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设计概况安全气囊是汽车安全装置中的一种重要设施,它在发生碰撞时迅
速展开,为乘车人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而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则是
实现安全气囊功能的关键系统之一。
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主要由气囊模块、控制器和传感器等部件
组成。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器能够感知到碰撞力度,将信号传输
到控制器。
控制器接受到信号后,通过快速控制电磁阀来开启气囊模
块中的气闸,使气囊迅速展开,并通过压力控制系统来保持适当的气
囊充气压力。
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离不开多领域的协同合作。
它需要结合汽车动力学、电气传输、机械工程等领域的知识来进行综
合设计,并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测试、改进和优化。
在设计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时,应考虑到安全气囊在充气后的
稳定性、可靠性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关注节能环保、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
最后,在实际使用中,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也需要不断地进行
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部件,保证其安全和可靠性的使
用环境。
总体来说,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是汽车安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其设计和实现需要高度的综合化能力和多学科知识的协同合
作,同时也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了解并关注安全气囊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对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车身安全气囊设计指南(一)引言概述:车身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的设计和部署对车辆乘员的安全十分关键。
本文将针对车身安全气囊的设计指南进行详细阐述,从安全气囊的种类和位置、气囊触发机制、气囊尺寸和形状、安全气囊布局以及气囊的部署方式等五个大点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车辆制造商更好地设计和生产安全可靠的汽车。
正文:一、安全气囊的种类和位置1.1 主驾驶座位安全气囊- 根据最新的安全标准,在主驾驶座位上安装前置气囊和侧面气囊非常重要。
- 前置气囊应根据车辆尺寸和驾驶员位置进行精确布置。
- 侧面气囊的位置应考虑乘员的侧撞安全性。
1.2 副驾驶座位安全气囊- 副驾驶座位上的主要安全气囊类型可与主驾驶座位相似,但需根据乘客位置进行微调。
- 应考虑乘员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在设计时进行充分考虑。
二、安全气囊的触发机制2.1 碰撞检测器- 安全气囊的触发机制通常与车辆的碰撞检测器紧密相关。
- 碰撞检测器可以通过传感器、加速度计等设备来检测车辆碰撞的严重性和角度。
2.2 触发决策系统- 安全气囊的触发决策系统应能根据碰撞检测器提供的数据来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安全气囊。
- 触发决策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灵敏度,确保精准触发。
三、安全气囊的尺寸和形状3.1 尺寸的合理选择- 安全气囊的尺寸应根据车辆类型和乘员坐姿来确定。
- 应确保气囊展开后能有效覆盖乘员头部和上身,提供最大范围的保护。
3.2 形状的优化设计- 安全气囊的形状设计应与车辆内部结构相匹配,以避免碰撞时气囊与其他部件摩擦或干扰。
- 形状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气囊展开的速度和方向,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乘员受伤。
四、安全气囊的布局4.1 前后安全气囊的布局- 应根据车辆结构和安全标准,在前排和后排座椅上合理布置安全气囊。
- 前排安全气囊通常部署在控制台、方向盘和仪表板上,后排安全气囊可以预留在座椅背部等位置。
4.2 侧面安全气囊的布局- 侧面安全气囊的布置应考虑车辆结构、乘员位置以及侧面碰撞的安全性要求。
汽车安全气囊产品设计开发指南(二)引言概述:汽车安全气囊是保障驾驶者和乘客安全的重要装置。
为了确保汽车安全气囊的设计与开发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本文提供了一份汽车安全气囊产品设计开发指南的续篇,旨在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遵循最佳实践,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气囊布料材料选择1. 根据制造商要求选择合适的气囊布料材料;2. 考虑布料的耐磨性和抗划伤能力;3. 对布料进行热和化学稳定性测试,确保其与周围环境和其它部件的兼容性;4. 评估布料的可加工性,确保符合生产工艺要求;5. 做好供应链管理,确保选用的气囊布料符合质量标准。
二、气囊结构设计1. 根据汽车型号和乘客数量确定气囊的尺寸;2. 考虑气囊的形状和材质,确保适应各类碰撞情况;3. 考虑气囊的折叠方式和展开速度,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充气;4. 采用双层气囊结构,提高安全性和耐用性;5. 进行气囊结构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并确保其工作稳定性。
三、气囊充气系统设计1. 选择合适的充气装置,如气体发生器或液体发生器;2. 考虑充气装置的容量和稳定性,以满足气囊充气要求;3. 设计充气装置的触发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4. 考虑充气速度和充气量的控制,以提供适当的保护力度;5. 进行充气系统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并确保其工作可靠性。
四、气囊传感器和触发系统设计1. 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如加速度传感器或碰撞传感器;2. 安置传感器以监测车辆的运动和事故情况;3. 设计触发系统,确保精确感知并触发气囊充气;4. 进行传感器和触发系统的测试和校准,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5. 与整车的安全系统进行整合,确保气囊能够与其他安全装置协同工作。
