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技巧教学活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10
幼儿园社交技能教学教案1. 概述社交技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幼儿园学生的社交技能教学,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2. 目标通过本教学,旨在培养幼儿园学生以下的社交技能:- 能够与他人尊重和友善地交往- 能够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能够合作和分享- 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3.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如以下几种:-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培养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交流能力。
- 游戏与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共同努力的乐趣,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绘本教学:通过绘本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交流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4. 单元一:尊重与友善活动一:分享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围坐一圈,在轮流分享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目标:培养学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活动二:感谢小卡片教师分发感谢小卡片,让学生写上对他人的感谢之词,并互相交流和送给对方。
目标:培养学生感恩和友善的心态。
5. 单元二:有效沟通活动一: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让他们彼此交流并了解对方的兴趣和爱好。
目标:培养学生有效表达和理解他人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绘本故事分享教师选择一本绘本故事,让学生阅读后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向他人分享。
目标: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传达信息。
6. 单元三:倾听和尊重活动一:倾听小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练习,在倾听他人讲述经历的同时,学生需要写下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目标: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活动二:情感小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些情感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体验,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给出适当的回应。
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情感和观点的习惯。
7. 单元四:合作与分享活动一:团队合作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搭建积木或绘画。
社会交往小班教案培养交际技巧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能力。
2.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技巧。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3.思维导图模版。
4.小组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情境,以及在这些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交际技巧的重要性。
导入:以小组形式将学生分为3 - 4人一组,提供每个小组一张分类卡片,要求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不同类型的社交技巧,例如:面对面交流、书面交流、团队协作等。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情境下的社交技巧实例,例如:正式场合的自我介绍、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等。
同时,介绍并讨论每种技巧的重要性和适用场景。
讲解:教师向学生详细阐述每种技巧的具体做法和技巧要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多次模拟练习,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技巧。
示范: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社交技巧示范,例如:面试、辩论等情景,让全班学生观察并评价示范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实践:要求学生在课后的家庭、校园或社交环境中尝试应用所学的技巧,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总结: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各种社交技巧,并总结出有效的交流方法。
拓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社交活动,例如义工活动、演讲比赛等,以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可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延伸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在面对困难或冲突时运用社交技巧进行解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社交技巧,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随着实践和拓展的引导,学生将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交场合,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社交技巧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培养学生社交交流能力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交流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学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包括与他人沟通、理解表情、解读非语言信号等。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案来进行社交技巧课程的教学安排。
本文将提供一个优秀教案范本,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倾听技巧;3. 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培养同理心;4.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及言谈技巧:a. 介绍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致谢、道别等;b. 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包括言辞的选择和语调的控制;c. 强调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2. 非语言交流技巧:a. 学习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理解他们的情感;b. 教授基本的非语言信号,如眼神接触、微笑和姿态等;c. 练习与他人进行非语言交流的技巧。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a. 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b. 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c. 引导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活动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话题讨论,鼓励他们交流想法和观点,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设计各种社交场景,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出适合场景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技巧。
3. 游戏活动: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冰破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4. 访客讲座:邀请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来讲解社交技巧,给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口头表达能力评估: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言辞清晰度、表达流畅度。
2. 社交技巧评估: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和社交场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非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
1. 让学生了解社交技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交技巧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交技巧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社交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如何提高社交技巧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交技巧?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社交技巧?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交技巧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社交技巧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社交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课堂活动1. 教师讲解社交技巧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如礼貌用语、倾听、表达、赞美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社交场景,并探讨如何运用社交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社交技巧?2. 学生回顾并分享所学内容。
