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心电图的阅读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40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上能够见到起搏刺激脉冲“钉样标记〞、以及由其引发的心房和〔或〕心室冲动波,称为起搏心电图。
认识和理解起搏心电图对于分析起搏器与否正常工作,分辨所出现的问题即判断起搏心律与患者主述之间的关系等十分重要。
一、北美和英国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代码〔NBG 编码〕NBG 编码现在人们始终在应用。
起搏器的第一种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腔: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O 代表心房心室都不起搏; S 是单腔的,能够是心房,也能够是心室。
第二个字母是感知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心房心室都能感知; O ,没有感知; S 是单腔感知。
第三个字母代表起搏器感知后来的反响。
如果是 T ,感知到一次心腔的电活动之后,就会触发一次心电活动; I 是克制,就是每感知到一次心脏的电活动,就会克制这次电脉冲的发放; D 是T 加I ,既能够是 T ,也能够是 I ,T 和I 两个都有;如果是O ,既没有 I ,也没有 T ,既不触发,也不克制,就是不作反响。
第四个字母现在用的越来越少。
P ,现有频率和或输出程控的功效;全部起搏器都有这个功效,因此现在不带 P 这个字母了。
M ,是代表频率、输出、敏捷度、方式等多项的程控, C 是通讯遥测的意思,现在全部的起搏器都含有这个功效,因此 M 和 C 也不再出现了。
R 是频率调制,是起搏器能不能够自动的进展频率调制。
如运动、需要代谢量增大时,它就会使起搏频率自动的加紧;如果是在休息、睡眠,就会把起搏频率自动的减慢,更符合生理性的频率调节的功效。
第五个字母,是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功效。
现在由于导管消融的出现,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器几乎没有了,在用的都是植入性的除颤器里,能够用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功效来自动的终止快速的心律失常。
因此第五个字母,现在在起搏器上已经几乎失去了他的意义。
二、正常起搏心电图〔一〕正常起搏心电图首先前边要有刺激信号波,一种钉样的标记,单腔的钉凸样的脉冲比拟大;双腔的比拟小。
起搏器心电图分析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作者:王斌2005-9-27 13:22:42 点击:666 次发表评论起搏心电图是指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记录的体表心电图是反映起搏器的功能和工作状态、诊断其有无故障发生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一、基本知识(一)起搏信号特征常用的起搏脉冲宽度为0.4~0.5ms,在纸速为25mm/s的心电图上,起搏器脉冲起搏信号是一个与心电图等电位线(基线)垂直的极短的线状电信号,又称线状波,或钉样标志,在心电图标为“S”信号或“S”波。
起搏脉冲振幅(电压)在不同导联上差别很大,同时受起搏电压.电极导线的极性等因素影响,单极、高电压时起搏脉冲幅度高。
S信号是识别起搏心电图的重要依据,其频率代表确定起搏频率。
图 1 单极与双极起搏脉冲信号A=单极心房起搏;B=双极心房起搏(二)起搏波群心脏起搏搏动由起搏脉冲信号和其后的心房波(心房起搏)或QRS波(心室起搏)。
如果起搏脉冲后无相应的P波或QRS波,则称为无效起搏或未夺获,起搏脉冲后跟随相应的P/ QRS波,说明起搏夺获,或有效起搏。
为了便于起搏心电图的记录和分析,通常将自身的心房、心室激动波叫P波和R波,而起搏产生的心房、心室激动则叫A波和V波。
1.心房起搏心房起搏时,起搏脉冲后紧跟一个心房除极波(A波,也有人称P’波)。
有时,P波振幅较低,难以分辨,心房是否有效起搏不能确定。
此时如果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则可根据起搏脉冲后是否跟随QRS波群来确定(图1)。
高位右心房(右心耳)高位右心房起搏靠近窦房结,而且肌小梁发达,是最常见的起搏部位,在心电图上的特点为起搏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近似,P’波在Ⅱ、Ⅲ、aVF导联是直立的,而在aVR导联倒置,V1导联呈正负双向。
低位右心房起搏比较少用,使用心房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可放置的部位。
其心电图特点是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在aVR导联直立。
2.心室起搏心室起搏时,心电图上起搏脉冲信号后紧跟着一个QRS-T波群。
起搏器基础篇(二)起搏心电图简析今天我们愉快的一起来开启起搏器的第二个篇章,起搏心电图。
一、什么是起搏心电图:起搏心电图是起搏器的时间间期、特殊功能以及各种参数设置作用于起搏器患者的自身心律之上所形成的心电图表现。
这里面就涉及了三方面的综合作用,三股势力之间的交织就会使得起搏心电图的表现千变万化,但任何复杂的事物背后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起搏心电图也不例外,那么我们的起搏心电图规律探寻之旅的第一站从一个基本的起搏心电图的组成开始。