五、气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1. 设立气囊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档案;2. 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监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3. 关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4. 定期进行使用寿命测试和失效分析,确保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气囊;5. 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指南(二)引言概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上一篇文档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指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正文内容:1. 安全气囊系统设计原则a. 根据车辆类型和用途确定气囊的数量和布局b. 保证气囊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c. 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来检测碰撞并触发气囊的部署2. 气囊模块的选择和布置a. 选择适当的气囊类型:驾驶员气囊、乘客气囊、侧面气囊等b. 考虑气囊布置的最佳位置:方向盘、仪表板、座椅等c. 考虑气囊的大小和形状以适应不同的碰撞情况3. 气囊部署和充气策略a. 采用多级充气策略以减少气囊部署时的冲击力b. 针对不同碰撞位置和严重程度调整气囊的充气力度和时间c. 优化气囊充气速度和气囊充气量,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4.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a. 选择适用于不同碰撞类型的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b. 合理布置传感器以确保对各种碰撞情况的准确感知c. 采用冗余传感器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5. 故障检测和维护a. 设计系统自监测功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b. 提供适当的维护手册和指南,包括定期检查、更换气囊和传感器等c.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和投诉总结: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根据车辆类型和用途确定气囊的数量和布局,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来触发气囊部署。
合理选择和布置气囊模块、传感器,并采取多级充气策略和灵活调整充气力度和时间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同时,提供故障检测和维护的功能,确保安全气囊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指南(一)引言概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一项重要的passives 安全装置,旨在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保护乘客。
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指南是确保车辆安全性能的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指南,包括传感器选择、气囊布置、气囊充气速度、实时监测以及安全气囊系统的测试方法等。
1. 传感器选择a. 高精度传感器的重要性b. 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c.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d.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e. 传感器的位置安装方案2. 气囊布置a. 前部碰撞气囊的布置b. 侧面碰撞气囊的布置c. 多气囊系统的设计原则d. 气囊相互作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e. 乘客位置传感器的布置与校准3. 气囊充气速度a. 充气速度对气囊系统的影响b. 充气剂的选择与控制c. 充气速度的调整方法d. 气囊充气速度的测试与评估e. 充气速度的动态控制策略4. 实时监测a. 碰撞监测传感器的选用b. 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布置c. 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d. 防误触发与误触发检测e. 监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5. 安全气囊系统的测试方法a. 整车碰撞试验方法b. 组件级测试方法c. 气囊充气速度测试方法d. 气囊耐久性测试方法e. 安全气囊系统可靠性测试方法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指南的一些关键要点。
传感器选择、气囊布置、气囊充气速度、实时监测以及安全气囊系统的测试方法都是确保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选择和设计将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为乘客提供更安全的出行保障。
在继续设计和优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时,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指南,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以确保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符合最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设计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全气囊控制器(acu)的工作原理及其各个功能模块,重点对acu的点火模块电路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同时探讨了一种点火控制算法,并在软件滤波及积分上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主题词:安全气囊acu点火算法
1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的安全装置,是汽车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汽车与汽车或障碍物发生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的速度下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原方向运动,并与汽车室内物体接触产生另一次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显然,第一次碰撞没有直接造成人员受伤,而第二次碰撞才是驾驶员和乘员受伤的原因。
车速越高,惯性越大,遭受伤害的程度越严重。