1. 如何提高社交技巧三、课堂活动1. 教师讲解提高社交技巧的方法,如主动交流、关注他人、善于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社交场景,运用所学社交技巧进行互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提高社交技巧的方法?2. 学生回顾并分享所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1. 社交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三、课堂活动1. 教师讲解社交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职场、家庭、朋友聚会等场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社交场景,并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社交技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社交技巧?2. 学生回顾并分享所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1. 课后实践与总结三、课堂活动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社交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交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对今后学习的期望。
五、作业1. 完成课后实践任务,记录自己在运用社交技巧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社交技巧训练教学方案与反思在当今社会,良好的社交技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受到系统的社交技巧训练,导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尴尬和困惑。
因此,为了帮助人们提升社交能力,本文将提出一套社交技巧训练教学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反思。
1. 概述社交技巧是人们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非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训练,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质量,增进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
2. 目标社交技巧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员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场合下自如地与他人交谈、合作和解决问题。
3. 训练内容(1)口头表达能力:包括语音语调的调节、词汇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度等。
通过模拟对话、辩论和主题演讲等形式,培养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
(2)非语言沟通: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等。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影视欣赏等方式,培养学员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3)人际交往:包括倾听、表达自己观点、解决冲突和建立信任等。
通过小组合作、案例讨论和模拟情境等形式,培养学员的人际交往能力。
4.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学员介绍社交技巧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巧。
(2)实践演练: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员亲身体验和应用社交技巧。
(3)个案指导: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5. 教学评价(1)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员的表现给予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
(2)综合评价:通过学员的作业、考试和讨论等方式,综合评价其在社交技巧上的表现和进步。
6. 教学反思社交技巧训练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员的需求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应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互动,并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员的学习动力和成长。
这是一篇有关于培养幼儿社交技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社交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一、活动名称:培养社交技巧二、活动目的:通过游戏和故事情境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社交技巧,让他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协作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三、教育重点:1. 帮助幼儿掌握和理解正确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2. 培养幼儿在合作中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3. 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活动内容:1. 游戏体验通过一系列互动游戏体验,让幼儿有机会与别的小伙伴交互,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学习如何与别人建立更加积极正面的人际关系。
2. 故事情境我们会设计一个别开生面的情境,让幼儿在故事中扮演任务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倾听、理解和互相尊重,让他们从游戏中获得愉悦,同时获得社交交往方面的技能。
3. 分组练习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倾向性,组建不同兴趣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他们可以共同完成一组任务,从而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可以在这个成员小组中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反馈,自然地建立起他们的班际友谊。
五、活动设计步骤:1. 整体准备阶段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将会准备一些教具、游戏体验及故事场景,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感。
2. 游戏体验环节我们会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教育者加入到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幼儿充分参与不同的互动游戏,进行一些肢体和语言上的练习,让他们尽情地享受活动乐趣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社交技能。
3. 故事情境环节我们会根据不同故事情境,设置相应的角色,让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自己”身处于不同的场景中。
同时,我们还会设计一些活动任务,让幼儿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从中明白培养社交技巧的重要性。
4. 分组练习环节这是活动的收尾环节,我们会将幼儿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进行一些团队合作任务,与小伙伴们互动,互相激励和帮助。
培养社交技巧提升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案一、引言社交技巧是指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时所展现出的应对能力和表现方式。
中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社交技巧,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教案,旨在帮助他们提升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案设计1. 目标设定(1) 帮助学生了解社交技巧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社交态度;(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有效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社交技巧的概述- 解释社交技巧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社交技巧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积极主动的社交态度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积极主动的社交态度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
(3) 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良好沟通的要素和技巧;-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练习沟通技巧。
(4) 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人际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并解决人际冲突的实例。
3. 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 通过引用相关的实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社交技巧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阶段- 通过PPT、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社交技巧的基本知识。
(3) 练习活动阶段- 组织各类互动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社交技巧。
(4) 反馈评价阶段-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 PPT课件;- 社交技巧相关的故事和例子;- 角色扮演的道具。
