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04 MB
- 文档页数:45
常见羊病的诊治与预防措施在牛羊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科学预防治疗常见病的措施不到位,导致羊病蔓延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养殖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加强对羊常见病诊治和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羊病的诊断方法1.1 结合姿势判断健康羊的眼睛是明亮的,其动作活泼稳重。
生病后,羊动作不稳或行走意愿差,部分羊出现疾病后表现为姿势特殊,如羊破伤风特点在于四肢僵硬,出现脑包虫病或羊鼻蝇后就会转圈或跛行。
1.2 结合膘情判断患急性炭疽、快疫、黑疫、猝狙及肠毒血症等病情的羊,膘情都很好。
反之,出现慢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后,体质则比较瘦弱。
1.3 结合羊毛与皮肤判断羊身体良好其皮毛光滑,不会轻易掉落而且光泽度好;病羊皮毛一般粗糙暗淡而且很容易碎掉脱落。
绒布,羊疾病比较特殊,一般是毛发掉落、皮肤表层出现结固,皮肤变厚而且蹭痒擦伤等。
观察羊皮肤时,要注意表层皮质状况以及是否发生水肿、炎性肿胀及外伤等。
1.4 结合羊黏膜判断如果黏膜出现发黄,表明其身体内部血液异常,羊肝脏部位发生极度缺血。
如羊出现焦虫病,肝内存在片吸虫等,由此表明羊肠胃出现疾病;黏膜如果为紫红色,表明血液中存在大量还原血红担保,缺氧现象比较严重。
在呼吸困难、中毒或羊类疾病濒死期等疾病中比较常见。
1.5 结合采食反刍情况判断羊胃口与其自身健康及消化系统联系紧密,假若食欲不振表明羊病严重,不能继续吃就要检查其口腔与牙齿。
健康羊一般鼻子湿润,给羊喂食30min 后出现反刍且可持续30min 左右。
假若羊鼻子部位不湿润或反刍减少甚至停止,通常是严重发热或胃部消化系统出现感染;染病初期,羊的食欲很好。
2 常见羊病与治疗2.1 常见寄生虫病与治疗羊寄生虫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体表蜱虫、螨虫感染、体内线虫及蛔虫感染等是比较常见的。
一般该病是慢性疾病,初期临床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养殖户发现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部分养殖户不重视,症状比较明显时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羊病的诊断及传染病的扑灭措施羊对疾病的抵抗力比较强,羊病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
因此,饲养人员要经常细心观察羊群,以便及时发现病羊,及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一、临床诊断技术临床诊断法是诊断羊病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嗅诊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往往可以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或为进一步确诊提供依据。
1.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饲养人员,了解羊发病的有关情况。
询问的内容一般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头数、异常表现、以往的病史、治疗情况、免疫接种情况、饲养管理情况、羊的年龄及性别等。
但在听取其回答后,还应考虑所谈的情况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责任),分析其可靠性。
2.视诊视诊是观察病羊的表现。
视诊时,最好先从距离病羊几步远的地方,观察羊的肥瘦、姿势、步态等情况,然后靠近病羊详细观察,看被毛、皮肤、黏膜、结膜、排粪、排尿等情况。
(1)肥瘦一般急性病,如急性臌胀、急性炭疽等,病羊身体仍然肥壮;相反,一般慢性病,如寄生虫病等,病羊身体多为瘦弱(2)姿势观察病羊的一举一动是省与半的相可,如果不同,就可能是的表现。
有些病表现出特殊委势,如破伤风表现四肢僵硬,行走不便、不灵活。
(3)步态一般健康羊步行活泼而稳定,如果羊患病时,常表现行动不稳,不喜欢行走。
当羊的四胶肌肉、关节或蹄部发生疾病时,则表现为跛行。
(4)被毛和皮肤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不易脱落,富有光泽。
在病理状态下,粗乱蓬松,失去光泽,而且容易脱落, 患有螨病的羊,患部被毛可能成片脱落,同时,皮肤变厚变硬,出现蹭痒和擦伤。
在检查皮肤时,除了注意皮肤的颜色外,还要注意有无水肿、炎性肿胀、外伤以及皮肤是否温热等。
(5)黏膜一般健康羊的眼结膜、鼻腔、口腔、阴道和肛门黏膜呈光滑粉红色。
如口腔黏膜发红,多半是由于体温升高,身体上有发炎的地方。
黏膜发红并带有红点儿、血丝或呈现紫色,是由于严重的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
常见羊病及其防治方法羊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具有肉、毛、乳多种用途。
然而,由于个体数量多、适应性强,有时会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羊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口蓝病口蓝病是由牙齿器官畸形造成的一种口腔疾病,常见于羊群中。
防治方法:1.控制遗传基因。
禁止繁殖过程中的近亲交配,加强羊群血统的混合。
2.提高羊的饲养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饲喂,提供适宜的饲料,保持饮水的清洁。
二、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播的畜禽传染病,可以引起口蹄疱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1.应将羊栏和羊舍保持清洁,经常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注射疫苗,提高羊群的免疫力。
3.对患病羊要及时隔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三、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指羊体内寄生虫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红疟病、细小疟病、蛔虫病等。