安全气囊控制器(airbag control unit,下简称acu)的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传感器将感知到的信号传输给acu,acu对碰撞的程度进行识别,决定是否发出点火信号,一旦确认发出点火信号,气体发生器将在很短的时间内(30ms)产生大量的气体,气囊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和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使驾驶员、乘员的头部、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在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保护,是安全气囊系统研制的主要内容,而作为其执。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产品设计开发指南(一)引言概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开发对于提高汽车乘员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相关指南。
一、市场需求与用户需求1.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市场发展现状2. 分析用户对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需求3. 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与优势4. 总结市场需求与用户需求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二、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与设计要求1. 安全气囊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2. 分析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3. 探讨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与部件设计4. 整合车身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设计理念5. 确定安全气囊系统的触发方式和触发条件三、安全气囊系统的材料与制造工艺1. 选择适用于安全气囊的材料特性2. 分析不同材料在制造工艺上的优缺点3. 确定安全气囊系统的制造工艺流程4. 细化安全气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要求5. 质量控制和测试方法的设定与应用四、安全气囊系统的测试与验证1. 分析安全气囊系统的测试对象和测试流程2. 确定不同测试环境下的测试要求3. 设计安全气囊系统的可靠性验证计划4. 实施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验证和性能评估5. 分析并解决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需求五、安全气囊系统的生产与应用1. 设计安全气囊系统的生产与装配线2. 确定生产工艺和工位布置的要求3. 建立安全气囊系统的生产标准和质检流程4. 安全气囊系统的产品应用与销售策略5. 分析安全气囊系统的后续服务和维护需求总结:本文综合分析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包括市场需求与用户需求、系统功能与设计要求、材料与制造工艺、测试与验证、生产与应用等5个大点。
准确把握这些指南,将有助于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品质和性能,促进汽车行业的安全发展。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开发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安全气囊系统作为汽车 pass 主动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设计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对驾乘者安全提供的保障。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原理安全气囊系统采用了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气囊等组件,通过监测车辆的碰撞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气囊的迅速充气,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伤害。
其核心原理是基于车辆碰撞时的物理力学规律,利用气体迅速膨胀的特性,为乘员提供减缓碰撞冲击力的保护。
二、智能感应技术的创新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实现了对车辆碰撞情况的准确感知。
这些传感器能够及时获取车辆的运动状态,并将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从而实现智能感应和决策。
三、气囊材料与结构的创新设计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开发中,材料与结构的创新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气囊材料多为聚酯纤维,但由于其强度和耐热性存在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
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引入气囊制造中,不仅提升了气囊的强度和耐热性能,还大幅减少了气囊的体积和重量,为汽车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四、多气囊系统的创新发展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单一气囊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碰撞情况下的安全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开发多气囊系统,旨在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多气囊系统采用多个气囊的组合布置,根据碰撞的部位和角度,及时充气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这一创新发展不仅提高了气囊系统的安全性能,还进一步减轻了碰撞对人体的伤害。
五、未来发展趋势及应用场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安全气囊系统中,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碰撞感应和决策;二是将安全气囊系统与车辆通信系统相结合,实现实时数据交互,提供更准确的保护;三是在特殊场景下开发适应性气囊系统,如水中运动车辆和飞行汽车等。
汽车安全气囊结构技术设计从1952年安全气囊概念的提出到1980年真正将安全气囊应用在汽车上,在当时科技力量还不那么发达的时代,经过了28年风雨漫长的烘焙安全气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事故的伤害程度,提高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到如今已成了汽车的标配,成了一台汽车具备安全系数的最重要的标志。
