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病人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97-02【摘要】: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一种有创性的维持性治疗。
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本身和透析知识缺乏了解,同时透析费用昂贵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到透析效果。
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和内心恐惧,以便获得良好的透析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1],一般均在门诊进行,此时,家属是患者的直接关心照顾者,他们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及病情细微变化更加了解,对患者的影响更直接[2],所以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应反复多次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及特点,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透析以及控制水、盐和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在治疗过程中以确保患者情绪稳定,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家属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有某些不足时,易使患者产生失落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同时由于透析时间长,透析费用昂贵,病痛的折磨致使患者受到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所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
表现为焦虑、忧愁、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或性情暴躁、易怒。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掌握每个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理解人生的价值,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2 饮食护理营养状况是影响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合理饮食可以预防肾衰合并症(营养不良,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等),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透析效果,从而保证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舒适的生活,并有助于恢复社会活动。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摘要:目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让血液透析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透析治疗。
方法:选择在某部队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效果观察,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80例透析患者在实施前,63例对护理工作满意,在实施后,75例对护理工作满意。
结论:优质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能使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感到安全,舒适。
同时,体现出护理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液透析;应用;评价【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44-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透析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4岁,均为尿毒症晚期患者,在研究的2年期间均无死亡或病情加重。
我透析中心医务人员15人,医生3人,护士10人,卫生员2人,血液透析机24台。
1.2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实施血透常规护理,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
实施优质护理后,通过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2实施优质护理2.1血液透析前的护理2.1.1环境的安排: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不断改进血液透析室的环境。
血液透析室外设有休息室,并配有供患者自己使用的储物箱,每人有分发钥匙,患者可以存放一些自己常用物品。
室内设有2台空调,每床单位彩色电视,并配有耳机,供患者自由收看节目而又不会影响其他患者。
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温度在18-24℃,湿度在45%-55%。
2.1.2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种状态常常给患者带来无助感,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出现[1]。
首先,我们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取患者的信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根据自身情况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兴趣爱好,提高患者自信心,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积极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3.3焦虑心理透析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常担心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并发症。
3.4抑郁心理长期透析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失去生活乐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4心理护理对策4.1正确引导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信心。
4.2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透析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
4.3提供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4.4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
4.5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透析治疗中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结论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时间的增加、长期的疾病缠身、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饮食限制和透析后的并发症等因素,都会加重患者的悲观失望情绪。
在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小时,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悲观失望情绪,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对于新患者,我们要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的情况及透析原理、预后情况,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使其了解肾脏替代治疗的必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充分透析对今后换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未来的希望。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在感情和精神上获得良好的寄托和支持。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我们需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患者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多谈心,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论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现如今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延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一个成熟、稳定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的前提,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1]。