防治方法:1.格外注意饲草、饲料的清洁和消毒。
2.定期进行驱虫。
可以使用驱虫药物,也可以选择天然的驱虫方法,比如食盐和苦杏仁等,来驱除肠道寄生虫。
四、羊痘羊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羊和山羊身上,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1.羊痘疫苗注射,提高羊群的免疫能力。
2.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水,并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
3.对患病羊要及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五、鼻腔炎鼻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容易发生在饲养密集的羊群中,主要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因素引起。
防治方法:1.改善饲养环境,保持羊舍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2.加强饲养管理,提供清洁的饲料和饮水。
3.如发现羊出现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杜绝传播。
六、胃肠炎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饮食不当、饮水不洁和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
防治方法:1.合理安排饲喂,提供高质量的饲料。
2.注意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和消毒。
3.对患病羊要进行及时隔离,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总结起来,常见的羊病主要包括口蓝病、口蹄疫、寄生虫病、羊痘、鼻腔炎和胃肠炎等。
若干常见羊病症状及防治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者均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不同病菌引起。
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合并发生。
也称为“快疫类传染病”。
羊快疫由腐败梭菌,肠毒血症由D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羊猝狙由C型魏氏梭菌(又称C型肠毒型)引起。
A、羊快疫:病程急剧,未能发现病羊任何症状已死于圈舍。
头、喉、舌肿大,体温不高,数分钟死亡,死前痉挛。
B、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突然死亡,慢性病羊呆立,或低头采食状但不能吞下。
听觉、视觉紊乱,步态不稳,张口伸舌,窒息死亡。
有的病羊的两肾、或单肾软化如泥,触压即朽烂。
C、羊猝狙:表现出急性毒血症中毒症状,突发、数小时即死,解剖见真胃和肠道严重炎症、充血、出血、肿胀。
常与快疫并发,难以区别。
病变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系统,心包内可见50-60ml的灰黄色液体和纤维素絮块,肺充血肿,肾脏象脑髓软化,肠道某些区段急性发红。
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
(1) 发病时立即转移牧场。
(2) 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
(3) 加强饲养管理,在夏初应减少抢青,在秋末尽量到草黄较迟的地方放牧,在农区要减少投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
(4) 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结合强心、镇静、对症治疗。
(5) 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200ml,小羊50-80ml。
治疗羊脑包虫取石榴皮150~200克,煎成500毫升浓药液,在半小时内,分两次灌服羊胎水过多的治疗胎膜腔内积有大量液体时称为胎水过多,其主要特征是尿水过多( hydrallantois) 或羊水过多( hydramnios) ,也可能是二者同时合并发生。
此病常见于绵羊及山羊。
胎水在质的方面无大变化,也可能比正常胎水稀薄一些。
绵羊的羊水量一般不多,最大限度约有 450ml ,但在羊水过多时,可以达到 700ml 左右。
一、病因1 .因为脐带或者胎膜的某些部分发生扭转。
2 .胎儿或母体的肾脏发炎、心脏衰弱以及肝、肺患有某些疾病。
羊病诊断与防治第一篇:细菌和病毒性疾病一、炭疽病原:炭疽杆菌,革兰氏阳性,菌体有荚膜,呈竹节状,自然环境中,呈长键排列,菌体中央可形成卵圆形芽胞。
流行特点: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传染病。
牛、羊、马最易发,羊常呈急性经过,突然发病,可视粘膜发绀,天然孔出血。
症状:潜伏期1—5天,长达14天。
突然发病,昏迷、摇摆、全身战粟,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几分钟到数小时死亡。
尸僵不全。
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天然孔有凝固不良的煤焦油血流出,黏膜发绀,尸僵不全,脾败血,肿大1—2倍,切面黑色。
肺弥漫性充血,出血,水肿。
肾常有出血性坏死灶,灰白色变性。
防治:①、炭疽芽胞皮下接种1毫升。
漂白粉消毒。
②、炭疽血清:50—120毫升静注,隔一天重复一次。
③、青霉素1万单位/公斤,每日3—4次。
④、硫酸链霉素:200万单位/头,一日二次,配青霉素注射,体温回到正常后,连续2—3天。
⑤、氨苯磺胺:50毫克/公斤内服,每日二次。
二、巴氏杆菌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
急性为败血症,慢性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内脏器官发生化脓性炎症。
绵羊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
革兰氏阴性。
症状:①、最急性:多见哺乳羔羊,突然发病,寒战,呼吸困难,几分钟到几小时死亡。
②、急性:体温41—42℃,咳嗽,鼻常有出血,初期便结,后期腹泻,粪便血水,虚脱死亡。
病程2—5天。
③、慢性病程3周,病羊消瘦,流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
颈、胸下发生、水肿、角膜炎、腹泻。
衰弱、体温下降死亡。