二、起搏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征1.刺激信号也叫脉冲信号(单极起搏时呈现钉样信号,双极起搏时不明显),代表了脉冲发生器释放了脉冲电流;2.1起搏的心房波,右心房上部起搏时与窦性P波形态接近,右心房下部或房间隔起搏时,起搏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迥异;2.2起搏的心室波,起搏的QRS波形态取决于右心室起搏位点,右室心尖部起搏QRS图形呈现为左束支阻滞QRS波形态(且电轴左偏),PS:如果右室电极被植入在三尖瓣附近,或流出道,起搏QRS 波会呈现为LBBB+电轴正常或右偏。
如果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起搏QRS波形由LBBB转变为RBBB波形,则需评估是否有以下可能性,电极穿孔或者电极被植入至冠状静脉系统内(有极少数病人会出现右室心尖部起搏呈现RBBB图形)。
3.自身激动的波形自身的P波或QRS波4.融合波融合搏动(真性融合波),起搏器与自身搏动共同完成心室的除极,形态介于自身QRS波及起搏QRS波之间。
伪融合搏动(假性融合波),仅仅为脉冲信号与自身QRS波重叠,形态完全与自身QRS波相同。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起搏心电图的构成,通过这张心电图我们先来看一下单极起搏状态下的心室脉冲信号以及起搏夺获的QRS波形的基本形态。
我们再来举一个融合波的例子,为大家展示下从自身QRS波向融合波的进化过程以及融合波向起搏夺获波的进化过程。
这也是一个设置为单极起搏的起搏器,清晰的展示了自己的起搏脉冲。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上可以见到起搏刺激脉冲“钉样标记”、以及由其引起的心房与(或)心室激动波,称为起搏心电图。
认识与了解起搏心电图对于分析起搏器就是否正常工作,辨别所出现的问题即判断起搏心律与患者主述之间的关系等十分重要。
一、北美与英国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代码 (NBG编码)NBG 编码目前人们一直在应用。
起搏器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就是双腔; O 代表心房心室都不起搏; S 就是单腔的,可以就是心房,也可以就是心室。
第二个字母就是感知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就是双腔,心房心室都能感知; O ,没有感知; S 就是单腔感知。
第三个字母代表起搏器感知以后的反应。
如果就是 T ,感知到一次心腔的电活动之后,就会触发一次心电活动; I 就是抑制,就就是每感知到一次心脏的电活动,就会抑制这次电脉冲的发放; D 就是 T 加 I ,既可以就是 T ,也可以就是 I , T 与 I 两个都有;如果就是O ,既没有 I ,也没有 T ,既不触发,也不抑制,就就是不作反应。
第四个字母现在用的越来越少。
P ,既有频率与或输出程控的功能;所有起搏器都有这个功能,所以现在不带 P 这个字母了。
M ,就是代表频率、输出、灵敏度、方式等多项的程控, C 就是通讯遥测的意思,目前所有的起搏器都具有这个功能,所以 M 与 C 也不再出现了。
R 就是频率调制,就是起搏器能不能够自动的进行频率调制。
如运动、需要代谢量增大时,它就会使起搏频率自动的加快;如果就是在休息、睡眠,就会把起搏频率自动的减慢,更符合生理性的频率调节的功能。
第五个字母,就是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功能。
目前由于导管消融的出现,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器几乎没有了,在用的都就是植入性的除颤器里,可以用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功能来自动的终止快速的心律失常。
所以第五个字母,现在在起搏器上已经几乎失去了她的意义。
【心系列654】CRT起搏心电图的分析与诊断刘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实用心电学杂志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的定义和基本心电图特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 起搏器是指起搏器起搏双心室,使其恢复同步的收缩功能,因此CRT 起搏器也称为双心室起搏器。
目前,临床上CRT 起搏器植入术明显增多,原因一是CRT 起搏治疗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不同步的Ⅰ类适应证[1 -2]; 原因二是原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到了更换起搏器的年代,这些患者中部分出现心力衰竭伴心室不同步,需要更换为CRT 起搏器。
CRT 起搏器植入术的增多必定会带来 CRT 起搏心电图的大量增加。
心电工作者分析CRT 起搏心电图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常常缺乏起搏器临床资料。
只有对CRT 起搏心电图有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心电图上得到诊断。
通常CRT 起搏器需要植入三根电极,植入位置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因此常又称为三腔起搏器。
CRT 起搏器的右心电极与双腔起搏器类似; 左心室的电极,是通过冠状窦进入靠近左室侧壁、后侧壁或后壁的静脉,在心外膜起搏。
在心电图上,CRT 起搏心律有两大特点,即房室顺序起搏和心室顺序起搏( VV 间期) 。
心室顺序起搏是CRT 起搏器特有的心电图特点,可以表现为基本同步、先右后左和先左后右三种起搏状态。
2 左右心室单独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在分析双心室起搏心电图之前,必须掌握左右心室单独起搏的心电图特点。
右心室单独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是 QRS 波时间增宽,形态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 左心室单独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是QRS 波时间增宽,形态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