这么一个重要的安全设备,而如今危险也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作为一个安全意思不断提高的我们来说,都应该要知道安全气囊,知道其控制单元,知道解决方法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一、集成电源供应器专为车载等安全应用中的微控制器供电,可将输入电池电压转换为6V的前置稳压器输出TPS65381-Q1 - 用于安全关键型应用中的微处理器的多轨电源可监控所有稳压器输出、电池电压和内部电源轨上的欠压和过压情况。
将独立于主带隙基准之外的第二带隙基准用于欠压和过压监控,以避免主带隙基准内的任何漂移没有被检测到。
此外,还可执行稳压器电流限制和过热保护在车载安全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优势及特色:1.可在检测到任何系统故障时禁用安全路径或外部功率级的使能输出2.使能驱动输出,可在检测到任何系统故障时禁用安全处理路径或外部功率级3.包含一个具有接地短路和电池短路保护功能的传感器电源,能够为电子控制单元(ECU)外部的传感器供电二、安全MCU作为汽车级微控制器,承载着整个系统中心轴的地位①TMS570LS0332 -16/32 位RISC 闪存微处理器一款高性能的汽车级微控制器系列的安全系统。
安全架构包括步调一致的双CPU,CPU和内存内建自测试(BIST)逻辑,ECC双闪存和数据SRAM,奇偶校验,并带外围I / O 回送功能,同时集成了ARM Cortex-R4 CPU,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1.66 DMIPS/ MHz,能够运行多达80MHz,提供高达132 DMIPS的性能优势和特点:1.内置自测试CPU和片上RAM、电压和时钟监控2.具有384KB和256KB的内置闪存(分别)和32 KB的数据RAM,带有单比特纠错和双位错误检测3.闪存是一个64KB的数据总线接口实现的非易失性,电可擦除和可编程存储器,工作在3.3 V电源输入(同一级别的I / O电源)的所有读取,编程和擦除操作②TMS470MF03107- 16/32 位RISC 闪存微处理器汽车级16/32位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微控制器系列。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原理设计
1、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由碰撞传感器、气囊ECU、时钟弹簧(螺旋线圈)、气体发生器等组成。
安全气囊一般有主驾驶员侧、副驾驶员侧、侧气帘、座椅侧气囊。
电气设计时应对安全带预紧器、副气囊开关等予以考虑。
2、电路边界条件:
与组合仪表之间有故障指示信号的输出、安全带未系指示灯、与诊断接口诊断信息输出、有车速信号输入、有制动信号输入等。
3、设计过程:
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安全气囊系统的类型和档次;
第二步:与甲方、气囊厂共同确定输入输出信号形式、协议及控制方案。
并会签会议纪要;
第三步:设计原理图;
第四步:检查接线是否错误,保险容量是否合适。
4、电气参数及注意事项:
1)、安全气囊供电应非常可靠,在时钟弹簧处需采用双电源供电;
2)、碰撞传感器一般为两根引线,接气囊ECU,时钟弹簧四根引线;
3)、安全气囊注意爆炸空间;
4)、有的气囊ECU内置碰撞传感器,ECU应布置在车辆中部,以保证传感器的灵敏度及发生碰撞时不会影响ECU装置的正常工作,常见布置在仪表台下地板正中;
5)、传感器应固定牢固可靠,不能在任何方向有松动,以保证传感器对加速度的敏感性。
5、原理参考图如下:。
汽车安全气囊测试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汽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安全气囊是汽车中最关键的安全装置之一。
为了确保气囊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设计一个有效的安全气囊测试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安全气囊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2. 系统概述汽车安全气囊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对汽车气囊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测试。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控制气囊测试过程及其所需的参数设置- 收集和记录测试数据- 分析和评估气囊的测试结果- 输出测试报告和数据可视化结果3. 系统组成汽车安全气囊测试系统由以下主要组成部分构成:3.1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气囊测试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气囊测试的参数,如气囊充气速度、压力等。
- 测试控制模块:控制整个气囊测试过程,包括气囊充气、释放、持续性测试等。
- 状态监测模块: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气囊压力、温度等。
3.2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测试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包括气囊的压力、温度、充气时间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3 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块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统计分析、曲线拟合、异常检测等。
通过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气囊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4 报告和可视化模块报告和可视化模块用于生成测试报告和将测试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过程的详细描述、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建议的改进措施。
4. 系统特点汽车安全气囊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稳定运行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灵活性:系统应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气囊测试需求。
- 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维护和维修,以便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安全性,确保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对操作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5. 总结汽车安全气囊测试系统是确保汽车安全的重要设备。
