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文中写野草和蒲公英是为衬托松柏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应 该怎样理解? 分析:本文写野草、蒲公英和松柏,赞美了它们倔强生存所表现 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都突出了生存的艰难,都显示了它们是战胜 恶劣环境的强者 ,特别是对松柏的描写,更是突出了它身处逆境而顽 强拼搏的精神。这三者 ,作者描述的形象由细瘦微小到雄伟挺拔,作 者的感情也由哀怜而至大声赞叹。 每一处都落笔于石缝间生存环境 的恶劣 ,每一处都高扬了生命如火的拼搏精神。 所以它们之间应该是 一种并列关系 ,并不是以野草和蒲公英来衬托松柏。
三、知识卡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 “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 ,这个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 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 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 的精神。 “托”是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等方面 来描述物从而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五、据义填词
(1)困厄:艰难窘迫。 (2)扼制:抑制,控制。 (3)潸然泪下:形容因有所触动而流下眼泪。 (4)海角天涯: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5)盘根错节:树根盘绕 ,木节交错。比喻事物关系错综复杂, 很难处理。
六、初识文本
(1)对石缝间的生命,本文描绘了三种事物,即野草、蒲公英、 松柏,它们生存的环境相似,它们艰难的生命历程给人的启示也是相 同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倔强。 (2)本文前 6 段的陈述对象可以归纳为“石缝间的生命”,文章 7、 8 两段的陈述对象则是一切生命。
1.你如何理解标题 “石缝间的生命”的含义 ? 分析:“石缝间的生命 ”这一标题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它让人马上 意识到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感动。自然界是这样,人 类的生存也有同样的状态,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人必须学会适应环 境 ,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土壤 ”不断使自己发展壮大 ,从而学会生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