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业发展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镇赉县情统计数据( 2022 年 6 月)一、历史沿革1910 年 9 月 6 日奉旨设县,因该地属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封地之东部,故定名镇东县。
建县后,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东北沦陷时期的不同历史变迁。
1946 年 2 月建立起镇东县民主政府(在今五棵树镇) ;3 月在洮儿河以北地区建起了赉北县民主政府。
1947 年 8 月,镇东与赉北两县合并成镇赉县。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地处东经 122°47'至124°04'、北纬45°28'至46°18'之间。
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处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结合部 ,是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交融汇聚地带。
吉蒙边界线长约 61.81 公里;吉黑边界线长约 216.7 公里。
东靠嫩江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西连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接壤,西南与南分别与白城市、大安市、洮北区为邻。
北部与大兴安岭外围台地相连,中部漫岗连绵起伏,东部和南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为境内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为 129 米至 149 米。
三、气候特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4.9℃,年平均降水量 402 毫米,年平均无霜期 152 天。
全年盛行北风,年平均风速 3.1 米/秒。
四、幅员面积全县幅员面积 4737 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面积 (建成)12.8 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 0.2%。
五、行政区划现有乡镇 11 个,其中乡 4 个(少数民族乡 2 个);镇 7 个(镇赉镇为县城所在地);场站 7 个。
行政村 141 个,自然屯 446 个。
社区居民委员会 10 个。
六、人口及数量1.全县总人口 29.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9.1 万人,占总人口 64.8%。
城镇人口 10.4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2%。
2.有少数民族 20 个,人口 2.3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7.7%。
大庆地区水系连通与区域发展吴晓明【摘要】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能否高效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尤为重要。
河湖水系演变是自然演变和人工干预的综合结果。
文章列举了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分析了水系连通对生态环境、工农业发展和防洪除涝的影响,并指出该地区水系连通工程应注意的问题和实施方针。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44)007【总页数】3页(P174-176)【关键词】水系连通;生态环境;水资源;影响;对策【作者】吴晓明【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水务局,黑龙江大庆 1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大庆地区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包括大庆市所辖5个区及肇州、肇源、林甸三个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现有耕地7.2 万 hm2,草原26.4 万 hm2,人口约281.6万人(2011普查数据)。
大庆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但水系支流较多,北起双阳河,南至松花江,主要属于安肇新河流域,共有大小泡沼156个,4条排水主干渠和多条排水支干。
大庆地区大中型水库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1 水资源分布情况大庆地区地表水源全部来自于引嫩江水工程即“三引工程”。
即北部引嫩工程、中部引嫩工程和南部引嫩工程:1)北部引嫩工程: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干旱、盐碱季节性冻土区,为引蓄排相结合的引水工程,工程北起讷谟尔河,南抵松花江,东至呼兰河分水岭,西至嫩江干流,总面积2.5 万 km2。
设计年引水量为4.65 亿 m3,扣除输水和蓄水损失,可用水量2.44 亿 m3。
建成以来,保障了大庆油田、石化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还大力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1]。
2)中部引嫩工程:中部引嫩工程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嫩江中游左岸,设计年引水量为5 亿 m3,引水期为每年4月下旬—10月下旬。
自1970年建成以来,为齐齐哈尔市区、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及林甸县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成为黑龙江省西部的重点国计民生工程[2]。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介2011年10月【行政区划】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杜尔伯特旗建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先后隶属嫩江地区、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
总面积6176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2个农林牧渔场,幅员面积6176平方公里,总人口25.05万人,有蒙古、汉、满、达斡尔等17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2%。
县政府所在地泰康镇。
【地理位置】杜尔伯特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平均海拔152米。
地势开阔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大庆市、林甸县为邻,南同肇源县毗连,西与泰来县、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北同齐齐哈尔市接壤。
我县交通便利,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连接了城乡,接通了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大庆机场距县城40多公里,滨州铁路贯穿县境内,哈齐高铁正大建设中。
【自然资源】县域水肥草美,物产丰富,素有“绿色的净土”和“天然宝库”之美称。
