王又问:“你想要多少呢?”冠军说:“请陛下叫人在棋盘上放米粒,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就这样按照后一格比前一格多一倍的规律放下去,一直放到最后一格为止。
”国王心想:小小棋盘一共才那么几十格,能放下多少粒米?就爽快地答应了。
几盘棋下来国王输了,马上令人抬来一袋米,对冠军说:“你赢得也不容易,多给你一点算了,就免掉在棋盘上放米粒的麻烦吧。
”冠军坚持要按原先讲好的办。
国王不能当众食言,只好叫人数着米粒往棋盘的格子里放,不多久就放不下了。
国王命一位懂数学的大臣算算看到底需要多少米?算出来的结果把国王吓坏了,不要说一袋米不够,就是将全国粮仓中的米都搬来也还差得远!国王顿时满面愁容不知所措,这时冠军挥挥手笑道:“我宣布放弃国王陛下赐予的奖赏,其实我只是想借此机会显示一下指数的威力!”指数是同一数的连乘积。
例如国际象棋的棋盘共有64格,在这些格子里按指数律放米粒,除了第一格放1粒米以外,其余的格子内放的米粒数都是2的连乘积:第二格里的米数是2,第三格里是2x2=4,第四格里是2x2x2=8……以此类推,最后一格--第六十四格里是2连乘63次,大约等于922亿亿!如一斤米以两万粒计算,就合461万亿斤!将全中国的耕地都拿来种稻米,要好几百年才能收这么多。
如果将前面63格里的米粒也算在内,总数还要增加近一倍!这就是指数的威力,难怪国王不知所措了。
自然界中有不少事物是以指数律增长的。
细菌的繁殖即为一例:细菌一般是以分裂进行繁殖的,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如果环境条件适合,往往几小时就增加一倍!这样的指数增长要不了多久,整个地球表面就被这一种细菌占满了!但是为什么这种灾难从来没有发生过呢?原来指数增长只是一种数学规律,能否在现实世界中发生还要看物质条件。
细菌的繁殖需要养料,现实世界中养料是有限的,还有别的生物分享,等到细菌获得的养料将近耗尽时,增长就会减缓以至停顿,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说数[课文基本解读]纯粹的数字在一般人眼中实在是枯燥乏味,所以一般人不太愿意跟数字打交道。
而作者却对数字津津乐道,从自然数到负数、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或比喻,或拟人,或对比,使枯燥的数字洋溢着灵性和生气。
作者“说数”最具形象性的手法是引人数的实物原型,如自然数的原型可能是人的十个手指,负数的原型是债务;分数也有原型,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甚至复数和虚数也有实际的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利用虚数代表虚功。
有了这样一些原型作依托,原先有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概念,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数字当中还隐藏着自然界的无穷奥秘,比如零的发明,圆周率的“此率绵绵无绝期”,都同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中对此作了重点介绍,让人不由为之惊叹。
作者是成就卓越的物理学家,但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和形象思维能力,文中所引的《圆周率》和《零赞》两首小诗,幽默风趣,如同明灭闪烁的两颗明珠,使略显沉闷的行文活泼灵动。
全文依照人类认识数的历史进程渐次展开,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呼出数学史上的一个个发明。
思路清晰,层次细密,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层进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本单元是说明文的单元,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需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2、理解科学小品的基本说明方法及表现手法,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情感目标:数字与语文结合,增加学生语言积累,深化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及基本说明方法。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一、简单介绍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及科学小品的特点,特别介绍学习科学小品的方法。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味课文。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所用的说明方法。
4、说数-粤教版必修3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表达方式,包括读、写、拼接、分解和比较。
2.掌握大数的读写、拼接和分解方法。
3.掌握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比较和加减乘除等操作。
2. 教学重点1.掌握数的读写、拼接、分解和比较方法。
2.掌握大数的读写、拼接和分解方法。
3.掌握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比较和加减乘除等操作。
3. 教学难点1.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等操作。
2.数的比较和大小的判断。
4.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4.1 数的表达方式1.说明数的表达方式,包括数字和数的文字表达法。
2.练习数字和文字表达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写出数字。
4.2 大数的读写、拼接和分解方法1.介绍大数的读写方法,包括十进位、百进位、千进位、万进位和亿进位等。
2.练习大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写出大数。
3.介绍大数的拼接和分解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拼接和分解大数。
4.3 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比较和加减乘除等操作1.介绍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方法,包括小数点后的数字和分数线上下的数字。
2.练习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写出小数和分数。
3.介绍小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包括数值比较和大小比较,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大小。
4.介绍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等操作,让学生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各种运算方法。
5. 教学方法1.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教学评估1.课堂上采用提问、讲解、演示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2.课后布置有关的小练习、作业和测试,则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再次检验。
7. 教学资源1.粤教版必修3教材和教辅书籍。
2.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8. 教学反思1.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字和文字的表达方式是基础,需要在教学中重点介绍和练习。
2.在教学大数时,需要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进位,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