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六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是指汉字演变的六大分类原则,用于描述汉字的构造和发展过程。
这六类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象形字:象形字是通过直接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该事物。
它们的特点是形状与所表示事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例如:"日"表示太阳,"木"表示树木,"水"表示水流等。
2.指事字:指事字是通过简化和抽象了事物的外形表示概念或意义。
它们的特点是字形中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线条和笔画,可以有助于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例如:"上"表示向上的方向,"下"表示向下的方向,"中"表示居中等。
3.会意字:会意字是通过将不同的象形或指事字合并在一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它们的特点是结合了多个象形或指事字的字形来形成新的意义。
例如:"众"由人丨和十十组成,表示多数人聚集在一起,"爱"由爪和心组成,表示心中有爪,即有爱心等。
4.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声旁表示字的发音,形旁表示字的词义范畴。
形声字的构造常常用声旁作为字的发音部分,形旁则暗示了字的意义。
例如:"听"由"耳"作为形旁,表示与听觉有关,而"口"作为声旁,表示发音。
以下分别列举了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字的五个例子:象形字:1.日(rì)- 表示太阳2.木(mù)- 表示树木3.水(shuǐ)- 表示水流4.山(shān)- 表示山岳5.钟(zhōng)- 表示钟表指事字:1.上(shàng)- 表示向上的方向2.下(xià)- 表示向下的方向3.中(zhōng)- 表示居中4.左(zuǒ)- 表示左边5.右(yòu)- 表示右边会意字:1.众(zhòng)- 由人丨和十十组成,表示多数人聚集在一起2.爱(ài)- 由爪和心组成,表示心中有爪,即有爱心3.明(míng)- 由日和月组成,表示阳光明亮4.土(tǔ)- 由土丨和地组成,表示土地5.雨(yǔ)- 由雨一一一一组成,表示雨水形声字:1.听(tīng)- 由耳(形旁)和口(声旁)组成,表示听觉和听说2.读(dú)- 由言(形旁)和口(声旁)组成,表示阅读3.记(jì)- 由言(形旁)和示(声旁)组成,表示记忆4.想(xiǎng)- 由心(形旁)和相(声旁)组成,表示心中有所想象5.话(huà)- 由讠(形旁)和舌(声旁)组成,表示说话。
汉字造字法——“六书”一、汉字概论1.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为表音、表意两大类,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二、造字法——“六书”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就是描述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日月鸟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
例:上下本3.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步牧信休涉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与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表示字的性质、属性,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左形右声:诚、愉、情、描左声右形:鹤、放、鸭、飘上形下声:管、巅、雳、芳上声下形:烫、忌、汞、堡水形内声:圈、固、病、氏内形外声:辫、辩、问、闻5.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所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致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6.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同音替代,也是一种“用字法”。
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含义。
例:早晚的“早”写成“蚤”。
《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
六书的详细讲解六书,是古代汉字的核心分类方法,它是指六种基本的字形演变方式。
这种分类方法不但为我们理解汉字的演变轨迹提供了重要线索,还帮助我们认识汉字的结构和特点。
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六书的含义和演变过程。
一、指事字指事字是六书中最具象性的字形。
它们通过直接描绘物体外形或者示意图案来表示含义。
例如,字“日”表示太阳,字“月”表示月亮。
指事字通常由一至两个简单的横、竖、撇、捺等笔画组成,简洁明了,易于记忆。
二、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形合并而成,通过组合字形来表达新的含义。
这种字形演变方式常用于表示事物的属性、性质或者抽象概念。
例如,字“众”由人和云组成,表示人群众多;字“力”由两只手合在一起,表示力量。
三、形声字形声字是六书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字形。
它们由一个“形旁”和一个“声旁”组合而成。
其中,“形旁”通常用来表示字的整体意义,而“声旁”则提供字的读音提示。
许多汉字的发音和意义都与形声字有关。
例如,字“听”由耳旁和王旁组成,表示用耳朵去倾听;字“鸟”由两只鸟飞在一棵树上的图形来表示。
四、转注字转注字是通过修改、引用另一个字的形状和含义来构成新字。
这种字形演变方式常用于表示相关或者相反的概念。
例如,字“昨”原本表示“来”,后来转注为表示“去”的含义;字“败”原本表示“背面”,后来转注为表示“失败”。
五、假借字假借字是通过借用其他字的读音或者形状来构成新字。
这种字形演变方式通常用于表示与原来字母音相近或者形状相似的概念。
例如,字“难”在原本表示地名的基础上,假借为表示困难、艰苦的意思。
六、声旁字声旁字是通过引用一个与字形相似的字的读音来构成新字。
这种字形演变方式通常用于表示声音、语言相关的概念。
例如,字“笑”由草木旁和竹旁组成,表示开心的笑声。
六书的详细讲解到此结束。
通过了解六书的含义和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同时,掌握六书的分类方法也为我们学习汉字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说文解字中六书定义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说文解字中六书定义”的文章:---# 【说文解字中六书定义】嗨,亲爱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想搞清楚它的意思和来源,却感到一头雾水?其实啊,要解开汉字的神秘面纱,就得了解“说文解字”中的“六书”。
**一、什么是“六书”?**简单来说,“六书”就是古人创造和分析汉字的六种方法,就像是汉字世界的密码本。
比如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休”,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的意思,这就是“六书”的巧妙运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别把“六书”想得太复杂神秘,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而是我们理解汉字的实用工具。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六书”很难懂,其实只要我们多看看汉字的构造,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趣味。
