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县就读普通班身心障碍学生安置原则与辅导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残疾初中生随班就读的协助方案背景我们面临着帮助残疾初中生顺利随班就读的挑战。
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协助,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在学校环境中融入。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残疾初中生提供适当的协助方案,以促进他们的研究和发展。
我们希望制定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在独立决策的基础上进行。
协助方案以下是一些协助方案的简要概述:1. 个别教育计划(IEP):为每个残疾初中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这包括制定研究目标、使用辅助工具和技术、提供额外的支持等。
2. 辅助工具和技术:确保学校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残疾初中生的研究和交流需求。
这可能包括使用听力设备、放大器、计算机软件等。
3.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支持残疾初中生。
培训内容可以涵盖了解不同类型的残疾、适应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等。
4. 同伴支持:鼓励同学们主动提供支持和友善,帮助残疾初中生融入班级和学校环境。
可以组织同伴支持小组,定期举行活动促进交流和友谊。
5. 家校合作:与学生的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进展情况。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目标和计划,以确保学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关注。
6. 环境适应:确保学校环境对残疾初中生友好,方便他们的移动和访问。
这可能包括提供无障碍设施、调整教室布局、提供辅助人员等。
7. 心理支持:为残疾初中生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小组,提供积极的心理辅导等。
结论通过制定适当的协助方案,我们可以帮助残疾初中生顺利随班就读,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这些简单的策略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同时避免法律复杂性。
我们将始终独立决策,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优势,以实现这一目标。
心理障碍学生帮扶计划
摘要
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素质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着他们的
学业和生活,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心理障碍发病率也在逐步增加,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学生帮扶计划,引导和帮助心理障
碍学生从根本上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一、心理障碍的定义及症状
心理障碍是指由于心理素质失衡,导致行为、情绪、思维和相关性能
出现异常的病理状态。
主要症状包括情绪持久化、情绪紧张、精神紧张、
行为无节制、抑郁症、焦虑症、性格紊乱、学习表现低于同龄人或人际关
系比较差等。
(1)诊断
针对心理障碍学生,应优先确定自身的心理状况,尽可能提高诊断准
确度。
医生可以通过表格和采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诊断,并给出有效的治
疗建议。
(2)指导
(3)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的教育,使其了解心理障碍学生的特点,掌握帮助他们的方法,提高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障碍教育的能力。
【法规名称】高级中等学校就读普通班身心障碍学生安置原则及辅导办法【颁布部门】【颁布时间】2004-07-09【效力属性】已修正【正文】高级中等学校就读普通班身心障碍学生安置原则及辅导办法第 1 条本办法依特殊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本办法所称高级中等学校 (以下简称学校) ,不包括直辖市、县 (市) 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设立或核准立案之高级中等学校。
第 3 条本办法所称就读普通班身心障碍学生,系指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就读普通班之身心障碍学生:一经直辖市及县 (市) 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鉴定为身心障碍者。
二领有身心障碍手册者。
三公、私立教学医院鉴定为身心障碍,持有鉴定医院所发之证明者。
第 4 条学校应提供身心障碍学生最少限制之环境,依下列原则安置身心障碍学生就读普通班:一应依学生之个别化教育计划予以安置,计划变更时,应重新评估其安置之适当性。
二应尽最大可能使身心障碍学生与其他学生一同接受适当之教育。
三身心障碍学生身心状况明显改变或有不适应情形时,得调整其安置方式;并不得以课业成绩作为使该学生离开普通班之唯一因素。
第 5 条学校对就读普通班之身心障碍学生,除运用原有辅导设施外,应依学生之学习需要,适时利用自足式特教班、分散式资源班及巡回辅导班之特殊教育资源及服务。
第 6 条学校对就读普通班身心障碍学生之成绩评量,应依普通班学生成绩考查规定,衡酌学生之学习优势管道,弹性调整其评量方式,并订定适合身心障碍学生之个别评量方式。
第 7 条学校安置身心障碍学生所就读之普通班,应优先遴聘热心且对特殊教育工作意愿高,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之合格教师:一具特殊教育教师或辅导教师资格者。
二曾任教身心障碍学生特殊教育学校 (班) 者。
三曾修毕特殊教育相关课程三学分或已参加特殊教育研习五十四小时者。
第 8 条学校应按身心障碍学生学习发展状况及学习需要,评估决定安置其就读普通班之适当班级,并减少班级人数,其核算方式如下:一、每班至多安置身心障碍学生三名。
心理异常特殊学生帮扶计划及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心理异常特殊学生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心理问题而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困难的学生。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专门学校:这种学校专门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教育,常见的有自闭症学校、阅读障碍学校等。
这种学校常常拥有专门的教师和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小班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指将学习障碍儿童与其他儿童分成较小的班级,每班人数通常不超过10人。
这种教育形式可以提供较多的个性化帮助,但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
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设立的专门教室,用于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学习障碍儿童可以在资源教室内获得专门的帮助,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在普通班级学习。
个别化教学:这种教育形式指为学习障碍儿童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这种教育形式通常由专业的教师实施,并需要与学生的家长和学校老师密切合作。
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障碍的程度、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其他需求。
此外,教育安置还应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愿望。
在进行教育安置时,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
的个性和独立性,并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教
育安置还应考虑如何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学习障碍生帮扶制度及措施-中学导言
研究障碍生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学生群体。
为了
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中学应建立相应的帮扶制度及措施,提供
适当的支持和教育资源。
建立帮扶制度
帮扶制度是指学校为研究障碍生提供的专门帮助和支持的规范
性文件。
以下是建立帮扶制度的一些建议:
1. 制定详细的帮扶政策:学校应明确研究障碍生的识别、评估、支持和监测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成立专门的支持团队:学校可以组建由教师、学生心理辅导
员和学校管理人员组成的支持团队,为研究障碍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和支持。
3.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根据研究障碍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应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适当的教学策略、资源和评估方法。
4. 提供必要的研究支持:学校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教师指导、小组研究等方式提供研究障碍生所需的额外支持。
