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火防爆习题

防火防爆习题

防火防爆习题
防火防爆习题

防火防爆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______。

A.闪燃

B.自燃

C.火灾

D.着火

2.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

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

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

3.液体可燃物燃烧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 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

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4. 多数固体的燃烧呈______,有些固体则同时发生气相燃烧和固相燃烧。

A.固相

B.液相

C.气相

D.三相混合

5.金属燃烧属于 。

A.扩散燃烧 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6.固体有机物质燃烧的火灾为______类火灾。

A.A B.B C.C D.D

7.易燃可燃液体燃烧的火灾为______类火灾。

A.A B.B C.C D.D

8.气体燃烧的火灾为______类火灾。

A.A B.B C.C D.D

9.按照燃烧性能,红磷属于______固体。

A.易燃 B.可燃 C.难燃 D.不燃

10.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度,它已经超过了常见的可燃物(纸张、棉、家具、毛织品等)的燃点。

A.200~300 B.300~500 C.500~600 D.700~800

11.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是。

A.沸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燃点

12.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 。

A.5秒 B.10秒 C.15秒 D.30秒

13.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时,木材燃烧则停止。

A.5%~6% B.8%~10% C.14%~16% D.20%~24%

1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闪点大于或等于60度的液体属 液体。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5.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D.高温

16.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

A.着火 B.闪燃 C受热自燃 D.自热自燃

17.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

18.下列哪个不是由发酵热蓄积引起的自燃?

A.稻草 B.树叶 C.麦芽 D.消化纤维

19.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着燃烧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20.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工具。

A.铁制 B.铜制 C.木制 D.铍青铜

21.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逃生。

A.安全出口B.乘坐客梯C.从窗户跳出D.乘坐货梯

22.下列 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氧气 D.氮气

23.诸如化学危险品库、氢氧站、氮氧站、油料库应应远离火源,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区及______。

A.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B.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4.化工厂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C.保持压力稳定D.起保温作用25.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A.消除氧化剂B.控制可燃物C.降低车间温度D.冷却加热设备

26.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A.消除可燃物B.消除氧化剂C.消除着火源D.降低系统压力

27.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和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气、CO2、及其他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A.水 B.CO C.N2 D.臭氧

28.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__ ___。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

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

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

29.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A.温度升高B.周围介质振动C.压力急剧升高D.发光发热

30. 不属于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

A. 反应过程的燃烧性

B. 反应过程的高速性

C. 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D. 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31.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 。

A.分子碰撞理论 B.燃烧素学说 C过氧化物理论 D.链式反应理论

32.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

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______。

A.爆炸极限 B.爆炸浓度极限 C.爆炸上限 D.爆炸下限

33. 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_____。

A.爆炸下限

B.爆炸极限

C.爆炸上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34.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 D.无规律

35.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A.爆炸下限降低 B.爆炸上限降低 C.爆炸下限提高 D.爆炸上限提高

36.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7.下列物质爆炸危险度最高的是。

A.氢气 B.苯 C.汽油 D.乙炔

38.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是 。

A.0.13MPa B.0.14MPa C.0.15MPa D.0.16MPa

39.已知某混合气中甲烷占80%,乙烷占20%,甲烷爆炸下限为5%,乙烷爆炸下限为3.22%,此混合气爆炸下限为。

A.2.57%B.3.57%C.4.57% D.5.57%

40.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是。

A.2.38% B.3.38% C.4.38% D.5.38%

41.下列哪种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面粉爆炸 B.乙炔爆炸 C.锅炉爆炸 D.煤粉爆炸

42.下列粉尘中,_______的粉尘不可能发生爆炸。

A.生石灰

B.面粉

C.煤粉

D.铝粉

43. 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密闭、 、吸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监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A.高压

B.中压

C.零压

D.负压

44.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5. 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______,以防静电危害。

A.合成纤维工作服

B.防油污工作服

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

D.普通工作服

46.在作业场所液化气浓度较高时,应佩戴______。

A.面罩

B.口罩

C.眼罩

D.防毒面具

47.存放爆炸物的仓库内,应该采用_______照明设备。

A.白炽灯 B.日光灯 C.防爆型灯具 D.钠灯

48.起爆药与工业炸药有明显区别,起爆药的特点是。

A.感度低、能迅速形成爆轰B.感度低、不易形成爆轰

C.感度高、不易形成爆轰D.感度高、能迅速形成爆轰

49.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将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 。