**二、关键点解析**1. 核心特征或要素- 象形:这就像是画画,依照事物的形状画出简单的图形,比如“日”“月”“山”,看到字就好像看到了那个东西的样子。
- 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符号来指出意思,像“上”“下”,一横上面一点就是上,一横下面一点就是下。
- 会意:把两个或多个字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意思,比如“明”,日加月,明亮的意思就出来了。
- 形声:一半表示形旁,一半表示声旁,比如“河”,左边的“氵”表示和水有关,右边的“可”表示读音。
- 转注:两个字可以互相解释,比如“考”和“老”。
- 假借:本来没有这个字,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像“来”原本是小麦的意思,后来被借用来表示到来。
2. 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可能会把“象形”和“会意”弄混。
象形是直接描绘事物的形状,而会意是把不同的字组合起来表达新的意思。
比如说“刃”,是指事字,在“刀”的锋利处加一点指出刀刃;“尖”是会意字,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
**三、起源与发展**“六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汉代学者的整理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在古代,它是人们学习汉字和研究文字学的重要依据。
如今,“六书”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六书解释并举例
六书是古代汉字的分类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
以下是对这六种类型的解释和举例:
1. 象形:指汉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相似。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而“山”字则是山峰的形状。
2. 指事:指汉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完全相似。
例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而“下”字则表示向下的方向。
3. 会意:指汉字的形状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部分组成,表示一个整体的意思。
例如,“众”字由“人”和“口”两个部分组成,表示许多人聚在一起。
4. 形声:指汉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意思无关,但是由一个意义相近的“声旁”和一个表示汉字意思的“意旁”组成。
例如,“骑”字的声旁是“骑”,意旁是“马”,表示人骑在马上。
5. 转注:指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用法不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根据语境或者音律的需要而转义。
例如,“财”字原本是指“脂肪”,但是后来转义为“钱财”的意思。
6. 假借:指汉字的音形与本义不同,但是借用了某些字的音形来表示新的意思。
例如,“银”字原本是指银色的金属,但是后来也被用来表示货币的意思。
- 1 -。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的含义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其中所使用的“六书”被认为是汉字体系的基础。
这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是汉字中最基础的一种,它是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模仿来表示该事物的含义。
例如,人字就是通过对人的形态进行描绘而成的。
指事则是通过某种方式来表示事物的一种特定属性或特征。
例如,天字由日和一曲线组成,表示太阳经过一天后变成了月亮。
会意则是通过将两个象形或指事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概念。
例如,日月合在一起表示“时间”,因为日月都是代表时间的符号。
形声是通过将一个表示意义的部分与一个表示音的部分组合在
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
例如,字“伦”中的“仑”表示义,而“侖”表示音,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示“伦”。
转注是通过对字形进行解释,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
例如,字“田”中的“由”表示人的脸,因此“田”字就表示田地的一块块被人耕种的样子。
假借则是通过借用一个字的音来表示另一个字的含义。
例如,字“鲁”中的“鱼”字本身并不表示“鲁”的含义,但是它的音“lǔ”与“鲁”的音相近,因此被用来代表“鲁”。
总的来说,这六种六书在汉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汉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汉字的构造原理可以归纳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一、象形象形是汉字最早的构造原理,它是通过直接描绘事物的形态和特征来表示意义。
例如,汉字“日”就是太阳的形态,它表示“太阳”之意;而“山”则是山脉的形态,表示“山”之意。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
二、指事指事是通过一种事物来指代另一种事物,以表示意义。
例如,汉字“上”就是一只手指向上方的形态,它表示“上升”之意;而“下”则是一只手指向下方的形态,表示“下降”之意。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明确的指代性。
三、会意会意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的汉字,来表示一个更加抽象的意义。
例如,汉字“休”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而“好”则由“女”和“子”组成,表示“女子的样子好”的意思。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
四、形声形声是通过一个字的形态和另一个字的发音来表示意义。
其中一个字的形态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字的发音部分表示音义。
例如,汉字“岛”由“山”和“刀”组成,其中“山”部分表示意义,而“刀”部分表示音义。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形音结合的特点。
五、转注转注是通过一个字的本义来引申出另一个意义。
例如,汉字“青”原本表示颜色“蓝绿”,后来引申为表示年轻、没有经验的意思;而“明”原本表示光亮,后来引申为表示清楚、明白的意思。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丰富的词义。
六、假借假借是通过一个字的发音来表示另一个意义。
