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现象入手,着手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国内和国外对就业歧视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就业歧视的

危害,从危害和立法需求的方面对解决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

标签:就业;歧视;公平

1 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法律界定

1.1 就业歧视的内涵

本文所讨论的“就业歧视”的内涵与国际劳工组织给下的定义基本一致,它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民族、党派、年龄、国籍、户籍等不同而造成的对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剥夺或损害。根据各国劳动法或就业法,对特殊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如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实施保护原则而产生的区别对待,以及不同职业对劳动者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不在“就

业歧视”之列。

1.2 我国就业歧视表现形式

在我国,就业歧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疾病歧视、地域歧视、学历与经验歧视、身高与容貌歧视。而在以上几种就

业歧视表现形式当中,以户籍歧视现象尤为突出。

户籍歧视(或出身歧视)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依据分城乡的户籍制度划分雇员群体并实行不同待遇的行为。户籍歧视一般表現为对外来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与其他就业歧视形式相比,我国城市政府对外来农民工的歧视行为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和主动性特征,即政府不仅不是歧视的反对者,反而是歧视的制造者。户籍歧视来源于现存的户籍制度,固定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支持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增加了流动就业迁移成本,限制了农民工在平等基础上自主择业的权利。我国当前对农民工的户籍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工资及待遇歧视、雇佣歧

视、职业歧视及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以上就业歧视现象种种不胜枚举。按照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

公约》规定,人人都应有机会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并将采取适当步骤来保障这一权利,但公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在现实中却不断被剥夺。

2 就业歧视的危害

2.1 不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004 年9 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等突出的位置。然而,当前我国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却严重干扰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就业歧视使受歧视者与歧视施于者的隔阂、矛盾加剧,更严重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在长期的就业歧视影响下,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得不到缓解,又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其自身的处境,其利益诉求也就很难通过常规的渠道表达出来,有可能采取极端的反社会行为,严重时可

能会危害社会的稳定。

2.2 就业歧视阻碍“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据九三学社广东省委调研,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12 年来只提高了68 元。由于受就业歧视的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受到户籍歧视的极大侵蚀,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是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业歧视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

平,同时还扩大了城乡分割,最终使得三农问题更加尖锐化。

2.3 不利于城乡一体化以及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

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当前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已有所松动,但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户籍歧视强化了城乡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劳动力难以在就业市场中实现最优配置,固化了二元分割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不利于建设城乡一体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2.4 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

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重重关卡,阻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

动,使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交易时间延长、交易成本增大,或使一些在就业的劳动者的就业待遇受损,影响在就业劳动力的工作稳定,进而使劳动力市场上的无效交易次数增加,制约生产要素的重组和优化组合,最终使到劳动力市场的

配置效率下降。

2.5 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使一些本来不适合某些工作岗位的人占据了这些岗位,人为抬高了劳动力的就业门槛,破坏了市场对工资形成的基础性地位,人为地抬高或压低岗位工资,而且妨碍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工资等制度上的市场化,

使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失灵,影响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2.6 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受户籍歧视的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受到歧视的很大盘剥,由此可推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因为受户籍歧视的影响而被人为的缩小了。从1978年至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低,消费不足,占全国人口30%的城市却消费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4%,而占全国人口近70 %的乡村却仅消费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6%,最终导致对内需市场缺乏拉动力,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户籍歧视还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2001 年的城市化水平是37.6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由于农村迁移劳动力受户籍制度及户籍歧视的影响,我国每年几千万进城打工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年年在家乡和打工所在

城市之间飞来飞去,难以融入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去。

3 消除就业歧视的对策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宪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如《宪法》第42 条,《劳动法》第13、16、46、48条等法律条款都涉及到禁止就业歧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禁止就业机会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就业平等权和职业选择权。2禁止就业待遇歧视,保障劳动者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权利。3禁止就业服务、就业安全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

参加职业培训、签订有效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