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变现象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4
25个音变规则1. 开合音变化:在阳平调的字词中,鼻韵母前的浊辅音可以发清音,如"床"(chuáng)变为"创"(chuāng)。
2. 漢字讀音的韻母入聲化:在清平调的字词中,韵母-i、-u、-ü变为-ê、-o、-ö,如"四"(sì)变为"死"(sǐ)。
3. 音节韵尾辅音的变化:在某些方言中,韵尾辅音可以发生变化,如“张”(zhāng)变为“章”(zhāng)。
4. 声母的浊音变化:在某些方言中,声母的浊音可以变成清音,如“知”(zhī)变为“支”(zhī)。
5. 汉字读音的韵母转化:在某些情况下,汉字读音的韵母会发生转化,如“攻”(gōng)变为“公”(gōng)。
6. 声调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声调会发生变化,如“白”(bái)变为“拍”(pāi)。
7. 声母韵尾的连读:在连续说音的时候,声母和韵尾之间会发生连读,如“热水”(rè shuǐ)变为“约”的发音(yāo)。
8. 入声字的变化:入声字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阳平调,如“杀”(shā)变为“沙”(shā)。
9. 声母的变化:在口语中,某些声母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如“警察”(jǐng chá),其中的“j”发音变成“zh”。
10. 韵母的转化:在某些情况下,韵母会发生转化,如“两”(liǎng)变为“俩”(liǎ)。
11. 借用词的发音变化:借入语言中的词汇在发音时会发生变化,如“巧克力”(qiǎo kè lì)变为“朋克力”(péng kè lì)。
12. 拼音字母的配音规则:拼音字母在组合时会发生配音规则,如"iu"的发音为"yo"。
13. 韵尾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韵尾会发生变化,如“电影”(diàn yǐng)变为“鸟影”(niǎo yǐng)。
毛世桢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纯属应用语音学教材,理论研究色彩较浓,各章相对独立,设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研读时要考虑三方面:学习容与目标,根本概念分辨及相关知识,教学方式与效果。
第四节普通话的主要音变现象主要概念:音变、逆向音变、顺向音变、连读变调、轻声、儿化、儿化韵讨论题:1.阐释你所认知的“音变〞。
2.举例说说各种语言中较为普遍的音变现象。
3.普通话特有的音变现象有哪几种?它们都是逆向音变吗?4.汉族人和外国人对普通话连读变调的掌握过程一样吗?5.轻声是第五种声调还是变调现象?为什么?6.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7.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如何分类?除此还有怎样的分类?8.谈谈自由音变与不自由音变。
9.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
10.“金鱼儿〞“文儿〞中的“儿〞是个指小的词缀吗?11.儿化的发音规律是什么?12.语气词“啊〞的变读规那么是什么?13.话语中语气词“啊〞一定要按照上述规那么发音吗?关于音变音变涵语音历时的〔历史音变〕语音经过一段时间而产生的历史变化变化共时的~~~语流音变〔联合音变〕应用于跨越语素边界或跨越词边界的音段序列的各种音系过程——特拉科斯在语流中,由于连续发音,邻近音节的音素或声调互相影响,音节的原来读音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临时变化。
各种语言中普遍的:同化、异化、清化、浊化、腭化、唇化、弱化、换位音变现象普通话中特殊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变读普通话音变现象较多:有普遍性音变,有特殊性音变。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与之一样或相近。
面包→[miεmpαu]〔逆向音变〕异化:两个一样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变得不同。
土改→涂改、起码→骑马〔逆向音变〕弱化:语流中有的音发得不那么清晰,有脱落,有央化。
轻声音节木头→[mut’o] 豆腐→[touf] 妈妈→[mAmə]〔顺向音变〕鼻化:韵腹元音受鼻音韵尾感染,发音时软腭提前下垂,气流进入鼻腔,成为鼻化音。
音变汉字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要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或者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连在一起的字在声、韵、调等方面互相影响,使一些字的读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音变。
汉语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三种:轻声、儿化和变调。
一、轻声:当一个音节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念得又轻又短,这就叫轻声。
常见的轻声情况有以下几种:(1)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例如:沙子的子,舌头的头,我们的们(2)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啊、吗、吧、呀、呢、哇”等。
例如:行吧、好吗、谁呀(3)用在句中的结构助词“了、的、得、地、着、过”等。
例如:走了、美丽的花儿、走过、大得很(4)一些口语中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地方、口袋、点心、部分(5)双音节动词(第二个字本身是轻声的),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
例如:比试比试、比划比划、休息休息(6)人称的第二个重叠字。
例如:妈妈、爸爸、伯伯、爷爷二、儿化:儿化后的词在词义、词性、情感色彩方面都有变化。
(1)区别词义,例如:灯笼(工艺品)——灯笼儿(中药材)(2)区别词性,例如:盖(动词)——盖儿(名词)(3)表示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例如:小球儿、花儿、小猫儿(4)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例如:雪花儿、米粒儿、药片儿三、变调(1)“一”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尾句末或者表示序数时,读第一声。
例如:一、二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时要读第四声。
