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计造型语言必读电影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
艺术论坛动画影片《兰戈》的西部风格的设计长春工业大学!张永宁白钰莹摘要:动画影片《兰戈》在"#$"年获得了第%&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等多个奖项。
动画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带领观众走入不一样的世界体会精彩的剧情,《兰戈》不仅描绘了浓郁的西部风情,更是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展现了一个有趣的西部英雄形象。
本文从角色设定、场景设计、镜头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对《兰戈》的西部风格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兰戈》西部片动画美国西部片流行于$'()年《火车大劫案》(*+,-.,/0*./123455,.6),在$'"7到$'78年超过&(年的时间里,好莱坞制作的西部片占好莱坞所有类型片的四分之一。
继《火车大劫案》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西部片问世。
西部片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电影类型,好莱坞西部片的成功使西部片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
《兰戈》是工业光魔公司"($$年出品的由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一部美国动作冒险动画电影,是为数不多的以西部题材为主题的动画电影,影片将西部风格表达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借鉴与欣赏。
影片讲述了关于一只对英雄情节充满幻想的宠物变色龙兰戈的故事,玻璃鱼缸是从前兰戈的舞台和它生活的地方。
从玻璃鱼缸中掉出后遇到了将它带入小镇的蜥蜴小姐并开始了他的英雄之旅。
阴差阳错的消灭老鹰被小镇居民当作英雄,迷失在这种假英雄的崇拜当中。
小镇银行中的水不翼而飞了,兰戈带领小镇的居民找回了水源并与恶势力作斗争。
整部影片以兰戈的自我疑问“9+4/:;<”为线索,经历各种事情主人公最终找到了真正英雄的含义也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影片《兰戈》中不仅暗含了许多经典的西部片剧情,而且在角色塑造上与以往的动画角色不同,主人公兰戈并不是常规“可爱”的样子,但是却用着自己魅力与整部影片浓郁的西部风格相结合,一幕幕都吸引着观众的眼睛。
一、《兰戈》角色设计与造型变化动画的角色设计为人物形象创造了鲜活的生命力。
1应诺姚嘉毅廖乃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环境是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场次和空间的造型元素.场景就是环境,是指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特点的空间环境,是全片总体空间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作品中的一重要环节.场景是影视艺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仅烘托情节,表达事件发生年代,对于影视剧情的发展与推进也起到非常好的衬托与铺垫作用,同时还能渲染主题,增强剧情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主要通过对场景在电影作品的运用的阐述,说明电影场景设计是电影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电影场景场景语言情节背景据说,早期的电影场景设计起源于喜剧舞台的幕景设计。
当时,由于剧情出现的场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布景变换来烘托舞台故事情景。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无论什么电影,场景设计都需要涵盖电影的置景,灯光,道具,色彩等元素。
电影中的场景即使与现实生活相似或差距较小,也能强化视觉感染力。
电影场景是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对一部电影作品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对烘托故事人物情感与性格以及故事背景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电影场景不是简单的道具堆砌与景物的随意添加,完美的电影场景设计体现出影片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
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在讲解自己的电影创作时叙述大概的意思,就是没有电影场景,便不会有电影人物。
因此可以认为:影片中的场景设计语言,是电影情节表达中最重要的场次和空间的造型元素。
场景也是影片故事情节的背景因素,一般指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空间环境,是全片总体空间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完美叙述影片故事情景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场景,场景是影片中不同的人物活动所处的背景空间,承载着电影故事发生的特定地点。
毋庸置疑,任何一部表现人类活动的影片中的主体是人物,除此之外,电影中的场景设计的运用也在影片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电影场景语言又根据影片故事情节需要存在的方式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形,即:自然存在景,人工搭建景,和虚拟合成景。
