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快速繁育技术的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37.47 KB
- 文档页数:2
丰产鲫鱼种培育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2个,位于东营区六户镇,单池面积1亩,水深1.5米,东西走向,水源为黄河水,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
2.清池处理放苗前将池内所有鱼清理干净,彻底清淤,并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处理。
3.培育基础饵料清塘后用发酵的废弃饲料肥水,培育基础饵料,使水色呈浅绿色。
4.鱼苗运输与放养从育苗基地用塑料袋充氧空运,每袋装体长2厘米乌仔6000尾,约12小时到达培育塘,成活率100%。
到达后连袋放入池塘中,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将袋口打开,让鱼苗自然游入池中。
放养时间为4月2日,水温16.2℃。
5.培育和管理(1)饲料投喂每天投喂1~3次丰产鲫专用开口饲料。
鱼苗下塘后前10天每天投喂1次,中间20天每天投喂2次,后20天每天投喂3次。
因鲫鱼口径较小,投喂时要慢,每次投喂1小时左右,按照“四定”原则,训练其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鱼在水面上吃食,以便于观察鱼的生活状态和降低饲料损失,保证及时防病和水质不受污染,因此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
因为鱼苗小,易受惊,所以投喂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采取慢投。
(2)水质管理由于培育期间鱼密度较大,容易造成“浮头”现象发生,所以一定要加强巡塘,发现浮头立即增氧。
一般来说晴天中午、阴天清晨要人工增氧。
另外巡塘时发现不正常的现象(离群独游、跳跃、死鱼等)一定要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因鱼苗太小,频繁换水水泵吸力将造成鱼苗损伤,所以培育期间尽量不换水,每隔5天加水一次,注入新水10~20厘米,定期检查水中氨氮、pH值、溶氧量,定期投放固体光合细菌和降氨灵等清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这样做既可有效防止塘水过肥,又可避免换水造成的鱼苗损伤及水温变化过大。
(3)病害防治由于培育密度较大,受投喂饲料、水源和气侯等因素影响,水质容易发生变化,导致发病,因此一般半个月消毒一次,每次每亩每米水深均匀投放强力溴130~200克。
消毒一般在晴天下午2~3点进行,可有效防治丰产鲫可能出现的疾病。
丰产鲫繁殖的催产与孵化技术一、雌雄鉴别母本彭泽鲫雌鱼:性成熟腹部膨松、柔软,腹部中显沟痕,泄殖孔显三角形,边缘有皱折。
父本尖鳍鲤雄鱼:性成熟腹部柔软,泄殖孔显三角形,边缘皱折不明显,生殖器显圆柱状。
雌雄配比为4:1。
二、催产1 .催产池条件丰产鲫亲鱼催产池应为水泥地,池进排水方便,池高1米、水深0.6~0.8米,面积5~8平方米,静水曝气增氧。
2 .催产剂及方法丰产鲫亲鱼在每年1月份水温达16°C以上时,对母本雌鱼挑选后可进行人工催产,注射药物为HCG+1.RH-A2,一般剂量为HCG800~1000国际单位/公斤+1.RIH∖21~2微克/公斤(HCG为鱼用绒促性素,1.RH-A2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促排卵素2号)。
可据母本成熟度定,进行一次注射或二次注射,二次注射第一针注射总剂量的1/3,第二针注射总剂量的2/3,针距为6~8小时;父本雄性鱼据成熟度注射为母本雌鱼剂量的1/3,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呈45度角注射。
3 .效应时间与温度关系见下:水温16~18°C,效应时间15-18小时。
水温18~20°C,效应时间12~14小时。
水温20~23°C,效应时间10小时。
4 .人工授精丰产鲫亲鱼人工催产达到效应时间采用人工授精,且主要用干法授精。
先将盛器和雌雄亲鱼的鱼体擦净,用手轻挤压雌亲鱼腹部将成熟的卵子挤在容器内,并立即挤出精液洒在卵上,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混合均匀,搅拌1~2分钟后,加入少量清水,再搅拌1分钟,然后加入清水洗卵,并将受精卵粘于消毒过的着卵床上,在水泥中静水或微流水进行孵化;也可将受精卵用滑石粉脱粘,在孵化桶或环道孵化。
三、孵化1 .孵化设施静水孵化主要用催产池,将着卵床放入催产池,静水或微流水曝气增氧孵化;脱粘后的受精卵在孵化桶或环道内进行流水孵化,水速3~5厘米/秒。
2 .孵化条件孵化最适宜水温为20~25°C,孵化水质应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鲫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鲫鱼养殖技术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
鲫鱼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产妇的催乳补品。
鲫鱼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耐低氧耐寒,不论浅水、深水、流水、静水、清水、浊水甚至污水都能适应生长。
从水温10~32℃左右,都能正常摄食和消化食物。
即使在pH9的强碱性水域中也仍然能生长繁殖,含氧量低到0.1毫克/升时才开始死亡。
鲫鱼为杂食性和广食性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食性略有差异。
近几年,几种优质鲫鱼已在生产上大规模养殖,如方正银鲫、彭泽鲫、异育银鲫(高背鲫)、异育银鲫(中科三号)等。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桂建芳等研究员经过十多年的长期研究,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接力支持下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
于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2-2007。