例如:一群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时,读第二声。
例如:一样夹在词语中间要读轻声。
例如:读一读(2)“不”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语末尾时,读第四声。
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字时,读第四声。
例如:不能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读第二声。
例如:不对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例如:行不行(与“一”的变调类似)。
音变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音变是汉语语音系统的一种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汉语的语音演变过程。
一、声母音变在汉语中,有些声母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发生音变。
例如,“b”在声母的位置上,会在和“u”、“v”结合时发生音变,变为“p”。
这种音变叫做爆发音变。
另外,“z”、“c”、“s”在声母的位置上,会在和“i”结合时发生音变,变为“ʦ”、“ʦʰ”、“ʂ”。
这种音变叫做送气音变。
这些音变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音位系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语语音系统的规律。
二、韵母音变韵母音变是汉语中的另一种常见音变现象。
在特定的情况下,韵母发生变化,使得词语的发音有所不同。
例如,“ei”在声母“b”、“d”、“g”后面时,会发生音变,变为“e”。
这种音变叫做韵尾省略。
另外,“a”在一个音节的末尾时,会发生韵尾的转音,变为“e”。
这种音变叫做韵尾转音。
这些音变使得汉语的发音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反映了汉语音韵演变的规律。
三、声调音变声调音变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字在单独念时的声调是“yī”,但在一些词语中,它的声调会变为“yì”。
这种音变叫做调值变化。
另外,有些词语在连读时,声调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过去”的声调是“guòqù”,但在连读时,会变为“guòqu”。
这种音变叫做连读变调。
这些声调音变反映了汉语词汇的音调演化过程,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更加灵活多样。
总结起来,音变是汉语语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汉语的语音演变过程和音韵规律。
通过对音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音系统,丰富我们对汉语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音变规律有助于正确发音,提高语言交流的有效性。
所以,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深入研究音变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汉语语音变异的语言学探究语音变异是指在语音使用过程中,由于语音系统的相关因素产生的音变现象。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语音变异现象,这些变异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
一、声母的语音变异声母是指一个音节的起始部分,包括辅音和零声母。
现代汉语中的声母存在一定的语音变异现象。
1. 爆破音的变异:现代汉语中的爆破音/p, b, t, d, k, g/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中会发生语音变异。
例如,在轻声和声调轻的情况下,爆破音会发生失爆现象,即/p, t, k/变成轻送气音[f, θ, x],/b, d, g/变成软化浊音[b, d, g]。
此外,爆破音还会受到相邻音的影响,比如/p, t, k/在后面紧跟鼻音时会发生鼻化变异。
2. s/sh/h的变异:汉语中的/s/在一些方言中会发生变异,变成/sh/或者/h/。
比如,上海话中的"s"发音为/sh/,而北京话中的"s"发音为/h/。
二、韵母的语音变异韵母是构成音节核心部分的元音或元音与辅音的组合。
现代汉语的韵母也存在一定的语音变异现象。
1. 儿化:在一些方言中,韵母/ər/会发生变异,变成/ɚ/。
因此,在北方方言中,“儿”发音为“er”,而在南方方言中,“儿”发音为“e”。
2. 元音合并: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存在元音合并的现象。
比如,在一些方言中,/i/和/y/会合并成/ɪ/,/u/和/v/会合并成/ʊ/。
这些合并现象使得不同地区的汉语发音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声调的语音变异现代汉语中的声调也会存在一定的语音变异现象。
1. 声调轻化:在快速朗读或者语速较快的情况下,汉语的声调会发生轻化的现象。
例如,第三声/55/在快速读音中会发生变化,变成较低的调值。
这是由于语音系统的调节机制造成的。
2. 声调连读:在连读的情况下,汉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异。
例如,两个第四声/44/的音节连在一起时,第一个音节的声调会变成轻声/5/,第二个音节的声调保持不变。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拼写方法,方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标注。
然而,汉语拼音中存在着音变和变调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汉语拼音的音变和变调,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音变1. 韵尾音变韵尾音变是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之一。
在普通话中,韵尾音/s/和/n/在发音时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s”在发音时会变成“sh”,而字母“n”在发音时会变成“ng”。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前后音素的影响。