汽车设计:汽车安全气囊的设计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的措施越来越多,各位老司机们,没事就练练手、开开车,杜杜小同志经常提醒要注意安全,可不能掉以轻心哟,不然下面这位小姐姐可就不开心了!汽车安全也非常非常重要,其中安全气囊是直接关系到乘客安全的最重要的保护措施!今天漫谈君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汽车安全气囊的设计开发一、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汽车的辅助约束系统,不能在保护乘员方面起主要作用,只能配合主约束系统(安全带)降低乘员的伤害值。
因此,安全气囊的使用,只能减少或降低乘客的伤害程度。
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如不和主约束系统配合使用,会导致乘客更大的伤害。
因此,气囊主要在缓冲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严重性方面,补充安全带提供保护作用。
实际事故统计表明,仅有10%左右的事故能使气囊充气。
二、安全气囊的分类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
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
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容积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
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三、安全气囊的组成及构件1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1)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产品设计开发指南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产品设计开发指南1、设计该产品的目的安全气囊是汽车的辅助约束系统,不能在保护乘员方面起主要作要,只能配合主约束系统(安全带)降低乘员的伤害值。
因此,安全气囊的使用,只能减少或降低乘客的伤害程度。
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如不和主约束系统配合使用,会导致乘客更大的伤害。
因此,安全气囊系统在整车中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在事故发生时对乘员的伤害,且必须与主动约束系统相匹配才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零件构成图安全气囊系统的系统图如下图所示。
2、设计构想(思想、理念)设计原则。
2.1.1 该零件系统的功能要求安全气囊系统属于被动安全约束系统,其功能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是对乘员进行保护。
但是。
其保护功能相对于主动约束系统,如车身、ABS等,是次要的。
相反,如果使用不当,会对乘员造成更大的伤害。
开发安全气囊系统,其要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满足安全法规。
如,在中国国内目前需要满足GB 11551-2003(正面碰撞法规要求)。
法规中主要规定了发生碰撞时,乘员头部、胸部、大腿部等的伤害指标。
如,头部伤害指标要求小于1000HIC等。
对于系统中的零部件,如方向盘、passenger airbag,需要满足相关的头部冲击、气味性等国家强检要求,以及相关的零部件材料方面,也需要满足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如材料的机械特性,物理特性等等。
2.1.2 该零件系统的顾客要求汽车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ABS、气囊、安全舱结构等装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时髦名词,似乎只有配上这些装置的汽车才上档次。
其实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们安全起最主要保障作用的却是我们最常见的安全装置——安全带。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气囊的应用基本普及。
一般乘用车都会考虑使用安全气囊系统。
消费者也希望自己的车配备这些安全措施,希望在发生事故是,安全气囊系统可以提供最大、最好的保护。
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安全性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其中,安全气囊系统是众多安全配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汽车的乘坐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安全气囊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安全气囊系统概述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气囊控制单元(Airbag Control Unit, ACU)、气囊感应元件、气囊充气器和气囊构成。
其作用主要是在车辆碰撞时,通过探测装置感知汽车碰撞能量大小和方向,再由控制器实现气囊的充气和迅速展开,从而保护前排乘客和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减轻撞击冲击力。
二、安全气囊系统设计演进过去的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前排乘客的安全,而对于后排和儿童的安全则较少关注。
随着汽车乘坐人员数量的增加,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现在的安全气囊系统设计已经可以适用于前、后排乘客的安全保护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儿童乘坐的需求,增加了儿童座椅安全配备。
在车的结构上,也逐步增加了吸能材料和吸能结构,以减缓碰撞物的冲击力。
三、安全气囊系统优化对于安全气囊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优化气囊展开时间气囊的展开时间一定要快,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碰撞力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乘员受伤的可能性。
因此,在设计气囊时,需要考虑展开时间的问题,使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展开。
2. 优化气囊构造气囊的构造,直接关系到其保护效果。
在气囊的制造上,应该采用更为优质的材料,以提高气囊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碰撞,也可以设计出不同形状和功能的气囊构造,以实现更为全面的保护。
3. 优化气囊控制器气囊控制器是气囊系统的核心,其优化对于气囊系统的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的优化,可以不断提高气囊感知能力,使其感知更为准确,可以更快速地展开气囊,从而提高气囊系统的保护效果。
4. 优化碰撞能量分布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上,应该优化车辆的结构,使得碰撞能量得到更为均匀的分布。
控制技术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9) Com puter Measurement &C ontrol2091中华测控网收稿日期:2010 02 23; 修回日期:2010 04 03。