A.甲、乙两类 B.甲、乙、丙三类

C.甲、乙、丙、丁四类 D.甲、乙、丙、丁、戊五类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 实施。

A.1998年9月1日 B.1998年1月1日 C.1998年10月1日 D.2009年5月1日 二、多选题(每题2分)

1.燃烧三要素。

A.可燃物质B.火源C.助燃物质D.温度

2.重大火灾是指的火灾。

A.10人以上30人以下B.死亡重伤50人以上

C.50人以上100人以下D.受灾30户以上

3.防止机械工业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措施是。

A.准备大量的灭火器具B.正确匹配的灭火器具

C.合理的配线的方式D.导线安装时采取必要的防火保护处理措施

4.下列哪些物质与水作用化学自燃着火。

A.钠B.氢化钠C.硼氢化钠D.黄磷

5.化学爆炸三要素是指。

A.反应过程放热性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C.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D.突发性6.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表示。

A.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B.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C.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D.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7.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可燃物,当可燃物的或者,则发生爆炸危险性越大。

A.爆炸下限越低B.爆炸上限越高C.爆炸下限越高D.爆炸上限越低

8.控制生产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A.扩大粉尘扩散范围B.控制火源C.适当增湿D.消除粉尘

9.下列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有。

A.安全阀B.单向阀C.爆破片D.防爆门

10.按爆炸反应速度分类,爆炸可分为:

A.轻爆B.爆炸C.殉爆D.爆轰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燃烧要素和燃烧类不 一、燃烧概述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因此,氧化反应并不限于同氧的反应。例如,氢在氯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原子失掉一个电子被氧化,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被还原。类似地,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酷热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差不多上激烈的氧化反应,并伴有光和热的发生。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也是氧化反应,但没有同时发光发热,因此不能称做燃烧。灯泡中的灯丝通电后同时发光发热,但并非氧化反应,因此也不能称做燃烧。只有同时发光发热的氧化

反应才被界定为燃烧。 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差不多要素。缺少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可不能发生。关于正在进行的燃烧,只要充分操纵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终止。因此,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能够归结为这三个要素的操纵问题。例如,在无惰性气体覆盖的条件下加工处理一种如丙酮之类的易燃物质,一开始便具备了燃烧三要素中的前两个要素,即可燃物质和氧化气氛。能够查出,丙酮的闪点是-10℃。这意味着在高于-10℃的任何温度,丙酮都能够释放出足够量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一旦遭遇火花、火焰或其他火源就会引发燃烧。为了达到防火的目的,至少要实现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 (1)环境温度保持在-10℃以下; (2)切断大气氧的供应; (3)在区域内清除任何形式的火源;

(4)在区域内安装良好的通风设施。丙酮蒸气一旦释放出来,排气装置就迅速将其排离区域,使丙酮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不至于达到危险的浓度。 条件(1)和(2)在工业规模上专门难达到,而条件(3)和(4)则不难 实现。当然,完全清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杜绝燃烧的发生。然而,对工业操作施加如此严格的限制在经济上专门少是可行的。工业物料安全加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定在兼顾杜绝燃烧和操作经济上的可行性方面还留有多大余地。为此,当人们明白如何防火时,这仅仅是开始,降低防火的消费在工业防火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燃烧反应在温度、压力、组成和点火能等方面都存在极限值。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火源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才会引发燃烧。假如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在某个浓度值以下,或者火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温度或热量,即使表面上看大概具备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燃烧的三要素。? A.温度? B.氧气? C.氧化剂? D.可燃物? E.点火源? 正确答案是BCD。?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 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 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 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正确答案是D。?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E.氧化燃烧? 正确答案是ABCD。?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合燃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正确答案是B。? 1.《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1)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修订版)规定,生产的或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版)中,同样以使用、生产或储存的物质的危险性进行火灾危险陛分类。根据火灾危险陛的不同,可从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安全疏散、消防灭火设施等方面提出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要求和措施。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将建筑物分为4个耐火等级。对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如承重墙、梁、柱、楼板等的耐火性能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建筑设计时对那些火灾危险性特别大的,使用大量可燃物质和贵