2. 声母音变除了韵尾音变外,声母音变也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字母“z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j”,字母“c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q”。
这种变化是由于发音时舌位的不同造成的。
二、变调在汉语拼音中,还存在着音调的变化。
汉字的拼音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有时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1. 语气变调在汉语拼音中,当某个字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气时,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ma"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在句子中的语气变化时,可能会将本来应该是第一声的发音变成第二声。
2. 语调变调此外,句子的语调也可能会导致汉语拼音中的变调现象。
在汉语中,整个句子的语调起伏和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拼音的发音。
例如,当句子中存在强调词或感叹词时,可能会导致字母的声调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法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时遇到的音变和变调问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解决:1. 注重模仿学习者可以多听多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尤其是与音变和变调有关的发音。
通过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2. 多练习多进行汉语口语的练习,特别是针对音变和变调的音素。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
3. 借助教材和工具使用一些专门针对汉语拼音音变和变调问题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无处不在的普通话音变现象所谓的音变是指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音变主要是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脱落、换位、代替、转化等。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第一: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调,被念成一种相对较短较轻叫含糊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是音节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一般情况下,前面的音节是上声,后面的轻声就稍高;前面的音节是阴平、阳平或去声,后面的轻声就低。
第二变调音节连续发出时,有些音节地调值会发生变化,就是变调。
普通话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1.两字上声词语,前一字变读阳平如:处理小姐老虎懒散2.结构为2+1的三字上声词语,前两字变读阳平如:跑马场手写体3.结构为1+2的三字上声词语,中间一字变读阳平如:小两口老古董(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重叠式形容词的三种形式,即AA式、ABB式和AABB式。
1.AA式一般不变调。
例如:快快地、长长的。
只有带儿化韵尾时第二个叠字变成阴平。
例如:慢慢儿地暖暖儿的2.ABB式后面的两个叠字都变成阴平。
例如:热腾腾甜蜜蜜3.AABB式第二个字变轻声,第三、四字变阴平。
例如:漂漂亮亮明明白白(三)“一”和“不”的变调1.在去声字前面都变读阳平如:一律不动声色2.“一”在非去声字前面变读去声如:一直一生一早3.“一不”在重叠动词中变读轻声如:想一想来不来第三:儿化在普通话里,卷舌元音er自成音节时,只有“儿、耳、而、饵、尔、二”等几个字。
普通话的er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写成r),构成卷舌韵母(儿化韵),这种现象就是儿化。
普通话的韵母除er ê之外,都可以儿化。
儿化韵里的er不能念成er,只在前面韵母的元音上附加一个卷舌动作,是那个韵母带上卷舌的声音。
普通话音变现象的分析音变是指在于六种,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里谈的音变是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普通话中的音变!1.什么是音变说话时不可能一个个音节按原有的声音发出来,因为在语流中,音节相连时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语音的变化,这就是普通话语音的音变。
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节的连音变化和声调的变化。
2.音变的种类(1)上声的变调上声是曲折的降升调型214,在实际语言里一般很少发出这样完整的曲折调型,它的变调是随着后面相连音节的声调决定的。
①上声字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面变为211,只降不升,如:阴平前,法规f?guī、美观měiguān阳平前,法庭f?tíng、美德měidé去声前,法院f?yuàn、美妙měimiào②上声字在上声字前面(两个上声相连)变为像35,只升不降。
如:上声相连,法典f?di?n、美好měih?o上声字只有在单独成句或者处在句尾才会读出完整的降升调型。
(2)“一”“不”的变调关于“一”的变调①“一”的基本调是阴平yī,但在实际语言中它和其他声调的音节相连时,会产生变调,一共有三种变调现象。
如:②单念、在词句末尾和作序数时,读原调阴平55。
一、二、三、……长短不一住在一楼(第一层楼或第一号楼)③后一个连续读音节是去声时,读阳平35。
一唱一和一律一件④后一个连读音节是阴平、阳平、上声时,读去声51一生一张一同一层一举一板一眼⑤嵌在尝试态(短时态)动词之间时,读轻声。
听一听看一看关于“一”的变调①“不”的基本调是去声bù,但在实际语言中它和同声调去声音节相连时,会产生变调。
如:②单念,在词句末尾,以及后一个连读音节是阴平、阳平、上声时,“不”读原调去声51。
“不!不!不!”他一连说了三个不。
不!决不!不依赖不同意不管③后一个连读音节是去声时,读阳平35。
一成不变不上不下不去④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与补语之间,读轻声。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类型
1. 变调呀,就像音乐中的转调一样神奇!比如“一”字,在“一天”里读一声,在“一个”里读二声,是不是很有意思?