例如,汉字“车”原本表示“车辆”,后来借用了它的发音“ju”来表示“单位”;而“卡”原本表示一种工具,后来借用了它的发音“ka”来表示“卡住”的意思。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总结起来,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这些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事物形态、特征和意义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易,象形。
本义:蜥易。
果,象形。
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
本义:果子,果实。
牧,会意。
甲骨文字形。
从牛,从攴( 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
本义:放牧牲畜。
街,形声。
从行,圭声。
“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辩,形声。
从言,辡( biǎn)声。
本义:辩论,申辩。
朝,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
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 zhāo)本义:早晨。
亦,指事。
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
“腋”的本字。
本义:人腋窝。
鸣,会意。
从口,从鸟。
本义:鸟叫。
它,象形。
小篆字形。
象虫形。
本义:虫。
盥,会意。
小篆字形,从臼( jiù),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
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
本义:洗手。
颠,形声。
从页( xié),真声。
本义:头顶。
朱,指事。
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景,形声。
从日,京声。
本义:日光。
驭,会意。
从又,从马。
又,手。
用手驾御马匹。
本义:驾御车马。
北,会意,从二人相背。
监,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
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
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
本义:监督,察看督促。
皿,象形。
小篆字形,象碗、盆之类的食器。
本义:器皿。
自,象形。
小篆字形。
象鼻形。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鼻子。
州,会意。
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
“州”是“洲”的本字。
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
本义:水中的陆地。
伐,会意。
从人,从戈。
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
本义:砍杀。
江,形声。
从水,工声。
本义:长江的专称。
臭,会意。
从犬,从自(鼻)。
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 xiù)本义:闻气味。
止,象形。
甲骨文字形。
六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书写方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 象形:是指汉字的形状和物体的形态相似,以表现事物的本来面貌。
例如,如下的汉字:
日:表示太阳的形状。
人:表示人类的形状。
马:表示马的形状。
2. 指事:是指汉字的形状和事物的指向性有关,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事物。
例如:
上:表示垂直的方向。
下:表示朝向地面的方向。
口:表示嘴巴的形状。
3. 会意:是指汉字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部分组合而成,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例如:
困:由“囗”(围住)和“木”(树)组成,表示在树下被围住,无法脱身的状态。
忙:由“心”(心理状态)和“亡”(失去)组成,表示心理状态失去平衡,陷入繁忙的状态。
4. 形声:是指汉字由声音部分和形状部分组成,以表达特定的
含义。
例如:
静:由“青”(蓝色)和“争”(争吵)组成,表达青色的安静。
弱:由“卩”(脚封)和“女”(女性)组成,表达女性的脚步轻盈。
5. 转注:是指汉字借助其他已有的字形,转换成新的字形。
例如:
洒:本意为“溅”、“泼”,因为其字形与“灑(撒)”相近,便取“灑”字作为本字的音符号。
6. 假借:是指汉字借用其他的字形和词汇,而形成新的字形和词汇。
例如:
鳄:原是指一种鳄鱼,借用了“恶”字的音旁“皆”。
核:原是指果仁,借用了“井”字的音旁“亥”。
举例解释六书
六书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分类,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
下面举例解释六书:
1. 象形:汉字最早的形式,直接用图画来表示物体或事物。
如“日”字,就是表示太阳升起的样子。
2. 指事:用一种事物来指代另一种事物,是一种简化的象形文字。
如“上”字,用手指向上方表示“上”。
3. 会意:将两个或以上的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象形或指事组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如“心”字,是将“口”和“刀”两个象形合并,表示心有刀口的痛苦。
4. 形声:左边的部首表示字的意义,右边的部首表示字的发音。
如“哥”字,左边的“口”表示兄弟之间的关系,右边的“可”表示音节。
5. 转注:一些字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形式和意义的变化,但仍保留原来的形式或意义。
如“雨”字,本义为雨水,后来指代潇洒、洒脱等意义。
6. 假借:一些字在使用时,为了方便表示某种意义,借用了别的字的音形。
如“男”字,原意为成年男子,但为了表示“难”,借用了“南”字的音。
- 1 -。
六书详解(汉字造字的基本⽅法)⼀、汉字造字的基本⽅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之⼀,⾄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
东汉许慎的《说⽂解字》,是我国语⾔学史上第⼀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
⽂字学家⼜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假借和转注实为⽤字⽅法。
在四种造字⽅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的⽅向发展,⽽先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则是纯粹的表意⽂字。
下⾯我就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成的⽂字就称象形字。
如:⽇⽉⽬⼭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于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们⼀见就知义为⽬的。
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达到此⽬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年谓的“独体象形”,如以上所举四例。