自然存在景,就是自然存在的场景,比如大山大海,沙漠雨林,这种自然界存在的景都属于自然存在景。
10部情节设计巧妙的电影,惊艳!哪部是你心中的完美?很多电影,情节设计巧妙,叹为观止,深深的佩服编剧和导演的功力!今天就给大家推荐10部情节设计巧妙的电影,一定会让您看的很爽哦!这样的电影实在很多,大家多多补充!1:骗中骗《骗中骗》是1973年上映的电影,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是却是经典的电影,现在看来依然很牛逼!电影的情节设计,极其精妙,环环相扣,直到最后高潮时,爆发至一点,精彩绝伦,看了之后整个人都兴奋了。
2:两杆大烟枪《两杆大烟枪》简直就是黑色幽默电影的典范,很多国产电影都纷纷模仿,其中的典型就是《疯狂的石头》,电影剧情全程无尿点,最后揭晓真相的那一刻,惊得下巴都快合不拢了!编剧的功夫在这部电影上,那体现得,真叫一个绝了!3: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经典电影,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喜欢看电影的人,你好意思说你没看过《低俗小说》嘛?电影看完之后,那种谜底被揭开的感觉很爽,这到底是情节设计的功劳,还是电影剪辑的功劳?我想都有吧!4:灵异第六感很多电影之所以看上去很精妙,主要是因为你知道结局的时候,很诧异,但仔细一想,又全部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好的电影,往往在前面已经做好了所有的铺垫,就等谜底揭晓的那一刻!灵异第六感,做到了!5:七宗罪相信《七宗罪》的精妙程度不容置疑,特别是最后的“嫉妒”和“愤怒”这两宗罪,简直是令人惊叹啊!凯文·史派西饰演的杀手形象,太经典了!一个连自己都可以设计杀死的杀手,在下佩服!6:登堂入室一部从内容到结局都惊艳的电影,刚开始以为是Gay片,后来发现有恋母情节,之后出现师生情,后面又出现婚外情,105分钟的片子,你这都凑齐了,实在不容易。
7:控方证人很老的一部片子了,但是今天看来,还是非常不错的,剧情设计巧妙,到最后,发现自己被狠狠的玩了一把!经典电影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引得后世争相模仿!8:偷拐抢骗因为这部片子,喜欢上了英国黑色幽默黑帮片,和《两杆大烟枪》一个调调,多线程,精巧的布局,意外的意外。
浅析电影《绿皮书》构图语言构图,本意指绘画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不同的要素艺术化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图已成为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常用技巧,尤其在电影动态影像中,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潜台词”。
2018年,美国导演彼得•法拉利指导的影片《绿皮书》,一举夺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3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维果•莫特森饰演的意裔美国人托尼,接送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黑人音乐博士唐,开车前往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巡演的故事。
影片通过大量的构图语言,集中表现二人场景,让人物关系由空间量变过渡为情感质变。
对涉及种族矛盾、国家冲突的电影,我始终怀着谨慎与怀疑的态度去观看。
影片《绿皮书》编剧兼制作人尼克•瓦莱隆加,能否摆脱白人身份,客观公正地讲述黑人音乐家马赫沙拉•阿里的人生,我满怀期待。
影片开始前,我便下意识地关注两人在不同场景中的关系。
一个穿戴华丽、坐着“王椅”的黑人音乐家,真的比一个白人酒保优越吗?一个白人司机邀请一个黑人音乐家共进晚餐,他们之间的地位真的平等吗?一连串的问题将我引向了1863年的美国。
1863年1月的美国,南北战争正酣。
眼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北方,在奴隶制南方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短期内使得18.6万名恢复自由的黑人奴隶参加北方联邦军队,成功扭转局势。
2年后,北方联邦宣告胜利,奴隶制因此成为历史。
然而,关于北方与南方、白人与黑人间的冲突,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在《解放宣言》颁布近一个世纪后,美国市面上流通着一本为方便黑人朋友出行而编写的指南一一《绿皮书》,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哪些酒店和餐馆会招待黑人。
导演彼得•法拉利以这本特殊时期的读物为片名,同时作为重要道具贯穿影片。
影片开场便渲染白人夜店的歌舞升平与暴力的场景,一边是酒保托尼在暴揍惹麻烦的顾客,一边是歌手在尽情地演唱。
这一切对于夜店来说,对托尼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摄影师们不可错过的十部电影作者微博:@周健__“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亚当斯之前做的关于摄影的电影推荐,反响还不错,本着分享交流的原则,在这里做第二次相关分享,今后会陆续安利一些我个人认为很不错的电影给大家。
都与摄影直接相关,或是电影本身就讲述着摄影的故事,或是电影的摄影画面或着色彩值得关注与学习。
1.枪火枪火应该是杜琪峰的巅峰之作或者至少是代表作品。
这不是个很庞大或是很复杂的故事。
故事虽小,却体现了杜sir在很多影片中都使用到的一种手法-“以小博大”(类似的影片比如PTU)。
不同于吴宇森闻名遐迩的暴力美学,杜sir电影里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美感”,由枪火里迸发出静态的张力。
几段枪战都相当经典。
最值得一提的是商场那段枪战。
五人组的站位气场十足,层次分明,构图感也极强。
不得不说杜sir的空间感真的很强。
他常常通过空间设计来制造始终带着悬念的紧张氛围(类似的影片比如放逐)。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暗示人物关系的此消彼长。