2. 轻声呢,那可真是轻声细语般的存在呀!像“妈妈”,第二个“妈”字就读轻声,多温柔呀!
3. 儿化音啊,这可是让话语变得俏皮可爱的法宝哟!“花儿”读出来是不是感觉特别生动?
4. 同化现象,就好像两个好朋友相互影响一样呢!像“面包”读快了就有点像“面袍”。
5. 异化也很有趣呀,本来熟悉的发音突然就变了呢!比如“选举”,读着读着就容易变成“旋举”。
6. 弱化可不能小瞧,它能让一些音变得不那么明显啦!像“我的”,“的”字发音就很轻。
7. 脱落现象,就像掉了点什么似的!“俩”就是“两个”脱落而来的呀。
8. 增音也有哦,会突然多出来一个音呢!“啊,下雪啦”中的“啦”就是增出来的呀。
9. 韵母的变化,就像是给韵母化了个妆一样呢!“干什么”有时会说成“干哈么”。
10. 声母的变化也值得注意呀,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哟!“谁”有时候会说成“shéi”呢。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汉语拼音是为了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而产生的一种音译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拼音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音变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拼音的音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声母音变汉字拼音系统中的声母音变主要涉及到声母的读音发生变化。
以“b”为例,当“b”与a、o、u连用时,其读音为“b”;当“b”与i连用时,其读音为“p”;当“b”与e联用时,读音为“f”。
这种音变是由于不同的声母组合会影响到声音的产生和发音。
二、韵母音变汉语拼音中的韵母音变主要体现在起始韵母和结束韵母上。
例如,“ian”韵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yan”,“in”韵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yin”。
这种音变也是由于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造成的。
三、声调音变汉字拼音中的声调音变是指声调的发音发生变化。
例如,“一声”是高又低又短的声调,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中音或低音的发音。
这种音变是由于语音环境的影响导致的。
四、音变的原因汉语拼音的音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不同的拼音组合方式会导致声母和韵母发生变化。
例如,“i”与声母“b”的组合会使“b”的发音发生变化。
其次,语音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声调和声母的音变。
语音环境包括前后的音节和语调等因素。
最后,语音的历史演变和方言的影响也会对拼音系统造成音变。
由于汉语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因此汉字拼音的音变也会因地区而异。
五、音变的影响汉语拼音的音变对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学习者需要在学会基本拼音的基础上,了解一些音变规则,并不断练习,以准确地发音。
此外,由于不同方言的存在,有时候不同地区的人对于音变的感知和理解也会不同。
因此,在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中,需要对音变进行统一的解释和规范。
六、结语汉语拼音的音变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学问。
通过了解和掌握音变规则,我们能更准确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汉语拼音的音变有所帮助。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拼音的音变是一门动态的学问,可能会随着语言和语音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语音演变是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语音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它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起源。
语音演变是语言变迁的一个方面,能够揭示出语言的变动和变迁过程,其中蕴含着一些规律。
本文将以汉语为例,详细阐述语音演变的规律。
一、声母的变化汉字音韵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声音的变化,汉语中的清辅音和浊辅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声母/p/在韵母为/i/或/ü/时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声母/b/。
这种现象称为"轻声母变"。
另外,古汉语中的一些辅音字母还发生了消失的现象,例如"ㄞ"变成了"喜","ㄥ"变成了"哈"等。
二、韵母的变化在汉语语音演变中,韵母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声母的变化。
例如,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韵母在不同的声母前会发生变音。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uang"发音变化为现代汉语中的"uan"。