重器材设备的建筑,在容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材料施工。在确定耐火等级时,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全部达到要求。 3)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厂房的层数及面积、耐火等级应符合健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4)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 (1)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①除有特殊需要外,一般情况下,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②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③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的厂房,自然通风良好,因而能使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可燃液体蒸气及粉尘很快地扩散,使之不易达到爆炸极限,有效地排除形成爆炸的条件。但对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的生产设备和装置,应注意气象条件对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等,并妥善合理地处理夜间照明、雨天防滑、夏日防晒、冬季防寒和有关休息等方面的问题。 ④对单层厂房来说,应将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配置在靠近一侧外墙门窗的地方。工人操作位置在室内一侧,且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位置。配电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有火源及人员集中的用房,采用集中布置在厂房一端的方式,设防爆墙与生产车间分隔,以保安全。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名词解释 1.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界的加热,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 象。 2. 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 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3. 蒸发潜能(热):单位重量的液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蒸气时所吸收的热 量 4. 可燃液体燃烧饱和蒸汽压:单位时间内,溢出液面的蒸气和回到液面的蒸气量相等 时,其所形成的蒸气压力。 5. 爆炸极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只有当可燃物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处于一定的 范围内才发生燃烧或爆炸,即存在着火浓度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6. 最小传播断面:爆炸性混合物的火焰尚能传播而不熄灭的最小断面为最小传播断 面。 7. 感度: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8. 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燃烧谏度受扩散谏度控制。扩散燃烧可以是单相的,亦 可以是多相的 9. 预混燃烧:可燃气体和氧化剂两者先混合再燃烧称为预混燃烧。 10. 标准燃烧热:1298K O.IMPa 11. 直链反应: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生成一个活性基团,直到链终止。就是链传 递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数目保持不变。 12. 支链反应:一个活性基团在链传递过程中,除了生成最终产物外,还将产生2个或2 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即活性基团的数目在反应过程中时逐渐增加的 13. 爆热: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热量 14. 爆温:指炸药在爆炸瞬间所放出的热量将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15. 爆压: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热容不再变化时的压力。 16. 殉爆: 一装药爆炸后能引起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装药爆炸的现象 17. 氧指数: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氧指数越小 的高聚物,火灾危险性越大。(22,22—27,27) 18. 闪燃:可燃液体蒸发出少量可燃蒸气,遇到火源产牛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小于5S) 的燃烧现象。 二、简答题 1■谢苗诺夫热自然理论着火理论的条件. 着火条件的函数表达式:丰c q仙 - f (T o, h , P , d , u ::)二0 T O--环境温度;h--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气压力; d--容器直径;u?--环境气流速度 T01 T 02 T 03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BCD )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A. 国家机关 B. 影剧院 C. 歌舞厅 D. 饭店2.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 C ) 申报。A.当地政府 B.公安治安机构 C.公安消防机构3.《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 C ),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A 应急疏散计划 B. 安全保卫计划 C.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4.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多长时间一次:(C )A. 每4小时 B. 每5小时 C. 每2小时 D. 每3小时5.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 C )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A. 必须 B. 可以 C. 应该6.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 A )监督管理。A. 分级 B. 分类 C.统一7. 军事设施、(C )、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A. 矿井地上部分 B. 矿井 C. 矿井地下部分 D. 整个

矿井8.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9.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B )负责。A.建筑单位 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二、简答题1.《消防法》是何时通过审议,何时正式实施的?又是在那一年进行了修订并颁布实施?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 新修订的《消防法》有什么特点?(1)消防设计审核交由专业中介机构———建设工程图纸的设计与审核是专门性技术工作,应当由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承担责任。(2)建立消防产品公告管理制度———消防产品实行公告管理、出厂批次检验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管理。 (3)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企业应当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4)单设执法监督一章加强监管———集中和增强了关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公安消防机构监督管理责任的规定。(5)限期整改不再是处罚前置条件———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实用版

YF-ED-J236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灭火措施 1.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 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 率高,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 和环境基本无害。常用灭火剂有以下几种。 (1) 水(或水蒸气)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 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 它可以单独用于灭火,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化 学添加剂组成混合物使用。除了带电物质、遇 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外,一

般都可以用水(或水蒸气)进行灭火。 (2)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般是二氧化碳,它可以覆盖易燃液面,起隔离和窒息的作用。空气泡沫灭火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泡沫发生器内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产的气泡,泡内一般是空气。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 (3) 干粉灭火剂常用的干粉灭火剂是由碳酸氢钠、细砂、硅藻土或石粉等组成的细颗粒固体混合物。它依靠压缩氮气的压力被喷射到燃烧物表面上,起到覆盖、隔离和窒息的作