一个好的动静脉动静脉内瘘既要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和透析效果,又要能长期使用,使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但由于动静脉内瘘需要反复穿刺,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致使动静脉内瘘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科学地维护血管通路成为医务人员护理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首次使用的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的进一步成熟与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动静脉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分析总结如下。
1 健康宣教,使患者做好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监测采用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动静脉内瘘的知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监测与护理:①嘱患者每日检查动静脉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3~4次,如发现动静脉内瘘震颤减弱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②指导患者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2 kg(即不超过干体重的 5%)为宜,准确测量透析前后体重,避免过度脱水引起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
③每天自我监测血压,遵医嘱按时服药,发现血压过高或过低要及时就医。
2 动静脉内瘘穿刺2. 1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动静脉内瘘术后4~8周,血管充盈良好,触及血管震颤或波动有力、血管壁变薄、无硬结即可正常使用。
但要注意特殊人群的动静脉内瘘情况,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到术后 6~8 周再用。
2. 2 穿刺注意事项如条件允许最好在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前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进行彩超检查,适合数值在250~350 ml/min为宜。
选择技术过硬的护士进行穿刺,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5 cm。
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建议用小号穿刺针进行穿刺,或只在动静脉内瘘上穿刺一条通路,另一条通路避开动静脉内瘘;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150~200 ml/min),以降低对动静脉内瘘的刺激和损伤。
浅析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对透析患者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进行浅析。
关键词: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38-02对透析患者开展正确的日常护理是延续其生命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在对患者施以正确有效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同步开展有效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
通过上述三方面,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1 做好常规护理1.1 严格穿刺无菌操作。
穿刺护士除了要准备各项用物外,仔细检查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有无裂缝早发现、及时更换、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内瘘手臂有无皮疹、发红、淤青、感染等情况。
一旦发现上述问题,则在实施穿刺前给予必要措施。
1.2 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并感觉内瘘的震颤强弱。
若发现震颤消失或减弱,应及时告知患者本人及医生。
由医生进行血管听诊和血管彩超检查,从而确定血管通畅情况。
1.3 提高护士穿刺水平,力争一针穿刺成功。
手术后的瘘管原则上是在手术后六至八周成熟后方可使用。
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动脉穿刺要距瘘口5cm以上,静脉穿刺要距动脉穿刺点8cm以上。
同时动静脉避免穿刺在同一条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
应尽量采用阶梯法,即:首先新穿刺点距离上次进针点至少1cm。
其次采用钮扣法。
即像衣服的钮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
穿刺时要切记定点穿刺,它会让血管壁纤维化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从而形成管腔狭窄;而未用的血管也因长期使用而形成狭窄,穿刺处的皮肤变薄、松弛及穿刺时针眼处渗血等情况。
1.4 透透析结束后,应采用拇指和中指指腹压迫穿刺点,即:拔针时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止血时力度不轻不重以不出血为准。
拔针固定压迫二十至三十分钟,注意按压力度,松紧须适宜。
过松容易出血;过紧或压迫时间过长有将瘘口阻塞的风险。
1.5 两次透析间期,应鼓励患者活动肢体,避免内瘘侧手臂进水。
浅谈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我院33例血液透析病人给予整体性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
结果:33例慢性肾功能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面对疾病,并能主动了解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
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可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38-01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认识不足,其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各种失调,加之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心里障碍发生率高,更需要医护人员关心、支持、安慰、指导,并传授预防保健知识及饮食和自我护理知识,使病人处于乐观积极配合治疗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现将33例血透病人的健康指导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我院血液透析33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5.2岁,慢性肾功能衰竭30人,急性肾功能衰竭1人,农药中毒2人;每人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2-4h.。
1.2 结果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有1例行肾移植手术,余29例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透析3次后住院5天治愈出院。
33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2.1 透析护理:透析前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透析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1]认真做好体重、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透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物品、药品等心肺复苏的准备工作。
每小时测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意观察血流量、静脉压、有无血液分层、血液及透析液颜色,如发生分层、凝血,提示肝素用量不足,一般加大肝素剂量即可。