(2) 评价方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案实施与效果评估1. 教案实施(1) 组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2) 设计各类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社交技巧;(3) 定期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社交技巧的社交活动策划社交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交交往中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培养社交技巧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然而,为了有效地提升社交技巧,社交活动策划必不可少。
本文将探讨如何策划一场有效培养社交技巧的社交活动。
I. 活动目标设定在策划社交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根据参与者的需求和期望,确定以下目标:1. 提升沟通能力:促进参与者与他人进行更加自信和流畅的交流。
2. 增强人际关系:帮助参与者建立更广泛和深入的人际关系网。
3. 发展合作技巧:培养参与者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自信心:通过成功的社交互动,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和个人形象。
II. 活动策划步骤在了解了活动目标之后,下面是一些策划步骤,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1. 活动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相关性的主题,以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例如,主题可以是“社交技巧训练营”或“拓展人脉的策略”。
2. 活动形式设计根据目标和参与者的特点,设计适合的活动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a. 座谈会:邀请专业人士或成功人士分享社交经验,提供指导和建议。
b.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和合作来锻炼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c.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帮助参与者实践和改进社交技巧。
d. 游戏竞赛: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竞赛,以增强参与者的合作和社交能力。
e. 社交晚宴:举办社交晚宴,为参与者提供实践社交技巧和拓展人脉的机会。
3. 活动时间和地点确定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方便参与者的参与。
确保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便利的。
4. 活动宣传与邀请使用各种线上和线下渠道宣传活动,并发送邀请函给目标参与者。
确保准确传达活动的目标和形式,以吸引参与者的兴趣。
5. 活动执行与评估在活动当天,确保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活动完毕后,及时进行参与者满意度的调查和反馈收集,以评估活动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III. 活动内容建议为了达到社交技巧培养的最佳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活动内容:1. 演讲和座谈会:请邀请成功人士、专家或社交教育者分享他们的经验,讲述社交技巧和策略,为参与者提供指导和启发。
培养学生社交技能的教学计划一、引言社交技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时所需的重要技能。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不仅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他们将来在职业领域的成功。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本文将提供一个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倾听和理解他人。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包括解决冲突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信、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估。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领导和合作。
三、教学活动安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1. 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交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如商业谈判、面试等,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要求他们在角色中表现出特定的社交技能。
2. 分组合作项目将学生分为小组,为他们提供关于具体主题的合作项目。
例如,让学生一起策划一个校园活动,或者一起撰写一个小组报告。
通过这种分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3. 社交技巧训练组织社交技巧训练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正式场合的自我介绍、礼貌用语、面对面交谈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演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关键技能。
4. 情感教育课程情感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交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情感教育,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分享和沟通训练,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5. 个人发展辅导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辅导服务。
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一对一交谈,了解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培养社交技巧中学交往技巧教案培养社交技巧:中学交往技巧教案在中学阶段,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交技巧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为了帮助中学生培养有效的交往技巧,本教案将引导学生认识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实用的训练活动。
一、社交技巧的重要性良好的社交技巧对于个人的发展和个体与社会的融入十分关键。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交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与其他人建立真实、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支持和人际网络。
2. 增强自信心:具备良好的社交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勇气和决心。
3. 提高表达能力:通过社交技巧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在今后职业发展和社交场合中非常重要。
二、中学生交往技巧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可以开展以下一系列的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训练: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
例如,模拟面试、模拟与陌生人交谈等。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学会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 社交礼仪学习: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礼节、用餐礼仪等。
并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培养他们的社交修养。
3. 团队合作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团队合作的项目。
通过合作和协商,学生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情绪管理训练: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训练。
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的技巧,如冷静思考、善于倾听等。
帮助他们掌握与他人交往中的情绪管理能力。
5. 社交游戏:设计一些社交游戏,如“自我介绍接龙”、“情景表演”等。
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社交训练,提供实践的机会。
三、教案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教案中的学习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评估他们在模拟情境中的表现和应对能力。
社交技巧教學活動設計
社交小故事
我是小華,現在在讀某大學特教系。
我們班上大部分是女生,我們的課程在訓練及培育合格的老師。
在學校我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常常會遇見新同學。
和新同學初次會面,我會主動自我介紹,並問對方的名字,有時候我會說:「你好,我是小華,是特教系三年級的學生,很高興認識你。
你呢?」讓彼此留下好印象。
在班上,常常都要跟別人互動,有時候是聊天,有時候是寫報告,有時候是施測,有時候是一起寫教案,有時候是一起製作教具,還有時候是在課後分組報告的小組討論。
與別人互動時,我會看到別人的優點主動讚美,如班上的小美做事十分仔細,我會說:「小美,你好細心」;又如小明每一次在討論報告時,總是有許多獨特的點子,有時候我會稱讚小明說:「小明,你簡直就是點子王」;常常在團體與人交談時,別人的意見會跟我不同的時候,我不爭搶發言,不固執己見,反而我會先傾聽別人說話,尊重別人的意見,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和別人談話時,我也會不打斷別人說話,保持社交禮貌,因而結交了很多好朋友。
大多數時間在團體中我會主動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像我們的教學器材常用到單槍投影機,與我同組的大多數是女生,我會主動說:「我來幫忙抬機器設備」。
課後大部分的時間,大家都被小組討論報告忙得團團轉,討論報告的時候別人都可以準時出席,且傾聽不插話,能等待輪流分享自己的意見,做好分配的工作。
我也可以這麼做,大家分工合作,一起來完成小組報告,真快樂!
OO每月社交表現滿意度問卷
填寫人:□家人填寫日期:□師長、助教
□同儕
以下是這個月來你對OO社交表現滿意度意見調查表,請用你真實的感受勾選,將幫助我們了解OO這個月社交表現進步的情形,謝謝合作!
還普滿
不算很
滿滿滿
意意通意意
1.你覺得他這個月努力改善社交表現情形?□□□□□
2.你覺得他這個月與人互動的次數增加情形?□□□□□
3.你覺得他因主動自我介紹而改善社交表現?□□□□□
4.你覺得他因不固執己見而改善社交表現?□□□□□
5.你覺得他因不打斷別人談話而改善社交表現?□□□□□
6.你覺得他因主動關心幫助別人而改善社交表現?□□□□□
7.你覺得他因準時出席而改善討論報告的社交表現?□□□□□
8.你覺得他因傾聽不插話而改善討論報告的社交表現?□□□□□
9.你覺得他因能等待輪流分享自己的意見而改善討論報□□□□□
告的社交表現?