是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银鲫和平背型银鲫交配所产后代中筛选出少数优良个体,再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经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
目前已在江苏、湖北、广东和广西等省建立良种扩繁和苗种生产基地,其苗种已在多个省市推广养殖,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
与已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相比,中科3号具有如下优点:(1)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2)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3)遗传性状稳定,子代性状与亲代不分离;(4)寄生于肝脏造成肝囊肿死亡的碘泡虫病发病率低,成活率高。
方正银鲫,黑龙江省方正县特产,具有头小、背厚、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等特点。
201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方正银鲫原种场、方正县双凤水库。
方正银鲫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鲫种,银鲫亚种。
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的发育过程简介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生活在中国各大水系,也是可以人工养殖的鱼类之一。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鲫鱼的发育过程,供养殖鲫鱼的朋友们参考。
一、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一般在每年的3-7月份左右进行产卵,具体时间与鲫鱼品种以及具体所处地区有关。
鲫鱼在繁殖季节时,雌性鲫鱼会在水草繁茂处或者是石头较多处产卵,多将卵子产于水草、石块、枯枝等附着物上。
产卵结束后,雄鱼会在卵子上排出精子,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最后孵化出小鱼。
二、鲫鱼的发育过程简介(1)卵期:鱼类在鱼卵膜内进行发育的时期。
(2)仔鱼:鱼苗脱膜孵化而出,口尚未开启,主要以卵黄为营养,属于内源性营养性质。
(3)仔鱼后期:鱼苗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发育与生活,并且此时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4)稚鱼期:体型迅速趋近于成鱼,消化器官也开始往成鱼方向发育,结束的基本标志为鳞被发育完全及完全变态。
(5)幼鱼期:体形与成鱼相同,但是性尚未成熟的当年生幼鱼,并且斑纹和色泽也仍在发生变化。
(6)未成熟鱼期:形态和成鱼完全一样,但是性腺尚未成熟,一般是从当年生幼鱼向性成熟转变的时期。
(7)成鱼期:第二性征发达,已经具备生殖能力,并且在每年的繁殖季节中进行繁殖。
(8)衰老期:生殖机能开始衰退,生长速度缓慢。
三、鲫鱼的养殖方法1、处理池塘(1)要求水深超过1.5米,适宜水深为2-3米,池底的淤泥厚度为10-15厘米。
(2)放苗前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200-250毫克/升)或漂白粉(20毫克/升),消毒2-3天后注入新水。
(3)放苗前1-2天,全池泼洒2.5%敌百虫粉剂。
2、投放鱼苗(1)水温稳定在10°C以上时开始放苗。
(2)若规格为40-60克/尾,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亩;若规格超过60克/尾,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亩。
若是要培育鱼种,放养密度为0.8-1.2万尾/亩。
(3)训食成功后,每亩池塘放养150-200尾规格为20-60克的鲢鳙。
鲫鱼高效养殖技术1正确辨别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按照主要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点,正确辨别鱼种的优劣,避开上当受骗。
2设计好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哺育大规格鱼种。
用池塘哺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0万--1.20万尾,能够达到养成规格50--60克的目的。
举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时,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最为抱负,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350--400克。
3确定搭配品种哺育大规格鲫鱼品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挑选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的20%左右,鳙鱼则占鲢鱼的10%左右。
搭配品种的放养时光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的影响更大。
4鱼种驯化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干够降低饲料成本,增强效益。
哺育鱼种阶段的鲫鱼驯化相对简单。
驯化后的鱼种在成鱼养殖时上浮抢食时1日短,便于管理。
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能够缩短驯化时光,增强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
密度大,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则驯化时光长且上浮抢食的百分率低。
在密度已确定不能转变时,能够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则既利于驯化,又能提升池塘水温,增进鱼生长。
搭配鲢、鳙鱼种应在主养鲫鱼不上浮抢食习惯形成之后投放。
驯化期的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5饲料粒径和投饲率鲫鱼饲料粒径的挑选标准应“就小不就大”。
