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主制导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9
课后习题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1、什么是军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2、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什么?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3、如何理解军事科学的性质?军事科学既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4、军事科学具有哪些主要社会功能?●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5、如何理解大学生接受军事教育的意义?●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1、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本质特征: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简答题答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身后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理论作业题第一章中国国防1、什么是国防?有哪些基本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目的,手段,对象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扩张型(美国)联盟型(北约)中立型(瑞士)自卫型(中国)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巩固国防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补偿的权利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我国武装力量体制是什么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6、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国防教育第二章军事思想1、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2、《武经七书》主要指哪几本书?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4)先胜而后求战5)不战而屈人之兵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战争观与方法论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2)人民军队思想 5)国防建设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5、邓小平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根本途径途径是什么?总目标: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根本途径: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1)军队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2)军队建设要注重质量建设3)军队建设要突出教育、训练的地位6、胡锦涛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徐州师范大学2010级军事理论复习及自测试题第一部分分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
3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各武装组织的总称。
一般以军事为主体,有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所构成。
二、辨析题1、现代国防只是一种国家行为不是国际行为。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巩固国防。
国防巩固,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发展趋势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荡时,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
可见,现代国防在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三、问答题。
1 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每种各有哪些代表国家?有:1)扩张型国防2)自卫型国防3)联盟型国防4)中立型国防2、现代国防的特点是什么?1)现代国防与国家安全与发展更紧密相连;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3、我国的兵役制度是什么?《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地方大学生入伍有哪三种形式?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2)按军官待遇入伍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5、陆军、海军、空军的任务分别是什么?陆军的主要任务是:抗击外来的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方向)上打赢保卫祖国的局部战争,实现、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导弹制导复习第⼀章1、导弹控制的⽬的:将其引向⽬标或使其按给定弹道飞⾏。
2、作⽤在导弹上的⼒:发动机推⼒,空⽓动⼒和重⼒;⼒矩:控制⼒矩和⼲扰⼒矩3、法向控制⼒的建⽴⽅法:1)、围绕质⼼转动导弹(使导弹产⽣攻⾓⽽产⽣⽓动升⼒);2)、直接产⽣法向⼒(推⼒⽮量系统);3)、介于两者之间(旋转弹翼产⽣法向⼒)法向控制⼒作⽤⽅向的实现:极坐标控制和直⾓坐标控制4、⽓动布局:根据翼⾯和舵⾯在翼⾝上的安装位置,分为正常式,鸭式,全动弹翼式正常式:舵⾯在翼⾯之后,舵⾯转轴位置在远离导弹质⼼的弹⾝尾部,控制⾯升⼒为()F δβ-;鸭式:舵⾯在翼⾯之前,舵⾯转轴位置在远离导弹质⼼的弹⾝前部,控制⾯升⼒为()F δβ+;全动弹翼式:舵⾯转轴位置在导弹质⼼附近,导弹的尾部安装固定⾯,起稳定尾翼的作⽤,要求伺服机构有较⼤的功率;推⼒⽮量式:操纵⼒矩与导弹的姿态⾓及⽓动⼒效应⽆关,⽽只与推⼒发动机的状况有关。
5、开环控制不适合于导弹控制:1)、假定给定弹道,难以保证控制输⼊与状态对应关系;2)、弹道未知,控制指令提前⽆法确定。
6、导弹控制系统组成:稳定控制系统、制导系统、速度控制系统7、制导系统分类及优缺点:分类:⾃主制导、⾃动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复合制导优缺点略8、制导控制系统研究设计⽅法:逐次接近法和⽐较分析法;控制系统的品质标准包括稳定性、过渡过程中的系统品质(阻尼、快速性和稳态误差)、系统对谐波作⽤的响应(稳定裕度、闭环系统频率特性、制导信号频谱等)。
9、对制导系统的要求是:制导精度⾼,对⽬标的分辨⼒要强,反应时间尽量短,控制容量要⼤,抗⼲扰能⼒强和⾼的可靠性及好的可维修性。
第三章1、导弹制导与控制对导弹设计的基本要求:导弹的速度特性、导弹最⼤可⽤过载、阻尼、静稳定度、固有频率、副翼效率、俯仰/偏航效率、弹体动⼒学特性的稳定、法向过载限制、结构刚度及敏感原件的安装位置、操纵结构及舵⾯刚度。
2、弹体系质⼼动⼒学⽅程:111111111xyz v y z z y x tv z x x z y t vx y y x z tz y y z xt w y x z x z y t w z y x x y ztd J J J w w M d d J J J w w M d d J J J w w M d ?+-=+-=+-=??4、横侧向运动的三个运动模态:滚转快速阻尼模态、缓慢旋转运动模态、振荡运动模态。
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所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证。
国防的基本职能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和颠覆。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基本内容包括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两方面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前提。
第四节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陆军:(1)性质:连是陆地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力量。
它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快速的机动能力。
(2)编程: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和其他专业部队等组成。
海军:(1)性质: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它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
(2)编程: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空军:(1)性质: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它具有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的能力。
(2)编程: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以及通信兵等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第五节国防动员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动员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重要措施。
(1)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为抑制战争爆发并多余战争的胜利积聚强大的战争力量,是国防动员基本功能与任务。
(2)国防动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国防动员的最初功能是应对战争的需要。
国防动员活动可以凭借自身的准备和特有的机制,使国家或地区在需要时进入一定的应急状态。