病理变化:①、败血型:皮下、肌肉间、浆膜明显出血。
全身淋巴肿大,水肿,咽喉和肠系膜淋巴严重出血和周围组织水肿。
咽常发生片状坏死。
胸腔黄色渗出物,肺瘀血,水肿,有1厘米大小出血性梗死灶,肝坏死灶。
肠出血性炎症。
关节炎、心包炎、脑膜炎。
②、胸型:纤维素性肺炎,肺中散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或坏死化脓灶。
病程长者常伴有胸膜炎和心包炎。
防治:①、高免血清和疫苗,10%漂白粉,10%生石灰消毒。
山羊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牲畜,在安徽省各地区均有比较大的养殖规模,为养殖户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养殖山羊多利用闲置的土地,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发展的难度也不大,因此,广大农民通过养殖山羊增加收入的愿望比较强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羊养殖业的发展。
但在山羊养殖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羊舍的条件较差,饲养和管理方式也不够科学,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山羊常会发生各种类型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形成大范围流行,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山羊常见疾病包括炭疽病、口蹄疫、羔羊痢疾、结核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快疫、巴氏杆菌病等,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山羊的健康生长,有的甚至会造成山羊死亡,使养殖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山羊是否出现异常,对病情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尤其是对传染性疫病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疫情扩散使损失加大。
本文针对山羊疾病的日常诊断、主要防治措施、常见病的病因和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一、山羊疾病的日常诊断1、观察动作山羊有群聚的习性,健康的山羊在采食和休息时,一般会群聚在一起,休息时多以半侧卧状,当发现有人接近时,会因受惊而逃开。
而患病的山羊精神状态差,行动缓慢,羊毛蓬乱且缺乏光泽,食欲不振,而且采食和反刍的次数明显减少。
山羊患病十分严重时,会停止采食和反刍,常离群独处并长时间伏卧在地上,很少运动。
2、观察眼睛健康山羊的眼睛明亮有神、眼珠非常灵活,呈现出洁净湿润的状态。
不仅视觉好,听觉也十分灵敏,放牧时会听从牧羊人的召唤。
在采食牧草时很踊跃,且食欲非常好,采食量也比较大。
但在患病后,精神状态明显较差,大多时间垂着头,视力和听力减弱,眼睛无神、眼睑低垂,眼珠也失去了灵活性,还有流泪和流涕的现象。
3、观察舌头及口腔健康羊的舌头为粉红色,且光泽度很高,能十分灵活地转动,舌苔也正常。
而病羊与健康羊相比,舌头明显不够灵活,表现的绵软无力,颜色变淡,舌苔变薄,有的会表现为苔厚及粗糙状态。
羊快疫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羊快疫病,又称狂羊病,是一种由快疫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羊和山羊身上。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羊群的健康。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羊快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羊快疫病的临床症状1. 发病急剧羊快疫病的发病非常急剧,患病羊常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抑郁、食欲不振和体温升高等症状。
有的羊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痉挛等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患病羊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行走困难、头部抽搐、狂躁不安等。
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瘫痪和死亡。
3. 快速恶化一旦羊感染了快疫病病毒,病情会迅速恶化。
有的羊可能在发病后数日内就死亡。
一旦发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羊快疫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羊在发病后会表现出特定的临床症状,比如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痉挛等,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兽医进行初步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查为了确诊羊是否感染了快疫病病毒,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
典型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脑组织检查和抗体检测。
脑组织检查是指通过取患病羊的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毒颗粒的特征。
抗体检测是指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患病羊的血液中是否含有特定的快疫病病毒抗体,以确认是否感染了病毒。
3. 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兽医可以进行最终的临床诊断。
对于怀疑病例,可以采取采样送检的方法,将患病羊的脑组织或血清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三、羊快疫病的防治措施1. 强化管理羊快疫病是一种由快疫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
加强管理是预防羊快疫病的重要措施。