最新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试卷(A)(安全B065)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华 北 科 技 学 院 200 9 /201 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B06级单招) 考试科目: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选用试卷: A 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一、概念(每小题3分,共24分) 1.隔爆型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发生爆炸时,其外壳能承受爆炸性混合物在壳内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并能阻止爆炸火焰传播到外壳周围,不致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2.直链反应:一个游离基(活性中心)只生成一个新的游离基的反应。 3.感应期: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燃点或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 着火,其间有段延滞的时间,称为感应期(或诱导期)。 4.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也叫自热自燃。 5.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是在燃烧之前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形成预混气,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也叫预混燃烧。 6.燃烧热:1 mol 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 质的燃烧热。 7.殉爆:当一个炸药药包爆炸时,可以使位于一定距离处,与其没有什么联系的另一个炸药药包也发生爆炸的现象。 8.蒸发潜热:可燃液体和固体是在受热后蒸发出气体的燃烧。液体和固体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蒸发,这热量称蒸发潜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根据链式反应理论,连锁反应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链引发 、 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装 订 线

链传递、链终止。 2. 可燃气体监测仪表的原理有热催化式、热导式、气敏式、 光干涉式。 3.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4.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抑制法) 5. 常用的阻火装置有安全液封、阻火器、单向阀。 6. 衡量爆炸破坏力的两个重要参数是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7. 静电防护的主要方法有工艺控制法、泄漏法、中和法。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21分) 1.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用水灭火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的下列作用: (1)水的冷却作用; (2)水的隔离窒息作用; (3)对可燃物浓度的稀释作用; (4)水柱的机械冲击作用。 2.粉尘爆炸的特点有哪些? (1)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

防火防爆消防知识在线测试练习题一

防火防爆消防知识在线测试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1.0)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2. 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1.0) A、磷系阻燃剂 B、成炭型阻燃剂 C、含卤阻燃剂 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3.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1.0)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4.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 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1.0) A、5m B、10m C、15m D、20m 6.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1.0)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7.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表示。(1.0)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D、爆炸极限范围 8.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1.0)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9. 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1.0)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10. 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1.0) 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11.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1.0) A、着火 B、闪燃 C、火灾 D、自燃 12. 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1.0) A、变窄 B、变宽 C、无关 D、无规律 13. 大型油罐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1.0)

防火防爆试题

防火防爆试题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防爆区注意事项试题 姓名:分数: 1.存放化学纤维和毛织品等物品的仓库属______类火灾危险性储存。 A.甲 B.乙 C.丙 D.丁 2.为了______,在贮存和使用易燃液体的区域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 A.防止易燃气体积聚而发生爆炸和火灾 B.冷却易燃液体 C.保持易燃液体的质量 D.隔离易燃液体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______. A.爆炸极限 B.爆炸浓度极限 C.爆炸上限 D.爆炸下限 4.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如木材、棉麻等)、可燃液体(如石油、油脂等)、 可燃气体(如液化气、天然气等)以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A.干粉灭火器 B.二氧化碳系列灭火器 C.水 D.泡沫灭火器 5.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______. A.闪燃 B.着火 C.本身自燃 D.受热自燃 6.防爆区进行作业时要保持湿度大于并保持通风降低溶媒气体浓度。 %%% % 7.一台隔爆型电机的防爆标志是ExdIIBT4. 其中,E x表示 A.防爆 B.隔爆型 C.工厂用设备 D.温度组别 8.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A.温度升高 B.压力急剧升高 C.周围介质运动 D.扩散 9、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最大危险是 A、给人以电击 B、引起过负载 C、引起爆炸 D、降低产品质量 10、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工具 A.铁制? B.铜制? C.木制? D.铍青铜

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最新版)

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修订版)规定,生产的或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版)中,同样以使用、生产或储存的物质的危险性进行火灾危险陛分类。根据火灾危险陛的不同,可从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安全疏散、消防灭火设施等方面提出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要求和措施。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将建筑物分为4个耐火等级。对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如承重墙、梁、柱、楼板等的耐火性能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建筑设计时对那些火灾危险性特别大的,使用大量可燃物质和贵重器材设备的建筑,在容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材料施工。在确定耐火等级时,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全部达到要求。