还有一些韵母因为声母的变化而消失,例如古代汉语中的"ie"变为现代汉语中的"e"。
三、声调的变化声调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音特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发展成了现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声。
同时,声调的变化还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字的声调在不同语音环境中会发生变化。
四、音变规律的普遍性虽然具体的语音演变过程会因为地域、方言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律可以总结出来。
一般来说,音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不是完全随机的。
同一类音之间发生变化的概率相对较高,相似的音更容易产生变音。
此外,也存在一些音变规律是由于语音的便利性或听觉上的相似性而产生的。
五、语音演变的原因语音演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自然演变和社会影响。
第六节音变一、什么是音变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种变化有音素的变化,也有声调的变化。
这种语音的变化叫做“喜变”。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一、不”的变读、形容词重叠后的变读、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读等。
(一)轻声1.什么是轻声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这种读音变化叫做轻声。
凡读轻声的字大都有它原来的声调,如“骨头”的“头”,本调是阳平,读轻声以后不再保持原来的声调。
普通话语音四种声调的音节都可以因轻声而改变它们的调型。
如:地方difāng(中央下属地方)方fāng 是阴平调地方difang(处所)方fang 读轻声船头chuntóu(船的前部)头tóu 是阳平调石头shitou 头tou 读轻声莲子liánzǐ(莲的种子)子zǐ是上声桌子zhuozi 子zi 读轻声上山shàngshān(“上”作动词)上shàng是去声山上shānshang 上shang读轻声上面的例子说明普通话的四声都可以变读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轻声音节一律不标调号。
一个音节读轻声以后失去了原有的调值,主要是发音时音强与音长的不同,使这个音节的调型变成又轻又短,但轻声音节的发音与音高也有关系,同是一个轻声音节,它在四种不同声调后面音高是有区别的,如:zhuózi dízi yǐzi dèngzi桌子笛子椅子凳子同一个“子”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后面读轻声,它们的音高略有不同。
实验证明,上声后面的“子”调值比其他三声略高,去声后的“子”调值最低,阴平、阳平后的“子”调值为中度。
这说明轻声不像其他四声有固定的调值,它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调类。
一个音节读轻声以后,韵母的音色可以改变(央化或脱落),声母常常浊化。
如:桌子[ts ] →[dz ] 哥哥[k ]、[g ]豆腐.[fu] →[f ] 我的.[ti] →[d ]2.轻声音节的规律在普通话语音里哪些音节必须读轻声有一定的规律,它们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1)名词的后缀“子、儿、头、巴”以及“么”读轻声,如:桌子画儿木头尾巴什么(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读轻声,如:你的轻轻地好得很站着去了来过他们(3)语气词“啊、吗、呢、吧”等读轻声,如:是啊走吗做什么呢去吧(4)重叠形式的动词、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如:看看试试宝宝星星(5)动词后边表示趋向的“来、去”读轻声,如:进来出去上来下去(6)表示方位的语素读轻声,如:床上地下家里门外(7)量词“个”读轻声,如:一个人两个问题、好几个机会(8)有些双音节单纯词和其他双音节口语常用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萝卜葡萄玻璃东西明白先生大夫告诉窗户商量3.轻声的作用(1)区别词性(兼及意义)人家rénjiā(n,住户)人家rénji(prep,指别人)花费huàfèi(v)花费huàfei(n)摆设bǎishè(v)摆设bǎishe(n)火烧v—火烧n 练习v—练习n(2)区别意义(兼及词性)大意dàyì(主要的意思)大意dàyi (疏忽)地道dìdào(地下坑道)地道dìdao (真正的)反正v—反正ad 对头n—对头a造化n—造化a 大意n—大意a(3)区别短语和词(兼及意义)东西dōngxī(东方和西方)东西dōngxi(物品)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兄弟xiōngdi(弟弟)买卖—买卖好歹—好歹利害—利害开关—开关(二)上声和去声的变调除轻声这一种特殊的变调以外,普通话里最常见的变调现象还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现代汉语的音变规律与应用现代汉语是中国大陆现代化进程中产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
作为汉语家族的一员,现代汉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音变现象。