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个圆的果形(上⾯部分),⼈们也可能当成⽥地的“⽥”,⽽把“⽥”置于“⽊”的上⾯,则表⽰果实的“果”;如“⾎”,若只画“ ”,⼈们也不知道这是⽔是沙或是⾎,⽽把像⾎滴的“ ”与盛牲⾎之器“⽫”⼀起画出来,就能使⼈联想到⾎。
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
合体象形字所含的⼆体若分开后,⼀般有⼀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
如“⾎”字的“ ”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电它与“⽥”相似,那也与果实⽆关。
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等。
《说⽂》共收象形字264个。
象形字的产⽣,是⽂化史上的⼀件⼤事,使⽂字和语⾔的关系更为密切。
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的⼯具。
⼀些具体的事物可以画它的形象,但遇到抽象的概念就难以描绘了,于是⼈们想出了第⼆造字⽅法,那就是“指事”。
古代汉语六书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六书是指古代汉字的分类体系,用于解释和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它由六个基本的书写法组成,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 象形,象形是汉字最早的书写方式,通过直接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达意义。
例如,字母“日”就是太阳的形状,表示“太阳”之意;字母“山”则是山峦的形状,表示“山”之意。
2. 指事,指事是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概念或动作的字。
它们通过指代相关的事物或动作来表达意义。
例如,字母“上”表示指向上方的动作或位置;字母“下”表示指向下方的动作或位置。
3. 会意,会意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字形,以表达更为复杂的含义。
这种书写法常用于表示抽象概念或动作。
例如,字母“休”由人和木两个字形组合而成,表示“休息”的意思。
4. 形声,形声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
形旁通常指示字的意义,而声旁则指示字的音。
这种书写法常用于表示有声的字。
例如,字母“听”由耳(形旁)和王(声旁)两个字形组成,表示“听”的意思。
5. 转注,转注是指在字形中用一个字的音来注释另一个字的意义。
这种书写法常用于解释生僻字或形状复杂的字。
例如,字母“酉”原本表示鸟的形状,但后来转注为表示酒的意思。
6. 假借,假借是指一个字的音被借用到另一个字上,以表示新字的意义。
这种书写法常用于表示外来词或新创词。
例如,字母“车”原本表示车辆,但后来也用来表示“车厢”、“车站”等相关词汇。
这些六书分类方法是古代汉字研究的基础,通过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汉字的形状和意义。
六书的详细讲解在汉字学习中,六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汉字的六种基本书写方法。
这六种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六书的理解对于汉字的学习和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讲解六书的含义和特点。
首先是象形。
象形是汉字发展的最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形状的相似来表达事物的意思。
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山”字就是山的形状。
这种书写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是汉字发展的基础。
其次是指事。
指事是指通过指代事物的一部分来表示整个事物的意思。
比如,“上”字的上面的横线表示高处,“下”字的下面的横线表示低处。
指事的书写方法也是通过形状的变化来表达事物的意思。
第三是会意。
会意是指通过组合两个或更多的象形或指事的形状来表示事物的意思。
这种书写方法通过组合形状,增加了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比如,“休”字是由两个人相互倚靠的形状组成,表示休息。
第四是形声。
形声是指通过一个字的形状部分表示意义,通过声部分表示发音。
这种书写方法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使得汉字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表达的精确性。
比如,“安”字的“女”部分表示意义,而“安”的发音是“an”。
第五是转注。
转注是指通过一个字的形状和发音与另一个字相似来表示意义。
这种书写方法是通过字形和字音的相似性来表达新的意义。
比如,“华”字的形状和发音与“花”字相似,所以表示“华丽”。
最后是假借。
假借是指通过一个字的形状和发音与另一个字相似,但本身没有相关意义,而借用其他字的意义。
这种书写方法是通过借用已有的字的意义来表示新的意义。
比如,“曾”字的形状和发音与“增”字相似,但“曾”字本身没有相关意义,是借用“增”的意义来表示“曾经”。
六书的详细讲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不同的书写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汉字,提高汉字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六书也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因此,深入了解六书对于汉字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象形:许氏之八字界说中,“画”“物”二字最关键。
象形即取象于物形。
过去,有学者把象形分为独体与合体两类。
其实按构形方式来说,独体象形就是绘形象物,即用简洁的笔画描绘语词所指称的物体,构成一个独立的图象。
例如“子、自、止、贝、行、它、晶、网”等。
合体象形就是烘托显物,即利用一种相关物体图象的陪衬,来显示所要表达的另一物体。
例如“页、眉、须、果、聿、牢、血、州”等,其中“人、目、页、木、又、牛、皿、川”都是用来衬托其余主要部分的。
这两类象形字,是绝大多数汉字构形的基础。
2、指事:许氏之解说中,“见意”二字是其关键。
参照许氏在正文中所举的例字,其构形方式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见意,即用纯粹抽象的符号来代表意义抽象的语词。
这种指事字大多取象于上古原始记事方式中的契刻记号和记绳之法。
例如“一、三、五、、上、下”等。
另一类是加标指物,即在代表某个物体的图象上加上标记,用以指示该物体的某一部分,代表意义具体的语词。
这一类字形中的记号不具有图象性质,仅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
例如“刃、本、末、亦、朱”等。
3、会意:许氏所说“比类合谊”较为确切。
“会”有“会比”、“领会”二义。
会比,自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这部件可以是图形(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也可以是字形。
因而“会意”就包括两类:一是会比图形,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按照事理关系形象地比配在一起,以表示某一语词的意义,其内容大多是某种事物过程的表象。
例如“丞”(拯)、“正”(“征”)、“韦”(围)、“各”(),其他如“立、并、既、即、莫”等。
