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概念(上)

高一数学概念(上)

高一数学概念(上)
高一数学概念(上)

第一章 集合和命题

1.1集合

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常用大写的字母表示: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规定空集不含元素,记作φ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

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p x x A 满足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果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 ,那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

对于两个A 和B ,如果B A ?且A B ?,那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

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B A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ù,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1.3 集合的运算

一般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读作“A 交B ”。集合A 、B 没有公共元素,即交集为空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B 的并集,记作B A ,读作“A 并B ”。

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确定的集合叫做全集,常用符号U 表示。设U 为全集,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记作

A U C ,读作“A 补”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一个数学命题用条件α,结论β表示就是“如果α,那么β”,如果把结论与条件互相交换,就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β,那么α”,我们把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与结论的否定,我们把这样两个命题叫做逆否命题,如果其中一个叫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如果我们把α、β的否定分别记作α、β,那么命题“如果

α,那么β”的否命题就是:“如果α,那么β”。 如果A 、B 是两个命题,B ?A ,A ?B ,那么A 、B 叫做等价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就是等价命题。

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一般地,用α、β分别表示两个命题,如果命题α成立,可以推出命题β也成立,即βα?,那么α叫做β的充分条件。β叫做α的必要条件。

1.6 子集与推出关系

设A 、B 是非空集合,A ={}α具有性质a a |,B ={}β具有性质b b |,则B ?A 与βα?等价。

第二章 不等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b 的充要条件是a-b>0;

a=b 的充要条件是a-b=0;

a

性质1:如果a>b,b>c ,那么a>c ;

性质2:如果a>b ,那么a+c>b+c ;

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 ;

如果a>b,c<0,那么ac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它的一般形式是:

02>++c bx ax 或02<++c bx ax (0≠a )

一般地,设一元二次不等式为

02>++c bx ax 或02<++c bx ax (0>a )

当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式判别式042>-=?ac b 时,先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21x x 、(不妨设21x x <),于是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

{}21|x x x x x ><或;

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

{}21|x x x x <<。

设a 、b 都为实数,并且b a <,规定:

(1)集合{}b x a x ≤≤|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

(2)集合{}b x a x <<|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

(3)集合{}b x a x <≤|或{}b x a x ≤<|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b a ,或(]b a ,。

(4)把实数集R 表示为()+∞∞-,;把集合{}a x x ≥|、{}a x x >|、{}b x x ≤|和{}b x x <|分别用区间[)+∞,a 、()+∞,a 、(]b ,∞-和()b ,∞-表示,与也叫做区间的端点;“∞+”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

当判别式0++c bx ax 的解集为实数集R ;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空集。

当0=?时,a

b x x 221-==,所以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

? ??+∞-??? ??-∞-,22,a b a b ;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空集。

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型如0)()(>x x f ?或0)

()(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基本不等式1 对任意实数a 和b ,有ab b a 222≥+,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基本不等式2 对任意正数a 、b ,有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

成立。 把

2

b a +和ab 分别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第三章 函数的基本性质

3.1函数的概念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对于x 在某个实数集合D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它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D x x f y ∈=),(,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x 的取值范围D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当函数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适合或者难以用解析式刻画时,图或表是有效的表示函数的方法。

当一个函数可用分段的解析式表示时,把这个函数叫做分段函数。

3.2 函数关系的建立

当我们要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中的有关变量及其关系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通常,这个过程叫做建模。

3.3函数的运算

一般地,已知两个函数))((1D x x f y ∈=,))((2D x x g y ∈=,设21D D D =,并且D 不是空集,那么当D x ∈时,)(x f y =与)(x g y =都有意义,于是把函数))(()(D x x g x f y ∈+=叫做函数)(x f y =与)(x g y =的和。

3.4 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y =的定义域D 内的任意实数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把函数)(x f y =叫做偶函数。函数定义域D 关于原点对称

是这个函数为偶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如果函数))((D x x f y ∈=是偶函数,那么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函数必是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x f y =的定义域D 内的任意实数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把函数)(x f y =叫做奇函数。如果函数))((D x x f y ∈=是奇函数,那么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A B ?心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函数必是奇函数。

第四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一般地,函数k x y =(k 为常数,Q k ∈)叫做幂函数。 幂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1,1)

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指数函数的性质:

(1)指数函数x a y =的函数值恒大于零。

(2)指数函数x a y =的图像经过点(0,1)。

(3)函数)1(>=a a y x 在),(+∞-∞内是增函数,函数)10(<<=a a y x 在),(+∞-∞内是减函数。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姓名性别年级高一 教学 内容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函数的表示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3.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了解象与原象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对应是否是映射,会求象或原象. 5.会结合简单的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课前检 查与交 流 作业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针 对 性 授 课 一、函数的概念 一、复习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 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是函数吗? 问题2:与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 45 60 90 2 1 2 2 2 3 9 4 1 1 -1 2 -2 3 -3 3 -3 2 -2 1 -1 1 4 9 1 2 3 1 2 3 4 5 6 (1)(2) (3)(4) 开平方求正弦 求平方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讲解新课: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课堂探究: 一、引入课题 大家对“集合”这个词陌生吗? 初中时学过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 简称集. 2.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 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 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举例). 5.重要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随堂练习 ∈或填空. 用符号? (1) 3.14__Q;(2)π__Q;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 集合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概念 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u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Î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¹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 ④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高中数学定义大集合

数学定义 一.集合与函数 1. 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和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 作差, 判正负)和导数法 11. 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 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二.不等式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 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 三.数列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

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定义:一般地,给定非空数集A,B,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使得A 中任一元素x ,都有B 中唯一确定的y 与之对应,那么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这个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y=f(x),x ∈A.集合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记为D,集合{y ∣y=f(x),x ∈A}叫做值域,记为C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一般书写为y=f(x),x ∈D.若省略定义域,则指使函数有意义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集合。 两个函数相同只需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次函数b ax x f +=)()0(≠a :定义域R, 值域R; 二次函数 c bx ax x f ++=2 )() 0(≠a :定义域R ,值域:当 2、 函数图象 定义:对于一个函数y=f(x),如果把其中的自变量x 视为直角坐标系上的某一点的横坐标,把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y 视为此点的纵坐标,那么,这个函数y=f(x),无论x 取何值,都同时确定了一个点,由于x 的取值范围是无穷大,同样y 也有无穷个,表示的点也就有无穷个。这些点在平面上组成的图形就是此函数的图象,简称图象。 常数函数f(x)=1 一次函数f(x)=-3x+1 二次函数f(x)=2x 2+3x+1 反比例函数f(x)=1/x 3、定义域的求法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若未加特殊说明,则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分式中的分母不为零; 偶次根式下的数或式大于等于零;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其定义域由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 定义域一般用集合或区间表示。 4、值域的求法 ①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 的值域。 ②反函数法 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 -10-x)的值域。 ③配方法 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 例3:求函数y=√(-x 2+x+2)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2x -5+√15-4x 的值域. ④判别式法 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⑤图象法 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x+1∣+√(x-2) 2的值域。 ⑥换元法 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5求函数y=x-3+√2x+1 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x-1 –x 的值域。 ⑦不等式法 例6求函数y=(2x-1)/(x+1) (1≤x ≤2) 的值域。 5、复合函数 设y=f(u ),u=g(x ),当x 在u=g(x )的定义域Dg 中变化时,u=g(x )的值在y=f(u )的定义域D f 内变化,因此变量x 与y 之间通过变量u 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记为:y=f(u)=f[g(x)]称为复合函数,其中x 称为自变量,u 为中间变量,y 为因变量(即函数)。 6、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 7、分段函数: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它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定义域的并集,值域也是各段函数值域的并集. 分段函数经常使用图像法 8、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代入法 例1已知f(x)=x 2-1,求f(x+x 2) ②待定系数法 若已知函数为某种基本函数,可设出解析式的表达形式的一般式,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系数。 例2已知f(x)是一次函数,f(f(x))=4x+3,求f(x) ③换元法 ④特殊值法 例4已知函数)(x f 对于一切实数y x ,都有x y x y f y x f )12 ()()(++=-+成立,且0)1(=f 。 (1)求 )0(f 的值;(2)求)(x f 的解析式。 ⑤方程组法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3 函数? ?? ??>+-≤<+≤+=1,51 0,30 ,32x x x x x x y 的最大值是 。 4已知:x x x f 2)1(2 += +,求)(x f 。 6已知()3()26,f x f x x --=+求()f x .

2020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 三角函数 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 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 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23sin(απαcos -,)215(απ -ctg =αtg ,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 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π ω 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2 Z k k x ∈+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 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μ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μ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 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 - 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 cos 1α +± tg 2α=α 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 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 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 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 系.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 ○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1 / 3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概念

课 题:1.1集合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 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 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 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 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 *或N +,如{}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 =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数学《集合》概念教案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 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