音变规律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音变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声母音变规律最明显的声母音变规律是在口腔中发生的韵律和节奏变化。
例如,在常见的声母“b”前面,如果跟随的元音是a、o、e等开口元音,那么“b”会变成“p”。
这种音变规律在日常用语中广泛存在,例如从“白菜”到“排骨”,从“饱满”到“泡面”。
此外,现代汉语还存在一些辅音的音变规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z”音的变化。
当“z”音在声母前面跟随着元音i时,它会发生变化,变成“j”音。
例如,从“字”到“纸”,从“自行车”到“飞机票”,这些词汇中的音变就符合这一规律。
二、韵母音变规律现代汉语的韵母音变规律也是非常丰富的。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韵母“an”和“en”前面的元音“i”的音变规律。
当“i”位于这两个韵母之前时,它会变成央的元音“y”。
例如,从“钢”到“硬盘”,从“篮球”到“英国”,这些词汇中的音变都符合这一规律。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元音和鼻音的音变规律。
例如,在一些特定的词汇中,元音“i”变成“ing”,例如从“难”到“惊人”,从“家”到“兄弟情”,这些词汇中的音变也是符合规律的。
三、音变规律的应用现代汉语的音变规律在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音变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汉语,提高沟通的效果。
首先,在听力理解方面,熟悉音变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发音,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口音或方言时。
通过了解音变规律,我们能够更快地将听到的语音信号转化为具体的词汇意义。
其次,在语音表达方面,掌握音变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发音。
由于音变规律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因此在表达时,我们可以根据规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我们的发音符合标准,增强语言表达的清晰度。
语音变化现象在汉字中的表现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通过字形来表达语音信息。
在汉字中,语音变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一、声母变化现象:声母是汉字中的辅音,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在普通话中,“b”、“p”、“m”、“f”、“d”、“t”、“n”、“l”、“g”、“k”、“h”等声母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的变体。
比如,“爸爸”中的“b”读作“b”,而在“杯子”中读作“b”。
这种声母变化现象在汉字中常见且普遍。
二、韵母变化现象:韵母是汉字中的元音,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声调和音变上。
例如,在普通话中,同一个韵母在不同的声调下可能发生变化。
比如,“ba”在第一声读作“bā”,第二声读作“bá”,第三声读作“bǎ”,第四声读作“bà”。
此外,有些韵母还存在音变现象,即同一个韵母在不同的音节中读音不同。
例如,“ua”在“画”中读作“huà”,而在“夸”中读作“kuā”。
三、声调变化现象:声调是汉字中的音调,它在不同的音节中可能发生变化。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不同声调的变化会影响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例如,“妈”字读作“mā”是平声,表示“母亲”的意思;而读作“má”是上声,表示“麻烦”的意思。
声调变化现象在汉字中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汉字的正确发音和意义。
以上是汉字中语音变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这些变化是汉语语音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汉字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汉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汉字时,我们应该注意语音变化现象,注重发音练习,以确保汉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要注意语音变化现象的地区差异,因为不同的方言和口音在发音上可能存在差异。
毛世桢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纯属应用语音学教材,理论研究色彩较浓,各章相对独立,设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研读时要考虑三方面:学习内容与目标,基本概念分辨及相关知识,教学方式与效果。
第四节普通话的主要音变现象主要概念:音变、逆向音变、顺向音变、连读变调、轻声、儿化、儿化韵讨论题:1.阐释你所认知的“音变”。
2.举例说说各种语言中较为普遍的音变现象。