双心室同步起搏是左右心室同时起搏时各自除极向量的总和,相当于心室融合波,心电图波形变化多端而且复杂。
在CRT 起搏器植入术完成时,必须记录下不同起搏状态下的心电图,包括单独右心室起搏、单独左心室起搏和双心室同步起搏心电图,以便术后随访对比( 图 1 ~图 3) [3]。
起搏器心电图分析S信号是识别起搏心电图的重要依据,其频率代表确定起搏频率(二)起搏波群心脏起搏搏动由起搏脉冲信号和其后的心房波(心房起搏)或QRS波(心室起搏)。
如果起搏脉冲后无相应的P波或QRS波,则称为无效起搏或未夺获,起搏脉冲后跟随相应的P/ QRS 波,说明起搏夺获,或有效起搏。
为了便于起搏心电图的记录和分析,通常将自身的心房、心室激动波叫P波和R波,而起搏产生的心房、心室激动则叫A波和V波。
1.心房起搏心房起搏时,起搏脉冲后紧跟一个心房除极波(A波,也有人称P’波)。
有时,P波振幅较低,难以分辨,心房是否有效起搏不能确定。
此时如果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则可根据起搏脉冲后是否跟随QRS波群来确定(图1)。
高位右心房(右心耳)高位右心房起搏靠近窦房结,而且肌小梁发达,是最常见的起搏部位,在心电图上的特点为起搏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近似,P’波在Ⅱ、Ⅲ、aVF导联是直立的,而在aVR导联倒置,V1导联呈正负双向。
低位右心房起搏比较少用,使用心房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可放置的部位。
其心电图特点是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在aVR导联直立。
2.心室起搏心室起搏时,心电图上起搏脉冲信号后紧跟着一个QRS-T波群。
起搏的QRS波群宽大畸形(>0.12s),T波方向与QRS主波相反。
有时,T波比QRS波群明显,可用于判断起搏是否夺获心室。
起搏的QRS波群的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的部位。
(1).右室心尖部起搏在体表心电图上都产生左束支阻滞(LBBB)及额面心电轴显著左偏(LAD)的QRS-T波群,即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常在-30°~-90°之间(图2)。
但胸壁导联的QRS波群形态有两种:第一种是V5、V6呈宽阔而向上的波为主;第二种是V5、V6的宽阔QRS以S 波为主。
(2).右室其它部位起搏如果植入的导线顶端(远端电极)在右室流入道(三尖瓣水平)或流出道,则起搏的QRS虽也呈LBBB型,但额面心电轴正常甚或右偏。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1):规范起搏心电图诊断报告(征询稿)浙江省无创心电学组何方田谢玮王慧李则林蔡卫勋叶沈峰赵力李郁李忠杰分析起搏心电图的目的在于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方式、功能状况及起搏效果,及时发现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是否异常及有无起搏源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现就起搏心电图的相关内容阐述如下:一、起搏心电图的复杂性(1)自身节律与起搏器节律相互影响。
(2)双腔起搏器所设置的各种参数使心房、心室两腔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3)现代起搏器设置了各种的特殊功能,增加了起搏心电图分析的难度。
(4)起搏后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
(5)若有起搏器故障或功能异常,则心电图表现更为复杂。
(6)右心室起搏使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引发自身搏动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7)原本就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在植入起搏器后,仍会继续出现。
因此,如何正确地阅读、分析起搏心电图已成为心电学诊断的新问题、新挑战!二、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内容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项内容:(1)确定主导心律及其存在的异常心电图。
(2)确定起搏器的类型,判定起搏模式、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及起搏频率是否正常。
(3)判定起搏器是否开启特殊功能。
(4)判定有无起搏源性心律失常。
(5)尽可能判定起搏器功能异常的原因。
三、起搏心电图分析的步骤1、分析起搏心电图前,要先了解患者植入起搏器前的临床诊断、起搏器植入年限、起搏器的类型、功能特征、起搏模式、设置的各项参数及程控状态等。
2、选择基线稳定、无伪差波、起搏脉冲清晰的导联(多选择Ⅱ、V1导联)进行记录和分析。
3、确定自身基本节律/起搏节律以及存在的异常心电图(1)如确定起搏心电图的自身基本节律是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则进一步分析有无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后这两者在心电图上将无法鉴别,需结合植入前的心电图诊断)、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与分支阻滞、早搏及房/室肥大、异常Q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