他利用立柱在水平和纵深两个方向上将一个完整的空间按照人物站位有层次地进行分割。
镜头开始在有节奏地间隔中运动,让一个静止的场景充满动态的张力。
而原本确定的空间在这种处理下变得难以预测。
从而在视觉上制造错觉借此达到氛围营造的效果。
几个大咖在等老板的时候打发时间踢起了纸团。
踢纸团这种小孩子的游戏,发生在几个“身份显赫”的大人身上,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经典的踢纸团还有结尾的五人拿枪互指,酷的没话说了,最后我还是要再次强势安利一波银河映像的所有电影2.青木瓜之味整部片子给人很安静很祥和很美好的感觉,片子看着很真实,素面朝天的梅、青翠的树叶、浓郁的木瓜汁、长鸣的知了、跳动的青蛙、濯枝润叶的雨水、轻风拂动的蚊帐、床前的旧拖鞋,每个画面都那么美仑美奂,光影处理和明暗对比都恰到好处,陈英雄对细节的铺陈和雕琢透着一种女性才有的细腻。
经典电影场景的解读与分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镜头,音效,剧情等元素来展现故事。
而其中的经典场景,常常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场景不仅代表着电影的高潮部分,更承载着导演的艺术理念和创意。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电影场景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影响。
1.《教父》中的开头镜头《教父》是一部赢得广泛赞誉的经典电影,该片开场的那一幕堪称完美。
镜头慢慢推进进入小镇的办公室,揭示了教父唐·维托·科莱昂的形象。
这个开场镜头给观众一种庄严,令人印象深刻的感觉。
该场景通过镜头的长进,展示了唐·科莱昂的权威和地位,还隐含着他在黑帮世界的无可动摇的统治。
这个场景准确地建立了整个电影的基调,并为观众铺设了电影故事的起点。
2.《音乐之声》中的山坡唱歌场景《音乐之声》是一部被誉为经典的音乐剧电影。
其中一幕经典场景是女主人公玛利亚站在山坡上高唱《我有一支歌》的场面。
这个场景利用了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悠扬的音乐,呈现出了玛利亚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心情。
这一场景快速引起观众的共鸣,表达了玛利亚走出束缚,拥抱自由的人生态度。
同时,这个场景也展示了导演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使得观众更加投入电影的情节。
3.《泰坦尼克号》中的“我飞”的船头场景《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电影,而主人公杰克站在船头高喊“我飞”的场景是影片中最具象征性的场景之一。
这个场景通过宽广的海洋和狂风巨浪的对比,表达了杰克的冒险精神和他与罗斯之间的深情。
这一场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将观众带入了影片的高潮部分。
这个场景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代表之一。
4.《星球大战》中的绝地武士与西斯领主的决斗《星球大战》系列是世界影史上最重要的科幻电影之一。
其中的绝地武士与西斯领主的决斗场景被视为经典之一。
这个场景将影片的主题冲突和复仇的决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精准的剪辑和特效,展示了斗争的激烈和希望的重生。
艺术之美高分文艺片推荐TOP10在电影的世界里,文艺片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反思性的观点吸引着众多观众。
这些电影常常将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用独特的语言传达着导演的态度和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推荐十部高分文艺片,让大家领略艺术之美。
1. 《飞屋环游记》(Up)(2009)这部迪士尼·皮克斯的经典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勇气的温暖故事。
老人卡尔·弗雷德里克森和小男孩拉塞尔遇上了一群不可思议的冒险伙伴,共同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空中冒险。
电影通过可爱又感人的故事和细腻的画面,展现了勇气、友情和家的重要性。
2.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2010)这部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小说的电影,以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了爱、伤痛和成长的故事。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梦幻般的摄影手法,展现了青春的迷茫与挣扎,同时也探讨了生死、爱情和自我意识的主题。
3. 《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2001)这是一部根据数学家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影片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纳什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他与精神疾病的斗争。
电影既触动人心又给人以启示,让观众深入思考人类的智慧和精神的脆弱性。
4. 《月光男孩》(Moonlight)(2016)这部电影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细腻的观察力,讲述了一个黑人男孩成长为成年人的故事。
影片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男孩的经历,揭示了种族、性取向和身份认同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月光男孩》因其出色的表演和真实的情感而备受赞誉,荣膺奥斯卡最佳影片。
