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13.08 KB
- 文档页数:3
莫西沙星在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观察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病症情况观察、检测、诊断,在治疗中采用莫西沙星药物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
方法本次医学诊治实验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在2010年06月份至2011年06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患有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共计68例,以其原始医疗病历资料为实验活动的基础数据依据。
这68例患者主要病症表现,有反复咳嗽、体温升高、胸闷胸痛、咳痰咳血等等。
根据患者的相关表现症状,按照医嘱要求对其进行血WBC、病原学诊断以及胸部X光片等医学检测,根据结果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确诊。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莫西沙星组:共有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中加入莫西沙星药物。
左氧氟沙星组:共有34例患者,在治疗中加入左氧氟沙星针剂进行治疗。
结果通过疗程治疗,得出以下结果:莫西沙星组:34例患者中,治愈2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左氧氟沙星组:34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此外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92.31%和81.24%,药物不良反应为11.76%(4例)和17.64%(6例)。
结论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过程中,采用莫西沙星药物,能够较好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尽快消除细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治疗中进行进一步推广。
标签: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血WBC;胸部X光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医学诊治实验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在2010年06月份至2011年06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患有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共计68例,以其原始医疗病历资料为实验活动的基础数据依据。
采用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法对这6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症表现情况、诊断检查过程以及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对比。
在这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至61岁左右,平均年龄在47.21±4.18岁;患者的身体重量在49千克至82千克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69±5.25千克。
4张晓卉,李公奇:69例妇女体检情况分析281V ,Js B C D 3提供了可能,而作为一名诊断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阅读好每一份标本,为临床提供有诊断价值的报告单,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 要作用。
vwUV[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Y 3 w : " $hw \,2006:324[2] 杨敏,曹跃华,赵澄泉.实用妇科细胞学教程[M ].北: ($ hw \,2014:38-50( )W x}~ U x ‘K " u 7 ‘,(*+/01#.,!" +2 276400)PQRST :R5631 UVWXY :BUZ [T :1674-0947(2020)04-0281-028NO : WX Y Z [ ;;\ ? N [ ;;]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 monia, CAP ) 为临床常见病,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且病情较重,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1]。
该病的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率上升,加之老年人的特殊( 病 .,单一 j佳。
因此,临床上多采联合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疗 效[3]。
本文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喜炎平治疗CAP , 34 < 全性。
1 cd0;J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一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CAP 患者76例。
纳入标准:根据患者 的临床症状,结合病原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临床X ; 年 >60 H 。
+: 、肺部肿瘤等肺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者;合并严重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
观察组:男20, 18; 年 60〜83, (70 1士6 5) 。
: 男 21 , 17; 年 60 〜82,(698士63) 。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20-01-02T09:25:44.3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作者:王君惠,付海申,潘红艳,张珊,赵娜,刘美超[导读] 目的,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采取莫西沙星对于该疾病的具体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采取莫西沙星对于该疾病的具体治疗效果。
方法,针对我院中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0名病人作为研究的主体,将病人按照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有50人。
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
结果,这100名病人中的对照自病人采取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使用的药物主要是盐酸左氧氟沙星,另外的研究组病人则采取的是在常规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结合莫西沙星进行治疗。
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而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
结论,针对于临床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结合莫西沙星,保证病人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及时的恢复病人的身体体征,促进疾病的治疗。
关键字:莫西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观察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各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不断的出现,这对于人们的身体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患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人数也在增加,这一疾病主要是属于呼吸系统中较为多见的感染性疾病,病人在除了医院以外的地方产生了肺部的感染问题,从而导致肺炎疾病的出现。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由于病人身体各项机能的逐渐减退就会对疾病的耐受性大大降低,如果出现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就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我国当前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人数不断的增加,为了确保治疗的效果就需要加强对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在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接受的100名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50人。
(下转第122页)[摘要]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 P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入选的10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54例(头抱曲松联合左氧氟沙星组)。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CA P 安全、有效。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1(a )-0120-02莫西沙星治疗10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谢宝元1 张文须2 冯选鹏2 赵 璇21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2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88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通常是指在医院外遭受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一定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并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感染性病之一。
CA P 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
一开始的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非常关键。
国际指南(ATS .CI DS 等)推荐应用β-内酞胺类抗生素加用大环内醋类或者单新喹诺酮类治疗CA P 。
现对我院收治的107例获得性肺炎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1年11月,该院收治确诊的10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
治疗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71.5±5.6)岁。
对照组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平均年龄(73.7±5.3)岁。
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各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莫西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作者:***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的效果。
方法:抽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双盲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225例患者。
对照组以左氧氟沙星加以治疗,治疗组以莫西沙星加以治疗,评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学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炎性指标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其咳嗽、肺部哕音、咽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均较对照组短,组问在数据方面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的CRP.PCT,WBC等炎性指标,其中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组要比对照组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莫西沙星应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安全可行,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显著改善炎陛指标。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A所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其主要指的是非医院环境发生的感染因子侵袭而形成的肺部炎症,或住院后48h内、特殊病菌潜伏期10d内发生的肺炎。
本病集中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以多种病原体同时或序贯感染为主。
细菌类、呼吸道类病毒是引起cAP的主要病原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CAP治疗药物,其中第3代、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效力、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较长的半衰期、抗菌谱广等优势,且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细菌耐药性低,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抽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具体的执行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所有病例均满足《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8例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96.5%)高于对照组(92.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
结论:对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标签:莫西沙星注射液;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安全性;对比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P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病原体的多样化、确定病原体的时间相对滞后以及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强等因素,导致CPA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尤其是重症CPA患者常常会发生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酸中毒等症状。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CPA的主要手段,莫西沙星是德国研发的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本文对28例CPA患者分别采取静脉注射莫西沙星和头孢曲松钠治疗,探讨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28例重症C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3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4.8)岁。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咳痰以及心跳加快等症状,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重症CPA的诊断标准[2],病例排除标准:①对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严重的既往过敏史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喜炎平联合抗菌药物治疗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1-04T09:56:26.5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裴金宝吴同利刘欣欣[导读]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易出现感染加重而发展为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病死率高。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昆山 215300)【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呼吸内科病房治疗的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种,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常规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后7天的外周白细胞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采取喜炎平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改善CAP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喜炎平;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60-0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易出现感染加重而发展为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病死率高[1],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病原体的变迁和抗生素的普遍耐药,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且肺炎的罹患率逐年上升[2-3]。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中成药的投入使用,给抗生素耐药所导致的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喜炎平联合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