养殖户应当加强对羊圈和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群居的羊群交叉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羊的饮水和饲料卫生,也是预防快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疫苗接种对于快疫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更为重要。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快疫病的疫苗,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羊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羊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1、口蹄疫它是由偶蹄兽共同晚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1)流行情况:该病侵害多种动物(羊、牛、猪、骆驼等)和人。
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经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随空气流动传播,无季节性。
(2)症状: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5-41、5度。
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
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
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
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
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临床与羊传染性脓疱病鉴别: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幼龄羊,特征:口唇郏部水疱、脓疱及疣状痂,在齿龈,舌面、唇内也有脓、疣状厚痂的疱,但不流涎。
初期体温变化不大。
(3)防治方法(一)发病后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由动物检疫部门的扑杀销毁疫点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
(二)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
(三)该病只能预防,无治疗药品,不准治疗。
2、羊快疫本病病原为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特征是发病菌突然病和被子短,真胃出血,炎性损害。
(1)流行特点: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
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胞进入羊消化道,多数不发病。
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发病突然,不见症状在放牧或早晨死亡。
急性病羊表现为愿行走,运动失调,腹围膨大,有腹痛,腹泻,磨牙,抽搐,最后衰弱昏迷,口流带血泡沫。
多在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病程极为短促。
(3)防治措施(一)该病以预防为主。
用羊三联苗搞预防注射。
湿苗每年春秋两次,子苗每年一次。
(二)羊以舍饲为好,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
羊群常见疾病预防与诊断治疗措施一、绵羊链球菌的诊断与防治羊链球菌病是严重危害山羊、绵羊的一种病害,属急性热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
病初体温升高到41℃以上,发生厌食、咳嗽、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喉肿胀,呼吸困难,沉鼻涕,指神不振。
有的病羊结膜充血,流泪,有时流出熟性分泌物,甚至眼皮粘连,有的口腔园膜潮红,流涎。
粪便变软,有时带效液或血液。
本病治愈后复发者,症状一般加剧,突然呈神经症状而死亡。
根据发病季节、症状和剖检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肝、脾涂片镜检时,发现有带英膜的球菌,为革兰阳性,多为双球排列形式,偶尔可以见到4~5个菌体。
与出血性败血病的鉴别诊断一样,依赖于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绵羊链球菌病是严重危害绵羊和山羊的疫病,它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春季节(每年4月至5月)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基临床特征主要是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链球菌最易侵害是羊,山羊也很容易感染,多在羊只体况比较弱的春季节呈现地方性流行,老疫区一般为散发,临床上表现的特征为发热下颌和咽喉部肿胀胆囊肿大和纤维素性肺炎。
症状羊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反刍停止行走不稳,结膜充血流泪后流肿性分泌物鼻腔流浆液性鼻液后变为脓性口流涎体温升高至41℃以上,咽喉舌肿胀带粘液或血液怀孕母羊流产有的病羊眼脸嘴唇颊部乳房肿胀急性病例呼吸困难24小时内死亡。
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驱虫,(3)做好羊圈消毒工作,(4)接种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羊链球菌病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发展,防治羊链球菌病可采取下列措施:①严格检疫,不从疫区引种调羊舍定期消毒。
②抓好饲养管理,认真做好抓膘、保膘工作,修缮栏舍,防寒防冻,提高羊的抵抗力。
③疫区羊群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镇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普遏的预防接种、无论羊只大小每只羊皮下注射3ml,3月龄以下的羔羊,在第一次注射后2~3周再注射一次,用量仍为3ml,免疫期可达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