“草、水、苇、药”堪称黑龙江省四个之最。
草原面积最大——草质优良,营养丰富,畅销国外,宜牧草场可饲养大牲畜30万头(匹)。
水域面积最宽——嫩江流经境内146.7公里,乌裕尔河、双阳河呈无尾状散流境内,当奈湿地总面积57万亩,现在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风貌,形成大小湖泊201个,水面达205万亩,占总幅员的22.1%,可养鱼水面140万亩,水产品产量每年都超万吨。
苇地面积最大——有苇地87万亩,占黑龙江省苇地面积的27%,年产商品苇在15万吨左右。
中草药材品种最多,储量最大——盛产防风、龙胆草等129种中草药材,总储量达1亿公斤。
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连环湖温泉景区是按照AAAAA级标准投资兴建的温泉度假胜地,是黑龙江省蒙医药学术委员会设立的唯一蒙医药浴基地,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认定为“最佳国际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它坐落在烟波浩淼的连环湖畔,由十八个互相连通的湖泊所环绕,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距县城20公里。
杜蒙县沙化土地现状及发展对策宿利军;冯德江;徐长利【摘要】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成为环境之害,搞好沙化土地监测非常必要。
同时,还应了解其发展趋势,制定对策进行治理,以防止土地沙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沙化土地;治理;对策【作者】宿利军;冯德江;徐长利【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杜蒙县四家子林场;黑龙江省杜蒙县四家子林场;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正文语种】中文1 基本情况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杜蒙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东岸,隶属大庆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124°42',北纬45°53'~47° 08'。
东与林甸县及大庆市接壤,南与肇源县相连,西与泰来县及吉林省毗邻,北靠齐齐哈尔市。
南北长137km,东西宽72km,面积605014hm2。
杜蒙县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40m,地貌类型在中国地貌区划上属松嫩平原的湖积、冲击平原。
由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嫩江水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积累,同时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砂岗和低平地相间的风沙地貌。
地势平坦导致排水不畅,乌裕尔河、双阳河呈无尾状散流于县境内,星罗棋布的泡沼大小共有201个,并在湖泡的外围低洼处形成面积不等的盐碱地。
因此,沙丘垄地、湖泡、沼泽、低平盐碱地及河滩地构成了杜蒙县地貌的基本特征。
该县土壤受地势、水文、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主要由风沙土、盐碱土、黑钙土构成。
其中,风沙土是该县的主要土壤,分布范围广,质地一般为细砂,受风力搬运形成沙垄、沙丘、沙岗、风蚀坑及风蚀洼地。
是主要的林业、牧业及农业用地,也是开发治理的重点。
该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低温早霜,冬季严寒漫长。
常年多大风,每年春、夏、秋5级以上大风日数为17天,平均风速2.5米/秒,年均沙尘暴日为15天。
达赉湖渔场概括内容
达赉湖渔场是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个渔业生产基地。
渔场占地面积广阔,湖泊水域辽阔,水质清澈优良,适宜各类淡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达赉湖渔场是一个以养殖、捕捞和加工淡水鱼类为主的综合性渔业生产单位。
渔场充分利用自然湖泊资源,进行经济适宜规模的淡水鱼类养殖,主要有鲤鱼、草鱼、鳜鱼、鳙鱼等常见品种。
其中鲜活的达赉湖鳜鱼以其肉质鲜嫩、滋味鲜美而闻名。
渔场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保障鱼类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渔场还积极开展淡水鱼类的捕捞活动,以满足市场需求。
捕捞活动主要采用船网、缆网等传统捕捞方式,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渔场将捕捞到的鱼类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经过消毒、冷冻等工艺,使得鱼类产品保持新鲜和营养。
达赉湖渔场致力于发展可持续渔业,保护和利用湖泊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淡水鱼类产品给消费者。
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水产资源,渔场成为当地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杜尔伯特河蟹产业发展措施作者:侯景军来源:《黑龙江水产》2020年第06期摘要:文章根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面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加强领导、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健全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力争用5年时间,通过大力發展河蟹产业,将水产业打造成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又一支柱产业。
关键词:河蟹;产业;发展;措施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面资源丰富,全县适宜发展河蟹养殖的水面资源在200万亩以上[1],发展河蟹产业资源潜力巨大。
自2016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确立“力争用5年时间,将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以来,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绿色、优质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以河蟹生态养殖为代表的高效渔业异军突起,全县河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河蟹产值再上新台阶。
2018年,全县河蟹放养面积达到40万亩,商品蟹总产量达到2000t,产值突破亿元。
2019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其中,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河蟹总产量达到3500t,实现产值1.8亿元[2]。
河蟹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产品销售能力大幅提升。
