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员交流发言

团员交流发言

团员交流发言

回顾近代历史,中国青年在民族救亡与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发生了的价值观的变革。青年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社会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中国青年的价值观有一个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有一个受各种思潮影响而出现诸种偏向的过程。但总体来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所追求的基本理想没有改变,青年价值观的核心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统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青年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在学习、求知、工作、婚恋、消费等领域都有具体的表现,逐步表现出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新时期、新形势、新使命,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定位,并对自身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和学习体会,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当代青年的正确选择和发展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青年政治观、价值观的理性选择

这种选择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使广大青年从空泛的自由、民-主口号中走出,认识到政治盲从与狂热的严重后果;改革开放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则令青年放弃了对激进个人主义的幻想,也深刻了解抽象集体主义的弊端;邓-小-平理论逐步深入人心,对青年自身

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更使广大青年深刻理解了“三个代表”和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的历史意义,充分认识到十三年来“十个坚持”的正确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中国要强大,要发展,要韬光养晦,要卧薪尝胆,成为热血青年共同的心声。在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21世纪,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将以更现实更冷静的态度表现出来,那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壮丽的前景,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抱负、报效祖国人民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建功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全面分析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过学习十

六大报告,中国青年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更加明确了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观也更加牢固。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对当代青年提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篇体现着一种精神,就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中有三个“第一条”,凸显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位置和分量。在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时,报告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第一条加以论述,强调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四个必须”,把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放在首位。在阐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项基本任务时,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第一条,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这三个“第一条”,充分表明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之所在。

古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不可否认,当代青年是幸运的,而且这种幸运是先辈们用巨大牺牲换来的。我们也被认为是守业者。但这种提法并不与时俱进,我们认为,当代青年也是创业者,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我们现在面对的不再是压迫与反压迫,革命与反革命,封锁与反封锁,需要抛头颅、撒热血的创业,而是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综合国力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以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是落后,发展慢了也是落后的客观规律,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创业。这种创业,仍然需要坚忍不拔、敢于牺牲的精神,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素质。当代青年凭借知识和年龄的两大优势,必然要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中坚力量。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所提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对青年人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1、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人生青年期正是蓬勃向上的黄金时节,“不满足现状”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天生气质。改革开放20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已证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青年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先投入新生活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新世纪中华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

族之林,希望也在青年。创新是勇敢者的游戏,青年不要怕失败,有句话叫:未经失恋的人不懂得爱情,未经失意的人不懂得人生。鲁迅先生也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青年要做勇敢的战士。如果青年没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没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的精神,那就只是生理上的青年,心理上的暮年。

2、具有灵活驾驭知识的社会适应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机遇角度说,当今的知识型社会对任何人是平等的。但缺少知识,适应能力差的人,将面临着生存的考验,甚至要靠社会“救济”维持基本生活。这就是说,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因此,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是青年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3、具有团队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执着追求的胸怀。现代社会要求青年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真诚的工作态度和完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法律规范着大众的公共行为,传统道德约束力在减弱,但人际交往活动仍然渗透着友善合作关系。人与人的合作是以真诚为桥梁的,展示了人的人格气质和形象品位。合作中,要注重理性,执着地坚持科学和真理,反对迷信邪说,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以高昂自信的心理状态,投入充满创造机遇的新生活。这是青年创新人才最可贵的品格。

4、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提高生存技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要求青年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和提高生存技能。中国改革开放20年间,青年中多次出现“学习热”,其动机目的也呈现出功利色彩浓重而多样性的特征,唯有世纪之交伴随着素质教育再次兴起学习浪潮,才真正来自青年发展内在的需求,成为青年自觉性、习惯性的行为,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继续发扬光大。

历史家黄仁宇在20年前写过一段话:中国社会传统与世界潮流的冲突一经展开,则“恢复故态绝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改变历史的机缘”。我们青年正面临着这个机缘。有的青年说,我们的父辈在20多年前喜欢说“解放思想”,在今天喜欢说“与时俱进”,但对于我们而言,这些都是根本用不着说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时’啊!”所以,在青年的头脑里没有忘记过去,但更多的是现在,是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该成为青年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素质要求。

最后,借用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在十六大后的感言:党与时俱进,我与党俱进。老党员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青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