华北科技学院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进行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工作流程,初步锻炼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方法,实现对学生从事技术工作的启蒙训练。使学生掌握古斯塔夫(Gustav Purt)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并能对现有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 二、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具体任务见课程设计任务书。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的课程设计任务,应能满足如下教学要求: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的成果,正确地绘制技术图纸等;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5、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的理解。 三、进度安排 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1、建筑物调查:调查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及数量、建筑结构及材料、建筑面积、层数等相关情况(3天) 2、分析计算:相关参数的取值及分析(2天) 3、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进行计算(2天) 4、撰写设计说明书:资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3天) 四、考试办法 课程设计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态度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综合评定。抄袭的设计报告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打分(使用百分制参照: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五、主要内容 本设计主要用古斯塔夫(Gustav Purt)方法进行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古斯塔夫(Gustav Purt)提出的危险度法是目前常用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和物质的伤害两个方面。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用GR(建筑物火灾危险度)来表示,对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质的伤害用IR(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来表示,两方面的危险度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 1.建筑物火灾危险度GR分析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防火防爆危化品安全知识试题 姓名:考核时间:__________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种,其中属于化学过程的是()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2、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最大危险是() A、给人以电击 B、引起过负载 C、引起爆炸 D、降低产品质量 3、火灾使人致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被人践踏 B、窒息 C、烧伤 D、高温 4、下列()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 B、干粉 C、泡沫 D、1301 5、安全疏散中,最远的工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按其危险等级不同,但最大不能超过() A.8m B.9m C.10m D.12m 6、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A、着火 B、闪燃 C、受热自燃 D、受热自燃 7、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工具 A、铁制 B、铜制 C、木制 D、铍青铜 8、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炸轰 B、物理性爆炸 C、化学性爆炸 D、殉爆 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不包括() A、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B、化学品制造工艺 C、急救措施及消防措施 D、毒理学与生态学资料 10、化学危险品的贮存方式不包括() A、分离贮存 B、隔开贮存 C、分隔贮存 D、隔离贮存 11、“动火作业审批单”不需要注明() A、工作设备 B、动火有效日期 C、动火监护人 D、动火等级 1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喷射距离()米,灭火面积0.8-2.5㎡。 (A)1-2 (B)2-5 (C)5-7 (D)7-8 13.库内应使用防爆式灯具,灯具与商品垛之间的距离应保持()米。 (A)0.2 (B)0.3 (C)0.4 (D)0.5 14.摄氏温标的符号用" °C"表示,华氏温标的符号用()表示。 (A)H (B)F (C)E (D)G

防火防爆知识试题附答案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l 5分) 1、在库房重地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什么? ( )A.小心着火B.禁止带火种C.当心火灾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 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 5、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 )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 6、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 8、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灾?( )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 9、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 )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 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 11、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 B.1999年9月1口9月9日 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 12、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 13、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14、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l 5、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l、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 ) ,最高浓度为( ) 2、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 ) 灭火剂;T代表( ) 灭火剂;Y代表( ) 灭火剂。 3、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 )火灾;( )火灾;( )火灾;( );和金属火灾。 4、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 );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5、电气灭火用“1211"或( )灭火器、( )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6、雷击时有几十到( )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化成( ),温度可达( )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 7、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 ) 温度,等于爆炸浓度( ) 的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的蒸气浓度。

2020年安全防火常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20年安全防火常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___。(A) A.上风位 B.下风位 C.无一定位置 2.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A) A.5-7分钟 B.8--10分钟 C.15分钟 3.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A) A.火源底部 B.火源中间 C.火源顶部 4.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C)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剂灭火剂 C.泡沫灭火器 5.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B)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 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 C.大声呼叫 6.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B) A.温度升高 B.压力急剧升高 C.周围介质振动 7.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B)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氧气 8.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B)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 B.用水喷洒该气瓶 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 9.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C) A.玻璃容器 B.瓷器 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10.为防止火灾,车间抹过油的废布废棉丝应怎样处理?(A) A.放在有盖的铁桶内 B.放在敞开的铁桶内 C.随便丢置 11.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代表___;F代表___;T代表___;Y代表___。(A) A.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1211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 C.1211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