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 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 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 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 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高一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高一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教师我们知道:有的学生在初中数学非常好,但是到了高中却一落千丈。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掌握高中的学习特点和方法,这样一来我们老师就完全没有责任了,学生学习不好那完全是学生的事,与我无关。可是我们从自身的角度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能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我们是否教给学生如何学习了呢?是否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不同呢? 初中数学内容少,方法思路相对固定,所以,学生即使不理解也可以通过大量的专题训练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但高中就不同了,内容多,时间少,方法灵活,单靠记忆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的,必须理解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这三基中最重要的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理解基本方法。例如在对“函数的表示方法——图像法”的讲解中,我们常用的就是:列表、描点、画图。学生也接受这种方法。但为什么能够这样画函数图像?我们从没讲过,学生也没问过,好像这种方法是理所当然的。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没有理解,就造成学生在自己画图时多画或漏画,甚至画错。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一、向学生讲清函数图像的概念 定义:对于函数y=f(x), (x∈A)以定义域内的数x为横坐标,它对应的函数值f(x)为纵坐标的所有点(x,f(x))构成的集合,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即为y=f(x)的图像。 二、通过例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1、(1)画y=2x-1, x∈{0,1,2,3}的函数图像 (2)画y=2x-1,x∈Z的函数图像 (3)画y=2x-1, x∈R的函数图像 解:(1)图像上的所有点为 {(0,-1)、(1,1)、(2,3)、(3,5)} 函数图像如图(1) (2)图像上的所有点为 {…(-2,-5)、(0,-1)、(1,1)、(2,3)、…} 函数图像如图(2) (3)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高一数学 集合概念

课题1.1 集合1—集合概念 一、引入: 观察实例:(1)7,5,3,1. (2) 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3) 满足323+>-x x 的全体实数. (4) 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5)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1)班全体同学. (6) 绝对值等于6的数. (7) 2232,5,23,y x x y x x +-+. (8) 某农场所有的拖拉机. (9) 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10) 参与中国加入WTO 谈判的中方成员. 二、基本概念: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介绍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5.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描述法 6.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三、例题分析: 例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 ( ) A .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B.爱好飞机的一些人 C .某班本学期视力较差的同学 D.某校某班某一天所有课程 例2.若R x ∈,则A=}2,,3{2 x x x -中的元素x 应满足什么条件?若A ∈0,则__=x 例3.集合A 的元素是由),(2Z b Z a b a x ∈∈+=组成,(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A (2)判断下列元素x 与集合A 之间的关系:.2 31, 1 218,0- -, 课堂练习1:用符号∈或?填空: (1)若}|{2x x x A ==,则1-____A ; (2)若}06|{2=-+=x x x B ,则3______B ; (3)若},101|{Z x x x C ∈≤≤=,则8____C ;(4)若},32|{Z x x x D ∈<<-=,则5.1____D . 例4.请用列举法分别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5的正奇数; (2) 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 (3) 方程092=-x 的解的集合; (4) {15以内的质数}; (5) },36 {Z x Z x x ∈∈-. (6)},1 1 5{N x Z x x x ∈∈+- 课堂练习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 (1)已知集合{} Z x x x y y x B ∈≤-==,21),(2, ; (2)已知集合{}2,1,0,1,2,3---=A ,{} A x a x x B ∈==,|2. 例5.用描述法分别表示下列集合: (1) 抛物线y x =2上的点; (2) 抛物线y x =2上的横坐标; (3) 抛物线y x =2上的纵坐标; (4) 数轴上离开原点的距离大于6的点的集合; (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原点距离不大于6的点的集合 (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Ⅰ、Ⅲ象限点的集合.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 课堂练习3: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5,1{ (2)}01|{2=-+x x x (3)}8,6,4,2{ (4)},73|{N x x x ∈<<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题

§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 A.{1,1} B.{1} C.{x=1} D.{x2-2x+1=0} 【解析】集合{x|x2-2x+1=0}实质是方程x2-2x+1=0的解集,此方程有两相等实 根,为1,故可表示为{1}.故选B. 【答案】 B 2.已知集合A={x∈N+|-5≤x≤5},则必有() A.-1∈A B.0∈A C.3∈A D.1∈A 【解析】∵x∈N+,-5≤x≤5, ∴x=1,2, 即A={1,2},∴1∈A.故选D. 【答案】 D 3.集合A中的元素y满足y∈N且y=-x2+1,若t∈A,则t的值为()