全县围绕河蟹养殖、河蟹捕捞、河蟹销售、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方面综合性的河蟹产业初具规模,同时全县参与河蟹产业发展的群体及河蟹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受益群体正在快速扩大,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做强,把杜尔伯特蟹规格养大、品质养好,把杜尔伯特河蟹品牌叫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未来5年(2020~2024年)杜尔伯特县河蟹产业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渔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 加强领导,保证河蟹产业发展河蟹产业作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个富民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应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举全县之力助推河蟹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应把河蟹产业发展上升到农业、畜牧业同等高度对待,应将河蟹产业发展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整体规划。
杜尔伯特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其他机构•【公布日期】2012.06.26•【字号】•【施行日期】2012.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杜尔伯特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统计局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过去一年里,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为首要任务,全力发展多元牧业、地方工业和旅游产业,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全年实现杜尔伯特县生产总值70.8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口径财政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9.2亿元和3.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亿元。
一、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2011年,夯实基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棚室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2.2亿元,同比增长25.7%。
农业全年实现产值14.6亿元,全县粮食产量70万吨,比上年增长38.9%。
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推进多元牧业,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
2011年实现畜牧业产值2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1%,同比增长17.8%.生态建设持续改善。
实现林业产值2688万元,共造林4000公顷,幼林抚育16666公顷,木材产量为359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8%。
今年实现渔业产值15487万元,水产品产量2.88万吨。
二、工业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34.3%,销售收入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46.5%,利税总额实现9.5亿元,同比增长72.3%。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72.3%,销售收入实现77.5亿元,同比增长59.1%,利税总额实现8亿元,同比增长98%。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业发展情况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杜尔伯特县)境内有一江(嫩江)两河(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其中,嫩江流经该县146.7公里,乌裕尔河、双阳河呈无尾状散流境内,水系长达160公里,丰水期有大小湖泊201个、水域面积可达205万亩。
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水产养殖业。
目前,杜尔伯特县可养鱼水面已达140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到
2.9万吨,已跃居全省前三位。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杜尔伯特县以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名特优水产品、休闲渔业“三大基地”为重点,突出创建杜尔伯特渔业知名品牌,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水产业稳步发展。
年投放春片鱼种1420吨、秋片鱼种420吨、名特优苗种8000万尾、大银鱼受精卵26亿尾(粒)65万亩,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7000吨,占总产量24.3%。
鱼种投放面积、数量、名特优及水产品产量均创我县渔业发展史新高。
二是多元格局初步形成。
低洼宜渔荒地得到了有效开发,养殖面积逐步扩大,养殖方式进一步转变,试验孵化、驯化培育、成鱼养殖等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大银鱼、兴凯湖大白鱼、雅罗鱼、河蟹等名特优为代表的特色水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由单一的传统鱼类养殖向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转变。
三是市场供给数量充足。
水产品总量逐年增加,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步提高,已达到44公斤,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杜尔伯特县水产品市场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品种繁多、质量优良、价格平稳,鱼虾等水产品已成为该县城乡居民“菜蓝子”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
四是质量品牌认证多样。
在原有“连环湖”、“石人沟”等著名品牌基础上,又相继注册了“齐麟”、“诺尔”、“品淼鱻”等品牌。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区建设,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达到100万亩,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有机认证的有2家,一批各具特色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正在形成。
杜尔伯特县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各2家。
五是渔业收入显著增加。
2013年,杜尔伯特县渔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渔民收入达到1.4万元,从事渔业劳动力人数超过1万人。