防火防爆技术试卷A

《工业企业生产防火》试题(A卷)班级:班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0.5’×32=16’) 1、燃烧的基本要素有、、;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 2、自燃分为和;压力和自燃点呈关系。 3、燃烧热的传递方式有、、;热量传递的驱动力是。 4、气体火焰根据可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分为和; 5、废弃化学品的销毁方法有、、、; 6、炸药的热感度是指在热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包括和; 7、爆破片装置主要由和组成,爆破片是脆性材料的爆破元件,防爆片的防 爆效率取决于、和。 8、安全阀的作用原理有、和,其两个功能为和。 9、高、中倍数泡沫灭火剂具有效应、效应和效应。 答案: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氧化还原 2、受热自燃、自热自燃、负相关 3、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温度差 4、预混火焰、扩散火焰、火焰面垂直方向 5、爆炸法、燃烧销毁法、水溶解法、化学分解法 6、加热感度、火焰感度 7、爆破片、夹持器、材质、厚度、泄压孔面积 8、重力式、杠杆式、弹簧式、排放泄压孔、报警

9、封闭、蒸汽、冷却 二、判断题(1’×8=8’) 1、扩散火焰燃烧速度取决于气体扩散速度,混合火焰燃烧速度取决于本身的化学反应速率。 () 2、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是指每平方米面积上,1h内烧掉液体层的高度。() 3、液体燃烧前必须先蒸发而后燃烧。() 4、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为甲类危险火灾,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为乙类 危险火灾。() 5、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应划分防烟分区。() 6、泡沫灭火器除了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外,还能扑救油类可燃液体火灾,但不能扑 救带电设备和醇、醚等有机溶剂的火灾。() 7、清水灭火器使用时应与地面保持平行,呈横卧状态,更有利于液体喷出。() 8、爆炸反应的实质就是瞬间的剧烈燃烧反应,因而爆炸需要外界供给助燃剂(空气或氧气)。() 答案:1、√2、×3、√4、×5、×6、√7、×8、× 三、简答题(7’×6=42’) 1、请简述火灾的标准分类方法,写出每种火灾代号的意思;并简述燃烧的基本特征和充分 条件;以固体或液体炸药为例说明由燃烧转为爆炸的主要条件。 答:A类火灾指固体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的是金属火灾;E类火灾指电火灾;F类火灾是指厨房厨具火灾。

防火防爆措施

第三章防火防爆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是工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3.1 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各种化工生产过程,根据其使用的原料、过程条件和产品特性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为了使这种可能性不致转化成现实,故必须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从工作开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引起火灾和化学爆炸的各种因素,从而使生产安全运行。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就是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只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就可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发生:①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②消除一切火源。 3.1.1 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1、取代可燃可爆物质 如果能够在生产中不使用可燃可爆物质,自然可避免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控制可燃可爆物质的用量 在生产中尽量减少可燃可爆物质的用量,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燃烧爆炸事故的危险。 3、加强密闭 对易燃气体、液体和可燃性粉尘等应尽可能密闭操作; 对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逸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浓度; 对真空设备,应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达到爆炸极限; 对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的; 不耐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还要防止发生人的误操作造成可燃物泄漏,等等。 4、注意通风排气 对于不能完全密闭的生产场所,为防止可燃可爆气体和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或防止有毒物质超过最高容许浓度,需要采取通风排气措施。 生产场所从爆炸极限考虑,其浓度应是爆炸下限的1/4以下;但在存在毒性的车间,则应首先考虑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5、惰性化 在可燃气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充入惰性气体,可降低氧气和可燃物的浓度,从而消除燃烧或爆炸危险。这就是惰性化。 (1)最小氧气浓度(MOC) 燃烧的传播要有一个最小氧气浓度,低于此最小氧气浓度就无法使燃烧进行。 最小氧气浓度是指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对于碳氢化合物,最小氧气浓度(MOC)的计算式为:

防火防爆技术

第1章绪论 1.三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2.爆炸分类 按能量来源:(1)物理爆炸(2)核爆炸(3)化学爆炸 按爆炸反应相:(1)气相爆炸(2)液相爆炸(3)固相爆炸 按爆炸速度:(1)爆燃、x m/s(2)爆炸、xx-xxx m/s(3)爆轰、x km/s 3.燃烧与爆炸灾害特点p12 (1)突发性强(2)发案率高(3)损失严重(4)灾害状况复杂(5)易引发连锁灾害(6)随机致灾因素多 第2章燃烧基础理论 1.着火理论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2.4类(1)着火与燃点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2)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自燃燃烧的物质分为四类:①自燃点低的物质,如磷、磷化氢等②通空气、氧气会发生自燃的物质,如浸渍在棉纱、木屑中的油脂,金属粉尘及金属硫化物(硫化铁) ③自然分解发热物质,如硝化棉④产生聚合,发酵热的物质,如潮湿的干草,木屑堆积 在一起。(3)闪燃与闪点闪燃是液体可燃的特征之一。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闪点。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能持续燃烧。可燃性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4)爆燃(或叫燃爆)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使或炸药或燃爆性气体化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 第3章爆炸基础理论 1.爆炸条件 气体爆炸条件:p46-p50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具有可爆性,且能在助燃性气体(空气)中搅拌和流动(2)粉尘呈微粉状态(3)着火源 2.三要素 炸药爆炸三要素:(1)反应的放热性(2)反应的快速性(3)生成气体产物3.引爆三方式:热、机械、冲击波;特点p79-p87 (1)热引爆:是一个炸药自燃的过程。炸药在分解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还与周围环境发生着热传递,当系统热产生速率大于热损失速率时,系统温度就会因热量积累而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更多热量,如此循环,直至爆炸发生 (2)机械引爆p81-p83 (3)冲击波引爆:分为均相冲击波和非均相,其机理差别很大,在冲击波作用下,均相炸药从某一薄层开始均匀受热升温,当温度升到炸药爆发点后,经一段延滞期后发生爆炸。非均相炸药受热升温则发生在炸药中局部热点上,爆炸从热点开始逐渐向外扩大开,最后导致装药整体爆炸。 第4章点火与火焰流体动力学 1.流体运动描述方法(1)拉格朗日法拉格朗日法是从分析流体质点的运动入手,以单个流体质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个流体质点的运动状况,并通过综合各个流体质点

2021版危化品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强化练习题

( 安全试题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危化品与防火防爆安全 技术强化练习题 Regular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pl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s security positions

2021版危化品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强化练 习题 一、选择题 1.汽车运输爆破器材,在能见度良好时车速不得超过。 A.20km/hB.40km/hC.60km/h 2.每个库房的储量其设计容量。 A.不超过B.不超过5%C.不超过10% 3.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进行爆破作业的工作面必须具有新鲜风流,符合煤矿的特殊要求。 A.风量B.风速C.风量和风速 4.粉尘二次爆炸是发生粉尘爆炸时,初始爆炸的冲击波将沉积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并被引燃发生的连续爆炸。 A.其后的火焰B.其它的火焰C.其余的火焰

5.存在可燃性或爆炸性粉尘的工艺设备如果使用皮带传动,安装速差传感器和自动防滑保护装置;当发生滑动摩擦时,保护装置应能确保自动停机。 A.可以B.最好C.必须 6.当存在静电点火的危险时,操作人员应采取措施。 A.防静电B.静电接地C.防护 7.设计有可燃粉尘的工艺设备时,必须考虑技术上可实现的隔离,防止某一设备发生的波及相邻的设备。 A.爆炸B.静电C.故障 8.包装好的可燃粉末产品,应。 A.暂时放在包装车间B.堆放整齐C.尽快送到单独的贮存室 9.粉尘爆炸危险的多层建筑物宜采用结构。 A.砖混B.框架C.砌体 10.石油设备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电气设备接地接地装置。 A.宜共用同一B.不宜共用同一C.必须共用同一 11.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

火灾消防安全考试题集及答案

消防安全考试题集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由各生产、存储、销售、运输、使用爆炸物品单位的( )负责。 A技术人员B.主管领导人C.法人代表 正确答案:B 2.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 A谁主管,谁负责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正确答案:B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 )负责实施。 A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B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C主要单位 正确答案:B 4.除《消防法》第十一条另有规定的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A五B七C十 正确答案:B 5.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最理想、最基本的措施是( )。A限制性措施B 消防措施C预防性措施 正确答案:C

6.一般来说,沸点高于( )的液体,在常温下不会达到爆炸极限浓度,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A100℃B110℃C120℃ 正确答案:B 7.静电的主要危险是引起( )。 A火灾B爆炸C火灾和爆炸 正确答案:C 8.由撞击、摩擦、绝热压缩产生的点火源是( )。 A热火源B机械火源C电火源 正确答案:B 9.由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产生的点火源是( )。 A热火源B机械火源C点火源 正确答案:C 10.由明火、受热自燃、化学热产生的点火源是( )。 A热火源B机械火源C化学火源 正确答案:C 11.防火防爆设备中( )包括安全液(水)封、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闸门等。 A防爆泄压装置B阻火装置C火星熄灭装置 正确答案:B 12.是常用的灭火剂,它资源丰富,取用方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