5. 《摔跤吧!爸爸》(Dangal)(2016)这是一部改编自印度摔跤选手马哈维尔·辛格·弗尔卡的真实故事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马哈维尔·辛格·弗尔卡在严格的父亲的指导下,带领女儿们踏上摔跤之路的励志故事。
电影以女性权益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为背景,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精彩的摔跤场面展现了家庭、父爱和成功的力量。
这16部高分电影,看完审美都高几个level在这个窝在家的假期里,看电影成了我每天午后的“例行公务”,起初是为了更好的打发时间,然而接连几天下来才发现,好的电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视觉审美!不信你看看以下这几个画面,每一帧都美得像油画!视觉审美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因为生活是离不开审美的,从服装搭配、拍照构图、家装设计...甚至锅碗瓢盆的购置都统统离不开审美。
而提升审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看美好的事物,这些在电影里面都能享受到呢~接下来就由卓卓来安利一些画风超棒的电影吧,保证每一部都是视觉盛宴!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提升自己的审美~1 「女生必修课-提升气质&时尚触感」1、《裁缝》这是一部热血沸腾的复仇主题电影,里面有很多养眼的时装Look,从开场一直美到结局!非常值得借鉴。
2、《唐顿庄园》这部电影去年上映的时候,卓卓还去电影院看了,港真,每一个画面都想要拍下来,实在太美了~这部电影讲述了上层贵族和仆人们身上的人间百态,片中精美的服饰,考究的妆容,还有精致的生活细节,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英伦时尚生活秀!3、《小妇人》这部片有94版和19版,推荐颜控们看19版,必看!整部影片就像是动态的油画,精致得不像话!4、《穿普拉达的女王》非常经典的职场进阶时尚片,充满女性魅力的励志片,也是必看的时尚启蒙电影,梅姨和安妮海瑟薇在剧中的换装镜头超多,把当时的潮流元素充分展示,简直大饱眼福~5、《卡罗尔》这部电影讲述两位女主追求真爱的故事,全片的画面都特别唯美,而且电影中的服装都是vintage的风格,格子元素的搭配真的很吸晴,跟着学准没错哟~6、《傲慢与偏见》7、《公爵夫人》8、《丹麦女孩》2 「摄影必修课-构图、调色」1、《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展示了浓浓的法式风情,卓卓最喜欢它复古的色调,浓烈却不显得艳俗,整部影片都是温情的暖色调让人觉得特别养眼~2、《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绝对是强迫症患者的一剂良药,它的对称性构图几乎到“变态”的地步,每一帧都完美得滴水不漏,标志性的粉色复古色调太好看辽,简直每个画面都想截图下来当壁纸~3、《雪莉:现实的愿景》该片是对美国画家的13副绝世名画的100%还原,将画作影视化处理,通过主人公雪莉的内心独白来解读美国历史,同时这也是一部充斥着艺术美感的电影,构图、色彩、光线,如在画中,文艺范十足~趣好剧4、《天堂之日》这是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得主,电影的拍摄尽可能运用自然光,即使是在夜晚也只用手提灯、蜡烛等合理光源,这种粗糙质感,虽然缺少人工的精致,但却美得像梦境一样。
你最喜欢的一部艺术电影是什么?为什么?一、众多经典艺术电影中有哪些深受你喜爱?众多艺术电影中,你最喜爱的一部是什么?不论是国产还是国外的作品,每一部影片都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将介绍几部备受赞誉的艺术电影,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心仪之作。
1.《蓝色大门》法国导演克里斯多夫·巴拉蒂的《蓝色大门》堪称艺术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影片细腻地描绘了女主角朱丽叶·贝诺什饰演的女子娜娜的内心世界。
她在失去丈夫和女儿后,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
导演运用大量寓意深远的象征手法,以及精心构建的音乐和色彩搭配,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情感旋涡。
《蓝色大门》引人入胜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使其成为了艺术电影的经典之作。
2.《寻梦环游记》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寻梦环游记》是一部让人陷入无尽遐想的艺术之作。
影片以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了少年米格尔通过音乐连接起了现实世界和亡灵世界的故事。
导演利用精美的动画画面、深入人心的音乐和富有情感的故事情节,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向追寻梦想和尊重传统的大门。
《寻梦环游记》秉持着“人们没被遗忘,他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的理念,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3.《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中国电影的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导演王小帅通过电影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政治运动对一对青年夫妇生活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以深邃而敏感的方式,展现了政治运动对普通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描写和不同时间层面的结构设计,以及富有艺术感的镜头运用,使《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艺术电影的经典之作。