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相关因素,从而预防或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透析患者共2480次血液透析治疗记录,对出现的各类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总共2480次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50例,高血压125例,失衡综合征10例,心律失常4例,首次使用综合征3例,出血症状2例,发热5例,肌肉痉挛25例。
结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透析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因此,透析工作者在执行透析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细心护理,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19-01血液透析技术是通过透析器的渗透弥散和超滤作用进行的。
患者肾功能不全或其它原因导致的排泄功能障碍使代谢产物、毒素及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
血液透析能代替部分肾脏的功能发挥排泄体内毒素及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调节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作用[1]。
血液透析技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它影响血液透析过程的正常进行,如能及时发现而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2]。
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血液透析患者58例,共2480次血液透析。
其中发生50例低血压,125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10例,心律失常4例,首次使用综合征3例,出血症状2例,发热5例,肌肉痉挛25例。
经处理后,48例低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例低血压患者需结束血液透析。
12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20-40mmhg/10-20mmhg,10例血压下降不明显。
10例失衡综合征患者症状消失。
4例心律失常患者症状消失。
血液科护士论文血液透析护理论文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
方法对我院76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总结。
结果7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药物中毒的病人除两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他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可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我科于2006年7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至今共收治了血液透析病人56例,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病人,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76例病人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6.73岁。
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53人、急性肾功能衰竭4人、药物中毒3人、农药中毒16人。
1.2 结果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有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行肾移植手术,4例死亡外,其余46例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与透析后肌酐平均下降约400umol/L左右,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2人为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2人为药疹性肾功能衰竭,透析两次后治愈出院,1例口服氯丙嗪中毒,2例口服氯氮平中毒,透析两次后住院治疗两天治愈出院,16例农药中毒的病人1例为口服稻瘟灵,6例为口服克无踪中毒,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透析2~3次后平均住院4天治愈出院。
76例病人均无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明显出血倾向、休克或血压偏低,收缩压低于80mmHg、近期大手术等血液透析并发症。
2护理体会2.1 透析前的护理持续性血液透析早期阶段的患者往往因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疾病认识上的限制对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不耐受而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的心情;某些患者对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期望值过高,当治疗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就产生焦躁、消极的心理。
因此,做好血液透析前患者及家属的宣传工作,增加患者及家属对血液透析的了解,对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增进医患合作与相互信任是十分重要的。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我院3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总结,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
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不了解,还有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
所以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
我们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效果明显。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05-021 临床资料我院血液透析3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11例,多囊肾2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2 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2.1 疾病因素:患者了解疾病后,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了希望。
2.2 经济因素:透析费用给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治疗因素: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2.4 自身形象: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3 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患者,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2]。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产生的原因,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心理护理。
3.1 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建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3-01【关键词】老年透析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肾脏替代治疗成为这一部分人群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病,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我科自2008至2010年对28例老年透析患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一般护理1 病室环境保持清洁,干燥,阳光充足,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18~20℃,湿度50%~60%为宜。
2 做好基础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帮助其进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协助其保持舒适的卧位。