实施帮扶措施
除了建立帮扶制度,中学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研究障碍生:
1. 提供个性化辅导:为研究障碍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
2. 建立研究支持小组:组建研究支持小组,让研究障碍生可以相互支持和交流经验。
3. 定期评估和监测:定期评估研究障碍生的研究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帮扶措施和教学计划。
4.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帮助研究障碍生应对研究压力和困难。
结论
建立学习障碍生帮扶制度及采取相应措施是中学为学习障碍生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帮扶制度和实施相关措施,中学可以为学习障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抑郁症学生心理辅导整改措施概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整改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扰并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I.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a. 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可开展相关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向学生介绍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信息,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和抑郁症认知的了解。
b.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学校应设置素质教育培训课程,鼓励学生成为主动思考者和解决问题者。
教授他们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如运动、艺术创作、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来减轻压力。
c.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制定心理咨询中心规章制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实用性。
这样,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获得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II. 加强班级群体辅导a.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学校应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与班级联系,并加强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班级内进行集体活动,鼓励同学们相互支持、了解彼此。
b. 创建良好人际关系氛围加强同学间友谊、合作、分享等价值观教育,培养正向情感氛围。
通过开展各种社交活动以及促进同学之间深入交流,孩子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并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c. 检测学生心理状态在日常课堂上或特定时间段组织心理评估调查,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筛查和监测,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III. 引导建立健康生活习惯a. 改善学生的作息时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作息规律和重要休息的宣传教育,提醒他们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恢复精力。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确保平衡发展。
b. 促进身体运动在课程表上增加体育课时,并鼓励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和团队运动。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提高自信心和集中注意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c. 倡导营养均衡的饮食学校应推广营养知识,在食堂提供多样化且有营养的膳食选择,并组织相关讲座来教育学生补充适当的营养元素。
学生学习困难与心理障碍教育与支援方案引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有效的教育与支援方案。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困难与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与支援方案。
原因一: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可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挫败和沮丧。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学习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优化时间管理。
原因二:心理压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是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这可能是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家庭问题、同伴关系或其他压力因素导致的。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务,如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例如运动和艺术课程,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原因三:学习障碍一些学生可能具有特殊学习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或自闭症。
这些学生需要专门的支援和教育方案。
学校应该进行评估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辅导员和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
原因四: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提供舒适、安全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例如,教室可以布置得温馨而有创意,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学校还应该培养一个互相尊重和支持的学习氛围,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
教育与支援方案一:培养学习技能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技能培训课程,教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注意力集中、整理笔记和做好复习准备。
这样的培训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动力。
教育与支援方案二:心理健康支援服务学校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务,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咨询。
学生心理疏导与援助方案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问题在校园中愈发突出。
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援助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1. 学校及家庭主要责任学校及家庭是学生心理疏导与援助的主要责任方。
学校应当设立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
家庭应当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积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鼓励孩子倾诉自己的困惑与苦恼。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这些档案有助于心理辅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问题,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疏导与援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档案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变化趋势。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通过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挫折。
4. 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当加大对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心理辅导专业背景的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可以引进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援助。