二、你最偏爱这部艺术电影的原因是什么?在众多的艺术电影中,你最喜爱的一部又是哪一部呢?或许是因为它给予你的情感冲击,或是因为你与影片中的角色有着共鸣。
对于你而言,这部电影或许深深触及到了你的内心世界,激发起了你对人生、人性以及艺术的思考。
电影艺术能够以特有的表达方式触动人的情感,让观众在电影的世界中得到超越现实的体验。
视觉系丨50部场景设计独特、奇趣、与众不同的电影总有网友让我推荐一些布景精彩,美术独到、或是视觉效果非常出众的电影,一直没邮机会整理,正好看到这篇文章,就搬了过来。
希望对那些喜欢影片视觉美的你们,有所帮助。
由于篇幅有限,该篇文章仅是罗列了一部分场景设计或视觉出众的影片。
其中还有更多非常悦目的电影,比如中岛哲也的、甚至《黑炮事件》在设置上也非常出众。
这里就不做补充了。
本文转自flavorwire,下面就开始一场独特的视觉体验吧。
1、《阴风阵阵》(1977)导演: 达里奥·阿基多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2、《美女与野兽》(1946)导演: 让·谷克多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3、《圣山》(1973)导演: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制片国家/地区: 墨西哥 / 美国4、《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导演: 罗伯特·威恩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5、《红菱艳》(1948)导演: 艾默力·皮斯伯格 / 迈克尔·鲍威尔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6、《朱丽叶与魔鬼》(1965)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7、《双峰镇:与火同行》(1992)导演: 大卫·林奇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美国8、《杀妻总动员》(2004)导演: 关口现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9、The Brothers Quay Short Films这里指奎氏兄弟的短片10、《终极天将》(1988)导演: 特瑞·吉列姆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原西德11、《冷血惊魂》(1965)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12、《魅影天堂》(1974)导演: 布莱恩·德·帕尔玛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13、《血与黑蕾丝》(1964)导演: 马里奥·巴瓦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 西德14、茶花女2000(1969)导演: 拉德利梅茨格 (Radley Metzger)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15、《德古拉的新娘》(1960)导演: 费雪(Terence Fisher)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16、灵魂狂欢节(1962)导演: Herk Harvey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17、《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导演: 韦斯·安德森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 英国18、《入侵脑细胞》2000导演: 塔西姆·辛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19、《科学睡眠》(2006)导演: 米歇尔·冈瑞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20、《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导演: 宫崎骏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21、乔治·梅里埃的各种电影22、《发条橙》(1971)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23、《爱德华大夫》(1945)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24、Messiah of Evil(1973)导演: Willard Huyck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25、《阴间大法师》(1988)导演: 蒂姆·波顿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26、Forbidden Zone(1982)导演: Richard Elfman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27、《原始星球》(1973)导演: 阿内·拉鲁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捷克斯洛伐克28、《黑猫》(1934)导演: 埃德加·G·乌默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29、T博士的5000个手指(1953)导演: Roy Rowland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30、沙丘(1984)导演: 大卫·林奇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31、《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972)导演: Aleksandr Ptushko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32、《玩具兵团》(1992)导演: 