二是会合字形,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字在一起,借助构件字的意义关联,使人领会出新的意义。
例如“占(以口占卜)、鸣、炎、淼、轰、从、牧、取”等。
4、假借:许氏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就当今严密的思维而言,许氏所定界说,是指因音同而借字;而许氏所举例字,却是指因义转而借字。
因此,许氏所谓“假借”实际上也包括两种:一是转义借字,其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有联系,即通常所谓引申关系,如本义为“命令”之“令”假借为“县令”之“令”,本义为“衣小”之“褊”假借为凡窄狭之称的“褊”,本义为“茵席”之“因”借用为表凭靠、因缘之“因”,本义为“育子”之“字”共用为文字之“字”等。
初:会意。
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首。
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
本义:上衣)婚(形声。
字从女,从昏,昏亦声。
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
昏”意为日落西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
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夫家、妇家)”本义:〈动〉嫁。
莫(会意。
甲骨文字形。
从日从茻(m e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
是“暮” 的本字。
本义:日落时)走)会意。
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
合起来表示人在跑。
本义:跑。
而象形。
小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
而”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颊毛)同本义而,颊毛也。
一一东汉许慎《说文》即会意。
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
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阳.形声。
从阜,?#91; (y a ng )声。
从阜,与山有关。
本义:山南水北节形声。
从竹,即声。
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郡(形声。
从邑,君声。
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
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甘(会意兼指事。
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
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
本义:味美)斤.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比形声。
从二匕,匕亦声。
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解释。
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 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美”。
引申义为等列” 同美”。
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戒会意。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
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
《说文》曰: 戒,警也。
从人,持戈,以戒不虞。
”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
高(象形。
汉字-六书分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初:会意。
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首。
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
本义:上衣)婚(形声。
字从女,从昏,昏亦声。
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
“昏”意为“日落西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
“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夫家、妇家)”本义:〈动〉嫁。
莫(会意。
甲骨文字形。
从日,从茻( 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
是“暮”的本字。
本义:日落时)走)会意。
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
合起来表示人在跑。
本义:跑。
而象形。
小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
“而”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颊毛) 同本义而,颊毛也。
——东汉·许慎《说文》即会意。
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
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阳 .形声。
从阜,#91;(yáng)声。
从阜,与山有关。
本义:山南水北节形声。
从竹,即声。
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郡 (形声。
从邑,君声。
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
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甘 (会意兼指事。
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
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
本义:味美)斤 .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比形声。
从二匕,匕亦声。
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解释。
“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
“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美”。
引申义为“等列”、“同美”。
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戒会意。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
六书是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具体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这些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1. 象形:这种字就是根据事物的形状画出来的。
2. 指事:这种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符号来表示意义。