普通鲫鱼规格在10克/尾以下时,饲料粒径选0.50毫米;10--30克/尾时选1毫米;30--75克/尾时选1.50毫米;75--100克/尾时选2毫米;150--300克/尾时选2.40毫米;300克/尾以上时选3.20毫米。
鱼的摄食本事受鱼的规格及池塘水温的直接影响,故投饲率应按照实际状况调节,而不应当一成不变。
6鱼病防治鲫鱼的抗病本事强,但近年来发觉了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进展,则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
论鲫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鲫鱼是我国经济价值和消费价值较高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鲫鱼适应性广、易养殖、生长快,同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深受市场欢迎。
为了提高鲫鱼的养殖生产效益,不断推进鲫鱼的优质高产养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鲫鱼选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选种首先要选择具有良好生长性能和适应能力的亲本,亲本之间要进行配对,确保后代具有优良遗传性状。
常用的选种方法有直接选育法和间接选育法。
直接选育法是通过选择个体生长快、抗病力强、体型好等特征突出的鲫鱼亲本进行混养繁殖。
间接选育法则是利用遗传学原理,通过检测鲫鱼的生长性状、组织和基因的差异性,选择出良好的鲫鱼亲本。
鲫鱼饵料的喂养要精细化。
饵料是鲫鱼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合理饲喂能提高养殖效益。
鲫鱼主要以植物饵料为主,包括玉米饼、菜籽饼、小麦麸等。
在喂养过程中,应根据鲫鱼的生长阶段、池塘水质等因素,确定饵料的适宜比例和投喂量。
鲫鱼幼鱼期的饵料投喂较多,一般投喂2-3次;鲫鱼后期则逐渐减少投喂次数和饵料量,适当增加鲫鱼摄食的频率。
控制鲫鱼养殖水质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控制水质是确保鲫鱼养殖健康生长的基础。
要掌握水质的监测方法,定期测定水温、溶解氧、PH值等指标,确保鲫鱼生活环境的稳定。
要根据鲫鱼的生长状态调整饲料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池塘水体富营养化。
还应定期清理池塘底泥,控制水体中藻类和异味物质的滋生。
鲫鱼病害的防控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鲫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可以进行全面的池塘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增强鲫鱼的免疫力。
出现病害后,可及时发现、早期治疗,避免病害蔓延和扩散。
鲫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的实施包括选种、饵料喂养、控制水质和病害防控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鲫鱼的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鲫鱼苗的育种技术与改良方法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优点。
在鲫鱼的育种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育种技术和改良方法可以提高鲫鱼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鲫鱼苗的育种技术与改良方法。
一、鲫鱼苗的育种技术1. 选种与配对鲫鱼的选种主要从体形、体色、健康状况和生长速度等方面考虑,选择具有优良特征的亲本。
在配对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即随机配对和人工控制配对。
随机配对适用于一般养殖场,而人工控制配对适用于具备一定的投入和技术条件的养殖场。
在配对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亲本的近亲交配,以保证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2. 人工授精与催情鲫鱼的人工授精是育种的关键环节,通过此过程可以选择优良的亲本进行繁殖。
人工授精前,需要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置在适宜的养殖环境中,控制饲料的营养级别,增加其生殖能力。
在怀孕期间,经常观察雌鱼的催情表现,如体色加深、腹部肿胀等。
一旦确认雌鱼即将产卵,可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在一个特定的容器中,进行人工授精。
3. 孵化过程控制鲫鱼的孵化期通常在5-7天左右,控制孵化过程是确保鲫鱼苗成活率的重要一环。
在孵化箱中,应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
孵化箱中可以放置一定数量的孵化水草,作为鲫鱼苗的食物和避难所。
同时,要定期检查孵化箱的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富氧。
4. 苗圃管理鲫鱼苗在出苗后需要进行苗圃管理,确保其良好的生长环境。
首先,要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控制水温在20-25摄氏度之间,保持水质清洁和充氧。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保证鲫鱼苗的营养摄取。
再次,注意鱼群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竞争和疾病的发生。
二、鲫鱼苗的改良方法1. 核糖体DNA标记技术核糖体DNA标记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鲫鱼的遗传信息,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种鱼。
通过对多个基因座的检测,可以判断鲫鱼苗的耐病性、生长速度等性状。
利用核糖体DNA标记技术,可以准确选择种质,并制定相应的改良策略,提高鲫鱼苗的性状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