巴瑞·莱文森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33、《诺斯费拉图》(1922)导演: F·W·茂瑙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34、《第二生命》(1966)导演: 约翰·弗兰克海默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35、《潜行者》(1979)导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 西德36、《普罗斯佩罗的魔典》 (1991)导演: 彼得·格林纳威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 / 法国 / 英国 / 意大利 / 日本37、《狸御殿》(2005)导演: 铃木清顺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38、《豺狼时刻》(1968)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39、《唯神能恕》(2013)导演: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泰国 / 美国 / 瑞典40、《太空英雌芭芭丽娜》(1968)导演: 罗杰·瓦迪姆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41、《两生花》(1991)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挪威 / 波兰42、《雨果》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43、Guy Maddin的电影44、Kenneth Anger的电影45、《逃离地下天堂》导演: 迈克尔·安德森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46、《玩尽末世纪》(1995)导演: Gregg Araki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47、《狼之一族》(1984)导演: 尼尔·乔丹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48、《神秘列车》(1989)导演: 吉姆·贾木许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 美国49、《橡皮头》(1977)导演: 大卫·林奇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50、《红辣椒》(2006)导演: 今敏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艺术语言分析作者:宋佳钰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7期摘要:近几年我国动画产业逐步崛起,多部动画电影大获好评。
动画相对其他影视艺术而言具有高度假定性,极具导演风格。
通过导演对角色、场景的从无到有构思,影片风格的精心设计,为观众创造一个个美轮美奂的故事。
本文将从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矛盾设置三方面剖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艺术语言特点,为动画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矛盾设置近年来,国风盛行,各行各业都在注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而动画产业也在一直在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式,近几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都是在传统题材中寻找突破点,让传统题材具有新时代趣味。
《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对于《哪吒闹海》而言,突破传统极具导演个人特色。
在场景设计制作方面更加精良,紧跟故事情节制作多层次的场景,利用生活化的台词丰富角色形象,通过逗趣的语言拉近角色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具有代入感。
多重的矛盾设置,让剧情环环相扣,使观众紧跟剧情节奏。
一、突破传统的角色设计影片在角色设计中摒弃传统印象,采用“反套路”式的角色塑造法,让观众耳目一新。
对于“正派”角色设计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出现时颠覆了观众心目中“哪吒”的形象。
虽然在服饰方面仍以红色为主,通过红色的使用塑造哪吒火爆、正义的性格,但大大的黑眼圈、咧着嘴、吊儿郎当的步伐同人们心目中善良、智勇双全的“哪吒”相距甚大,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动作塑造哪吒调皮捣蛋、关注别人看法的性格,让人们对哪吒有了新认识。
太乙真人在传统思维定向中应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仙人,而在本片中却挺着圆圆的肚子、嗜酒如命,说着一口流利的“川普”出现,打破常规通过“指纹解锁”等现代科技、词汇缩小角色与观众距离,增加角色趣味性。
对于“反派”角色设计而言,敖丙紫色的头发给人神秘、高贵的感觉,服饰以白色为主,白色给人纯洁的感觉,塑造其质朴、充满正义感的性格,可由于肩负着复兴龙族的责任,没能顺应自己的内心,站在了反派一方。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知觉与空间语言的解读》篇一一、引言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充满艺术与诗意气息的作品,其精美的视觉画面、细致的场景布局以及丰富的空间语言都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从知觉与空间语言的角度,对电影进行解读,探讨其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和空间结构来传达情感、塑造人物以及构建故事。