你覺得影響他的社交發展與表現,除了上述以外的因素還有其他的嗎?若有,則因素為____________
教學活動設計
OO每月脾氣控制滿意度問卷
填寫人:□家人填寫日期:□師長、助教
□小組組員
以下是這個月來你對OO脾氣控制滿意度意見調查表,請用你真實的感受勾選,將幫助我們了解OO這個月脾氣控制進步的情形,謝謝合作!
還普滿
不算很
滿滿滿
意意通意意
3.你覺得他有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嗎?□□□□□
4.你覺得他大叫的次數減少情形?□□□□□
5.你覺得他生氣後的處理情形?□□□□□
6.你覺得他因個性急燥脾氣失控的改善情形?□□□□□
7.你覺得他因不耐煩脾氣失控的改善情形?□□□□□
8.你覺得他因別人誤解脾氣失控的改善情形?□□□□□
9.你覺得他因不能等待脾氣失控的改善情形?□□□□□
10.你覺得他因有委曲不會表達而脾氣失控的□□□□□
改善情形?
你覺得他因上述以外的因素而脾氣失控,若有,則因素為____________
作業單
1.你認為的控制自我脾氣方法有哪些?請列舉。
2.我的控制自我脾氣步驟為大大的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脾氣要控制→告訴
自己不能大叫→靜下心來想看看該怎麼處理→和顏悅色解決問題;而你的步驟是如何呢?
步驟1.
步驟2.
步驟3
步驟4.
步驟5.
步驟6.
情境抽籤條內容
1.奇奇在電腦房趕報告,想不出來又做不完,外面正巧雷雨交加,劉老師又走
了,同學打擾奇奇寫報告,在旁不停地唸,奇奇坐在電腦前,手握緊雙拳,雙眼怒視……
2.在家媽媽看到奇奇的房間衣服到處亂丟,書桌上凌亂不整齊,地板上又擺著
吃完的泡麵空碗,還有蟑螂飛來飛去。
媽媽實在忍不住一口氣把OO的罪狀一項一項的唸了出來,奇奇正巧急著要出門,怒氣沖沖地找遍房間都找不到捷運卡……
3.奇奇和同學約了一起做功課,做完了奇奇又回到電腦房打最愛的電腦遊戲,
突然,電話又響了,原來是同學說還有一大題忘了討論,奇奇只好先暫停玩電腦遊戲,趕緊和同學會面,沒想到竟然是同學弄不清楚題意,幸虧奇奇上課時聽得很清楚,但卻讓奇奇很辛苦大老遠坐火車從台北下來中壢白馬一場,奇奇臉色相當難看……
4.奇奇常常不能正確做對老師的作業,有一次被退了五遍,每一遍老師退回來,
他都一話不說,也不問清楚,自己矇著頭繼續做下去,就這樣同一份作業,他不正確地做了四遍,也被退了四遍,直到交給老師第五遍作業,老師還是退了回來,他忍不住大叫了起來……
5.奇奇每天都得一大早起來,從台北趕來上課,有一次為了一門早課,特地早
起,沒想到火車誤點,只好改搭自強號,自強號的火車雖然快,卻很貴,奇奇想這位老師的課遲到三次扣考,自強號再貴也值得,那天他準時到校,來到教室,發現教室沒人,心中又急又氣,急得是大家到哪裡去了?氣的是花了這麼貴的自強號車錢,最後還是遲到。
突然間看到門上一張小紙條寫著"
上課改在333教室",奇奇又真又急往上跑進教室,他該怎麼向老師解釋?
教學活動設計
同理心高手
OO
教學步驟
一、同儕訓練
步驟1.以手偶示範OO目前的同理心表現狀況與問題
如不知別人的感受
生活經驗少,難同理別人的處境
較不敏感,無法察覺自己與人相處有問題
難交到朋友的社交困難
步驟2.討論出現此種同理心的原因
步驟3.指導被OO拒絕時,期待應有的言語和行為回應
如邀約時的拒絕:還是繼續再邀,但不馬上強迫OO
同儕說出感受,但OO不理睬:可以以"自己相當困擾xx感受,想
請奇偉幫忙給一點意見"的方式回應
步驟4.以手偶做互動演練
教學者以手偶角色扮演OO,同儕與手偶做互動演練
二、同儕先主動邀約OO與及教學者一起參與一連串活動
時間和地點可與OO共同討論決定,教學者全程配合。
三、教學者提醒待會的一連串活動同儕可免費享用
以此方式增強同儕,並提醒同儕待會展現適時地自我揭露感受行為。
四、同儕、教學者與OO之間的互動
教學者也介入其中的互動,讓OO有更多的"將心比心做出適當的回應"練習機會。
五、對OO後測同理心測驗
看經過這次活動後,OO內在的同理心變化。
六、根據OO的同理心測驗作答,安排下次的活動
從對答和談話觀察,決定正次活動的形式與主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