5. 心理咨询和预约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心理咨询和预约制度,让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系统预约心理咨询师,获得个别或小组心理辅导。
6. 在班级中加强小组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在班级中加强小组心理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心理互助活动。
这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通过分享和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
7. 建立心理在线自助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在线自助平台,提供心理自测和自助指导。
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学生可以在没有时间到访心理辅导师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获取相关心理援助。
8. 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学校应当加强师生关系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阶段随班就读的残障学生援救计划1. 引言为了保障残障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特制定本援救计划。
本计划旨在为随班就读的初中生残障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援助,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2. 援助对象随班就读的初中生残障学生,包括但不限于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等。
3. 援助内容3.1 教育援助- 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残障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 配置专门的教育辅助人员,如特教老师、辅导员等,对残障学生进行辅导。
- 提供必要的学习教材和辅助设备,如盲文教材、助听器等。
3.2 心理援助-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残障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增强残障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残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3.3 生活援助- 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如饮食、住宿、交通等。
- 开展生活技能培训,提高残障学生的自理能力。
- 建立健全校园无障碍设施,为残障学生提供便捷的校园生活环境。
3.4 社交援助-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交活动,帮助残障学生融入校园生活。
- 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残障学生的人际交往。
- 对其他学生进行残障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包容性和关爱意识。
4. 援助流程- 筛查与评估:对随班就读的初中生残障学生进行筛查和评估,了解其具体需求。
- 制定援助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援助计划。
- 实施援助:按照援助计划,为学生提供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支持。
-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援助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调整援助计划。
5. 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残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残障学生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 加大资金投入,为残障学生援助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
6. 预期效果通过本援救计划的实施,期望达到以下效果:- 残障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
宜蘭縣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原則與輔導辦法
八十八年九月六日八八府秘法字第一○○五六○號令發布第一條依據特殊教育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宜蘭縣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原則與輔導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之主管機關為宜蘭縣政府(以下簡稱本府)。
第三條本辦法旨在協助身心障礙學生能於普通班順利完成學業,並達到左列目的:
一、增進生活、學習、社會及職業等各方面之適應。
二、經由適性教育,充分發展身心潛能。
三、養成健全人格,增進社會服務能力。
第四條本辦法適用宜蘭縣(以下簡稱本縣)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以下簡稱各校)。
第五條本辦法所稱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係指左列以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
一、經本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以下簡稱鑑輔會)
轉介者。
二、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
第六條各校應依據下列原則安置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
一、除因特殊狀況,經家長同意及鑑輔會核准另行安置者外,應盡
最大可能使身心障礙之學生與其他學生一同接受適當之教育。
二、身心障礙學生狀況有明顯改變或不適應情事者,得調整其安置
方式。
三、應安置身心障礙學生在其住家附近學校就讀,並協助該學生與
其他學生同等機會共同參與校內外活動。
第七條本府應充分設置資源班(教室)等有關設施,並依學生學習需要或適應困難情形,提供必要之特殊教育支援服務。
第八條私立學校輔導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得由政府編列年度預算補(獎)助之,公立學校自行納入預算辦理。
公私立學校申請設置特殊教育班或資源班開辦費、設備費,得由本府編列預算補助,其補助標準由
本府另定之。
第九條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之輔導,依左列方式辦理:
一、部分時間:利用原班級部分時間到特殊教育班或資源班接受輔
導。
二、全部時間:在原班級接受特殊教育及相關輔導。
第十條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之成績評量依左列方式辦理:
一、完全抽離之科目:
1、平時考查:資源班應設計個別平時評量表以記錄學生學習
狀況。
資源班平時考查結果應做為學生原班該科平時成績。
2、定期考查:學生在資源班或普通班接受定期考查。
惟該科
目得由資源班教師決定試題內容,並於成績冊上註記。
二、外加之科目:
資源班對該生所做之評量結果,供原班該科目平時成績之參考,所
佔比例以該科目學生在資源班上課時數,佔該科目原班時數及資源
班時數和之比例計算。
第十一條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教師之遴選,應優先任用左列合格教師:
一、具特殊教育教師或輔導教師資格者。
二、曾任教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班者。
三、熱心教學與輔導且對特殊教育工作意願高者。
第十二條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該班人數應依左列方式酌減:
一、學前教育階段,普通班每招收一名身心障礙幼兒,以減少該班
人數三名為原則。
二、其他教育階段,普通班每班安置嚴重情緒障礙或自閉症學生至
多一名,並酌減該班人數三名,其他身心障礙學生每安置一名,
酌減該班人數一名。
每班最多以安置三名為限。
第十三條為使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共同接受教育,各校應參考下列項目訂定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輔導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
一、各校特殊教育推行小組應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推展、檢討
及修正本計畫。
二、建立無障礙校園環境,使身心障礙學生對校園設施及設備均能
順利進出並安全使用。
三、對身心障礙學生實施各項輔導活動。
四、各校徵聘普通班教師以至少曾修畢特殊教育導論三學分或已
參加特殊教育研習五十四小時者優先進用。
五、各校相關人員及各科教師應結合各類專業人員,運用專業團隊
合作方式,協助身心障礙學生所就讀普通班教師輔導該學生。
六、提供機會並鼓勵教育行政人員、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接受特殊
教育研習及在職進修。
七、安排普通學校(班)教師與特殊教育學校(班)教師互訪、觀摩教
學、交換教學等活動。
八、對身心障礙學生所就讀普通班教師應提供諮詢與協助、研習與
進修機會,並減少班級人數及行政工作。
九、提供普通班學生機會,認識及協助身心障礙學生。
十、鼓勵學生家長及社區人士等參與本計畫投入志工行列,並協助
推展各項活動。
第十四條普通班教師應主動與特教教師合作,共同提供身心障礙學生課業學習、生活、就業轉銜等服務。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