二、知觉的呈现1. 色彩与光影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与光影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例如,在描述饭店内部时,导演运用了柔和的色调和自然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而在描述外部世界时,则运用了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阳光,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这些色彩与光影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2. 音乐与音效电影的背景音乐和音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通过听觉的方式与画面相配合,营造出了一种完美的观影体验。
音乐在电影中起着表达情感、描绘氛围、突出节奏的作用,与画面的紧密配合更是达到了心理暗示和情境烘托的效果。
三、空间语言的解读1. 饭店内部的场景设计《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饭店内部场景的精心设计为角色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空间。
每一个空间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如豪华的套房、精致的餐厅、神秘的地下室等,这些空间不仅展示了饭店的豪华与精致,也反映了角色的性格与命运。
2. 空间布局与人物关系电影中空间布局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物关系的变化。
例如,在饭店内部,不同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都反映了角色之间的亲疏关系和权力关系。
在空间布局的引导下,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故事的发展。
四、知觉与空间语言的融合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知觉与空间语言是相互融合的。
色彩、光影、音乐和音效等知觉元素与空间布局、场景设计等空间元素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
这些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故事的发展。
五、结论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通过精美的视觉画面、细致的场景布局以及丰富的空间语言,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观影体验。
电影史上的经典场景知识点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大众娱乐方式,通过视觉、声音、剧情等多种元素,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在电影史上,有许多经典场景令人难以忘怀,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场景,并解析其中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教父》中的马头场景《教父》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美国黑帮题材电影,该片描绘了一个黑手党家族的兴衰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就是马头场景,即故事中主角之一被人以马头放在床上的恶心场景。
这一场景通过恶心的形象和惊悚的音效,成功地表达了黑帮的残忍和无情,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悬疑和恐怖的氛围。
二、《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光剑对决场景《星球大战》系列是一部科幻电影,其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就是光剑对决,特别是由达斯·维达和卢克·天行者之间的对决。
这一场景通过精良的特效和紧张的剧情,展现了光剑战斗的刺激和英雄的力量。
同时,光剑对决场景也成为了《星球大战》系列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深深地印刻在了观众的记忆中。
三、《教父2》中的逝去的渡轮场景《教父2》是《教父》的续集,同样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
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是逝去的渡轮场景。
在这一场景中,主角迈克尔·柯里昂追随他已故的兄弟弗雷多,站在渡轮上凝望着远方。
这个场景通过渡轮的视觉形象和音效的渲染,表达了主角内心的孤独和思考,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故人的追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泰坦尼克号》中的船头场景《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爱情灾难片,讲述了一对穿越社会阶层的恋人在泰坦尼克号号船沉没时发生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是男主角杰克站在船头,将双臂伸开的画面。
这一场景通过宏大的船身、壮丽的海洋和浪漫的音乐,传达了男主角的自由和对未来的向往,也象征着爱情的壮丽与坚定。
五、《指环王》系列中的露西恩面包场景《指环王》系列是一部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奇幻史诗电影,改编自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同名小说。