基金项目:南昌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08YKY 004)。
作者简介:郭 波(1981 ),男,山东沾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方向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1 4598(2010)09 2091 04 中图分类号:T P273文献标识码:A基于ARM 的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设计郭 波1,管菊花1,李 杰2(1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2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摘要:针对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高、运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ARM Cortex M 3内核微控制器的设计方案;方案选用基于ARM Cortex M 3内核的工业级32位高性能微控制器LM 3S1138,嵌入 C /OS !操作系统,运用移动积分窗爆破算法,构建了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系统软件设计部分使用T I 公司官方提供的驱动库进行模块化设计,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由于LM 3S1138微控制器是片上系统(SoC),集成了众多外设并具有丰富的I/O 口,故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及可扩展性强的特点;台车试验和实车试验表明,系统可较为准确地控制气囊的最佳点火时刻,从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ARM C ortex M 3内核;微控制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Automotive Airba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the Microcontroller with ARM Cortex M3KernelGuo Bo 1,Guan Juhua 1,Li Jie2(1 Scho ol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Nanchang U niversity,N anchang 330029,China;2 Scho ol of P ower and Energ y,N or thw estern Po ly technical U niv ersit y,Xi'an 710072,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 e high-volum e computing an d hig h r eal-time featu res of automotive airbag con trol system ,a des ign bas ed on th e microcontr oller w ith ARM Cortex M 3Kern el is provided in this paper.Indu strial-grade 32-bit high -performance microcontroller LM 3S1138b as ed on ARM Cortex M 3core with emb eded C/OS !operating s ystem and blasting algorithm based on moving integration w ind ow ar e u sed to built the automotive airbag control system.T he modular design method w hich us e TI's official driver lib raries greatly re duce the development cycle.As th e L M 3S1138microcontroller integrates a nu mber of peripherals and has a w ealth of I/O ports,this system has hig h in tegration and strong expandab ility.T es t results sh ow that th e system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 e b est ignition time of the air bag,w h ich verify th e feas ibility of this des ign.Key words :ARM Cortex M 3kern el;microcontroller;airbag;control s ystem0 引言随着汽车的普及和行驶速度的加快,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汽车安全气囊产品设计开发指南(一)引言概述:汽车安全气囊产品设计开发指南(一)旨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有关安全气囊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指导。
安全气囊作为主要的被动安全装置之一,对于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死亡起着重要作用。
本指南将从设计原则、技术规格、材料选择、测试验证以及制造流程等方面,提供详细的建议和建议。
正文内容:1. 气囊系统设计原则a. 确定气囊系统的安全目标和性能指标b. 分析和评估不同气囊配置方案的优劣c. 确定气囊与车辆其他安全系统的协作方式d. 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设计合规性e. 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2. 技术规格与参数选择a. 确定适当的充气速度和压力参数b. 选择适当的气囊容积和形状c.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位置d. 确定触发条件和信号处理算法e. 确定气囊系统的电气和电子参数3. 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a. 选择适当的气囊布料和缝线材料b. 设计适应不同车型和碰撞情况的气囊结构c. 优化气囊折叠和展开过程的材料和构造d. 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e. 进行合适的模拟和实验验证,确保材料质量和性能4. 测试验证和安全性评估a. 进行气囊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b. 进行模拟和实际的碰撞试验c. 进行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d. 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安全性评估e. 确保气囊系统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5. 制造流程和品质控制a. 制定详细的制造流程和工艺规范b. 严格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c.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d. 定期进行工艺改进和流程优化e. 建立合理的售后服务体系总结汽车安全气囊产品设计开发指南(一)综合了气囊系统设计原则、技术规格参数选择、材料选择与工艺设计、测试验证和安全性评估以及制造流程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遵循本指南的建议和要求,将有助于汽车制造商设计和开发出更安全、可靠的安全气囊产品,提高汽车乘客的安全性和驾驶者的信心。