3 护士应陪同患者测体重,并做好记录,对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快的应提醒其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
4 做好心理护理,仔细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透析的基础知识,了解透析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安慰病人,详细讲解透析的重要性,以及情绪与疾病的相互关系。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二血管通路的护理老年患者因皮肤弹性差,脂肪肌肉层变薄、皮下组织松弛、血管硬化,危险性大,所以穿刺是应选择较粗易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原来的穿刺点,采用阶梯法刺穿。
进针时须做到轻、稳、准,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
穿刺完毕针翼用胶布交叉固定,以防止松动和脱落,引起渗血和出血。
透析结束时,按压穿刺点15~30min以防止出血,以内瘘口触及有搏动为宜。
透析间期,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内瘘的保护;内瘘侧手臂避免负重物,受压。
有血管硬化者,可在透析24h后热敷,敷后用喜疗妥外涂血管并轻轻按揉,以利于血管软化便于穿刺。
平时衣着宽松,注意局部保持清洁卫生,夜间睡觉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
三透析期间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 低血压:如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前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打哈欠、恶心、呕吐、出冷汗、胸闷或伴有下肢肌肉痉挛,应立即减慢血流量,减慢或停止超滤水分,补充生理盐水,待症状缓解后继续透析。
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21-01
【摘要】血液透析是目前透析疗法中最常用的,它包含将人的血液经动、静脉通路引入透析装置的透析器内被净化,然后重新输入体内的整个过程。
血透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有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
迅速的判断处理能力,因此要熟悉血透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血液透析病人6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在16~65岁;慢性肾衰竭病人30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1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毒症疾病的特点是病人需要长期透析,透析中不适,经济费用高,动、静脉穿刺疼痛等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
要充分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介绍有关知识,提高病人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了解病人的心、肺、肝功能及出凝血情况等。
部分血透病人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精神抑郁、饮食无节制,甚至产生故意对抗行为,我们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诱导其认知心理障碍的存在,鼓励病人多进行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来淡化压力、调整生活方式,通过一些愉快的生活
内容,如听音乐、读报纸、看电视等,帮助他们面对社会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建立健康的行为。
2.2 饮食护理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病人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蛋白质的摄入量为
1.1~1.2g/(kgd),50 %以上为优质蛋白,能量的供给为≥
125.5kj/(kgd);脂肪供能占30%~40%,其余由碳水化合物供给,钠的摄入为 0.75~2g/d。
注意补充锌及多种维生素等。
指导透析期间的饮食及饮水,特别要限制入水量、体重增长不宜超过2.5kg。
2.3 血液透析前准备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并记录体重、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是否有呼吸困难、出血、下肢水肿等)以及病人瘘管的血流量。
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者平卧位。
准备好透析用药(生理盐水、肝素、5%碳酸氢钠)、急救用药(除一般急救药品外,还有降压药)、高渗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以及透析液等。
检查透析器,然后连接好透析器、管路及透析液。
熟悉各种血管通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保持各种导管、瘘管的清洁、无菌;密切观察导管有无滑脱、出血;观察瘘管有无栓塞、感染;每1~2小时听瘘管的杂音。
待血液透析机器开机后各项指标(透析液温度、电导度、流量及监护指标)稳定后开始透析。
2.4 过程中的护理消毒瘘管处,进行穿刺,穿刺针应距吻合口3cm以上,静脉针和动脉针应相距5cm以上。
每次穿刺的地方要轮流更换,避免定点穿刺,以免形成假性动脉瘤及血栓。
透析中为了
防止凝血阻塞管道,影响血液透析的进行及效果,因此需要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为小分子肝素,使用小分子肝素只在透析前从静脉注入,而在治疗中不需追加。
在进行抗凝治疗时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症状,有条件时应注意监测病人的出凝血时间。
透析过程中护士应每隔1小时记录监测数值(如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流速度等),并注意测量病人的血压及脉搏。
2.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迅速,而且危及病人的生命,需要及时抢救,护士一方面应先积极处理。
另一方面汇报医师。
常见的并发症有:
2.5.1 低血压主要原因为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多过快,因而导致血容量骤然减少。
病人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
护理措施为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协助病人平躺,抬高床尾,并给予吸氧,静脉输注10%氯化钠10~20ml或50%的葡萄糖20~40ml。
2.5.2 失衡综合征在严重高尿素氮血症病人,开始透析时易发生,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抽搐,严重者可有昏迷。
处理:①第一次透析时缩短透析时间;②每小时静注50%葡萄糖40ml;③采用高钠、碳酸氢盐透析液;④发生失衡综合征时可静注高渗糖、高渗钠、应用镇静剂等。
2.5.3 出血尿毒症病人由于自身血小板数目及功能低下,再加上透析过程中全身肝素化均可导致出血。
常见的有消化道出血、颅
内出血等。
因此护士在透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表现,一旦明确有出血,应立即停止透析,通知医生。
减少肝素用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按1:l用量)、改用无抗凝剂透析等。
2.5.4 痉挛此并发症发生可能与超滤过多过快,以造成血容量不足。
病人可主诉肌肉疼痛,尤其以下肢腓肠肌痉挛最为常见。
轻者可不必处理,重者可用10%的氯化钠溶液10~30ml静脉注射。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法,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病人治疗,也适用于抢救可透析性毒物的中毒。
是利用透析滤过膜来清除中分子毒素,可以改善心血管稳定性,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增进食欲,减少与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清除甲状旁腺激素,缓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改善贫血。
由于透析中蛋白等的丢失,应适当增加蛋白的摄入量。
一般每日给予蛋白质1.2g
/kg,能量供给为147kj(35kcal)/kg。
控制体液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因透析治疗时血液中的水溶性的维生素含量严重下降,故必须补充b族维生素及叶酸、维生素c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孟继芬,孔艳平,魏妍,等.肾炎的中医辨证施护吉林中医药,2006
作者单位:529500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