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15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电视、电影等媒体中的形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展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难点: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机器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一些关于机器人技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一些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
机器人传感器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a.内部传感器:用来检测机器人本身状态(如手臂间角度)的传感器。
多为检测位置和角度的传感器。
b.外部传感器:用来检测机器人所处环境(如是什么物体,离物体的距离有多远等)及状况(如抓取的物体是否滑落)的传感器。
具体有物体识别传感器、物体探伤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力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
具体有:(1)明暗觉检测内容:是否有光,亮度多少应用目的:判断有无对象,并得到定量结果传感器件:光敏管、光电断续器(2)色觉检测内容:对象的色彩及浓度应用目的:利用颜色识别对象的场合传感器件:彩色摄像机、滤波器、彩色CCD(3)位置觉检测内容:物体的位置、角度、距离应用目的:物体空间位置、判断物体移动传感器件:光敏阵列、CCD等(4)形状觉检测内容:物体的外形应用目的:提取物体轮廓及固有特征,识别物体传感器件:光敏阵列、CCD等(5)接触觉检测内容:与对象是否接触,接触的位置应用目的:确定对象位置,识别对象形态,控制速度,安全保障,异常停止,寻径传感器件:光电传感器、微动开关、薄膜特点、压敏高分子材料(6)压觉检测内容:对物体的压力、握力、压力分布应用目的:控制握力,识别握持物,测量物体弹性传感器件:压电元件、导电橡胶、压敏高分子材料(7)力觉检测内容:机器人有关部件(如手指)所受外力及转矩应用目的:控制手腕移动,伺服控制,正解完成作业传感器件:应变片、导电橡胶(8)接近觉检测内容:对象物是否接近,接近距离,对象面的倾斜应用目的:控制位置,寻径,安全保障,异常停止传感器件:光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9)滑觉检测内容:垂直握持面方向物体的位移,重力引起的变形应用目的:修正握力,防止打滑,判断物体重量及表面状态传感器件:球形接点式、光电旋转传感器、角编码器、振动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