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印花税和契税
- 格式:ppt
- 大小:704.00 KB
- 文档页数:63
第十一章印花税和契税法第十一章印花税和契税法第一节印花税法一、印花税基本原理(了解,能力等级1)(一)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二)印花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广;2.税负从轻;3.自行贴花纳税;4.多缴不退不抵。
(三)印花税的作用。
二、印花税的纳税人(熟悉,能力等级1)【规定】在中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印花税法所列举的凭证,并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分为:立合同人、立据人、立账簿人、领受人和使用人五种。
纳税具体情况注意问题人立合同人指各类合同的当事人,即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但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证人、鉴定人。
当事人的代理人有代理纳税的义务。
(1)凡由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共同书立的应税凭证,其当事人各方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各就其所持凭证的计税金额履行纳税义务。
(2)纳税人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按规定征收。
立据人订立产权转移书据的单位和个人。
立账簿人设立并使用营业账簿的单位和个人。
领受人领取或接受并持有权利、许可证照的单位和个人。
使用人在国外书立、领受,但在国内使用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
【例题·单选题】甲企业将货物卖给乙企业,双方订立了购销合同,丙企业作为该合同的担保人,丁先生作为证人,戊单位作为鉴定人,则该合同印花税的纳税人为()。
A.甲企业和乙企业B.甲企业、乙企业和戊单位C.甲企业、乙企业和丙企业D.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丁先生、戊单位【答案】A三、税目与税率(掌握,能力等级2)(一)税目印花税共13个税目,包括的10类经济合同是: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仓储保管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技术合同。
除合同之外的征税项目还包括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
【解释】这里所说的合同不仅指具有正规格式的合同,也包括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凭证。
第十一章印花税和契税法第一节印花税法印花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印花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现行印花税法的基本规范,是1988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并于同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先后颁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在经济活动中依法书立、领受各种经济凭证已成为普遍现象,重新开征印花税不仅是必要的,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因此,国务院于1988年8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印花税暂行条例》),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印花税的征收在规范书立、领受经济凭证行为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印花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广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其征税范围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的应税行为广泛,包括书立和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这些行为在经济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二是涉及的应税凭证范围广泛,包括各类经济合同、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这些凭证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法制的日益完善,印花税的应税行为和应税凭证将会越来越普遍,征税范围也会更加广阔。
2.税负从轻印花税税负较轻,主要表现在其税率或税额明显低于其他税种,最低比例税率为应税凭证所载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一般都为万分之几或千分之几;定额税率是每件应税凭证5元。
3.自行贴花纳税印花税的纳税方法完全不同于其他税种,它采取纳税人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购买印花税票、自行贴花、自行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画销的纳税方法。
4.多缴不退不抵印花税条例规定,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这与其他税种多缴税款可以申请退税或抵缴的规定也不相同。
第十一章印花税法和契税法本章考情分析在最近三年的考试中,本章分值一般在6分,其中印花税一节的平均分值约为4分,契税一节的平均分值约为2分。
本章考试易出单选、多选题型,也可能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种混合出综合题型。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1.删除了印花税和契税基本原理的内容;2.增加了印花税的多项税收优惠;3.增加了婚姻期间夫妻将原单方拥有房屋“加名”为双方共有的免征契税的规定。
第一节印花税法一、印花税的纳税人(熟悉,能力等级1)的担保人,丁先生作为证人,戊单位作为鉴定人,则该合同印花税的纳税人为()。
A.甲企业和乙企业B.甲企业、乙企业和戊单位C.甲企业、乙企业和丙企业D.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丁先生、戊单位【答案】A二、税目与税率(掌握,能力等级2)(一)税目印花税共13个税目,包括十类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
这里所说的合同不仅指具有正规格式的合同,也包括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凭证。
【提示】注意不同合同、凭证的项目范围的差异:(1)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订立的书刊、音像制品的应税凭证如订购单、订数单等属于购销合同。
(2)购销合同包括发电厂与电网之间、电网与电网之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部各级电网互供电量除外)签订的购售电合同。
但是,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收印花税。
(3)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做、修缮、修理、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
(4)融资租赁合同属于借款合同,不属于财产租赁合同。
(5)一般的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不贴印花。
(6)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登记表都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
(7)营业账簿分为记载资金的账簿和其他账簿。
(8)权利、许可证照仅包括“四证一照”: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第十一章印花税和契税法第一节印花税法印花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印花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现行印花税法的基本规范,是1988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并于同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一、印花税基本原理(一)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收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因其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的方法缴纳税款而得名。
印花税最早产生于1624年的荷兰,现在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