特别是从事鱼品包装和名特优品种筛选的城镇下岗职工已达2800人。
渔业的发展带动了储藏、初加工、休闲等产业链条延伸,对推动该县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杜尔伯特县的渔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面利用率低、产出率小。
目前,全县水产养殖业产出率普遍较低,仅在13公斤/亩左右徘徊,仍延续“人放天养”的传统养殖模式。
同时,受承包机制、承包期限等经营体制制约,造成产前投入不足,短期经营行为仍然存在,产量、效益难以提高。
二是扶持政策少、发展动力不足。
自国家实施惠农政策以来,对种植业、畜牧业、大型农机具等给予补贴相对较多,渔业生产中除享受机动渔船柴油补贴外,养鱼使用的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等先进设备均未纳入补贴范围,影响了水产养殖业潜力发挥。
三是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渔业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偏低,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刚刚起步,多数养鱼场、养鱼户处于家庭式的分散经营状态,市场竞争力弱,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后劲不足。
四是品牌效应发挥不明显。
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对外宣传促销,部分水产品品牌叫得不响,拉动作用不强,外埠销售范围小、数量少,水产品价格经常呈现季节性低迷或阶段性上涨,导致水产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
五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保护体系较弱。
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制约,县乡两级水产技术人员缺乏,水产品安全意识不强,导致水生植物防疫体系较为薄弱,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二、对策建议
现代渔业是新时期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是首要任务。
结合水产业发展实际,针对杜尔伯特县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科学调整产业布局。
按照发展空间集中、水脉相承、要素集约原则,将杜尔伯特县渔业资源划分为烟筒屯克尔台区、连环湖区、龙虎泡区、石人沟区、
嫩江增殖放流区“五大特色板块”,构建全域统筹、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区域特色,促进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湿地生态鱼类增殖基地、连环湖水产养殖基地、龙虎泡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石人沟沿江养殖基地、嫩江江鱼增殖放流基地、种苗生产基地、物流集散基地、休闲渔业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服务保障基地等“十大基地”。
(二)提高渔业生产能力。
引导大中水面经营者加大资金投入和大规格鱼种投放力度,提高水面利用率。
采取湖湾育种、网围育种等有效方式,积极发展网箱养鱼、驯化养鱼,提高单位产出率。
积极与长江公司合作,将大银鱼生产稳定在60万亩。
大力发展地产名优鱼种,鼓励名特优移植,湿地特色板块以发展芦塘鳢(老头鱼)、柳根、田鸡、龙虱、泥鳅、河蟹、野生鲫为主,大中水面高产攻关板块以鲤草鲢鳙为基础,重点发展锦鲤、河鲈、高背鲫、甲鱼等名优鱼种,嫩江增殖养殖特色区块以发展江鱼为主,重创“三花五罗”品牌。
(三)做大做强渔业品牌。
巩固“连环湖”、“石人沟”等著名品牌,提高“齐麟”、“诺尔”、“品淼鱻”等新注册品牌标准,继续加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力度,以30万亩为基础逐年递增,实现100万亩目标。
在巩固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示范场的同时,抓好县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带建设,逐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健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实现科学化养殖、全程化监控、安全化生产目标。
(四)大力发展多元渔业。
发挥鱼类稻田除虫、除草、增氧、增温、增肥作用,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和水产品,力争全县稻田养鱼(蟹)面积发展到1万亩。
把水产养殖业与种植、畜牧、环保等有机结合,推广多元生态养殖
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借鉴先进地区生产经验,积极发展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的循环经济型综合养鱼生产,饲料喂畜禽,畜禽粪便肥水养鱼,一料多用,降本增效,良性循环。
(五)加快渔业产业化步伐。
以特色、优质、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高起点引进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冷冻、小包装、营养保健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创建产销力强的水产品牌,在大中城市设立水产品销售网点,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对特色产品进行认证和商标注册。
鼓励发展鲜活水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和保鲜加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壮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实力。
(六)健全产业支撑体系。
进一步健全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公益性职能,提高县乡两级水产服务能力。
针对我县水产技术员、化验检验人员缺乏的实际,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逐步充实到乡镇水产推广站。
积极组织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单位与养殖户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渔业技术培训,加快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大科技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持力度。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恢复鱼种面积、推广应用“三网技术”的给予相应奖励。
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贷款政策以及水产养殖船舶补贴、机械柴油补贴、渔业机械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扶持水产养殖户发展壮大。
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展登记工作,为推进杜尔伯特县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