3.普通话特有的音变现象有哪几种?它们都是逆向音变吗?4.汉族人和外国人对普通话连读变调的掌握过程一样吗?5.轻声是第五种声调还是变调现象?为什么?6.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7.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如何分类?除此还有怎样的分类?8.谈谈自由音变与不自由音变。
9.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
10.“金鱼儿”“张文儿”中的“儿”是个指小的词缀吗?11.儿化的发音规律是什么?12.语气词“啊”的变读规则是什么?13.话语中语气词“啊”一定要按照上述规则发音吗?关于音变音变内涵语音历时的(历史音变)语音经过一段时间而产生的历史变化变化共时的~~~语流音变(联合音变)应用于跨越语素边界或跨越词边界的音段序列的各种音系过程——特拉科斯在语流中,由于连续发音,邻近音节的音素或声调互相影响,音节的原来读音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临时变化。
各种语言中普遍的:同化、异化、清化、浊化、腭化、唇化、弱化、换位音变现象普通话中特殊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变读普通话音变现象较多:有普遍性音变,有特殊性音变。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与之相同或相近。
面包→[miεmpαu](逆向音变)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变得不同。
土改→涂改、起码→骑马(逆向音变)弱化:语流中有的音发得不那么清晰,有脱落,有央化。
轻声音节木头→[mut’o] 豆腐→[touf] 妈妈→[mAmə](顺向音变)鼻化:韵腹元音受鼻音韵尾感染,发音时软腭提前下垂,气流进入鼻腔,成为鼻化音。
iang(逆向音变)浊化:清辅音变为对应的浊辅音。
鼻子[pi35dz ə3] (清辅音[tz]变为浊音[dz],舌尖前元音-i变为央元音ə) 哥哥[kγ55g ə2](清塞音声母变浊塞音,后元音变央元音)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顺向音变音变过程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逆向音变一、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一“变调”一)变调的产生“由于人们对发音动作简便的要求,语流中相邻音节的声调在调型调值方面发生一种相互协调的变化,因此产生变调。
”王福堂丰富的语言接触+长期的模仿实践=内隐学习二)变调的掌握完整的规则了解+系统的综合训练=外显学习三)变调的种类连读变调轻声(顺向)上声变调“一”“七”“八”“不”变调AA/AA的大大的、瘪瘪的、小小的、长长的形容词重叠后变调AA儿(的)早早儿的、快快儿的、慢慢儿的【不具有周延性】ABB 亮堂堂、热腾腾/直挺挺、金灿灿AABB漂漂亮亮、老老实实/恭恭敬敬、清清楚楚四)轻声特点(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1.音高上,产生的:阴平字+轻声字→55—2 叔叔跟头柑子蹲下金的阳平字+轻声字→35—3 伯伯石头桃子爬下银的上声字+轻声字→21—4 姐姐里头李子躺下铁的去声字+轻声字→51—1 妹妹木头柿子坐下镍的2.音长上,音节短促化(短一半)——轻声是没有音高变化的短促音节。
3.音质上,音色变化不定,音段特征的总趋势是弱化:送气音→不送气音云彩、客气辅音中清音→浊音耳朵、爸爸一般规律是擦音→无擦通音豆腐、东西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擦音声母变读为相对的浊音,前响复元音→单元音回来、脑袋韵母多变读为央[ə]或脱落。
元音中单元音→中央音出去、鼻子、哥哥单元音→脱落意思、东西轻声音节中音强也变弱。
四种物理属性的变化在生理发音时要非常自然地实现。
我的tə→də爸爸PA→bA 两个kγ→gə人家……轻声整体特点:音节弱化——既短又轻、调值不保、音色含混五)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分类如何?除此还有怎样的分类?从词汇音系学分,有具体规律的,可叫语法轻声;无具体规律的叫词汇轻声。
语法轻声:1.语气词来吧、对吗、她呢、好啊、巧哩、算了吧2.助词除“所”以外小的、轻轻地、说得好、看着、走了、来过、同学们3.部分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后缀桌子、孩子、木头、馒头、嘴巴、尾巴、哑巴、我们、什么、怎么、在乎、热乎、软和(huo)、掺和(搀和)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语素墙上、屋里、山下、水池边、里面、上边、那里5.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放下、带来、起来、出去、坐下去、想起来、冷下去、热起来6.部分重叠式名词、动词的后一音节听听、看看、说说、妈妈、宝宝、蝈蝈、猩猩7.量词“个”这个、三个8.夹在叠音中的“一”“不”,夹在动词和补语之间的“不”练一练、走一走、去不去、大不大、讲不清、拉不开词汇轻声:白净、动弹、灯笼、喇叭、能耐、爽快、喜欢、帐篷、祖宗、云彩从表义上分有区别作用:生意、大人、老公、老娘、文气、运气、德行/温和-温和、舌头-蛇头、帘子-莲子无区别作用:太阳、早晨、熟悉、态度、楼上、出去、星星、大不大从读音上分不读轻声:分析、气氛、工人、商人、快乐、友谊只读轻声:包涵、招牌、自在、挑剔、护士、苗条、怎么、我们有两读的:葡萄、玻璃、太阳//女人、口音、地方六)轻声词的发音一个音节在什么情况下念轻声,有一个总的规律,即存在历史久远、口语中常用的词往往念轻声。
对比:胡琴——钢琴、脑袋——头颅、大方——慷慨、生意——生意。
伟人、工人、媒人、美人、每人帮手、助手、住手、驻守重音、中音、轻音(次轻)、轻声话语中的音节轻重强弱不同,造成这些变化的,除了语义侧重点不同这类临时性因素外,就是约定俗成的语音轻重格式。