85数字艺术201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目前国内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它彻底提振了整个中国动画产业的士气。
大获成功的背后与该片在题材、剧本、动画创作技术等一些列领域中的创新有关。
而本文将从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及视听语言等影视美学的视角来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新点及其与其他国产动画电影的区别,找到该片大获成功、广受赞誉的背后原因和文化意义。
一、角色造型上的颠覆创新与卡通风格的借用角色造型是一部动画作品的灵魂,没有它就没有动画存在的意义。
“角色的造型设计往往是一部作品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主导着整个动画的情节、风格和趋势,还是一部动画作品成功的基础。
”[1]《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角色造型上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创新,而且在美术风格上很明显地借鉴了欧美卡通,这与1979年经典版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主角哪吒和反派敖丙在形象上的颠覆创新最为明显,正如影片副标题所指,哪吒是魔丸转世的恶童,而敖丙则是灵丸转世的少年英雄,因此我们看到他们在造型设计上与《哪吒闹海》比较有着巨大差别。
新版哪吒造型在影片公映后被很多人吐槽“丑”,缺乏美感的头身比例,烟熏妆似的黑眼圈和永远睡不醒似的死鱼眼,矮塌的翘鼻子和一口吓人的尖牙与反派敖丙的一脸正气与美男造型形成了巨大反差(如图1)。
这种故意丑化主角、美化反派的美术设计在以往的国产动画中是绝对没有的,可谓是“丑陋的胜利”。
在1979年版《哪吒闹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从视觉上分辨出正反两派,而新版《哪吒》中的角色设计则颠覆了我们的审美常识和刻板印象,也给了观众极大的新鲜感,提高了观众对于角色和剧情发展关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视听美学语言的把握文/李拜天摘 要:本文从影视美学的视角来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角色造型、场景设计、视听语言等方面的创新点及中国题材、中国元素与欧美卡通风格和视觉奇观的完美融合。
并通过与1979年经典版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和其他国产动画电影的比较,揭示该片大获成功、广受赞誉的背后原因,进而探寻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具有中国特色和美学精神的动画影视作品的文化意义。
推荐几本关于电影制作的书在电影的世界里,每一部精彩的作品背后都离不开精心的制作。
如果你对电影制作充满好奇和热情,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奥秘,那么阅读相关的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以下为大家推荐几本关于电影制作的佳作。
《认识电影》这是一本被广泛认可的电影入门经典。
作者路易斯·贾内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电影理论的多个角度,如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声音等方面,对电影制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
书中不仅有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剧照,还配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电影语言的各种元素和表现手法。
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电影爱好者,这本书都能让人受益匪浅。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想要了解电影镜头是如何构思和设计的,那么这本书不容错过。
作者史蒂文·卡茨详细阐述了电影镜头设计的流程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镜头、构图、设计摄影机运动等。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镜头语言的魅力和作用。
对于想要从事导演、摄影等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剪辑的语法》剪辑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决定一部电影的节奏和叙事效果。
在《剪辑的语法》中,作者罗伊·汤普森和克里斯托弗·J·鲍恩通过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介绍了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从剪辑点的选择到镜头的组接,从节奏的把握到情感的传达,书中都有详细的阐述。
对于想要学习剪辑或者提升剪辑水平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的这本《故事》被众多编剧视为宝典。
它深入探讨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则和方法,包括故事的结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
作者通过大量的经典影片和剧本实例,揭示了优秀故事的构成要素和创作规律。
对于想要创作精彩电影剧本的人来说,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实用的指导。
《音效设计:电影声音的艺术与技巧》声音在电影中往往起着增强氛围、塑造情感和推动剧情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