在后续的指南中,将会继续探讨更多关于汽车安全气囊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内容。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FPGA设计与实现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安全装置,它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膨胀,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伤害。
而能够控制安全气囊的关键则是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FPGA作为其核心部件之一,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FPGA介绍FPGA是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缩写,中文译为“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它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通常用于数字电路设计。
相比于ASIC芯片,FPGA具备可编程性强、投入成本低、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
二、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FPGA设计与实现FPGA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根据算法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最终控制安全气囊的开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FPGA的设计过程。
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FPGA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到电路图的绘制和硬件资源分配。
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通常需要使用到ADC、DAC、CAN等电子元器件,因此需要将相应的硬件电路进行分配。
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FPGA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到编程语言的选择和算法的设计。
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通常需要使用到C语言、Verilog等编程语言,处理器算法则包括滤波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等。
3.FPGA配置FPGA配置是指将设计好的FPGA程序下载到FPGA内部进行实现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调试、测试、仿真等因素,以便保障FPGA能够最终满足系统要求。
三、FPGA设计中的挑战虽然FPGA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但是设计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
1.定位设计目标在FPGA设计时需要先明确设计目标,针对不同的设计目标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2.资源分配硬件资源是FPGA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设计需求需要使用不同的硬件资源。
因此,在FPGA设计中需要恰当地利用硬件资源,以充分满足系统要求。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全气囊控制器(acu)的工作原理及其各个功能模块,重点对acu的点火模块电路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同时探讨了一种点火控制算法,并在软件滤波及积分上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主题词:安全气囊acu点火算法
1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的安全装置,是汽车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汽车与汽车或障碍物发生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的速度下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原方向运动,并与汽车室内物体接触产生另一次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显然,第一次碰撞没有直接造成人员受伤,而第二次碰撞才是驾驶员和乘员受伤的原因。
车速越高,惯性越大,遭受伤害的程度越严重。
安全气囊控制器(airbag control unit,下简称acu)的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传感器将感知到的信号传输给acu,acu对碰撞的程度进行识别,决定是否发出点火信号,一旦确认发出点火信号,气体发生器将在很短的时间内(30ms)产生大量的气体,气囊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和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使驾驶员、乘员的头部、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在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保护,是安全气囊系统研制的主要内容,而作为其执
行部件的acu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acu的设计方案。
2acu系统结构
acu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存储及控制模块、点火系统、通讯模块、电源模块、报警驱动模块组成,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分布于各检测点的加速度传感器(含卫星传感器、中央传感器)、安全传感器及相应的a/d转换器组成,用于对外部数据的测量;电源模块包括提供各器件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源以及在碰撞瞬间电池松脱时仍可供各功能模块芯片继续