3. 会意:这种字是由两个或多个象形符号组成的,整体表示一种意义。
4. 形声:这种字是由一个表示意义的形旁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形式上看似是独体的,但实际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
5. 转注:这种字是指两个或多个字形相近或者读音相近的字,互相可以解释。
6. 假借:这种字是指用一个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某个概念,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六书不仅反映了汉字的构造特点,而且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对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会意。
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首。
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
本义:上衣)
婚(形声。
字从女,从昏,昏亦声。
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
“昏”意为“日落西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
“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夫家、妇家)”本义:〈动〉嫁。
莫(会意。
甲骨文字形。
从日,从茻( 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
是“暮”的本字。
本义:日落时)
走)会意。
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
合起来表示人在跑。
本义:跑。
而象形。
小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
“而”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颊毛) 同本义而,颊毛也。
——东汉·许慎《说文》
即会意。
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
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阳.形声。
从阜,?#91;(yáng)声。
从阜,与山有关。
本义:山南水北
节形声。
从竹,即声。
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郡 (形声。
从邑,君声。
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
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甘 (会意兼指事。
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
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
本义:味美)
斤.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比形声。
从二匕,匕亦声。
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解释。
“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
“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美”。
引申义为“等列”、“同美”。
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戒会意。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
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
《说文》曰:“戒,警也。
从人,持戈,以戒不虞。
”“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
高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
汉字部首之一。
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
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妇 (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
从女持
帚,表示洒扫。
本义:已婚的女子)妇,服也。
从女,持帚,洒埽也。
会意。
谓服事人者。
——《说文》
修形声。
从彡(shān),攸(yōu)声。
“彡”有装饰义。
本义:修饰,装饰。
诗(形声。
从言,寺声。
本义:诗歌)
虎象形。
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
本义:老虎
荆形声。
字从艸,从刑,刑亦声。
“刑”指“刑罚”。
“艸”指草本植物。
“艸”与“刑”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其枝条常用来鞭打犯人的草本植物”。
本义:一种刑鞭专用灌木。
中(指事。
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
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中,和也。
——东汉·许慎《说文》住(形声。
从人,主声。
本义:停留)
篇形声。
从竹,扁声。
本义:竹简) 简册。
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篇,书也。
…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
——《说文》
考(形声。
从老省,丂(kǎo)声。
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
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考,老也。
——《说文》
锦(形声。
从帛,金声。
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基(形声。
字从土,从其,其亦声。
“其”意为“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
“土”指夯土层。
“土”与“其”联合起来表示“夯土层剖面像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
本义:叠加的夯土层。
承重用的夯土地面) 基,墙始也。
——东汉·许慎《说文》
眉(象形。
甲骨文,小篆字形。
象目上毛形。
本义:眉毛)
大(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本义:大小的“大”)
爷(形声。
繁体字从父,从耶,耶亦声。
“耶”意为“耳邑”,即“耳朵城邑”,古代大国的边境城市,具有监听外国动向的功能。
“父”指父亲。
“父”与“耶”联合起来表示“耳邑之父”、“小国国君的父亲”。
本义:小国国君的父亲。
引申义:小国国民的祖父)
爷在一些方言中还保留古意,代表的就是父亲,爷娘指的就是爹娘。
雷 (象形。
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
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
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
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
--《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