(3)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防动员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1)官兵一致的原则(2)军民一致的原则(3)瓦解敌军的原则人民军队政治上的三大民主:(1)政治民主、(2)经济民主、(3)军事民主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1.世界大战可以避免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但任然存在着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奋斗大局1.军队建设是以国民经济为基础的2.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三)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1.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需要2.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3.落实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划革命军1.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2.现代化是我军“三化”建设的中心3.提高军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五)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1.走精兵之路是我军建设的根本方针2.实现精兵之路的途径:注重质量建设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履行使命,统筹军队全面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1.认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2.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可持续发展3.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4.加强军事训练,提高部队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5.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军事创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1.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2.要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建设全局之中3.要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节世界军事形态世界军事形式的内容世界军事形式是指当前世界总的军事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领航与导航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空中导航的三个基本问题;1.定位:导航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是确定应飞航向和飞行时间的基础;可以采用的定位方法:目视,无线电,区域导航等;定位后判断偏航,进而修正航向等参量。
2.确定应飞航向:目的是修正风的影响,使飞机沿着预定的航迹飞行;要根据飞行高度上风速、风向和预定航迹的关系确定实际应飞航向。
3.确定飞行时间:目的是准确把握飞行进程,及时修正飞行速度,确保飞机能够准时到达目的地;根据飞行计划的要求,利用航路检查点检查飞机的飞行进程,采取相应的措施消磨和吸收飞行时间。
二、导航的类型:1.无线电领航(Radio Navigation)(1)根据无线电的传播特性,利用无线电领航设备进行定向、测距、定位,引导飞机飞行。
精度高;(2)定位时间短,可以连续、实时的定位;能够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或缺少地标的条件现使用,大大扩大了飞行时空。
局限性:地面限制、电磁干扰(3)测向系统:ADF、VOR、ILS、MLS(方位角、仰角、距离);测距系统:DME;测向测距系统:VOR/DME,TACAN ;测高系统:RA ;测距差系统:OMEGA、LORAN2.惯性导航INS(Inertial Navigation)(1)利用惯性元件测量飞机相对于惯性空间的加速度,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利用导航计算机的积分运算,确定飞机的姿态、位置、速度,引导飞机飞行。
(2)完全自主导航;不受气象条件和地面导航设施限制,隐蔽性好;系统校准后短时定位精度高。
(3)定位误差随时间而不断积累,存在积累误差;成本高。
3.卫星导航通过测量飞机与导航卫星的相关位置来解算领航参数4.)区域导航(1)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以及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导航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飞机无需局限于地面导航设施形成的航线逐台飞行,而是根据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来自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或地面导航设施的导航信息,编排更加灵活的短捷的希望航线,计算飞机的航线偏离信息,并通过与自动驾驶耦合,实现自动驾驶,引导飞机沿着最佳的飞行路径飞行,从实践和设备上摆脱了地面导航设施的束缚,这种实施导航的方法称之为区域导航(RNAV:AreaNavigation)第二章地球知识一、地球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椭球的基本元素包括:极半径a,赤道半径b,扁率e=(b-a)/a 。
国防教育思考题国防教育思考题第一章:一、对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应如何认识?答: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在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
1、美国欲建立单级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力量在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趋发展。
3、俄罗斯力保其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其他国家和组织(印度、东盟等)的实力与地位在增长。
6、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势?答:1、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局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2、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
3、大国竞争和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4、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核军控进程受到挫折,加快了高科技建军的步伐。
5、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政治强权有所发展,军事干涉更加频繁。
三、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安全形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答: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世界形势的缓和,另一方面可能是世界处于新的动荡分化之中。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为新干涉主义的横行提供了空间。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南北矛盾和西方部矛盾深化,南北矛盾呈扩大化趋势。
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哪些主要威胁与挑战?答:1、美国将在较长时间对我国保持现实的综合压力。
2、日本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对我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呈上升趋势。
3、北部强大的军事压力已解除,睦邻关系已建立。
4、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复杂的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
五、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从海路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呈现不同的态势。
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终于陆地方向。
2、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即:北线较稳定,中俄、中蒙关系长期不动摇,该有利环境有持续性;南线安全环境总体处于有利态势;东线安全环境不容乐观,而且短期难有根本性缓解;西线的安全环境处于新的变动之中,其总体形势好于东部方向。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原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20106Z10课程名称(中/英文):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原理/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acecraf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 48/3 (其中实验学时:36 ,课内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控制系统设计适用专业:航空航天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1] 曾庆华,无人飞行控制技术与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教学参考书:[1] 孟秀云,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2] 赛奥里斯,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3] 毕开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及其MATLAB仿真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作为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以及我校专业设置的需要而设立的。
为配合我院购置的“飞行器制导控制综合实验装置”实验平台,课程采用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人飞行控制技术与工程》作为教材,并以国外主流教材《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2010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引进)作为主要参考书目。
本课程以导弹飞行中的制导与控制为主,又结合其他现代飞行器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制导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各类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特点做了分类介绍,对所涉及的制导方法、控制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制导与控制系统对于现代飞行器的安全可靠飞行至关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现代飞行器(飞机、导弹等)中的制导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实现方法。
本课程对于培养军民两用型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现代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系统原理。
由于制导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因此课程教学除了对教材和参考书目中的内容和知识进行讲授之外,还应该将国内外航天技术的先进科研成就以及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