工作200ms左右的备用电源;检测模块负责对系统电路自身的检测,确保系统正常工作;数据处理、存储及控制模块一般采用一个具有可编程能力的微处理器,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来控制外部执行器件(如点火系统)的动作,同时可以存储故障及点火信息供外部检测仪器读取;点火系统作为安全气囊系统的执行部分,负责完成微处理器的点火指令;通讯模块主要负责安全气囊系统与车内其它系统及外部仪器的通信;报警驱动模块主要负责将故障信号送到汽车组合仪表上进行显示,一般采用闪码的方式。
图1acu系统结构图
由图1结构图所示,其中电源模块本方案采用infineon公司的电源芯片tle6711g,该芯片具有升压、降压、逻辑电压输出以及看门狗功能,可作为acu的工作电源及备用电源;卫星传感器的数据
采集通过psi5通讯接口电路接入mcu,中央传感器选用freescale 公司的mma22xxeg,它输出的模拟信号直接进入mcu的a/d口进行模数转换;通讯模块根据需要选用专用的k-line串口芯片或者can 总线芯片。
本方案的设计重点在于点火模块的设计以及点火控制算法的设计,下面将分别作以介绍。
3点火模块设计
3.1硬件设计
本方案点火控制模块选用freescale公司的4通道点火驱动芯片mc33797,该芯片具有强大的自身故障诊断与系统控制功能,它包含一个兼容8位串行外围接口(spi),可用于实现微处理器与芯片的通信。
微处理器可以通过spi接口来设置并读取内部诊断的结果。
点火回路电阻的大小、对电源对地的短路、自身开路、点火回路间的短路等都可以通过诊断设置来进行诊断。
处理器要想对该驱动芯片进行正确的控制和诊断,必须通过主从芯片间的spi通信来实现。
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通信总线,其工作模式有两种:主模式和从模式,支持3mb/s的速率,并且还具有传输完成标志和写冲突保护标志。
通过spi接口可以实现面向字节的短距离高速全双工同步通信,接口时序图如图2所示。
图2spi时序图
图2中:csb为片选信号,clk为同步时钟信号,di为输人数据,do为输出数据。
对于自身带有spi接口的处理器而言。
只要将主器件spi接口与从器件spi接口相连(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同
步时钟、使能四跳线)即可。
而对于自身没有spi接口的处理器则需要用软件模拟spi的方式与mc33797进行通信。
与硬件spi接口相似,同样需要四条线分别连接到从spi器件相对应的四个接口。
但此时主器件的四个接口必须用软件模拟spi通信的时序。
并且要对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用软件方式进行发送和保存。
基于以上分析,对该引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如图3所示。
系统中主处理器选用microchip公司的picl6f873芯片,该单片机本身具有一个硬件spi接口,只要将该单片机spi接口的四条线与mc33797芯片相连就可以进行主从芯片间的通信操作了。
驱动芯片工作方式选择标准的四通道驱动,具体点火控制电路图如图3。
图3点火控制电路图
3.2软件设计
点火模块软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驱动芯片相应的工作状态进行选择,并根据芯片规定的通信协议。
发送与之相对应的控制命令,从而完成对引爆电路的控制。
驱动芯片控制命令如表1所示。
表1驱动芯片控制命令表
其软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图4点火控制软件工作流程图
当驱动芯片处于自诊断工作模式时。
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可以得到芯片对该数据的执行结果反馈,通过判断反馈的结果,就可以判断芯片相应的状态。
mc33797驱动芯片提供了强大的故障诊断功
能.可以对电阻大小、短路、开路等各种情况进行诊断,确保引爆系统正常工作。
4acu点火算法设计
acu点火算法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最佳时刻确定问题,目前普遍采用5in 30ms准则来确定安全气囊点火时刻。
该时刻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第二个是安全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防止气囊误点火;第三个就是安全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
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速度越高,达到某一加速度值的时间越短,速度变化越快,这就要求高速碰撞的点火时刻相对于较低的速度要提前。
acu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芯片获得的加速度信号,通常需要对加速度信号经过滤波得到有用的信息,再将其通过积分,得到速度信号(驾驶员和乘员与车子的相对速度)从而时时判断气囊是否需要打开,若达到气囊打开的条件,acu则当机立断地发出点火指令。
同样在角度和正面柱障碰撞等条件下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设定点火阈值,下面将对软件滤波和积分算法进行探讨。
4.1滤波方法
一般软件滤波方法有限幅滤波、中位值平均滤波法等10种方法,这10种滤波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经过分析比较后,本方案acu软
件滤波采用了中位值平均滤波算法,该滤波方法连续采样10个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然后计算8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该滤波方法具有可消除由于偶然出现的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的优点,缺点就是测量速度较慢,只要采样率设置合适即能克服这一缺点。
4.2积分算法
软件积分算法通常采用复合梯形积分算法和龙贝格积分算法。
复合梯形积分公式见下公式(1):
利用龙贝格序列求积分算法称为龙贝格算法,龙贝格积分公式见下公式(2):
复化梯形递推公式算法简单,编程方便,但是收敛速度较慢;复合梯形积分算法是将每次采样滤波后的加速度作为积分数值,采样时间为步长,可以实现时时积分。
龙贝格积分公式是梯形积分公式的加速版,收敛速度快;龙贝格算法具有占用内存少、精确度高的优点。
5 结论
本文在简单介绍acu工作原理和各个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对acu 的点火模块电路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采用4通道驱动芯片mc33797设计的安全气囊点火模块,充分利用了该芯片强大的自诊断能力和易于控制的特点,同一般的点火系统相比提高了点火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同时探讨了一种简单的、可行的点火控制算法,当然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存在多种,包括目前流行的移动窗式积分法、数据
融合改进型移动窗积分法等,这些算法在结合实际项目开发时可以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freescale.mc33797 datasheet[z].2006.7.
[2]蔡纯洁.pic全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开发[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建群,张金换,黄世霖,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研究[j].汽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