A. 0 B. 1 C. 0或1 D. 小于等于1 【解析】∵y=-x2+1≤1,且y∈N, ∴y的值为0,1. 又t∈A,则t的值为0或1. 【答案】 C 4.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那么a为() A. 2 B. 2或4 C. 4 D. 0 【解析】若a=2,则6-2=4∈A;若a=4,则6-4=2∈A;若a=6,则6-6=0 A. 【答案】 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已知M={x|x≤22},且a=32,则a与M的关系是. 【解析】∵a=32=18,又18<22,∴a∈M. 【答案】a∈M 6.已知P={x|2<x<a,x∈N},已知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则整数a=. 【解析】用数轴分析可知a=6时,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3,4,5. 【答案】 6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下列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个子高的同学; (3)不等式2x+1>7的整数解. 【解析】(1)可以表示成集合{0,1,2,3,4}. (2)其中的对象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具备确定性,故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3)可以表示成集合{x|x∈Z且2x+1>7}. 8.设A表示集合{a2+2a-3,2,3},B表示集合 {2,|a+3|},已知5∈A且5 B,求a的值. 【解析】因为5∈A,所以a2+2a-3=5, 解得a=2或a=-4. 当a=2时,|a+3|=5,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当a=-4时,|a+3|=1,符合题意,所以a=-4. 9. (10分)已知集合A={x|ax2-2x+1=0}. (1)若A中恰好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 (2)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1)∵A中恰好只有一个元素, ∴方程ax2-2x+1=0恰好只有一个根. 当a=0时,方程的解为x=1 2满足题意;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set),也简称集。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 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 序。 2.各个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 后方能用省略号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x A p x ∈ 如:{x|x-3>2},{(x,y)|y=x 2+1},{x ︳直角三角形},…;

高一数学概念(上)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 令狐采学 1.1集合 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 a∈,读作“a属于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 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常用大写的字母表示: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规定空集不含元素,记作φ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 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p x x A 满足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果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 ,那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包含于B”或“B 包含A”。 对于两个A 和B ,如果B A ?且A B ?,那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B A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或“B 真包含A”。 1.3 集合的运算 一般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读作“A 交B”。集合A 、B 没有公共元素,即交集为空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B 的并集,记作B A ,读作“A 并B”。 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确定的集合叫做全集,常用符号U 表示。设U 为全集,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记作A U C ,读作“A 补”。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的练习题及答案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 、N*、N +、Z 、Q 、R 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 {1,2,3,…,n ,…} ●注意a 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 =x 2}, {y|y =x 2}, {(x ,y )|y =x 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 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A B A B A A A A A A A B B A =??Φ=Φ=Φ== B B A B A A A A A A A A B B A =??=Φ=Φ== U A C B B C A B A A A C C A C A U A C A U U U U U U =?Φ =??=Φ== )( 还要尝试利用Venn 图解决相关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33,)1(,2{2 2++++=a a a a A ,若A ∈1,求a 。 解:∴∈A 1 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得:133,11,122 2=++=+=+a a a a 或)或(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概念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能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出定义域、值域; 3、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无穷大”的记号; 4、使学生明白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在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初中学习的(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回答〗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 数的传统定义。 〖讲述〗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提问〗问题1:y =1(x ∈R )是函数吗? 问题2:y =x 与y = x x 2 是同一函数吗? 〖投影〗观察对应: 〖分析〗观察分析集合A 与B 之间的元素有什么对应关系? 二、讲授新课 函数的概念 (一)函数与映射 〖投影〗函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

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x f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y =)(x f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x f |x ∈A},叫做函数y =)(x f 的值域。 函数符号y =)(x f 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 f 。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法则f 、定义域A 、值域{)(x f |x ∈A} 注:只有当这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函数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 如果集合A 中的元素x 对应集合B 中元素y ,那么集合A 中的元素x 叫集合B 中元素y 的原象,集合B 中元素y 叫合A 中的元素x 的象. 映射概念的理解 (1)映射B A f →:包含三个要素:原像集合A ,像集合B(或B 的子集)以及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法则f .两个集合A,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对应法则f 可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具有: (1)方向性:映射是有次序的,一般地从A 到B 的映射与从B 到A 的映射是不同的; (2)任意性: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有像,但不要求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像; (3)唯一性:集合A 中元素的像是唯一的,即不允许“一对多”,但可以“多对一”. 函数与映射的关系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与函数概念间的关系可由下表给出. 映射B A f →: 函数B y A x x f y ∈∈=,),( 集合A,B 可为任何集合,其元素可以是物,人,数等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非空的数集 对于集合A 中任一元素a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像 对函数的定义域中每一个x ,值域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对集合B 中任一元素b ,在集合A 中不一定有原像 对值域中每一个函数值,在定义域中都有确定的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的推广. 〖注意〗(1)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特殊对应f :A →B 。这里A ,B 为非空的数集。 (2)A :定义域,原象的集合;{)(x f |x ∈A}:值域,象的集合,其中{)(x f |x ∈A}?B ;f :对应法则,x ∈A ,y ∈B (3)函数符号:y =)(x f ,y 是x 的函数,简记) (x f 〖回顾〗(二)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一次函数)(x f =ax +b (a ≠0):定义域R ,值域R 2、反比例函数)(x f = x k (k ≠0):定义域{x |x ≠0},值域{y | y ≠0} 3、二次函数)(x f =ax 2 +bx +c (a ≠0):定义域R ,值域:当a >0时,{y |y ≥a b a c 44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