词语轻重格式: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
非重读词语一般按照基本格式去读。
普通话里,根据音节的音强和音长的程度,词的轻重可以分为四种等级:轻、次轻、中、重。
重音——重读,时间长、调值足,与单字读法相同中音(次重音)——不要重读,有完整声调调型次轻(轻音)——声调调值不稳定,调型略有保留轻声——时间短,有音高但无原调型“石头”、“头颅”、“车头”三词中的“头”,三个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分别是“重轻”、“中重”、“中重”。
七)轻声的作用1.区别词义地下(非轻声,指地面之下)——地下(轻声,指地面之上)莲子(非轻声,指莲的种子)——帘子(轻声,指遮蔽在门窗上的器物)想起来(非轻声,指打算起身,动宾)——想起来(轻声,指回想到,动补)2.区分词性实在(非轻声,副词)——实在(轻声,形容词)老道(非轻声,指道士,名词)——老到(轻声,指做事老练,形容词)3.区分词与短语东西(非轻声,短语)——东西(轻声,名词)4.形成重轻节奏轻声出现在语句中,与中重音节搭配,能够造成音响轻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八)上声变调规则上+非上半上+非上:北方、沈阳、彩电、椅子上声上+上阳平+上声:整体、铁塔、组长、选手变调上+上+上双单格:展览馆阳+阳+上规律单双格:纸老虎半上+阳+上请你给我买几把小雨伞。
九)“一”“不”变调规则去声前变阳平:一定不对“一”“不”非去声前读去声:一般不好变调规则夹中间读轻声:走一走要不要十)连读变调的实现连读变调规则的综合运用发生于三音节以上的语句中。
吴宗济:调势过渡调①三字间的过渡调②两字连读的过渡调多米诺规则多米诺规则:在口语中连读变调的规律是分层连锁式实现的。
规律一,据语义和语法分出短语,再分层处理跟邻调的变调规律;(买好酒211-35-214;买好酒35-35-214)规律二,先完成必然变调规则(在底层结构上受生理声学和音系规则支配),再实现或然变调规则(在表层结构上受环境支配)。
(好一会儿——好、会,上声/去声?)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小雨伞。
展览馆老领导摆摆手,很想请小组长早早买好酒。
变调实现的过程,看似从前到后连读出现,实则从小到大、由内而外逐层处理调整。
(逆向音变;“意在声先”民族心理)单音节声调------多音节变读规则------连读变调综合实现字词意义--------词语结构关系-------- 句调语气统合二、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二儿化一)关于“儿化”儿“儿化”: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儿化现象、儿化音节)花儿huār化“儿化韵”有卷舌色彩的韵母。
音【“er”央元音[ə]的卷舌读法。
二、而、耳】“儿化词”含有儿化音节的词。
(好男儿、小女儿、健儿//月儿弯弯、云儿飘飘)在书面上不必都写出来(小鱼儿在游),因为“儿”不是独立音节,但却是一个语素,是构词的词缀(盖儿)。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上,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融合成一个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些语音现象就是“儿化”。
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二)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
在没有增加音节的音段序列中,仅加上卷舌动作就可以具有如下作用:①区别词义:走后门/走后门儿;刘海/刘海儿;小人/小人儿;眼/眼儿;头/头儿②区别词性:盖/盖儿;画/画儿;早点/早点儿;记事/记事儿③表喜爱情感:(细小、亲切):小王儿、潘文儿、红唇儿、头发丝儿④表轻蔑语气:小丑儿、小偷儿④表柔和语调:等个人儿、慢慢儿的、没事儿、差点儿、顺便儿⑤表口语和地域色彩:今儿、明儿、小曲儿⑥形成韵脚: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
三)概括儿化的发音规律四)讨论“金鱼儿”“张文儿”“大锅盖儿”“小偷儿”中的“儿”是否是个指小的词缀三、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三语气词‘啊’变读㈠叹词“啊”与语气词“啊”的区分“啊,这儿多美啊!”同一字不同语法功能,不同出现位置,不同读音。
叹词“啊”或单用或单独位于句子前面,可表示赞叹(啊,阴平)、惊讶(啊,阳平)、醒悟(啊,上声)、应诺(啊,去声)等不同情感。
无论表示什么情感,都有四声中的某一声调,没有轻声读音。
语气词“啊”处在句子末尾或句中明显停顿的地方,可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这四种语气。
“啊”作为语气词,都念轻声,还常常受到前一个音节韵母的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种种变读。
㈡语气词“啊”的发音规律1.前一个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 o e êi ü时,“啊”读作ya,也可以写作“呀”。
例如:“多漂亮的小马呀!”“这很好呀!”2.前一个音节是u或韵尾是u的(包括ao,iao),“啊”读作wa,也可以写作“哇”。
例如:“您在哪儿住哇?”“你真让我好找哇!”3.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时,“啊”读作na,也可以写作“哪”。
例如:“快来看哪!”4.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g时,“啊”读作nga,写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