旧中国,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先后颁布过《印花税法》,开征过印花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开征印花税;1958年简化税制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将印花税并入工商统一税,印花税不再单设税种征收,直至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先后颁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在经济活动中依法书立、领受各种经济凭证已成为普遍现象,重新开征印花税不仅是必要的,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因此,国务院于1988年8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印花税暂行条例》),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印花税的征收在规范书立、领受经济凭证行为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印花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广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其征税范围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的应税行为广泛,包括书立和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这些行为在经济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二是涉及的应税凭证范围广泛,包括各类经济合同、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这些凭证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法制的日益完善,印花税的应税行为和应税凭证将会越来越普遍,征税范围也会更加广阔。
第十一章印花税法和契税法第一节印花税法印花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印花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现行印花税法的基本规范,是1988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并于同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一、印花税基本原理(一)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因其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的方法缴纳税款而得名。
印花税最早产生于1624年的荷兰,现在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
旧中国,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先后颁布过《印花税法》,开征过印花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开征印花税;1958年简化税制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将印花税并入工商统一税,印花税不再单设税种征收,直至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先后颁布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在经济活动中依法书立、领受各种经济凭证已成为普遍现象,重新开征印花税不仅是必要的,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因此,国务院于1988年8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卞简称《印花税暂行条例》〕,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印花税的征收在规范书立、领受经济凭证行为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印花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广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其征税范围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的应税行为广泛,包括书立和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这些行为在经济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二是涉及的应税凭证范围广泛,包括各类经济合同、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这些凭证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着。
第十壹章印花税和契税法2009年单选1题,多选1题,计算1题。
合计8.5分。
2010年单选1题,多选1题,合计2分。
第壹节印花税法学习本节首先要掌握印花税的特点:1、印花税属于行为税。
纳税人只要于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发生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凭证的行为,就应缴纳印花税。
2、印花税是费用税。
纳税人缴纳的印花税计入管理费用,于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覆盖面广、税率低、纳税人自行纳税。
壹、基本原理(壹)概念: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壹种税。
(二)特点征税范围广、税负轻、自行贴花纳税、多缴不退不抵。
(三)作用二、纳税义务人(熟悉)印花税的纳税人是于中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印花税法所列举的凭证,且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内、外资企业,各类行政(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中、外籍个人。
即于征税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类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
按照所书立、使用、领受的应税凭证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类:立合同人、立据人、立账簿人、领受人、使用人。
(壹)立合同人:指各类合同的当事人1、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证人、鉴定人。
2、合同是合法合同。
不仅指具有正式格式的合同,也包括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凭证等,如以电子形式签订。
3、当事人的代理人有代理纳税的义务,他和纳税人负有同等的税收法律义务和责任。
【例题•单选题】下列和应税合同有关的印花税纳税人是()。
A.合同订立人B.合同担保人C.合同鉴定人D.合同证人【答案】A(二)立据人: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人是立据人。
(三)立账簿人:指设立且使用营业账簿的单位和个人(四)领受人:权利、许可证照的纳税人是领受人(五)使用人:于国外书立、领受,但于国内使用的应税凭证,其纳税人是使用人。
的当事人。
需要注意的是,凡由俩方或俩方之上当事人共同书立应税凭证的,其当事人各方均是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各就其所持凭证的计税金额履行纳税义务。
第十一章 印花税和契税法第一节 印花税法本节结构一、印花税基本原理(了解,能力等级1)(一)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二)印花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广;2.税负从轻;3.自行贴花纳税;4.多缴不退不抵。
(三)印花税的作用。
二、印花税的纳税人(熟悉,能力等级1)【规定】在中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印花税法所列举的凭证,并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分为:立合同人、立据人、立账簿人、领受人和使用人五种。
【例题·单选题】甲企业将货物卖给乙企业,双方订立了购销合同,丙企业作为该合同的担保人,丁先生作为证人,戊单位作为鉴定人,则该合同印花税的纳税人为( )。
A .甲企业和乙企业B .甲企业、乙企业和戊单位C .甲企业、乙企业和丙企业D .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丁先生、戊单位 【答案】A三、税目与税率(掌握,能力等级2) (一)税目印花税基本原理 纳税义务人 税目与税率 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收优惠 征收管理印花税共13个税目,包括的10类经济合同是: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仓储保管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技术合同。
除合同之外的征税项目还包括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
【解释】这里所说的合同不仅指具有正规格式的合同,也包括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凭证。
这里还要细致地注意不同合同、凭证的项目范围的差异:(1)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订立的书刊、音像制品的应税凭证如订购单、订数单等属于购销合同。
(2)融资租赁合同属于借款合同,不属于财产租赁合同。
(3)一般的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不贴印花。
(4)权利、许可证照仅包括“四证一照”: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5)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都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